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形容女子带面纱的诗词



求描写古代女子虽然带着面纱但依然很美的句子形容女人带耳坠的诗词如下:1、朱敦《清平乐·多寒易雨》儒低鬟暗摘明珰,罗巾挹损残妆。2、曹勋《菩萨蛮·玉珰摇素腰如束》玉珰摇素腰如束,束如腰素摇珰玉。3、邓

求描写古代女子虽然带着面纱但依然很美的句子

形容女人带耳坠的诗词如下:1、朱敦《清平乐·多寒易雨》儒低鬟暗摘明珰,罗巾挹损残妆。

2、曹勋《菩萨蛮·玉珰摇素腰如束》玉珰摇素腰如束,束如腰素摇珰玉。

3、邓肃《浣溪沙》半醉倚人落珥簪,天香不数海南沈。

4、李贺《大堤曲》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5、曹植《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璨兮 ,珥瑶碧之华琚。

描写古代美女的句子,写小说用的,不要古诗词

展开全部 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乌黑的头发,挽了个公主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她说话时,流苏就摇摇曳曳的。

她有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肌肤。

双眉修长如画,双眸闪烁如星。

小小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带着点儿哀愁的笑意。

整个面庞细致清丽,如此脱俗,简直不带一丝一毫人间烟火味。

她穿着件白底绡花的衫子,白色百褶裙。

坐在那儿儿,端庄高贵,文静优雅。

那么纯纯的,嫩嫩的,像一朵含苞的出水芙蓉,纤尘不染。

少女十八九岁年纪,一张圆圆的鹅蛋脸,眼珠子黑漆漆的,两颊晕红,周身透着一股青春活泼的气息 约莫二十二三岁,肤光胜雪,眉目如画,竟是一个绝色丽人 那小姐相貌娇美,肤色白腻,别说北地罕有如此佳丽,即令江南也极为少有.她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皮袄,颜色甚是鲜艳,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灿烂的锦缎也已显得黯然无色 只见她一张瓜子脸,双眉修长,肤色虽然微黑,却掩不了姿形秀丽,容光照人 一个黄衣少女笑吟吟的站在门口,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在各人脸上转了几转.这少女容貌秀丽之极,当真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 那少女十七八岁年纪,圆圆的脸蛋,一双大眼黑溜溜的 白马上乘的是个少女,二十岁上下年纪,白衫飘飘,左肩上悬着一朵红绸制的大花,脸色微黑,相貌却极为俏丽 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 那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一身青衫,笑靥如花 内堂出来一个妇人,身穿淡绿绸衫,约莫三十六七岁左右年纪,容色清秀 眼前所见,如新月清晕,如花树堆雪,一张脸秀丽绝俗 窗外站着一个中年女子,尖尖的脸蛋,双眉修长,相貌甚美 一个绿杉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 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 只见她抿着嘴,笑吟吟的斜眼瞅着自己,肤白如新剥鲜菱,嘴角边一粒细细的黑痣,更增俏媚 是瓜子脸,清雅秀丽 她身旁站着个身穿淡绛纱衫的女郎,也是盈盈十六七年纪,向着他似笑非笑,一脸精灵顽皮的神气.这女郎是鹅蛋脸,眼珠灵动,另有一股动人气韵 只见一个身穿藕色纱衫的女郎,脸朝着花树,身形苗条,长发披向背心,用一根银色丝带轻轻挽住.他望着她的背影,只觉这女郎身旁似有烟霞轻笼,当真非尘世中人 一双眼只是瞧着她淡淡的眉毛这么一轩,红红的嘴唇这么一撅 她脸上似笑非笑,嘴角边带着一丝幽怨,满身缟素衣裳.这时夕阳正将下山,淡淡阳光照在她脸上,他这次和她相见,不似过去两次那么心神激荡,但见她眉梢眼角间隐露皱纹,约莫有三十五六岁年纪,脸上不施脂粉,肤色白嫩 瑟瑟几响,花树分开,钻了一个少女出来,全身紫衫,只十五六岁年纪,比她尚小着两岁,一双大眼乌溜溜地,满脸精乖之气 那妇人身穿缟素衣裳,脸上薄施脂粉,眉梢眼角,皆是春意,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便如要滴出水来,似笑非笑 只见她容色娇艳,眼波盈盈 只见她似乎四十来岁年纪,眉目甚美 但见她一般的瓜子脸蛋,眼如点漆,清秀绝俗 忽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他转过头去,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他看那少女时,见她十七八岁年纪,玉立亭亭,明眸皓齿,容颜娟好 蓦见面前一张芙蓉秀脸,双颊晕红,星眼如波,眼光中又是怜惜,又是羞涩 这女子四十岁不到,姿容秀美,不施脂粉 见那女人大约十八九岁年纪,身形苗条,大眼睛,皮肤如雪,脑后露出一头乌云般的秀发 他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 只见一个少女穿着淡绿衫子,从庙□快步而出,但见她双眉弯弯,小小的鼻子微微上翘,脸如白玉,颜若朝华,她服饰打扮也不如何华贵,只项颈中挂了一串明珠,发出淡淡光晕,映得她更是粉装玉琢一般 他眼前斗然一亮,见那少女脸色晶莹,肤光如雪,鹅蛋脸儿上有一个小小酒窝,微现缅腆 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 只见她秀色照人,恰似明珠美玉,纯净无瑕 这女童约莫十三四岁年纪,穿一身翠绿衣衫,皮肤雪白,一张脸蛋清秀可爱 只见那小姐生的纤巧削细,面凝鹅脂,唇若点樱,眉如墨画,神若秋水,说不出的柔媚细腻,一身翠绿的裙子,在这浑浊的雨中更是显得格外的夺目鲜润,直如雨打碧荷,雾薄孤山,说不出的空灵轻逸,那呵呵的笑声传来,更叫人添了一种说不出的情思 他回过头来,只见她左手扶桌,站在身后,右手拿着一柄飞刀,纤指执白刃,如持鲜花枝,俊目流...

寻找一首表达女子含春的诗词要形象生动的描写出古代女子欲语还休,...

1、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2、仰首望上去,湛蓝的天空下,阳光灿烂地做着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悬崖峭壁奇石怪垒的身架,更是把人们所有的崇敬和赞叹都写在了高处。

3、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4、炎炎的太阳,高悬在世界的当空。

红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地面着火了,反射出油一般在沸煎的火焰来。

蒸腾,窒塞,酷烈,奇闷,简直要使人们底细胞与纤维,由颤抖而炸裂了。

5、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

6、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7、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8、田野里,美在那里跳舞!春天,田里禾苗绿油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绿精灵在跳舞。

转眼秋天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层层梯田翻金浪,沉甸甸的稻穗摇摆着躯,仿佛一个个黄精灵在舞蹈

10、秋天已到,虽然还未在福州感受到这般凉意,但是却不免会思念起家乡的秋天,这时候我窗前的梧桐树是不是已经穿上金黄的外套?放几张秋天的景色图片和几句古人描写秋天的诗词,权当抒发自己的思念。

11、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

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

于是薄暮。

12、秋雨打着她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13、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14、我喜欢,我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因为冬天可快乐地打雪仗。

我喜欢,我喜欢鹅毛大雪的冬天。

因为冬雪是那么赏心悦目。

冬天给人们带来特别的惊喜,北国风光是那么吸引游客。

人们在雪地里尽情地划着雪橇,欢乐的笑声响彻云霄。

15、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景物描写的方法 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三种,分别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一)从多种感官写 秋天的风,吹走了春季的“湿”,吹走了夏季的“闷”,带来了一阵清凉。

人们都说,秋风是干燥的。

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秋风拌面的感觉,它可以让人头脑清醒;可以让身上的尘埃飞向远方;可以带我们的灵魂走进秋色。

秋风一闪,万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优美的舞姿,那个场面隆重盛大,不亚于盛大晚会的热闹场面,满天飞舞着蝶一般的落叶。

叶子之间碰撞出的响声似乎在向大地母亲报喜,离家的孩子要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激动的心情是无以用言语表达的,也不需要表达,因为秋风已经悄悄地告知大地。

(二)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三)虚实相结合写 景物描写中,我们在此时此地所见之景是实的,由眼前所见实景生发联想、想象而得的彼时彼地之景是虚景。

虚写是叫常见的一种手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实写。

虚实结合是其运用最多地方

虚即是空。

通过浮想联翩将画面描写得美妙绝伦。

(四)多角度的进行描写 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遥远,一会儿拉近呈放大特写,一会儿俯拍,一会儿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

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

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

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

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驾驭诗词格律她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她又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

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在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

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悲凉。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为博大的艺术才华。

如果只让她仅仅去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还有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因病去世。

死后三日,又被蔡京唆使私党弹劾几遭灭门之祸。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隐居。

此后十余年里,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搜集金石,鉴赏书画,整理校勘书史,撰写珍本秘集,在中国金石鉴赏史上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北宋随之灭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二年后,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夫婿的撒手人寰,使李清照的情感一下子被困在干涸的爱之河床上。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

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

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她分手。

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提出离婚是何等艰难之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过关的欺君之罪。

宁可冒坐牢之苦,也要坚决解除这痛苦失败的婚姻。

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爱火永远的熄灭了,留下的只是万丈的雨恨云愁! 上苍有意要磨练这位孤独无伴的绝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

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试其心志。

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苦苦挣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 在流亡途中,她曾被人诬陷「颁金」,即通敌的嫌疑;接之而来的是丈夫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她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凄凉不堪。

一连串的沧桑变故,使李清照的性格逐渐由开朗变得忧郁,在《永遇乐》中,她以凄凉的笔调感慨了自己今昔不同的心况境遇: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时代的沧桑,命运的变迁,性格的舛变,使她这个时期作品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

往日曾写到的「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种活泼消失了,「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那种逸兴消失了,而今的情怀就像是在《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读着这首小词,我们仿佛像坐在剧场里,抬眼望去,远处是一幅...

古代人对月亮的 美好遐想

摘要: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

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

”一方面说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唐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的月光存在。

北宋词人张先在《青门引》中写道:“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过来,令人想象荡秋千的丽人那轻盈翩跹的身影,微妙地表现出词人怀念情人的心绪。

张先《木兰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表现清明月色中飘过无数淡若无痕的杨花,将自己内心中浮漾的前尘旧梦融入这“无影”画面中。

这些诗,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模糊不清的“朦胧色”,也给人们一种朦胧的美感。

“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戚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着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审美形象。

” 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

写月之诗中,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

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诗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触处生神。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构成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诗的意境是如此优美宁静,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

而作为冲淡派大师的王维,其诗作的风格是闲、静、淡、远,其诗作的意境也是十分优美的。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意境,不仅如施朴华评价,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

诗人在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相一致。

明月来相照在诗中不仅与“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