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法与德的古诗词



关于法律的古诗词关于法律的古诗词非常多,例如唐朝的诗人韩愈作品《寄卢仝》一诗就有相关描述。以下是该诗的全文:《寄卢仝》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馀人,

关于法律的古诗词

关于法律的古诗词非常多,例如唐朝的诗人韩愈作品《寄卢仝》一诗就有相关描述。

以下是该诗的全文:《寄卢仝》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辛勤奉养十馀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

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尹能不耻。

俸钱供给公私馀,时致薄少助祭祀。

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

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

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征不起。

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

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

近来自说寻坦途。

犹上虚空跨绿駬。

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

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

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

假如不在陈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

苗裔当蒙十世宥,岂谓贻厥无基址。

故知忠孝生天性,洁身乱伦定足拟。

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

每骑屋山下窥阚,浑舍惊怕走折趾。

凭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先生受屈未曾语,忽此来告良有以。

嗟我身为赤县令,操权不用欲何俟。

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先生又遣长须来,如此处置非所喜。

况又时当长养节,都邑未可猛政理。

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窥涯涘。

放纵是谁之过欤,效尤戮仆愧前史。

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该诗中的,“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就是对法律的描述!...

与法律有关的诗词

中国传统律法有“民刑不分、诸法一体”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古代的法律大多是刑法,因此,诗人与法律的相遇往往是悲剧。

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曾在《五蠹》写下“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前五个字用来形容中国古代的文人阶层的确是再恰当不过。

儒士除了忠君爱国之外,有着自身关于“修齐治平”的信仰与抱负,一旦这一价值取向与君王的专制相左,儒士常常不愿屈服强权,于是“诗法之战”便爆发了。

一、诗法之战 唐宋诗人多揭发抨击官员腐败(1)白居易的《歌舞》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最后两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杜诗写的是贫富差距,白诗的“秋官”和“廷尉”则直指司法官员。

秋官本为《周礼》中官名,后世用以代指刑部的官员;廷尉是掌管刑狱审判的官员,从秦汉至北齐一直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唐代相应的官职是大理寺卿、少卿。

(2)晚唐著名诗人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越鸟栖不定,孤飞入齐乡。

日暮天欲雨,那兼羽翎伤。

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

受命大执法,草草是行装。

仆隶皆分散,单车驿路长。

四顾无相识,奔驰若投荒。

重门下长锁,树影空过墙。

驱囚绕廊屋,(角戢)(角戢)如牛羊。

狱吏相对语,簿书堆满床。

敲枷打锁声,终日在目旁。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忍学空城雀,潜身入官仓。

国中天子令,头上白日光。

曲木用处多,不如直为梁。

恐孤食恩地,昼夜心不遑。

仲夏天气热,鬓须忽成霜。

社鼠不可灌,城狐不易防。

偶于擒纵间,尽得见否臧。

截断奸吏舌,擘开冤人肠。

明朝向西望,走马归汶阳。

其中对基层司法恶行有着清晰的洞察: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

受命大执法,草草是行装。

狱吏相对语,簿书堆满床。

敲枷打锁声,终日在目旁。

(3)苏轼《寄刘孝叔》有:“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

公厨十日不生烟, 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従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従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4)冯时行《隐甫圣可子仪同游宝莲分韵得郭字》有:“末俗竞芒忽,讼纸霜叶落”。

海县一廛市,天地一郛郭。

跼蹐碍高厚,而况自羁络。

末俗竞芒忽,讼纸霜叶落。

平心作巨帚,一扫付清廓。

无事我所得,超然解尘缚。

天净镜磨垢,日炫眼刮膜。

野水照曳杖,山烟荐飞屩。

清朋璠玙姿,兴寄相领略。

世间出世间,秋风古兰若。

翠巘拂觚棱,紫苏滥关钥。

晨钟隐町疃,香雾散林薄。

竹密万夫静,树迸苍虬跃进。

黏壁篆乾蜗,檐丝下晴蠖。

蒲团便熟倚,茗碗快自瀹。

性与香火冷,身脱簿领虐。

理窟深探讨,迷津锐疏凿。

心期跨汗漫,知音付丘壑。

俯仰三十秋,痛被造化谑。

贫穷道味胜,老大世故约。

妄念春朝冰,不作间市疟。

出据廓庙地,入分禽鸟乐。

时来屈伸指,胸次何绰绰。

一官驰负担,五斗代茎获。

看山未害廉,尘迹讵可削。

倦鸟争暝树,短景转修阁。

一来固未厌,再至良不恶。

明日复命驾,便道过龙鹤。

(5)陆游《比得朋旧书多索近诗戏作长句》庭下讼诉如堵墙,案上文书海茫茫,酒酸朒冷不得尝,椎床大叫欲发狂。

故人书来索文章,岂知吏责终岁忙。

寒龟但欲事缩藏,病骥敢望重腾骧?日曛稍退凫鹜行,小山丛竹堂东厢。

呼儿深炷铜炉香,楚骚为我祓不祥。

二、牢狱之灾 诗人做官后,因为直言犯谏而入狱的例子并不少见。

唐朝诸多著名诗人如骆宾王、李白、王维都没少受牢狱之苦;两宋以文立国,但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朝代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

1、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在狱咏蝉》起笔便是典故。

“西陆”指的是秋天,《隋书·天文志》里有“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之语。

相对仗的,“南冠”指囚徒,用的是楚囚的典故。

《在狱咏蝉》中,西陆和南冠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用得如此传神,可见牢狱也没能困住骆宾王浓浓的诗兴。

2、沈佺期,因受贿入狱,但他写的《同狱者叹狱中无燕》却是为另一个入狱的同僚写的。

何许乘春燕,多知辨夏台。

三时欲并尽,双影未尝来。

...

古代关于法制与道德的论述

展开全部 要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必须先理解道德的含义。

笼统的说,一提起道德,人们毫无疑问的会将它与善良,美丽,正义,光荣等联系起来,和法律一样,也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风俗,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行。

所以将道德理解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根源于风俗和习惯,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中,氏族成员之间主要靠风俗习惯调整的,从食物分配到婚姻缔结,都体现了风俗习惯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关系愈变得复杂,单纯的靠风俗和习惯已不可能完全调整,因此道德便产生了,所以道德的产生并不是抽象的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更不是来源于宗教神学,而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哲学上将道德划入上层建筑,是维护本阶级经济基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习惯风俗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不可能,社会需要更有力,更广泛的标准和规范去调整,法律便应运产生。

法律的出现,并不是意味着社会关系的调整不再依靠道德,法律在调整方式,调整范围上也有着局限性,道德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法律与道德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与其内容和特征是分不开的。

单从其内容上讲,道德具有价值性。

价值,即善,美,正义,光荣,公正等,这是道德最高层次的内容,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分得最高标准[1].西方法学中,自然法学派以价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法律,探寻法律时,便更多的将其与道德联系起来,可见道德对法律的评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道德与习惯的重要区别,看二者是否有价值评价的作用。

道德除有价值性以外,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道德具有阶级性。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比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北美资产阶级对英国统治的道德批判,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批评等,都深刻地体现了不同阶级道德对立。

第二,道德具有物质制约性,前面提到道德的产生和物质基础是分不开的,它是由社会物质基础决定的,物质基础的变更与发展,道德的性质与内容也相应发展和变更。

第三,道德具有共同性,主要体现其内容上,因为道德所具有的正义,善良,美丽等内容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环境,互相尊重,拾金不昧,互相帮助等,随着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道德的共同性也会更加的集中。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意识,中国法律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儒家化的过程,因此,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也就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因此儒家思想中“德主刑辅”的观念也就体现在中国后世的法律中。

例如,孔子认为,好的法律体现一种仁爱精神,另外,它必须起到维护孝道的作用,他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是对抗当时株连亲属的非人道法律原则的,强调了血缘亲情及孝道的价值。

?汉律?中的“亲亲得相首匿”的规定,即把“父为子隐”的道德法律化。

荀子说:故非礼,是无法也。

(?荀子·修身?)。

礼,就是道德,意思是说,不合乎礼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也就是说真正的法律必须体现一种道德精神,这种道德精神就是“礼”,因此中国封建法制便是一种礼法。

在西方,不同于中国。

中国是农业大国,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西方民族众多,彼此相邻,各国联系主要靠商业,西方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因此调整商品经济领域的私法便十分发达。

人们更希望能够在一个自由,平等,公平的环境下自由生活,因此,具有自由,平等,公平精神的道德便推动了法律向这一方向进化。

例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说:在不公平竞争中,近年来由法院和立法机构所进行的一些改革,必须归因于道德感的增强和提升,以及由此而盛行的这样一种观念,即商业社会必须依靠比道德谴责更为有效的保护手段才能抵制某些应受指责的毫无道德的商业行为。

此外,在欺诈性广告领域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2].他认为,一些商业道德是应该赋予法律强制力的。

一个最基本的民法原则或商法原则,将一种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因此,从西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西方的法律进化是成功的,至今为许多东方国家所借鉴。

前面,我们谈论到中西方法律与道德关系不同的发展模式,那么法律与道德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表现在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即目的相同,法律与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历史性,它们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其次,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途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也不相同。

我国为例,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统治者一般比较重视道德的作用,以感化被统治者,然而在暴乱的年代,统治者会更多的采用法律手段来镇压反抗,可以看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屏障,法制不健全,社会秩序紊乱,导致道德沦丧,反之,如果法律公正严明,平等,...

有关“德”的古诗词有哪些?

1、《鼓钟》展开全部先秦:佚名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2、《满庭芳》宋代:黄公度章守三咏,所谓包公堂、清心堂、披云楼,诗见集中。

熊罴入梦,当重九之佳辰;贤哲间生,符半千之休运。

弧桑纪瑞,篱菊泛金。

辄敢取草木之微,以上配君子之德。

虽词无作者之妙,而意得诗人之遗。

式殚卑悰,仰祝遐寿。

枫岭摇丹,梧阶飘冷,一天风露惊秋。

数丛篱下,滴滴晓香浮。

不趁桃红李白,堪匹配、梅淡兰幽。

孤芳晚,狂蜂戏蝶,长负岁寒愁。

年年,重九日,龙山高会,彭泽清流。

向尊前一笑,未觉淹留。

况有甘滋玉铉,佳名算、合在金瓯。

功成后,夕英饱饵,相伴赤松游。

3、《无题》唐:李商隐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4、《短歌行》魏晋:曹操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5、《望岳》唐:杜甫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含有德字和智字的古诗有哪些?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赋萧瑀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

——松斋自题 时为翰林学士。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感遇·之十九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物助强秦。

——愍儒坑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

——送僧归天台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洛阳咏古因笑臧孙才智少,东门钟鼓祀鶢鶋。

——咏史诗.鲁城仓皇斗智成何语,遗笑当时广武山。

——咏史诗.广武山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题盛令新亭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山井远近利民因智力,周回润物像心源。

——侯郎中新置西湖禅智阑干市桥酒,纵然相见只相悲。

——寄韦赡智灯已灭余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僧影一教谁云辟二途,律禅禅律智归愚。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小槛明高雪,幽人斗智棋。

——对棋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春秋战国门豫让徒逞威强称智伯,不知权变是愚人。

——春秋战国门再吟陈乐无欢璧在隅,宰臣怀智有微谟。

——春秋战国门郤成子智士宁为暗主谟,范公曾不读兵书。

——秦门范增使君心智杳难同,选胜开亭景莫穷。

——海上太守新创东亭权衡谅匪易,愚智信难移。

——人不易知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观刈麦 白居易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硕鼠 诗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长歌行 汉乐府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金缕曲 纳兰容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谷风 诗经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天问 屈原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白华 诗经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板 诗经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荡 诗经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伐木 诗经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 诗经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碧玉歌 孙绰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清庙 诗经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雍和 贺知章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

——发锦沙村 崔颢不知彼何德?不识此何辜?——哭王质夫 白居易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答友问 白居易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球场。

——郡斋独酌 黄州作 杜牧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

——阌乡姜七 杜甫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赠柳圆 李白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李白

一首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题材就是绝句和律诗内容...

现在中国的“法”是社会法,用来治民的。

人民需要的是道德法,用来规范公平自由的。

七绝 公与仆骚童陈振权不用谋私更胜斯,曲公尽遂正其时.请君若问主人好,先敬仆从锦绣衣! 七律 人间难骚童意摹李商隐进世时难离也难,长城屹立万重关。

花生榨饼油仍腻,野草摘根水未干。

梦恶只因房子贵,魂孤定为墓碑残。

出生肉体托禽兽,入死骨灰撒海山。

五绝?红豪陈振权父辈放牛娃,儿孙资本家。

五星来引路,挥印把钱抓。

五绝?广厦千万间陈振权围栏圈宝地,官府盖高楼。

暴利归谁有,豪宅为你修?五绝?清真骚童只为缺乏水,穷人怎净身。

有先知保佑,权贵最清真!

关于做人的古诗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竹石》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有关学习的古诗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自《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