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传统吟咏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一楼答非所问!各选了三首诗词:1.元日(元旦)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一楼答非所问!各选了三首诗词:1.元日(元旦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端午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鹧鸪天 范成大 仗下仪客笔下文。

天风驾鹤住仙真。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经圀志,立朝身。

暂烦高手活吴民。

明朝莫遣书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3.清明清明 杜牧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中秋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木兰花慢 中秋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减字木兰花 黄庭坚 中秋无雨。

醉送月衔西岭去。

笑口须开。

几度中秋见月来。

前年江外。

儿女传杯兄弟会。

此夜登楼。

小谢清吟慰白头。

5.除夕鹊桥仙 郭应祥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

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祭书神文 鲁迅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缊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

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异籍以相酬。

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 陆游 腊雪瑞丰登,春雨相发生,二者皆可贺,爱此打窗声。

披衣起静听,萧萧乱疏更。

岂惟肺渴苏,耳目为一清。

孤灯不结花,相对翳复明。

明朝遂除夕,岁月惊峥嵘。

6.寒食寒食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生查子 晏几道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恰醯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7.重阳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千秋岁 李之仪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

露乍冷,寒将报。

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

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

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

樽在眼,从谁倒。

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

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

8.元宵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归去来 柳永 初过元宵三五。

慵困春情绪

灯月阑珊嬉游处。

游尽、厌欢聚。

凭仗如花女。

持杯谢、酒朋诗侣。

馀酲更不禁香醑。

歌筵罢、且归去。

木兰花令 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

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

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9.七夕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求具有传统典型意象的诗词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整理字号 [大 中 小]分类:高考在线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积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

10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来历,内涵,诗词,对联!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导引]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解题】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座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í) 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译文】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一场春雨刚过。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

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简析】《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

弘扬国学经典 继承优良传统 主持词

展开全部 自己参考,修改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主持词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今天,我们全县中小学师生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桓台县“我们的节日--中 秋篇”国学经典诵读展演。

女:这次展演,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男:这次展演,也是我县“营造书香桓台,共建文化名城”活动的一个缩影。

师男生女: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 师女生男: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师男:为了进一步实施我县国学经典诵读工程,营造国学经典文化学习氛围,深化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县举办了以为主题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师女:各个单位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精心组织

注重活动效果,更注重活动的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生男生女:那经典的美文,高亢的诵读,优美的舞蹈,和谐的旋律,汇成了一首首美丽而又激昂的乐章。

师男: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单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现在请领导宣布获奖单位。

(领导宣读获奖单位) 师女:请荣获一等奖的单位上台领奖。

开头部分】 师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生女: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师女: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生男: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师男:它有“民为贵,君为轻”的光辉思想, 生女:今有国哀三日,举国哀悼的英明决定; 师女:它有“多难以固其国”的至理名言, 生男:今有绘就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动人画卷。

师男:国学经典可以擦亮我们的眼睛。

生女:国学经典可以点燃我们的智慧。

师女: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

生男:国学经典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

合: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贤哲的智慧结晶,意深、理透、志远、境高。

师男:诵读经典将使我们的情怀优雅起来。

生女:诵读经典将使我们的气质美丽起来。

师女:诵读经典将使我们的灵魂高贵起来。

生男:诵读经典将使我们的生命丰满起来。

师男生女:国学经典为我们的审美观确立标准; 师女生男:国学经典为我们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合:桓台县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节目部分】 师男:三尺讲台,是文化香火的传播圣地;为人师,我们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

请欣赏教师集体朗诵《长歌浩叹唱古今》。

生女:细雨纷纷,牧童遥指,青草坡前,酒旗飘扬的杏花村。

请欣赏音乐情景短剧《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女: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唐宋文学璀璨夺目。

请欣赏大型诗朗诵《唐风宋韵耀中华》。

生男: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饱读诗书并留下千古佳话。

看!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带着他们的故事向我们走来!请欣赏情景剧《乐在书中寻》。

师男:从《诗经》到《楚辞》,从唐风到宋韵,那一篇篇经典佳作像橘树,像兰花,为我们带来国学经典那遥远的芬芳。

下面请欣赏《古韵悠悠》。

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主持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徜徉在《诗经》的世界,我们时刻感受着它馥郁的芬芳。

请欣赏《古风古韵送我情》。

生男: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叶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

请欣赏《湖区娃娃诵经典》。

师男: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请欣赏大型国学经典诵读《悠悠中华情》 生女:《诗经》如同参差的荇菜,那一声声远古的歌声,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至今仍在人们耳边轻轻吟唱。

请欣赏诗乐舞表演《关雎》。

师女:历代先贤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华美的篇章,更是深邃的思想,博大的精神。

让我们在诵读中,见贤思齐,养浩然正气。

请听大型朗诵《千载风流》。

生男:从军代父意何雄,别娘翁,执弯弓。

涉水登山,戴月赴兵戎。

踏破重关三万里,豪气足,贯长虹。

请欣赏情景剧《木兰辞》。

师男:往事越千年,行游品三国。

今天,我们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上,说三国、诵三国、唱三国、演三国。

请欣赏师生诵读《烽火长歌醉千年》。

生女: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国学经典是炎黄子孙的魂。

请欣赏快板《国学经典展新彩》。

师女:悠悠中华,浩浩文化;灿烂文明,光照千秋! 生女:千古华章,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滋养着中华儿女! 生男:今天,我们从中国浩瀚的国学海洋中,撷取了几朵浪花,用我们的心灵和声音,去复原当年浪花飞溅时的优美与洒脱,壮怀与激昂。

师女生男女合:请欣赏师生诵读《千千阕歌中华情》。

结尾部分】 师男:诵读经典,师从贤哲,陶心冶智,博古通今; 生女:诵读经典,播种心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师女:诵读经典,营造国学学习氛围,创建书香校园。

生男:诵读经典,推进国学诵读工程,建设书香桓台。

师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生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师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生男: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

中国古诗词。

经典名著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

今别离诗歌鉴赏

赏析一 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黄遵宪:《杂感》诗.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梁启超认为是首?诗界革命"大旗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钟?声"?、"轻气球"和"一刻既万周"的"转轮",都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选录《今别离》其一:"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都反映了近代西方科学知识范畴里的物象和生活现实,已经开始参与中国近代的诗歌意象更新.如果拿晚清诗坛拟古派泰斗王运的同题之作《今离别》对照一下,这种意象新变的痕迹也许更为突出.比黄遵宪年轻15岁的王?运因袭传统诗歌意象,他的诗里几乎全用唐宋思妇诗的陈旧套语:"肠断"、"天涯"、"罗裳"、"浮云"、"空帷"等等. 参见王运《今离别》:别来五日春水生,/桃枝成碧花欲明./开帘望东风,/远近伤我情./君肠断,/妾身老,/绣衣罗裳著春早./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天涯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其中"愁如细雨连烟草"一句,更是直接出自北宋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写《今别离》,墨落窠臼,并无新创.黄遵宪的有关创作包括《登巴黎铁塔》、《伦敦大雾行》等,和他的《今离别》一样,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某种意象创新的艺术追求,近代科技物象的描摹,是其中的突出表现之一.? 但是,黄遵宪笔下的有关科技物象以及生活景观,基本上还停留于对异邦风物新知的自然写真与客观描述,还没有涉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人文主义思潮,更不可能深入宇宙与人生、社会与自我的生存状态及精神自由的境界,来揭示人的现代意识与情怀.比如《今离别》中借相片、电报表现的,仍不过是离人思妇的陈旧情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尽传统文人的吟咏趣味,甚至可以说本质上"其迹未化".钱萼孙:《梦苦诗话》.所以,黄遵宪笔下的这些物象咏写与科技生活有关,但比较现代诗歌意象,仍有很大距离. 赏析二: 《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四章《今别离》运用乐府杂曲歌辞崔国辅旧题,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是写上一个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其中被引用最广的是第一章.他的试验是有成效的,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他的工作仅仅在于证实,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他并不试图说明,旧诗应当被取消或被替代.这也就说明了,一批“诗体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行动所包蕴的“革命”性相当微弱.但黄遵宪的《今离别》不经意间却向我们传达出一个崭新的信息,即一个生活在封建农业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新奇感,以及他处理这些感受时所面临的表达方式的匮乏.作为这个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精英,黄遵宪具有极大的应变能力,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艺的谙熟,他得心应手地利用所熟悉的技巧,对目前的新异予以恰当的处理.这就是我们此刻读到的既陈旧,又新鲜的《今离别》.中国初次接触西方文明的知识者,当他站在19世纪的最后的太阳下,面对着喷吐着白色烟雾的轮船和火车这些庞然大物,首先受到震憾的便是它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巨力.诗写离别常用“别肠”一语,但黄遵宪这首诗开头便写: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便颇新异.在过去,诗人笔下的是“一日一万周”,而现在却是“一刻即万周”,则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这在传统诗文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诗一下子把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人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也变得焕然一新.黄遵宪的诗歌变革主张,是尽量采用古法以表达新观念.这种观念新是新了,却依然站在保护旧法的立场,所以并不彻底.但它实践的结果却造出别样的境界;中国传统诗的境界是静,时间是绵远不变的,白天和夜晚也是固定的.这样的意境在现代科学的侵袭下解体了,这章《今别离》中的人生离别之苦,无形中增加了新的悲愁――即使是梦魂中的想念,也得难以实现了,因为不仅人各一方,而且是“昼夜相背驰”,如何能够相聚呢?这就是现代诗意.现代诗意终于堂堂皇皇地打进古诗中来了,这还不让人为之兴奋吗?所以,尽管黄遵宪“我手写我口...

一首古诗词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导引]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词语注释] 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层次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诗文译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文赏析]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诗歌特色]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

中国古代十位大诗人都有谁?

古代作家作品常识中考语文中常考的内容,但是这一部分内容繁琐,又散见于各册教科书,不易检索复习

我们特意依据新课标和教科书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阅读背诵篇目,筛选梳理出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常识,供大家在复习备考中使用。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

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

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

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

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12.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13.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朝诗人兼画家。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为《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

主要诗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

其诗属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

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1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江南逢李龟年》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

其诗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16.岑参:唐朝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7.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要作品为《马说》《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结为《昌黎先生集》。

18.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19.白居易:...

【优美的带有诗词的文段】作业

感悟秋天 暑气散尽,寒气渐来,不知觉间,秋天就这样来了. 喜欢秋天,他不像春的招摇,把大地装扮的花红柳绿;也不像夏的热烈,用暴雨和酷暑逼得你躲无可躲;更不像冬的残酷,掩尽芳华,连带把人也掩进厚厚的大衣. 秋,是萧瑟清冽的.如果说春天是豆蔻的少女,那么秋就是一个尝尽沧桑的中年,无奈中带有一种悲苦,却又透着一种对世道、对人生的理解. 东坡诗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可以剥开一颗金黄诱人的蜜柚,然后打开家里的音响,放上一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带着美好的心情,随着钢琴王子那带着魔力的十指,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在优美的旋律中,你仿佛听到了,秋天那沙沙的脚步声,正渐渐的向你走来,向你微笑.琴声向你展现了,一片秋日的窃喜.你看到了,片片的树叶飘了起来,摇曳着随风而去. 你还可以捧着一本古书,在梧桐树下的躺椅上,随着片片飘落的黄叶,去感悟古人悲秋的情怀.看看稼轩“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的感慨,品拼秦观“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的心境.或者为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赞上一笔,总之,这是一种很逍遥的感觉. 悲秋?何苦来. 寒凉,那只是一种感觉,从科学角度上说它来自皮肤感官的反映,不是来源于心. 悲苦,那只是一种际遇,从辨证角度上说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还是学一学杨万里对秋的态度嘛,他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你看,这老杨头的人生哲学,倒是有些可以借鉴的. 你管它“明日黄花蝶也愁”,还是“西风愁起绿波间”!用开朗的态度,去拥抱秋天吧!尝试着“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正如李才女所云,天凉好个秋!不是吗? 1、每一颗石子里,都有沙漠的影子.所以诗人才说:一支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走在秋月的田野上,我想起一位诗人对老托尔斯泰的叩问:一切/成熟了的/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转瞬消失,如同罗莎·卢森堡所言:“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 2、生当如箭,或许会有跌落的悲痛,但一往如前、决不折返 3、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也带着一路血泪,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碑,也记下了诸多辛酸和遗恨.? 疏理这条河道,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动地鼙鼓,猎猎旗卷楼兰,金缕曲,黄莺儿,桃花扇,杨柳风,篇篇是对时代的沉思,字字是对历史的凝视.?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仰天长啸,李煜的愁肠寸断,关云长的横刀立马,贾宝玉的儿女情长,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它是一条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捧读它,欣赏它,我们清晰地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邃博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游子商旅的亲情乡愁,旷男怨女的追求呐喊.? 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我们又是文化香火的传递者,我们还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 拾一块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挑一盏冰心老人点燃的小桔灯,让我们沿着历史长河的故道溯流而上,开始寻觅千古名篇的文化散步.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