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温总理诗词经典



温家宝引用的诗词名句2008年回顾过去: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改革问题: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5年前,我曾面

温家宝引用的诗词名句

2008年回顾过去: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改革问题: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

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网友建言: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广大网民向我提问题、提建议,甚至为我分忧,多达数百万条。

我常常一边看网,脑子里就想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台湾问题: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

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

解放思想: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

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

2007年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幸福

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化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中日关系:日中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

这是管子的话。

2006年当前形势:我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于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形势稍好,尤需兢慎。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台湾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台湾当局领导人阻挠开放“三通”,收紧以至限制两岸的经贸往来,这不仅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而且损害台湾同胞利益。

概括工作:回顾三年多的施政经历,展望以后的工作,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2005年宏观调控:“行百里者半九十”。

绝不能半途而废,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采用经济机制的调节和经济手段的调节。

台湾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同胞兄弟何不容?中印关系:我想用一段印度的古诗来结束我的话,三千年前,印度有一篇著名的古诗叫《奥义书》,可能是梵文,我把它演绎了一下:“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

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2004年概括工作: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

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台湾问题:这里,我想起了 1896年4月17号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

他的名字叫丘逢甲。

他是台湾彰化人。

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3年上任伊始:我总记着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总理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台湾问题: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税费改革:最重要的是要精简机构人员——中国古代《大学》中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汶川地震期间温总理最感人的十句话是什么?

汶川地震期间温总理最感人的十句话1、总理和赶往灾区的登机部队领导讲话:“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这时候,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共和国领导,更是一位面临危难的父亲! 2、“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总理在电话里大喊,说完摔了电话。

随行人员说,头一次看到老爷子这么厉害。

在抢救现场,年过花甲的温总理,已然哭得不成样子,要知道,1942年出生的他,已经66周岁,比绝大部分前线救灾的人都要年老。

3、“第一还是救人,救人的重点是重灾区,地震中心区,联系不到的地区”。

环境险恶的抢救现场,两鬓苍苍劳累无眠的老爷子一不小心摔倒了,手臂受伤出血,却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一把推开。

4、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

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5、“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而让我们感到气愤的是,竟然有一些丧尽天良的人,在这种危难时刻,借救灾骗钱,九泉之下,他们何颜面对死去的同胞! 6、在灾区抢救现场,老爷子向受困的孩子们喊话:“我是温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而灾区的孩子们也是无比勇敢的,一位左手骨折的小孩子,躺在担架上,忍着浑身的剧痛,微笑着向救灾的战士们敬了个礼! 7、看到广场上摆放的遇难群众遗体,温家宝心情十分沉重,他说:“我给遗体三鞠躬。

” 8、“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

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只要双手在,我们就可以建得更好。

” 温总理说得没错,只要人在,只要心在,我们会做得更好! 9、老爷子对被安置在绵阳九州体育馆的孤儿说: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的学习,要好好地活下去! 10、“我们要第一步救人,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现在一线的军人已经被下达死命令,必须冒雨解救,前线空降兵是写了遗书再上去的。

...

怀念周恩来总理的诗词

博学多才 温家宝总理妙引诗句答记者 ◆1、行百里者半九十 ——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宏观调控问题,引用《战国策·秦策五》中引用的古语,原文为“《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

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2、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美国CNN记者关于《反分裂国家法》的问题,引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的:“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相容。

” [解读]一尺布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可舂而共食,为何就容不下同胞兄弟呢? ◆3、愿我们同受庇佑, 愿我们同受保护, 愿我们共同努力, 愿我们文化辉煌。

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 ,引用并演绎印度古代精神文化的典籍《奥义书》中的诗句。

整理/沙白) 特写:诗文传递骨肉情 新华网北京电 (李海堂 张勇)“‘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史记》中的古语表达他对台湾同胞最真挚的骨肉亲情。

连续三年,在同样的场合,有“亲民总理”之称的温家宝,连续三次从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血脉中,选取 极富感染力的诗文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

以诗言志,以诗抒情。

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诗不单是一种文学艺术,它更被时常用来抒发志向与情怀。

用古诗词来传情达意,被人们视作“最中国”的抒情方式

出生于教师世家的温家宝,自幼便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他出任国务院总理的3年中,人们屡屡从他对古典诗文的喜好与引用中,感受到他对国家对民族的赤子之情;台湾同胞也连续三年从温总理在记者会上的深情吟颂中,每每感受到诚挚的骨肉亲情。

《反分裂国家法》在这次人大会上获得高票通过,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动情地引用《淮南王歌》中的这一诗句,抒发全中国人民渴望两岸和平与稳定的共同心愿,其情也深,其盼也切,全场数百名中外记者也无不为之动容。

温总理庄重地宣示:《反分裂国家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这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法律。

总理铿锵有力的话语,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回荡。

两年前,同样是在这里,甫任总理的温家宝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引用“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山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辛亥革命老人于右任临终前所写的哀诗,表达了企盼祖国统一的渴望。

一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温家宝在谈到海峡两岸密不可分的血脉浓情时,引用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钟理和的诗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在这次记者会上,另一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名句也被总理深情吟颂:“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这些诗句里诉说着诗人的痛楚,蕴含着两岸人民的苦难,也寄托着总理对民族对人民深沉而厚重的爱。

透过这些沉甸甸的诗句,人们看到:两岸同胞尽管历尽悲欢离合,但割不断血脉相连的认同;人们感受到:对于台湾同胞特殊的遭遇和情感,祖国大陆满怀着理解、体谅和尊重。

总理一连三次深厚真挚的情感表达,不仅感染着记者会现场的每个人,也触动着台湾民众的心房。

一位熟识的台湾同行在14日记者会后专门来电询问总理引用古文的出处。

她说:“温总理的回答非常好,我们很受震撼!” 温家宝总理引用过的诗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

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

周恩来的诗句

周恩来写的诗歌不多,据说是为了不抢毛的风头,但也有精品以下面这首最著名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壁破,难酬蹈海亦英雄[注](1)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

(2)“蹈海”(并非“韬海”!)指清末留日学生陈天华春日偶成其一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其二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注]这两首诗作于1914年,作者时年16岁。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注]此诗曾发表于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

满园樱花灿烂灯光四照人声嘈杂小池边杨柳依依孤单单站着一个女子樱花杨柳哪个可爱?冷清清不言不语可没有人来问她[注]此诗选自1978年3月人民日报社《周总理诗稿》...

有关周恩来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家喻户晓。

然而,这首诗周恩来究竟写过几次,前后书写时有无遣词用字的变化?就鲜为人知了。

我在编辑周恩来早期著作时,有几个新发现。

新发现之一:这首诗周恩来写了不只一次。

对于这首诗,人们所熟知的,就是1919年3月周恩来离日本回国前夕写的那首。

从诗后的跋语中(目前传世的影印件多为经人裁接过的,跋语不全),可以清楚地看到,周恩来这首诗最初创作于他东渡日本之时。

这就是说,他第一次书写这首诗的时间是1917年9月。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首诗周恩来写了不只一次。

那么1919年这次究竟是第几次呢?据我的分析,应该是有据可查的第三次。

第二次写于何时呢?从目前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来看,应该是1918年1月1日,写在他旅日期间的《学校日记》上的。

这本《学校日记》,是当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专为1918年印制的,周恩来的这首诗就写在了日记本的扉页上。

新发现之二:找到了作者最初写诗动机的可靠依据。

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日记本上的这首诗旁,周恩来全文抄录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词。

它明确的告诉我们,“大江歌罢”就是指吟罢苏轼的这首词,并非如有的人所推测的那样,是“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在这本日记的首页上,周恩来写道:“我今年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

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

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

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

”以上这些,无疑都是深入探讨周恩来创作和书写这首诗的思想动机和心境的最可靠的依据。

新发现之三:诗中的个别词句前后有重要的变化。

细心的人还会发现,1918年1月1日的这首诗与1919 年3月所写的略有不同,前者的末句是“不酬蹈海亦英雄”,而后者则是“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不”与“难”虽是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了重要的变化。

何以见得呢?我们只需把1919年3月的诗后跋语研究一下便会发现,1918年1月1日写这首诗时,距东渡日本创作这首诗时仅隔了四五个月,虽说到日本后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但必竟仍是开始阶段,因此,“ 邃密群科济世穷”和“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图大志,依然是坚定不移的。

这个“不酬”,有“假定”、“哪怕”的含量,可以看作是“未来时”的用语。

然而,一年多以后再书写此诗时,周恩来已感到东渡日本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他对此次东渡作了一个小结,因此将“不酬”改为“难酬”,这是“过去时”的用语,表明东渡的目的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但是也不虚此行,况且“邃密群科济世穷”和“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信念与决心仍未动摇,只是要“返国图他兴”罢了。

此时他的心境虽多了几分凄惋与惆怅,但并不萎靡与颓唐! 同样一首诗,在旅日期间,在不同的环境与心境下,先后书写了三次,足见这首诗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由此,人们把这首诗看作是解读周恩来旅日前后思想发展的一把钥匙,也就顺理成章了

温总理退休了'为什么心里如此的难过…

兄弟,同道中人,对于你这个问题我真忍不住说一下我的感受: 温总理是我的政治偶像,直到现在,我感觉他还是现在总理,但现实是他不是了,真有一种不舍的感觉,每次看新闻联播,没有看他(还有老胡),就有一种说不清伤感;从初中到大学,他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十年,每当国内出现大的灾难,他总是及时感到现场,他那时的身影我永远无法忘记,他在政治外交场合,总是喜欢引用中国的古诗词,温文而雅,谈吐大方,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总理在位的十年中,无论哪一方面,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他的功绩永远会记在中国人民心里,他值得我们永远爱戴,向温总理致敬!!...

赞美周总理的诗歌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诗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去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让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

下列...

B 诗词型问题设计关键是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原理的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温家宝的话主要说明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A,体现要关心和爱护新事物的成长;C,矛盾双方的转化;C,矛盾具有特殊性。

B正确,体现了发展的趋势。

求赞美周总理的诗歌。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段, 但不是我写的,因为我没办法赞美,几近完美的人,我这样的凡人怎敢随意评论,他是我的榜样,生活中只望做他十分之一,或者说遇上有他十分之一的人物,不虚此生。

不是说他凌驾于古往今来,但他只此一个。

天幸生于我国

---------------------------------------------------------------------一月哀思举国悲,八亿神州泪汾飞。

十里长街送总理,哭别总理心欲碎。

目送伟人最后行,灵车西去不见归。

悲痛欲绝愿己死,以换周公人间回。

大有大无一身清,九州天地撒骨灰。

人民爱戴对手敬,楷模夫妻人中最。

四五清明再回首,百万之众又聚会。

纪念碑下宣豪言,誓与豺狼永相对。

理想信念最坚定,终身奋斗无怨悔。

病魔缠身仍工作,日理万机您最累。

改造到老学到老,自我批评身先垂。

无私奉献不表功,人格形象更完美。

忍辱负重顾大局,为使国家不倒退。

鞠躬尽瘁振中华,死而后已为人类

历史长街人为证,心中永远一丰碑。

今生今世谁能比,何年何日还有谁?(2)有人说,愿做总理的卫士护卫在他身旁当他遇到危险自己挺身而出为总理挡去暗箭明枪有人说,愿做总理的护士照顾在他身旁为他减轻病痛自己尽心陪护一刻不离总理病床有人说,愿做总理的儿女依偎在他身旁听他讲革命故事为他捶背搔痒让总理能同别的父亲一样如果你问我我愿做总理胸前那枚小像章你可能感到奇怪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讲这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像章陪总理经历了“文革”十年风雨伴总理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随总理会见一批又一批外宾同总理出访过亲如兄弟的友好友邦这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像章陪总理接见了全国各地的群众代表伴总理视察了大寨大庆许多地方随总理出席了政治局的常委会议同总理往返于西花厅和大会堂这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像章见证了总理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见证了总理大智大勇,不畏风霜见证了总理呕心沥血,废寝忘食见证了总理顾全大局,治国安邦这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像章见证了总理在我国代表团开赴联合国时的开心和快乐见证了总理在老战友挨批斗时的苦闷和忧伤见证了总理将办公室移到了医院的病房见证了总理被病魔夺走健康这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像章看到了总理和人民同甘共苦看到了人民和总理心心相连看到了总理对人民的爱像巍巍不倒的泰山看到了人民对总理的爱像浩浩不止的长江这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像章听到了总理动乱中安排群众抓生产听到了总理制止武斗的派系乱开枪听到了总理劝说红卫兵放出被扣押的老同志听到了总理处理突发事件时言语冷静不慌张这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像章给“文革”中的总理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也吸引了中外人士的目光人们读懂了这小小的像章就读懂了周恩来明白了他为何受到亿万人民的爱戴和赞扬所以,如果你问我倘若能伴在总理身旁不用多想答案就是这样:“我愿做总理胸前那枚小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