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警察忠诚为民的古诗词



描写忠诚为民、爱国奉献的诗词有哪些?展开全部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阮籍《咏怀》释义:感时局艰危,思立志报国,从蒿莱中拔剑出行。诗人用拔剑这一动作来表现为国尽忠的志向。语句慷慨,正气长存。国耻

描写忠诚为民、爱国奉献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阮籍《咏怀》释义:感时局艰危,思立志报国,从蒿莱中拔剑出行。

诗人用拔剑这一动作来表现为国尽忠的志向

语句慷慨,正气长存。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独漉篇》 释义:国仇未报,怎么能成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借用西汉傅介子刺杀贪财的楼兰王,为国立功的典故,来表达边塞战士的爱国热情。

语气慷慨,气势雄壮。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李白《猛虎行》 并不是因为听到了陇头流水声思念故乡而断肠,也不是因为听到雍门凄凉的琴声而落泪,是因忧国而悲痛,见百姓被蹂躏而伤心。

这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写照。

诗人用婉曲手法,折来绕去地暗示,从而使语意突出,语言含蕴。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李白《何七判官昌浩》但愿我的心能象浩荡的长风一样,吹去祖国天空中的万里乌云。

诗句充满了一种千古不灭的浩然正气,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情怀。

感人肺腑,激人奋起。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为国担忧以至夜不能寐,这绝非言过其实,而是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李白对国事的关心,确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辅佐幼主,欲统中原,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引起后来的仁人志士无限悲痛,泪落沾襟。

诗人对相孔明才略未尽的慨叹之情,饱溢于字里行间,其中隐含着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

情调慷慨悲凉。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与友人相邀,以谢安为榜样,为实现“济苍生”的夙愿而努力

诗人借用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表达自己要实现匡国济民的志向和信心,既是劝慰友人,同时也是激励自己。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终日萦念长安,就好象是出现在梦里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什么时候,才是归期?诗人通过对长安深切的思念,流露了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再回朝廷,报效祖国,匡扶社稷的意愿。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边唐》天宝八年(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此诗即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这四句说:到万里之外的边塞是为了尽心王事自身则一无所求。

也知道边地艰苦,岂是为妻子儿女筹谋。

诗人慷慨激昂,直抒胸臆,表达了以身报国,不畏艰辛,公而忘私的爱国精神

...

表示忠心的古诗词

赞美警察诗歌有《警察赞歌》,《赞美人民警察的朗诵诗 献给你,人民警察》等。

警察赞歌:虽无硝烟与炮火,却也有刀光与剑影,虽少有与家人的团聚,却常牵挂社会的稳定与安宁,怀着满腔的赤诚,奉献着火一样的真情,迈着执着坚韧的步伐,走过了一个个春夏与秋冬,巡逻检查 追逃抓捕,你嫉恶如仇 勇敢前行,抢险救灾 服务群众,你挥汗如雨 彰显铁骨柔情,风雨中你豪情万丈,用执着和坚守书写忠诚,夜幕下你激情满怀,用无悔的付出续写淡定从容,跳跃着青春的色彩,吟唱着生命的恢弘,传承着爱的誓言,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赞美人民警察的朗诵诗 献给你,人民警察:你也许不喜欢鲜花,但是我今天要用鲜花编织一朵大大的奇葩,你也许不喜欢诗歌,我今天偏要用诗歌串缀一个个壮丽的神话,面对你光荣的历程,数着你斑斓的警花,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不知怎样表达才能讲清我心里的话,面对你太多的生生死死,面对你太多的打打杀杀,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归纳,不知怎样才能归纳好你内外的光华,灾难中你是导航的灯塔,温馨中你是绚烂的彩霞,危困中你是迎风的旗帜,生活中你是温暖的老家,是警察就离不开刀光剑影,是警察就离不开风卷狂沙,是警察就离不开惊心动魄,是警察就离不开摸爬滚打。

...

有关表现忧国忧民的古诗文名句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

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

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

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

”不错。

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

”也不错。

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

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

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

如今他并不如彼。

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

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

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

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

“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

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

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

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

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丸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

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

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

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

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

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温...

提出“忠诚 、为民、公正、廉洁”的时代背景

忠诚 、为民、公正、廉洁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里提出的 时代 背景: 11月16日出版的2011年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书记周永康同志文章,题为《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者保障者》。

文章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要切实加强政法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政法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扎实做好当前各项政法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文章强 调,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总结政法各单位的探索实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就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公正”,就是公正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政法干警的神圣职责;“廉洁”,就是清正廉明、无私奉献,这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

这八个字是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政法干警必须自觉坚持的共同价值取向。

要认真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讨论、实践,真正把这八个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忠诚爱国,忠心为民的意思是什么?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gt; 唐?杜牧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