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惠州西湖 苏东坡诗词



惠州西湖与苏轼的不解之缘???苏轼与惠州西湖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要说苏轼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最有研究的当属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惠州市委员会主委的梁大和先生。

惠州西湖与苏轼的不解之缘???

苏轼与惠州西湖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

要说苏轼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最有研究的当属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惠州市委员会主委的梁大和先生。

梁先生这样总结了苏轼对惠州西湖五大影响:苏轼喜爱游览西湖。

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

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此处即惠州西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说:“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

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

遂宿于西堂。

”苏轼最早品题惠州西湖。

东坡在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写的《江月五首》了。

该诗不但描写了凉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还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

因此说:“此为题品惠湖风景之始。

”苏轼曾为惠州助筑堤桥。

为了解决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

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

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

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可以说苏轼助筑堤桥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苏轼最早称丰湖为西湖。

到了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东坡《赠昙秀》一诗,头一回将丰湖称作西湖。

南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西湖因苏轼而更出名。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历代文化名人与惠州有较密切关系的多达400余人,其中做过丞相的政治家有陈尧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艺家有李商隐、杨万里、刘克庄、黄遵宪、丘逢甲等。

但他们对惠州西湖的影响,实无一人能与苏东坡相比。

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珍贵书画回归东坡纪念馆东坡纪念馆内陈列着最新制作的有关惠州苏迹的立体模型,并用大量资料表现东坡在惠州期间的活动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两馆中共收藏了一百多件与苏东坡有关的展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惠州市文博人员努力,苏轼于1095年在惠州所作的水墨画《墨竹长卷》流落海外近一个世纪后,终于在美国浮出水面。

几经周折之后,用电脑按原作大小复制的《墨竹长卷》终于回到了画作的诞生地,并摆进展柜与观众见面。

苏东坡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他的画在北宋画坛引领时尚,被视为“文人画”的理论奠基人和杰出实践者。

据苏轼在惠州时期的史料记载,他在惠州期间还画了不少水墨画,而为罗浮山邓守安道士所画的水墨画《墨竹长卷》便是其中一幅。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画作散失殆尽,在惠州竟没有留下一幅。

据惠州市博物馆馆长袁学君介绍,不久前,惠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国外英文资料里找到了一幅《墨竹长卷》,很像苏东坡的作品,他们如获至宝。

几经考证,终于得到证实:这幅《墨竹长卷》就是当年苏轼在惠州时期的作品。

他们用电脑复制成长2米、高0.6米的与原画大小相同的尺寸,在国内首次完整地再现了《墨竹长卷》。

苏东坡在惠州创作的部分流落外地的作品也被寻到10多幅,经复制后在馆内首次展出。

除《墨竹长卷》外,原作流落于德国的书法词作《归去来兮辞》等也摆进了东坡纪念馆。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言,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王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因家境清寒,自幼沦为歌妓,却独具一种清新、高雅的气质。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轼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被朝云的气质所打动,娶她为妾,备加宠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朝云始终紧紧相随,陪伴在苏东坡身旁,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为他艰难困苦中最大的精神安慰。

苏东坡性情豪爽,了无城府,常常诗词中畅论政见,数度因得罪当朝权贵而遭贬。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朝云最解东坡心意。

有一次,苏东坡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个答道:“文章

”另一个答道:“见识。

”苏东坡频频摇头。

此时朝云笑答:“您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才三十岁出头,而当时苏东坡已年近花甲。

眼看主人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苏轼身边的侍...

苏轼在惠州西湖写的诗词

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在惠州安置。

此次贬谪只是苏东坡动荡生涯中又一段漫长的异乡之旅;但对于时人称为“野蛮之邦”的岭南,一次“彗星撞地球”式的文化冲击却由此开始。

寓惠期间,苏东坡虽无实权,但仍上下奔走,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他遍游惠州,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光彩顿生。

凡有诗句出处,皆成一景。

他用锦绣文字点亮了惠州。

他关注民生的亲民思想和勤于实践的世界观,自成大家的诗词、书画艺术乃至饮食艺术,在惠州影响殊深。

惠州对于苏东坡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他在杭州西湖上初识朝云,写下了“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名句;20多年后,朝云在惠州病逝,他又将“每逢暮雨倍思卿”的哀思,永远留在西湖六如亭的楹联上。

惠州西湖因苏东坡而与杭州西湖齐名,惠州的人文历史,也因苏东坡的这段奇缘平添了一份凄怆的独特气质。

...

苏东坡与惠州

http://shang.cnfamily.com/198201/ca27852.htm --找的 苏东坡与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原名丰湖。

由于它富有“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湖水又可灌田数百顷,给当地居民带来丰裕的收获,故称丰湖。

至于西湖,它是由苏东坡南来而得名的。

北宋绍圣元年(一○九四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

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

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南来,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下车伊始,一看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不禁高声赞美“海山葱茏气佳哉”!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住就住了三年,写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序跋。

后来因为他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传到章恬耳里,章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这才再贬到海南儋县。

苏东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间,所谓“东坡居惠,勇于为义”,他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杂居市内,对考百姓有干扰,建议建兵营三百座。

他对西湖的建设颇为热心:为了修筑“苏堤”和“六如亭”,连身上的犀带也捐献了;还捐出大内赏赐的钱和黄金,资助道士邓守安建筑东新桥,资助和尚希固建筑西新桥和大堤。

更难得的是,他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巡视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开支。

因此到西桥竣工之日,他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尽情欢宴了三日。

他常常月夜游丰湖,登合江楼、入逍遥堂,过丰乐桥,踏遍西湖山水,以至“达晓乃归”,游兴是极酣的。

他月流连于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赏塔影平湖,写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这“玉塔微澜”成为西湖十景乏一。

苏东坡左惠州,也有一段伤心事,就是他的爱妾王朝云在这里病死。

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字子霞,为人聪敏,有见地,是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里的歌姬,不识字,后已粗通文墨,学书,“粗有楷法”。

东坡被贬时,姬妾相继离去,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

死时只三十四岁。

她死后,东坡与楼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

传说朝云死后,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总是湿漉漉的,问她何故,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

东坡梦醒后,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这成了苏堤的来历。

东坡在西湖三年,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

由于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许多建筑物留有纪念他的名字,如苏公桥(西新桥)、迟苏寺、东坡亭、东坡祠、苏堤、……甚至东坡肉,东坡扣肉、东坡酒家等。

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桥之胜。

湖区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

五湖即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和南湖;六桥是烟霞桥、迎仙桥、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和团通桥。

菱湖在西湖西北面,大抵从前种有菱;鳄湖在丰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鳄鱼,也许是附会;平湖在鳄湖之东,南为丰湖,再过去便是南湖了。

西新桥西接泗州塔,被列为西湖第一桥,它与苏堤都是游人喜爱的“游屐所趋之处”;烟霞桥在菱湖之上,如今只留残迹;迎仙桥在平湖的玄妙观与芳华洲之间,也废圯已久;拱北桥在平湖北端,叠石垒成,俗称五眼桥;明胜桥横贯丰湖;园通桥在丰湖与南湖之间。

圆通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榭掩映,洲渚纵横,杂花生树,曾大为岭南画家高奇峰所赏识。

评为西湖第一。

西湖的风景区主要在丰湖与平湖之间,《惠州府志》的西湖八景,便有“丰湖渔唱”一景,想见当时丰湖是相当广袤并有渔舟来往的。

那里有百花洲,明月湾、九曲桥,点翠洲,芳华洲和新建的红棉水榭。

百花洲是一个湖心岛,集园林花树于一洲,上有雕栏石砌,红墙绿瓦的展览馆,在这里可以看到惠州自汉至宋的出土文物:铜钱、瓷器和窑具,还有革命文物。

馆前有百花盛放的花坛。

从泗州塔跨平湖过新修建的九曲桥到点翠洲,是一条游湖的路径。

点翠洲青松翠竹,飞花点翠,其中有一株凤凰老树,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如节日焰火。

洲上有新建的长廊,扮白的亭榭以及古色古香的留舟阁,这便是惠州八景中的“留丹点翠”,加上那条重新粉饰,弯环如带的九曲长桥,就使游人流连忘返了。

苏轼写西湖的诗五首

展开全部 1、《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3、《开西湖》 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拓展资料:1、人物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2、主要作品 古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3、人物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 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

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

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苏东坡和惠州西湖的关系?

苏轼喜爱游览西湖。

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

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此处即惠州西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说:“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

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

遂宿于西堂。

”苏轼最早品题惠州西湖。

东坡在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写的《江月五首》了。

该诗不但描写了凉天佳月下的西湖美景,而且还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

因此说:“此为题品惠湖风景之始。

”苏轼曾为惠州助筑堤桥。

为了解决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

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

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

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

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可以说苏轼助筑堤桥为西湖增添了不少魅力。

苏轼最早称丰湖为西湖。

到了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东坡《赠昙秀》一诗,头一回将丰湖称作西湖。

南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西湖因苏轼而更出名。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历代文化名人与惠州有较密切关系的多达400余人,其中做过丞相的政治家有陈尧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艺家有李商隐、杨万里、刘克庄、黄遵宪、丘逢甲等。

但他们对惠州西湖的影响,实无一人能与苏东坡相比。

清乾隆归善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得好:“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

想给惠州西湖作首诗

惠州西湖山水秀邃、旷邈幽深,秀色自然天成。

古往今来,吟咏赞颂惠州西湖的作品数不胜数,许多隽永词句与西湖风光融为一体,留传后世。

仅《惠州志·艺文卷》收录统计,历代以来有关惠州西湖的作品多达666篇,作者239人,体裁涉及诗、词、文等,其中以诗词居多。

丰湖因东坡诗句改名西湖惠州西湖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早在宋代,惠州西湖已是中国最具岭南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

如此秀美山水自然会吸引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墨客。

“重冈复阜,隐映岩谷,长溪带盘,湖光相照。

”北宋名臣余靖在其《惠州开元寺记》中对惠州西湖风景作了描述,这也是惠州西湖风景在文学作品中的最早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寓惠期间,钟情于惠州朴实的民风、秀邃的山水和丰饶的物产,曾写下了587首(篇)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描述惠州西湖美景的诗句。

在“凉天佳月”夜,苏轼“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的佳句。

有人说,“此为题品惠湖美景之始”。

清代归善学者黄安澜也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

众所周知,惠州西湖最早名为丰湖。

苏轼在其《赠昙秀》一诗中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第一次将丰湖称作西湖。

之后,人们逐渐普遍将丰湖称作西湖。

因此,明代大学者张萱在其《惠州西湖歌》中提到:“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唐庚是继苏轼之后,谪居惠州的另一位宋代著名作家,写下《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描写了春游栖禅山暮归时所见的西湖景色风光。

明代涌现大量吟咏惠州西湖作品据《惠州志·艺文卷》记述,明代惠州人文兴盛,声名鹊起,涌现了大量描述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在现存诗文中至少有200多篇记写惠州西湖的景物和人物。

叶萼、叶春及、李学一、孔少娥、陈运等惠州籍名人吟咏惠州西湖,曾写下《端阳西湖泛棹》、《游黄塘山庄》(二首)、《横槎小隐》、《玄妙观》、《点翠洲》等留世佳作。

其中明代惠州举人陈运著有《潇湘草》、《披云草》等诗集,有不少吟咏惠州西湖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六桥》诗,分别以西新桥、拱北桥、烟霞桥、迎仙桥、明圣桥、大通桥为题,描述了惠州西湖六座古桥。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至少有91位客籍名人踏足惠州,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孙蕡、祝允明、王守仁等。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南园五先生”之一的孙蕡“与二客自五羊城泛舟游罗浮。

道出合江,访东坡白鹤峰遗址。

还,舣舟于苏堤下。

登栖禅寺,留宿精舍”,写下《朝云百韵》、《白鹤峰》、《夜游栖禅寺》等作品,讲述游宿栖禅寺,梦遇葬于寺旁的王朝云,有感而赋百韵长诗的故事

西湖棹歌成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清光绪年间,进士梁鼎芬写下《惠州西湖百咏》,成为百咏惠州西湖第一人。

民国时期,广东诗人黄佐写下《全湖形胜》、《丰湖渔唱》等有关惠州西湖风景、名迹、人物的七言诗100首,结集成《惠州西湖百咏》。

随后余瑞春也著有《惠州西湖新面貌百咏》,收录《西湖酒店》、《月湾茶话》等七言诗99首。

羊城有竹枝词,惠州有西湖棹歌。

一首首西湖棹歌,用方言独唱或对唱,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保留了许多民俗、风景,成为惠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

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的清代诗人、书法家宋湘家住丰湖书院,日夜与秀丽的湖光山色相对,写下《湖居十首》、《西湖棹歌十首》等田园山水诗,结集成《丰湖漫草》、《丰湖续草》。

宋湘以方言入诗,以白描见长,富于广东山歌的情调和韵律,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对惠州诗人的影响也至为深远。

后来诗人陈寿祺、吴希仲、江逢辰等都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歌风调的西湖棹歌或丰湖竹枝词。

这些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到上世纪80年代,惠州西湖仍然是惠州文坛的重要主题。

《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惠州西湖诗集》、《玉塔诗情》、《惠州西湖》、《东坡与惠州西湖》等著作,以及大批诗歌、散文、美术、摄影作品,多以惠州西湖为记述对象。

特别是省文史馆馆员吴仕瑞的《惠州西湖艺文丛谈》,是一部文化解读惠州西湖的学术专著,对惠州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人文传统,做了深入系统的评介。

书中补全了49首张友仁《惠州西湖志》缺载的西湖诗词,解读历代诗人对西湖的作品,忆录和赏析西湖楹联,研究苏轼、唐庚、宋湘等外地著名诗人在惠州的活动和作品,考证西湖文物书记,记述惠州文人逸事、风土人情等。

苏轼赞美西湖的诗词有?

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

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于是诗人赞叹说.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东侧是冲积平原,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

「潋滟」,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二 .赏析重点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

三、译文:一天,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在新党执政时,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

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

湖中有苏堤,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在杭州市西、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都恰到好处,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她怎样打扮,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开始天气晴朗朗的,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

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苏轼】 年代,美丽动人。

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

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从西湖的「晴方好」,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雨天的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第三、四句。

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雨亦奇」、传神。

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朝曦迎客艳重冈。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非常好看。

后来天色转阴,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晴天的西湖。

这样,饮酒未尽,晚雨留人入醉乡,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

诗人心与景会,他屡遭贬谪,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

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

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

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下起雨来,雨雾迷漫,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

苏轼和父亲苏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

以美人喻美景

关于惠州西湖的传说?

1.东坡与朝云惠州西湖传说岭南惠州有一方清丽秀美的湖泊,风景极似杭州西湖,当地人也把它叫做西湖。

一座小山依傍湖边,也叫孤山。

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可见一片苍翠的松树林,林中寂立着一座小亭——六如亭。

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出自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之手,联是这样的: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不是副普通的亭联,它包含了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而这种感叹最终又是维系在一位红颜知己的身上,她就是长眠在六如亭下令苏东坡“暮雨倍思”的爱妾王朝云。

要了解王朝云的为人、长相,可先回味苏东坡一首脍灸人口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

这首诗明为描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

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

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由于天气突变,阴云敝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种景色。

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

此后苏东坡对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

苏东坡似乎与王姓颇为有缘,原配夫人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

化为苏东坡感情极深处的悲思。

不久,续娶了王闰,是前妻的二堂妹,是一位庄重能干的大家闺秀。

现在在杭州又纳王朝云为妾,此时苏东坡已经四十岁了。

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耿直豪放的人,喜欢在人前口无遮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无所顾忌地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抒发自己的不满,“如蝇在食,吐之为快。

”正是这种性格屡屡为他惹祸招灾,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甚至几乎赔上性命,然而他终不悔悟。

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为温婉贤淑,善解苏东坡的心意。

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

”苏东坡不以为然。

另一侍女说:“满腹都是见识。

”苏东坡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颠沛不已,甚至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无怨无悔。

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

苏东坡诗中记述:“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王朝云甘愿与苏东坡共度患难,布衣荆钗,悉心为苏东坡调理生活起居,她用黄州廉价的肥猪肉,微火慢嫩,烘出香糯滑软,肥而不腻的肉块,作为苏东坡常食的佐餐妙品,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东坡肉。

”元丰六年,王朝云为苏东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礼,想起昔日的名躁京华,而今却“自渐不为人识。

”都是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因而感慨系之,而自嘲一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因而反对新法的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说来令人费解,在东坡政途黯淡失意时,与之患难共携、相濡以沫的王朝云,此时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官场应酬与居家主事,自然处处以王闰这位续弦夫人为主;夜深人静时,苏东坡又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曾有小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

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然而,只不过风光两年而已,苏东坡再度被排挤出京而出任杭州知府。

旧地重临,杭州百姓沿路焚香鸣炮欢迎他们所爱戴的父母官。

为了不孚众望,在王朝云的枕畔细语中,苏东坡此次前来,立意要为杭州的百姓做下几桩有益之事。

当时,恰逢江浙大旱之年,杭州一带饥荒与瘟疫并作,于是,苏东坡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贡米;同时广开粮仓、设点施粥,大济灾民;还调遣了大批民间良医,免费为灾民诊治疫病;并淘挖深井、引水灌溉,帮助人民度过了大灾之年。

在任期间,他十分重视整修西湖,取湖中所积葑草、淤泥堆筑成堤,以沟通南北;广种菱角、荷藕于湖中,...

广东惠州西湖和苏东坡关联如何?

苏东坡被贬到这里之后一看见它就想起西湖,那份山色空 濛,那份水波潋滟,几乎全都一样,而且自从苏东坡资助修起苏 堤后,加上湖中姿态各异的六桥,那景色简直就与西湖一模一样了。

不过它们也有不同,清朝时惠州知府吴骞写的一首诗最能清 楚地反映它们的不同,诗道“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 惠之苎萝村里质,杭教歌舞媚君王”,也就是说杭州的西湖是已 到了吴王宫中的西施,而惠州的西湖却是当年还在苎萝村里的 西施,更加纯净质朴,令人心动。

苏东坡在惠州三年多,热心筹划 建造了东新桥和西新桥,足迹遍及惠州山山水水,写下两百多篇诗篇,令西湖名扬天下,诚如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 下不敢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