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楷书繁体字帖诗词



诗字的繁体毛笔字图片楷体“顺”字的读音为【shùn】基本字义1.朝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风。~水。~境。~水推舟。~风使舵。2.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3.依次往后:~序。~次。4

诗字的繁体毛笔图片楷体

“顺”字的读音为【shùn】基本字义1.朝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风。

~水。

~境。

~水推舟。

~风使舵。

2.沿,循:~城街。

~理成章。

~藤摸瓜。

3.依次往后:~序。

~次。

4.随,趁便:~便。

~势。

~手牵羊。

5.整理:理~。

~修(整理修治)。

6.服从,不违背:~从。

~应。

孝~。

温~。

7.适合,不别扭:~适。

~情。

~眼。

~差(chā)。

8.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大道走。

水~着山沟流。

9.姓。

词性变化〈名〉(1)道理孝悌,天下之大顺也。

力田,为生之本也。

——《汉书》(2)姓顺 shùn〈形〉(1)合理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2)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3)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资治通鉴》(4)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5)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文从字顺各识职。

——韩愈《樊绍述墓志铭》(6)和顺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郑风·女曰鸡鸣》(7)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8)通“慎(shèn)”。

谨慎。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易·升》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荀子·劝学》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

——《淮南子·缪称》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副〉(1)顺便;趁便。

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2)依循次序。

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

五言古诗繁体字

展开全部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1、岂伊:岂唯。

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

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3、荐:进献。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评析】: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

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用毛笔写的最简单的楷书现代字古诗

用繁体字和简体字都可以。

1,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汉字简体化,这给书法创作带来了一个问题:写繁体好,还是简体好?实际上,曾有国家文件对书法作品有过说法,那就是作为艺术品,书法作品可以不强制进行汉字简化,可以继续延用繁体字写法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中国大陆从50年代就正式实行简体字至今约有六十年以上了,有很多人从上学开始学的就是简体字,所以在书法创作中写简体也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有一条:如果一幅书法作品中,繁简混杂就不好了。

2,书法有三个要素,即书写用字必须是汉字,书写工具必须是毛笔(这一点,现在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以硬笔作为书写工具的作品被人称之为硬笔书法。

因为这与本文无关,故不作讨论),书写效果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繁体字【楷书】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稚[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壹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7、《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壹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8、《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壹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稚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壹事,时弄小娇孙。

13、《首夏》【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研。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壹欹枕,故山云水乡。

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翺翔。

16、《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

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繁体字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