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尊重中华诗词文化



中华诗词文化诗词属于文学的一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包括哲学艺术文学思想信仰等,诗词,从目前最早有载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等,一直到现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从内容和形式,反映生

中华诗词文化

诗词属于文学的一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包括哲学艺术文学思想信仰等,诗词,从目前最早有载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等,一直到现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从内容形式,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抒发思想。

诗词是华夏文化重要的一种,中套组成部分。

...

如何对待中国诗词文化

首先,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心理上既不能是“趋之若鹜”也不能是“疾之如仇” 的态度,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实现弘扬与超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

其次。

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要冷静的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国学热”,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

不能够强调了国学,就放弃了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要结合时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但要认真学习、熟知、理解更需要来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最后,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格律诗词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尽管现在新诗是诗歌创作的主流,但有一点不容置疑:读古诗词的人还是比读新诗的人多,而且人们读新诗的目的多半停留于表面的欣赏,而读古诗词则在于心灵的深度陶治。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词的发展与继承是可喜的。

一、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尚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修课目,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学,直接或简接地却都是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气质。

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寓理载道,可以说诗词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最生动、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

可以说,一部中国的诗歌史,就是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明史,因而诗词的至尊地位是其它门类的艺术无可替代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人历来崇尚诗歌。

古代的儿童进学伊始首先背的就是《三字经》,如今的小孩还未上学就会背唐诗;屈原在做完《离骚》之后悲 愤 跳 入汩罗江,陆放翁在题壁《示儿》之后瞑目,现代有很多 烈 士写下就义诗;古代墓志有诗,当今碑铭有诗,等等,都说明中国人与诗有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毛泽东说: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

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因此可以说,诗歌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否定古代诗歌,就等于是否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需要 现在有很多人一提到传统二字,就以为不时尚、不现代,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懂得时尚与现代的内涵,其实,真正的时尚、真正的现代是来自于传统的自然延伸。

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素养,就根本没有资格讨论时尚与现代。

于此我又想到从央视十套知道的一个事例:西方科学家承认,现在很多高端科技产品(如手机)与著名建筑的设计灵感居然是来源于中国古老的《易 经》,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的精深与博大,而传统文化的经典要义就在于古典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学习、不继承行吗?说得再具体一点,传统文化是用来塑造心灵与人格的,自古及今让我们崇敬的很多学问大师、仁人志士、贤良淑女都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今天很多让我们鄙 夷的金 钱至上而厚 利 薄 义的人、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人、无所寄托无所顾忌的人、没有同情心没有使命感的人、以 欺 骗 他人为乐事的人,多半是由于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导致最终恶 果。

从长远来看,没有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社会环境

三、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和提高情趣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主题,人群与狼群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与人之间是有情感的,而诗词就是情感最深厚的载体。

在中国,自周秦汉魏到唐宋元明清,从帝王将相到渔樵歌 伎,从繁华都市到贫困乡村,凡有情处皆有诗,凡有诗处皆有情,不管是诗人之间的相互酬答还是山乡男女的山歌对唱,都是在传递着一种情感,一种心灵。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很有道理的,可想而知一个没有传统修养的人,穿着再高档的西装、涂着再昂贵的脂粉,也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躯壳而已。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反而说不清楚,而用一两句诗词不但立竿见影,而且深化了主题。

我想,作为一个社会人,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我们不想拒绝优雅与高贵,不能不学一点古典诗词,只有这样才会产生一些由内而外的书卷气味,才会减少一些由外而内的俗气、脂粉气。

四、学习诗词是提高汉语水平的最佳途径 汉语就是诗的语言。

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汉语就是在诗的氛围中成长的,在与诗的相互交融中各自得到了丰富,形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丰富而独特的含义,同时音有同字,字有同音,毫不夸张地说,汉语字字句句都是诗,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而诗词就是汉语语言的浓缩精华,不学诗词的人怎么能知道汉语的精深与精彩!我不只一次地请教过很多英文不错的朋友,请他们为我翻译一句我们认为最简单的诗:“白日依山尽”,很意外的是都说不会翻译,后来认识一个毕业于英国白金汉大学并且从小就在美国长大的朋友,把她翻译的英语译成中文是这样的:白色的太阳顺着山落下去了。

简直让我哭笑不得!这还叫诗吗?我真的想不到那些大翻译家是怎么翻译中国诗词到外国去的,我很担心中国诗词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神 经 病在说话。

因此,想提高汉语水平,你的外语再好也是不行的,最佳的途径就是学习古诗词。

现在一些所谓的记者不要说写文章,连一个标题也拟不好,比如“……值得堪忧”这样的标题,其汉语水平可见一斑!如果不补上古典诗词这一课,我看再写二十年也不过如此。

相反,曾经有一篇反映盲目引进冰箱生产线的通讯,它的标题是《阿里斯顿九兄弟,几家欢乐几家愁?》,怎么不叫人拍岸叫绝! 五、贵在熟读深思之后的读写相长 如果我们随便到街上去问路人:你喜欢古诗词吗?得到的多数答案肯定是这样一些:喜欢,但不懂;喜欢,但...

中华文化诗词作文800字

展开全部 1丶唐朝·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丶唐朝·白居易《青石》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

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

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楚想。

5、宋朝·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古人为何很少写关于中华文化的诗句?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唐诗,宋词中的很多诗人,作诗的背景大多数都是因为有才而不得用,从而有感而发,唐诗宋词中很多很是描写思想或者山水景色的诗词,可能是因为诗人背景的关系

...

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什么是中国诗歌文化

展开全部 中国素称「诗的国度」。

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着的地位。

我曾在荣宝斋看到启元白先生题的一幅字,记得如下:「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当时就颇有感触。

启功先生集大俗大雅于一身,这几句白话,大约是他多年悟出的心得,言简意赅,可谓一部简明中国诗歌史。

我以为,这是讲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韧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现在就我知,简略地探索其中的渊由。

一,诗源于巫术 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诗的起源都可以追述到远古的巫术,而巫术的特出表现就是以「歌、舞」为形式的祓傩仪式。

中国典籍上,也恰好有帝舜时期的「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竹书纪年》帝舜元年条)「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卜商《毛诗正义·诗序》)「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越绝书》)等等记载。

这恰恰就说明了远在上古时期中国的诗歌文化就开了滥觞。

鲁迅《门外文谈》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意思是主张“劳动创造”论的。

这用于口头创作,本来也不错。

世界上很多民族也都经历过口唱心授的长篇“史诗”阶段,如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及我国藏、蒙古民族的《格萨尔王》等等。

殷商民智未开,人神杂糅,生活社会中事无大小,都以卜蓍为决,占卜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献的由来。

占卜预测的仪式往往伴随着歌舞,这会影响到卜辞的音乐性,这或许就是中国诗歌的由来。

二,诗教与文化设计 诗在周公设礼之初,已有特别意义。

《周礼》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春官宗伯下·大师》)但是到了东周,「礼崩乐坏」,颂诗成为政治、外交或礼仪上的重要活动的表达方式之一。

此种例子在《左传》中比比皆是。

另外用于评论的,用在以臣谏君,作为公理常识引用的就不胜枚举了。

先秦时期的上层社会,不论相互唱和,礼尚往来,还是外交活动,无不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而且多数情况下都不直接表达,而是用诗的语言间接地来表述,因此听者就需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并且有很好的体悟能力

这就在客观上很大程度地刺激了诗歌的发展,使得先秦的主要文化载体的上层文化圈的诗歌文化日益地繁荣。

先秦另一个传统是骚赋,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骚赋原其初,也可以说是长诗,想象奇特瑰丽,感情真切奔放,成为汉代文人创作的主流样式,也从此和诗歌一途分道扬镳。

汉代文化政策为「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首开先河,于是汉儒纷纷强调「微言大义」和「纬候足征」,每每由政治意义索解《诗经》,后世的文字狱的理论依据,实创于此。

据说汉武帝曾与群臣和诗,号为「柏梁体」,但是形式既无新意,内容又言之无物。

因此有汉一代,没有出现值得一提的诗歌创作。

真正继承了《诗·国风》「民间自然性情之响」的,倒是这一时期的民歌,即所谓「汉魏乐府」。

象《古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形式比较齐整,言词优美隽永的民歌,如描写牛郎织女神话的《迢迢牵牛星》。

至于叙事类的歌谣,如《陌上桑》这样故事曲折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言语明快简洁的作品,开启了后世长篇叙事诗的四大名作《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琵琶行》和《长恨歌》的先河。

2008-12-23 23:28 回复 windsnow001 0位粉丝 2楼班固总结先秦两汉的诗歌创作是说:「传曰:『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

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

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论之义,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宗秦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可见两汉诗歌创作的主流,仍然是继承「十五国风」传统的「乐府」民歌。

(《汉书·艺文志》) 三,诗歌与人生 汉魏之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

由西汉建立的「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受到汉末政治腐败和体系化的外来文化佛教的...

有关中国诗词文化的演讲稿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集大量的情景情感于短短数十字之间,或豪放,或婉约,或思民生疾苦,或抒发己身豪情逸致,更难得的在于浓缩大量历史人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经典诗词往往意境圆融,既启人深思,又不使读者的思维困滞于诗词之中,启人灵智,发人深思,实乃陶冶情操不可或缺的文化精品!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经典有哪些

学校道德文化建构中的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摘要:传统道德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资源,是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道德文化中,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精神诉求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发展的主要沟通脉络。

培育和改造传统道德文化,构建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本源,本文以学校道德文化构建中的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进行破析,诠释了道德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并结合现代化社会主义将传统道德文化应用于学校文化传播之中。

关键词:道德文化;尊重与发展;教育目前,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展迅速。

2014年,教育部曾启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发表了一些指导性文件。

在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基础理论薄弱、资源匮乏、缺乏系统规划能力和组织协调等问题。

2017年初,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为了更好的贯彻并实施,我们需要从国家文化战略的地位和有针对性教育规划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针对近年来的实际教学活动,笔者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道德文化传统尊重和现代发展的精神实质与关系(1)学校道德文化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的精神实质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之为礼义之邦大国,而礼仪之邦就是伦理道德的重要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核心无疑就是儒家的儒道,儒道讲的道不仅生出万物,而且养育万物,也不因生有万物而居功自恃,也不因生养万物而主宰万物。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这就是“玄德”,即道所具的伟大的品性,就是大德。

《周易》、《庄子》、《管子》等书中也有关于道德这一涵义的阐述。

《周易》认为道的阴阳变化才是生出万物、养育万物的本源,表现出来的是对万物之仁,拥宇宙万物,养宇宙万物,才是伟大的功业和崇高的德性。

而包含《周易》的《易经》说的道是生生不息之德,按照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人类社会与宇宙其实是一个整体,并不游离于宇宙之外,所以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循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的交往中,普遍遵守着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只有利人利己才是符合道德的,并在身心方面促进整体的社会和谐和个体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 推崇“仁爱”原则,即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仁礼让,强调克娇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同时把道德理想实现作为追求更高层次的支撑点。

这些大道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现在社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这些有着民族思想传统的文化内涵,并且可以提高自身修养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要做到传承与弘扬,将此“大德”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尊重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尊重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传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精神境界以及道德标准的树立,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千古流传而来,代表着延续至今中华名族人类社会文明道德的公认准则,想要成为社会复合型的人才, 这种传统道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会使的社会主义变的生机勃勃。

持续弘扬并尊重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思想,既是现代社会建立新道德观念的客观要求,又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对传统道德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进步的需要有更深刻的认识。

今天,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和道德观念需要从“再中国化”过程中由“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

学校传统道德文化的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急需着手的一项工作。

学校道德文化的现代发展的本质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尊重传统道德文化,做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综合创新”,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在新的千年里焕发出新的光辉,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

中国传统文化虽已完成,但我们仍能继续对其进行新的理解和阐释,但其内涵毕竟是既定的。

中国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涵盖过去和现在,不仅是过去5000年灿烂的文化,而且是今天中国文化的繁荣,是中华文化的灿烂和复兴。

由此可见,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学校道德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2)学校道德文化传统尊重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学校作为道德文化传承的基地,传授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道德文化常识,把学生培养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优秀型人才,是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道德文化作为教育基础,通过各种校内外的活动开展,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因此,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本源。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更多地体现在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上。

因此,学校校园传统文化建设的越成功,学生的道德素质就会越高,也就越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道德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不同时代所反映的目标和内涵是不同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进行教育时,要结合新时期...

《中国诗词大会》火在文化力量 怎么传承传统文化

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尚缺乏自觉建构对外文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意识。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人,也累积数之不尽的伟大文艺作品。

这就需要有国家形态的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推广的战略构想,并将其纳入国家文化发展决策蓝图,并从长远考虑如何分层分批采取具体实施步骤,从经费上、措施上、人才培养上面向世界强力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形象名片。

毫无疑问,从近二十年世界性的自发形成的汤显祖热来看,今年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契机,但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