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评论红海滩诗词的作者



古诗词的评析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伫倚危楼风细细”,

诗词的评析

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伫倚危楼风细细”,《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

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这样美好的人儿,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quot,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可是,相去复几许。

下片抒送春之意,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

纵被无情弃。

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玉楼春 欧阳修 此词描写了宋时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上片写舞女列队过街的情况

首先从描写舞女们的装束打扮入手,再写舞女们的神态举止。

下片写小女们的舞技,但是不从正面写起而是从侧面烘托:一是年少的观众争相问讯舞女们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们舞技实在精妙,所以词人观赏回来以后在梦中仿佛仍见她们婆娑起舞。

此词精妙之处在于侧面烘托和用梦幻来衬托真实,反映真实,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乌夜啼 李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 李煜 李煜的这首名篇情景交融,感情沉郁,思路凄惋。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

语言通俗明白,且又十分精炼准确;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下片“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见作者匠心独具。

此句则写出愁之味:此种无言之悲,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长相思 白居易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

如何评价一首原创诗词的好坏?有案例。

东篱采菊,南苑修文 ——浅析心约寒香《行香子·秋日感怀》樊从华/文叶落纷纷。

雁过无痕。

算凡生、恍若轻尘。

红枫照影,涧水烟云。

拾无弦琴、半弦月、一弦真。

东篱采撷,南苑修文。

看秋水、正可宜人。

些些记忆,谁共封存?对菊花茶、桂花酒、玉簪魂。

“叶落纷纷,雁过无痕”。

节令已是晚秋之象。

这其实也是“假象”。

作者的真实寓意,乃人生之晚秋。

妙词之下,隐喻多少人生酸辣?“算凡生、恍若轻尘。

红枫照影,涧水烟云”。

平凡的人生,如轻尘飞舞,似秋枫摇影,若烟云飘零……唉,这一生,得到了什么?惟“拾无弦琴、半弦月、一弦真”,虽短短十个字,却叫人无端心沉。

无论多么恢弘的理想,在现实中却弹奏不出天地的梵音;留下多少天际的思念和怀想;在虚实之间,能留存一份宁静,能守护哪怕只是一点真实,又有何憾? “东篱采菊,南苑修文”,既然陶渊明可以从官场隐退而东篱采菊,作者也能淡泊世俗而南苑修文。

这其实是全诗的宗旨,即顺其自然。

而顺其自然的前提,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是对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这些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进行彻底的剥离。

也因此,作者以“看秋水、正可宜人。

些些记忆,谁共封存?”来诉求自己不变的人生定位。

这“宜人”不仅属于人,也属于水,人闲逸而自在,水静穆而深流。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水流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于是,这一切,都可以融进“菊花酒,桂花茶,玉簪魂”之中,以形象的酒茶和玉簪,让我们去体悟,去咀嚼。

综上,我以为这首词,无论从词律还是词的意境,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最后,我认为“玉簪魂”与前面两个花的句式不合,而且从整个词义,倒不如用“雪花魂”更为适宜。

...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我上学的时光。

1、首先要先通读一下作品,有了个初步的理解;2、认真了解下作者的生平,文风;3、扒一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比如当诗人是漂泊他乡,还是家国破败,还是中第后喜欲狂;4、再次总结你的理解。

相信你已经整理了一些评价的模板。

作者运用了XX手法,描写了XXX内容,通过写了XXXX,表达了XXX。

套一下你的理解,一篇评价就出来了

最后附上刘需敏老师的高见。

首先,关注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比如说欧阳修的《晚泊岳阳》,这首诗的题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诗人在傍晚十分将船停靠在岳阳城,说明诗人出门在外,行船漂泊,那么思想感情就有可能是思乡之情或者是行路的羁旅之愁亦或者是行船的漂泊之感。

如果这首诗是咏物诗的话,比如说《咏梅》,根据这个题目,作者表面上是要赞咏梅花,其实作者是想托此物言志,或表达其高风亮节,或抒发其孤高的精神,或表现其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坚贞。

其次,关注作者。

一般来说,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由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自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而无论是由诗人代言还是诗人自己,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比如,说到李白,就想到他望月思乡;说道杜甫,就想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说到陆游,想到他的爱国情怀。

接着,关注注释。

做题目的时候,有的时候诗歌的内容看不懂,最聪明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看诗歌的注释,因为有时候注释就已经告诉你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今年的高考题《秋夜纪怀》的注释③散关:即大散关,此注释一出现,学生应该马上会想到陆游的另外一句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句曾经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本书里学过,这是诗人回忆两次抗金胜战,即使已两鬓斑白,扔渴望上战场杀敌,恢复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

再者,关注关键词或诗眼、词眼。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最生动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这些字都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的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一句中的归字就写出了诗人归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而后,关注意象。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

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抓住意象这个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因为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往往饱含诗人的情感。

如柳的意象饱含依依惜别之情;菊的意象是高洁的品质、淡泊的名利的代名词;满地黄花是愁绪、容颜老去的象征……2007年广东卷林景熙的《溪亭》第一题是: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诗人就是通过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和孤灯这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他的凄凉孤寂及因国破家亡的飘泊无依之感的。

再有,关注诗中的典故。

古代的诗人为表达委婉一些,往往喜欢用典,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为了更理直气壮一些,也会借典故来以古喻今;为了使表达简明一些,会用典故这种较少的文字来传递较多的信息。

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如杜甫的《发潭州》的颈联“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诗人用典抒情,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

再如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中的两句:“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和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这两个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最后,整体感知。

阅读一首诗,无论你抓住了多少细节,如果诗歌的意思你是不懂的,那么这首诗你也就不懂了。

因此,最后你还是要回归诗文,整体感知一下诗歌的意思

《有的人》这篇小诗的作者写作背景

臧克家 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

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

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

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

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

在此期间,创作出版了长诗《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等诗集。

解放战争时期,臧克家同志多次参加“呼吁停战、实现和平”签名等进步活动,在重庆,曾应邀出席毛泽东同志在张治中寓所举行的文化界人士座谈会。

上海,他主编了《侨声报》文艺副刊《星河》、《学诗》和《创造诗丛》、《文讯》月刊等书刊,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激愤于政治的黑暗腐败,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出版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48年12月,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被迫潜往香港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

5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组诗《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了他到解放区后的喜悦心情。

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

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1956年,臧克家同志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

经他联系,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期间,他兢兢业业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在《诗刊》的创刊与发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繁荣诗歌创作、加强诗歌队伍建设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同时满怀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笔耕不辍,勤奋创作,以热情、多产的诗人形象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迎来了他创作的又一高峰,相继出版了《臧克家诗选》、《凯旋》等诗集和长诗《李大钊》。

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对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

臧克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

优美的古诗词,附欣赏和评价.

新凉 年代:【宋】 作者:【徐玑】 体裁:【七绝】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蝶恋花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采莲曲二首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峨眉山月歌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秋夜喜遇王处士年代:【唐】 作者:【王绩】 体裁:【五绝】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惜牡丹花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以下省略一万首!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我上学的时光。

1、首先要先通读一下作品,有了个初步的理解;2、认真了解下作者的生平,文风;3、扒一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比如当诗人是漂泊他乡,还是家国破败,还是中第后喜欲狂;4、再次总结你的理解。

相信你已经整理了一些评价的模板。

作者运用了XX手法,描写了XXX内容,通过写了XXXX,表达了XXX。

套一下你的理解,一篇评价就出来了。

最后附上刘需敏老师的高见。

首先,关注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比如说欧阳修的《晚泊岳阳》,这首诗的题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诗人在傍晚十分将船停靠在岳阳城,说明诗人出门在外,行船漂泊,那么思想感情就有可能是思乡之情或者是行路的羁旅之愁亦或者是行船的漂泊之感。

如果这首诗是咏物诗的话,比如说《咏梅》,根据这个题目,作者表面上是要赞咏梅花,其实作者是想托此物言志,或表达其高风亮节,或抒发其孤高的精神,或表现其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坚贞。

其次,关注作者。

一般来说,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由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自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而无论是由诗人代言还是诗人自己,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比如,说到李白,就想到他望月思乡;说道杜甫,就想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说到陆游,想到他的爱国情怀。

接着,关注注释。

在做题目的时候,有的时候诗歌的内容看不懂,最聪明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看诗歌的注释,因为有时候注释就已经告诉你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今年的高考题《秋夜纪怀》的注释③散关:即大散关,此注释一出现,学生应该马上会想到陆游的另外一句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句曾经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本书里学过,这是诗人回忆两次抗金胜战,即使已两鬓斑白,扔渴望上战场杀敌,恢复大好河山的爱国情怀。

再者,关注关键词或诗眼、词眼。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最生动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这些字都是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2013年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的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一句中的归字就写出了诗人归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而后,关注意象。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

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抓住意象这个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因为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往往饱含诗人的情感。

如柳的意象饱含依依惜别之情;菊的意象是高洁的品质、淡泊的名利的代名词;满地黄花是愁绪、容颜老去的象征……2007年广东卷林景熙的《溪亭》第一题是: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的?诗人就是通过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和孤灯这些表示时间的意象来表现他的凄凉孤寂及因国破家亡的飘泊无依之感的。

再有,关注诗中的典故。

古代的诗人为表达委婉一些,往往喜欢用典,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为了更理直气壮一些,也会借典故来以古喻今;为了使表达简明一些,会用典故这种较少的文字来传递较多的信息。

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例如杜甫的《发潭州》的颈联“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诗人用典抒情,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

再如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中的两句:“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诗人借祖逖中流击楫和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这两个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最后,整体感知。

阅读一首诗,无论你抓住了多少细节,如果诗歌的意思你是不懂的,那么这首诗你也就不懂了。

因此,最后你还是要回归诗文,整体感知一下诗歌的意思

【求一首评价历史人物的古诗.要有作者以及出处要简单一点的...】作业

展开全部 1、评价: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2、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 ,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要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