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山海关的诗词



描写山海关 嘉峪关 玉门关的诗句 嘉峪关: 嘉峪关诗的突出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描绘大漠雄关的瑰奇景观。有侧重写关的:“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明·陈棐《祁连山》)有侧重写风沙

描写山海关 嘉峪关 玉门关的诗句

嘉峪关: 嘉峪关诗的突出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描绘大漠雄关的瑰奇景观。

有侧重写关的:“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

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明·陈棐《祁连山》)有侧重写风沙的;“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清·汪漋《敦煌怀古》)。

更多的诗是侧重描摹关城的雄姿:“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清·宋伯鲁《入关》);“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

锁钥九边联漠北,丸泥四郡划安西”(清·裴景福《登嘉峪关》)。

明清时期这些诗作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天下雄关”的粗犷而奇异。

嘉峪关是西北的军事要冲,许多嘉峪关诗反映了西北政治军事形势。

清初,常出兵西北,金戈铁马,鼓角相闻。

雍正军机大臣鄂尔泰的《送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出嘉峪关》诗就反映这种场面:“宣麻西下领诸侯,小驻筹边望戍楼”,“旌旗一变思汗羽,挞伐重光问虏酋”。

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是从嘉峪关向西进军的。

幕僚施袖华有诗云:“暮宿嘉峪关,别酒破萧瑟。

凌晨出西门,送客旌旗密”(《出嘉峪关作》)。

后来西北地区太平无事,但嘉峪关仍驻重兵:“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风腾瀚海鲸鲵吼,月冷荒城剑戟环”这是陕西提督周达武《登嘉峪关》里的诗句。

上海关: 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表达了诗人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

”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难酬的感慨。

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

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

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

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

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

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玉门关: 和王七玉门关吹笛 (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玉门关盖将军歌(岑参)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 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 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 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 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唐. 王昌龄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唐. 戴叔伦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唐. 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七首》唐. 王昌龄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 王之涣

形容山海关的诗句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第二首)《塞上曲 送王元美》七绝.“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第三首)浪淘沙 山海关险隘锁幽燕,虎踞龙盘,登高尽览北风寒。

山势巍巍成壁垒,天下雄关。

喋血记当年,一怒红颜,风云际会起波澜。

铁马金戈由此向,无限江山。

...

和山海关有关的诗句

关于山海关的诗作很多,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海关的景观、史事和抒发感慨,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历史画卷。

一、明代前期的山海关诗,多为赞美关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

弘治初年,顺天巡抚闵的《山海关》诗:“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山海关景色的雄奇。

嘉靖年间,“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送著名涛人王世贞赴辽,写了《塞上曲?送王元美》七绝。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境,对山海关景物充满向往之情。

二、明代后期的山海关诗多写战争。

隆庆至万历初年,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镇长城一线长达16年。

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了《出榆关》诗:“前驱皆大将(大将,炮名),列阵尽元戎(元戎,炮名)。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叶,女真族崛起,东北多事,黄洪宪《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表达了作者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明末,山海关有督师、经略常驻,统率重兵与后金(清)作战。

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写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清代前期的山海关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及个人遭逢,语多沉痛。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一首怀古诗。

全诗36句,前10句写山海关的始筑及险要的地理形势;中16句,叙述明清之战及名将对山海关防务的经营;后10句,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风格古雅平实,慷慨生哀。

陈天植、王模的诗则是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抒发对李白成农民军与吴(三桂)清联军鏖兵的感慨:“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陈天植《山海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王模《榆关》)。

尤侗的长诗《出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 清初,发配到东北的文人路经山海关多有抒怀之作。

如诗僧函可流放沈阳时写的《宿山海关》诗:“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诗人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写的《出关》诗:“边楼回望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都深沉地表达了对中原故国的依恋。

四、清代中叶以后,写山海关的诗相对较少,但也有些诗连着时代风云。

萧德宣的《山海关杂咏》组诗吟咏了鸦片战争前夕山海关的风土民情及军事政治情况:“小车轧轧独轮摧,男女咨嗟面色灰。

问是贫民勤服苦,一年一度出关来”。

“副军独领驻防营,坐拥辕门大纛明。

一片荒凉南北翼,最无生计是旗兵”。

鸦片战争前夕,思想家魏源写了《山海关》五绝;“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正确预见到帝国主义将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出榆关》戚继光前驱皆大将, 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江南靖士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

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山海关》明代学士黄洪宪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山海关》清代纳兰性德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山海关》(明)顾炎武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

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崿。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

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

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已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

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挥烦内阁。

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

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塞鹰晓飞泊。

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山海关》(清)魏源严城当子夜, 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镇东楼》(明)戚继光楼前风物隔辽西, 日暮凭栏望欲迷。

禹贡万年归紫极,秦城千里静雕题。

蓬瀛只在沧波外,宫殿遥瞻北斗齐。

为问青牛能复度,愿从仙吏换刀圭。

注:镇东楼:山海关东门城楼《观海亭》(明)戚继光曾经泽国鲸儿息,更依边城氛祲消。

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

但从使者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

故里苍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

描写山海关的诗句选一首抄写下来

《出榆关》——戚继光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黄洪宪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宿山海关》——函可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山海关》——闵 的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山海关》——魏源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

关于山海关的诗句

展开全部 关于“山海关”的古诗: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出榆关》戚继光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山海关》黄洪宪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宿山海关》函可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山海关》闵 的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山海关》魏源...

有关山海关的诗

关于山海关的诗作很多,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海关的景观、史事和抒发感慨,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历史画卷。

一、明代前期的山海关诗,多为赞美关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

弘治初年,顺天巡抚闵的《山海关》诗:“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山海关景色的雄奇。

嘉靖年间,“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送著名涛人王世贞赴辽,写了《塞上曲?送王元美》七绝。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境,对山海关景物充满向往之情。

二、明代后期的山海关诗多写战争。

隆庆至万历初年,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镇长城一线长达16年。

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了《出榆关》诗:“前驱皆大将(大将,炮名),列阵尽元戎(元戎,炮名)。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叶,女真族崛起,东北多事,黄洪宪《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表达了作者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明末,山海关有督师、经略常驻,统率重兵与后金(清)作战。

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写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清代前期的山海关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及个人遭逢,语多沉痛。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一首怀古诗。

全诗36句,前10句写山海关的始筑及险要的地理形势;中16句,叙述明清之战及名将对山海关防务的经营;后10句,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风格古雅平实,慷慨生哀。

陈天植、王模的诗则是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抒发对李白成农民军与吴(三桂)清联军鏖兵的感慨:“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陈天植《山海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王模《榆关》)。

尤侗的长诗《出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清初,发配到东北的文人路经山海关多有抒怀之作。

如诗僧函可流放沈阳时写的《宿山海关》诗:“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诗人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写的《出关》诗:“边楼回望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都深沉地表达了对中原故国的依恋。

四、清代中叶以后,写山海关的诗相对较少,但也有些诗连着时代风云。

萧德宣的《山海关杂咏》组诗吟咏了鸦片战争前夕山海关的风土民情及军事政治情况:“小车轧轧独轮摧,男女咨嗟面色灰。

问是贫民勤服苦,一年一度出关来”。

“副军独领驻防营,坐拥辕门大纛明。

一片荒凉南北翼,最无生计是旗兵”。

鸦片战争前夕,思想家魏源写了《山海关》五绝;“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正确预见到帝国主义将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山海关古诗

1、《山海关》展开全部明 闵的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2、《塞上曲·送王元美》明 李攀龙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3、《山海关》黄洪宪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4、《出榆关》明 戚继光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5、《重登山海关城楼》明 孙承宗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重登山海关城楼》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未酬的感慨。

...

求描述山海关的文章

--- 山海关--- -------------------------------------------------------------------------------- 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

它像一条巨龙,越荒漠穿草原,盘旋在高山之上,游走于黄河岸旁和渤海之滨,它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成,历史两千多年。

现存的长城,主要是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在前人的基础上修筑的,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粗略的估计:如果单单把现存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那么它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多。

所以,称中国万里长城为世界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

在渤海之滨、燕山之麓的长城上,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傍海,十分壮观。

这就是历史名关-——山海关,世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位于华北与东北的交界处,北倚群峦叠翠的燕山,南襟烟波浩淼的渤海。

远古时期这里属幽州碣石,是中原与东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交往的交通要道。

到了中古时期,又成为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

两汉时期,设置临榆县。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始称山海关。

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

因地势险要,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系河北省秦皇岛市三个城市区之一,现辖 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全区总面积192平方公里,全区人口13.8万。

山海关属温暖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 24.6摄氏度,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6.1摄氏度,全年平均气温10.1摄氏度;无台风、无梅雨,年平均降水量668.1毫米,全年无霜期在180天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15小时。

全区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本区标准冻土深度为0.85米。

山海关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京沈高速公路、 102国道和205国道,京山、沈山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区仅5公里,从山海关到北京、到沈阳分别只有2个小时和3个小时的路程。

山海关火车站是特等站,位于京沈铁路、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中段。

山海关民航机场位于城西南3公里处,可起降大中型客机,通往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等15个城市,并准备增开国内其他航线和国际航线。

近临城区的山船码头有4个深水泊位,是良好的装运内外货物的作业区。

城西15公里有全国第二大港-秦皇岛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与世界109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业务往来。

山海关三次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稳定,工业已形成船舶修造、铁路桥梁、机械加工、金属加工等多种行业和门类体系;农业呈城郊型,龙头企业带动,果菜二分天下称雄;旅游业兴旺不衰,“向山野拓展、向海上延伸、向古城挖潜”,连续五年门票收入在 5000万元以上,成为支柱产业。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北依燕山,东傍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隘;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

前人曾以“两面三刀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

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是恰如其分的。

山海关之所以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作用重大。

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4公里多,外绕宽16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高12米。

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日“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

在门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长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

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

以上这些建筑,好象众星拱月般地拱卫着主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这五个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特俊秀。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淼;北登长城,蜿蜓起伏,气势磅礴。

那边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几百米,就有敌台高耸。

在城楼上,俯瞰附近敌楼、烽火台,凝视城楼内陈列的兵器盔甲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仿佛置身於古代战场。

万里长城这条苍龙的巨首“老龙头”,位於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

长城自关城蜿蜓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止於老龙头山岗上的宁海城。

今天到龙头,仍可看到长城常受海涛重击,木材石料难以长久保持坚固,工匠们便用铁锅固沙打基础,上面再砌砖石。

现在老龙头及其附近的城墙已经修复,它地势高峻,海天开阔,树木繁茂,空气清凉湿润,是登高望海的理想场所。

在山海关附近,还有根据历史传说修建的孟姜女庙。

据传说,孟姜女跨过万水千山为丈夫送寒衣,当来到修长城的工地时,听说丈夫已经累死,顿时悲痛欲绝,一连三天三夜,将一段长城哭倒。

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姜女庙)。

孟姜女庙坐落在山海关城东凤凰山顶上,庙内现有山门、前殿、后殿和振衣亭四座建筑。

前殿供孟姜女塑像,身着青衫素服...

用诗句描述一下山海关(雄关)?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毛泽东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

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竭)石有遗篇〕公元二○七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后被尊称魏武帝)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

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中有《观沧海》一章:“东临碣石(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下文的“萧瑟秋风今又是”即由此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