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夏至 诗词 蝉



带蝉字的诗句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

带蝉字的诗句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首二句写蝉之鸣,三四写蝉之不鸣:“一树碧无情”,真是追魂取气之句。

五六句先作“清”字地步,然后借“烦君”二字折出结句来,法老笔高,中晚一绝也。

〈唐律消夏录〉 盛夏炎暑,蝉鸣能给人带来野趣、宁静和凉意。

那抑扬顿挫的蝉鸣声,还往往会使人追忆儿时的情景。

夏季,当一阵雷雨过后,在树根周围的地面即可发现一些圆圆的洞穴,这就是蝉儿出土的地方,碰上好运气,还能抓到没有蜕壳的蝉儿。

蝉属于同翅目蝉科,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中国仅有200种。

它们在自然界出现的时间前后不一。

蟪蛄,体长约2厘米,全身黑褐色。

蟪蛄是最早登台的歌唱演员,鸣声尖而长,连续不断。

蚱蝉又叫知了、鸣蝉,在这个小家族中个头最大了。

体长约4厘米,混身漆黑发亮,鸣声粗犷而宏亮,鸣声高亢响亮,像是男高音。

不过,它们的声音有点刺耳,每当中午时分,当群蝉齐鸣时,颇有扰人休息之嫌。

鸣鸣蝉个性孤僻,只在山区分布,叫声总是“呜呜呜……哇”的悲哀凄惨的声调,好像是在哭泣。

伏了蝉到夏至时才登台歌唱,“伏了、伏了”地连声不停,伏天刚到,它便迫不及待地告诉人们“伏了”。

也许它是好意,提前告诉人们伏天就要结束了,请做好气候变凉的准备。

寒蝉,体长约2.5厘米,头胸淡绿色,因它在深秋时节叫得欢,故又称秋蝉。

寒蝉入秋才开始鸣叫,它们的歌唱才是这场“蝉声系列音乐会”的压轴曲。

不过它们只是“滋滋滋”地一个音符,唱得太单调,其艺术水平实在不堪担负压轴的重任。

蝉之所以能鸣叫,是因为它的腹部有一对鸣器,由鼓膜和鼓膜组成,当膜内发音膜收缩时,便产生声波,发出嘹亮的声音。

不过别忘了鸣器只雄蝉才有,雌蝉是“哑巴”。

蝉属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

一般生活史都较长,2~3年完成一代。

最著名的种类要数美国的17年蝉,此外还有3种13年蝉,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寿星。

蝉的生活方式较为奇特。

夏天,蝉产卵后一周内即死去,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即孵化,孵化后若虫掉落到地面,自行掘洞钻入土中栖身。

在土中,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树根汁液为生。

它们要经过漫长的若虫期。

老熟幼虫爬出洞穴后,慢慢爬上树干,然后自头胸处裂开。

不久,成虫爬出蝉壳,经阳光的照射,翅膀施展、干燥。

羽化过程约需1~3小时。

成虫飞向丛林树冠,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树木枝干吸食汁液,对林木、果树等造成危害。

成虫性成熟后,雄虫开始鸣叫,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完卵后也相继死亡,从而完成其传种接代的使命。

捉蝉不同于捉其他的鸣虫。

蝉有趋光性,当夜幕降临,只需在树干下烧堆火,同时敲击树干,蝉即会扑向火光,此时迅速上前活捉,十拿九稳,非常有趣。

有方言称蝉:蛈蛚 蛈蛚龟儿蝉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赏析}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有哪些

1.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2.竹 枝 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有关夏至的古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作者: 白居易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之一: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之二: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杨万里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后得雨》作者: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夏至二首》(宋)范成大其一: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其二: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夏至》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陈与义其一: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其二: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过东市二绝》(宋)洪咨夔其一: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其二: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祷雨题张王庙》作者: 叶适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

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

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

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

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

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

...《田家苦》作者: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夏至日雨》袁说友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宋·魏了翁其一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其二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其三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永遇乐(夏至)作者:史浩日永绣工,减却一线,节临短至。

幸有杯盘,随分快乐,□得醺醺醉。

寻思尘世,寒来暑往,冻极又还热炽。

恰如个、脾家疟疾,比著略长些子。

人生百岁,一年一发,且是不通医治。

两鬓青丝,皆伊染就,今已星星地。

除非炉内,龙盘虎绕,养得大丹神水。

却从他、阴阳自变,卦分泰否。

《夏至》【金】赵秉文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

红日转阶帘影薄,一双蝴蝶上葵花。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明】王慎中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

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

烟散玉炉知昼永,星分银烛坐宵中。

闻君已就汾阴赋,犹向周南叹不逢。

《夏日杂兴(四首)》刘基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对雨柬程孺文》张正蒙堂开垂柳下,默默坐移时。

岁序一阴长,愁心两鬓知。

雨檐蛛网重,风树雀巢欹。

惆怅无人见,深杯空自持。

《赠南都莫工部子良夏至斋宿署中》唐顺之万乘亲郊幸北宫,千官斋祓两都同。

灵光正想泥封上,清梦遥依辇路通。

烟散玉炉知昼...

夏至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 作者: 白居易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杨万里之一: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之二: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作者:杨万里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

关于夏至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 作者: 白居易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

【夏至】作业

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2分)23.雨水量显著增加,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2分)24.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 (2分)25.列数字: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4分)夏至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此时最怕下雨.举例子: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古诗词里的蝉的别称

展开全部 蝉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鸣虫。

据孟昭连先生的《中国鸣虫》一书介绍,它在古代的别名竟有三十五个。

在《诗经》中,蝉又称螓(音qín勤《卫风·硕人》)、蜩(音tiáo条《豳(音bīn宾)风·七月》)、螗(音táng唐《大雅·荡》);而在《尔雅》中,又多了十一种叫法,分别是螂蜩、螗蜩、蜻蜻、茅蜩、蝒(音miàn面)、马蜩、蜺(音ní倪)、寒蜩等(见《国学网〈十三经〉尔雅·释虫);扬雄的《方言》中,则又多出十种称呼,分别是蛉蛄、蟪蛄等。

其它尚有胡蝉(《尔雅注》)、蝘(音yǎn眼)(《礼记》)、蚱(音zhà炸)蝉(《本草纲目》)等多种别称。

鉴于蝉的别名过于古老,它的一些别名只能见于一些古文献中,简体字字词典内不予收录,只能了解个大概了。

一些繁体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包括繁体字本也没有收入,只能查古汉语大词典或《辞海》、《辞源》甚至借助于《康熙字典》的反切了。

现在电脑里一些繁体字也没有字库,打字也打不出来,很是麻烦。

说到这里,引出了一个题外话。

汉字失了体,神仙不认的。

”现在看来,汉字简化是个方向,虽然适应了世界潮流,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1977年中国大陆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从此,“二简字”被停止使用。

为便利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同年10月,国家语委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并作了个别调整。

调整后的《总表》,实收简化字2235个,不仅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和许多字的笔画,而且为人们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字体规范,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学习和使用,对于消除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发挥了重大作用

毋庸讳言,汉字过于简化,就失去了古汉字的造字本意。

那“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的造字法则至今还难以超越,还生造什么新字呀!难怪台湾甚至香港、澳门不承认大陆的第一批简化字,二简就更不用说。

大陆第二批简化字在推广了一段时间后,实在是推广不下去了,人们不仅对推广的简化字难以接受,还掀起了一股任意造字的的风潮,社会用字混乱现象非常严重,只好取消了。

取消了这批简化字,虽然对社会用字混乱现象有所遏制,但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时也难以消除。

蝉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别名呢?大约有三个原因:首先当然是品种问题,不同的叫法标志着不同的品种。

二是由于方言不同,同一种蝉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名字。

譬如说,蝉的幼虫在我的老家河南南阳称“爬叉”,而在河南永城被称为“知了猴”或“积了猴”,距河南永城以东100公里的的江苏徐州又称为“嗲(音diǎ)喽”。

“嗲喽”在徐州方言里有撒娇、使小性之意。

徐州话说“嗲喽”的表现是:“嗲嗲拉拉”、肉麻、起鸡皮疙瘩。

蝉的叫声单调、尖锐,音阶在高八度区间游走,是“嗲喽”行为的声音属性。

所以,方言有时有比普通话更形象的表现力和针对性。

再就是不同的时代,用一种蝉的名称也有变化。

扬雄的《方言》在释蝉时说得很清楚:“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其大者、其小者、其雌蜻、大而黑者、黑而赤者,等等,都有不同的名称。

前者说的是地域差别,后面则是品种的不同。

南朝宋郑樵《尔雅注》在释蝉时说:“蜩,即蝉之异名,词辨蝉之类也。

”然后,对蝉的异名作出了详细解释。

再加上这几个原因常常搅在一起,越发使蝉的异名多了起来,结果引得注家们相互辩驳,一般读者也只好人云亦云,莫衷一是了。

明人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里,对前人的诸多说法有一辩证,现录之于后:“蝉,诸蜩总名也,皆自蛴螬腹蜟(音Yǜ育),变而为蝉;亦有转丸化成者,皆三十日而死。

俱方首广额,两翼留足,以胁而鸣,吸风饮露,溺而不粪。

古人食之,夜以火取,谓之耀蝉。

《尔雅》、《淮南子》、扬雄《方言》、陆机《草木疏》、陈藏器《本草》,诸书所载,往往混乱不一,今考定于左,庶不误用也。

夏月始鸣,大而色黑者,蚱蝉也,又名蝒(音miàn面)、曰马蜩,《豳诗》‘五月鸣蜩’者是也;头上有花冠曰螗蜩,曰蝘,曰胡蝉,《荡》诗‘如蜩如螗’者是也;具五色者曰螂蜩,见《夏小正》:并可入药用。

小而有文(纹)者曰螓,曰麦□(上札下虫,音zhá扎);小而色青绿者曰茅蜩,曰茅□(上截下虫);秋月鸣而色青紫者曰蟪蛄,曰□(左虫右召)□(左虫右撩去提手)曰蜓□(左虫右木);曰□(左虫右奚)□(左虫右鹿),曰□(左虫右多,音shé舌)□(左虫右决去两点水,音jué决);小而色青赤色者曰寒蝉,曰寒蜩,曰寒螀(音jiāng),曰蜺;未得秋风则□(上病框下音,喑的异体字,音yīn阴)不能鸣,谓之哑蝉,亦曰□(上病框下音,“喑”的异体字,音yīn阴)蝉;二三月鸣而小于寒螀(音jiāng江)者曰□(左虫右宁)母:并不入药。

”他将前人诸说加以分类,去其重复者,总结出蝉的九个种类。

他归类的标准有三点:一是形体大小,二是体色,三是时令,这就比较科学了。

清人陈淏子《花镜?养昆虫法》“鸣蝉”条...

二十四节气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诗》作者贵谷子。

二十四节气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有着较深农耕社会的印记,关乎历法、天文、气象、物候与节令,延展到生活中,事关农历节日、农耕时序、民俗活动、民间宜忌、饮食养生等等。

今人在时令生活方面与二十四节气依然很贴近,以致大量出现诗歌形式来丰富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在节气文化中,我们要把节气诗歌融入到太阳引领的大自然变化节律之中,建天地、建社会,建文化。

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2016年11月30日[1] ,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诗作品是由当代诗人贵谷子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作,影响普及率较高,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大寒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村

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小寒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冬至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大雪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小雪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立冬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霜降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寒露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秋分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白露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回。

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处暑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立秋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大暑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小暑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夏至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芒种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立夏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小满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谷雨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清明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春分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惊蛰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雨水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立春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上句:六月骄阳似火,一腔热血赴考试; 下句:夏至蝉鸣如歌,满怀激...

展开全部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

光宗召为秘书监。

工诗。

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

有《诚斋集》。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

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水浒传》中的一首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