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致敬民族英雄的诗词



关于七七事变为国牺牲的民族英雄的诗歌——作者题记卢沟桥的石狮醒了巨龙长啸黑夜复黑夜血染八年血冲天七十二年 逃离发酵成静默的钟鼓表针下垂 血液倒流是三千万枯骨在压迫谁?刺刀下的先祖 碾于坦克碾碎于现代

关于七七事变为国牺牲的民族英雄诗歌

——作者题记卢沟桥的石狮醒了巨龙长啸黑夜复黑夜血染八年血冲天七十二年 逃离发酵成静默的钟鼓表针下垂 血液倒流是三千万枯骨在压迫谁?刺刀下的先祖 碾于坦克碾碎于现代的铁甲人之戕于异族的火拼郁郁的大树向天的碑林而你们弯曲的手掌鲜红向上上刺蓝天上刺混沌之黑白浮云尽染逃离不是上帝的宠儿当一个民族从梦魇中醒来当黑与白交融于同样的大地当头盔下被包裹的头颅不再惊骇于时光的屠戮不再麻痹

能表达民族英雄文天祥心声的著名诗词是什么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

民族英雄故事

检举 民族英雄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

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

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

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

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

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

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

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

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

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

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

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

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

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

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

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

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原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

1923年9月,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业(开封织染)学校,由于他深知旧社会的黑暗,所以积极追求真理。

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5年,在声援、支持上海“五卅”运动斗争中有着积极表现,1926年被吸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同年冬,杨靖宇和在外地上学的党团员,奉中共豫区执委的指示,回家乡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

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4日,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组织了数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执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担任主席(代行县长职权)。

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领农民自卫军,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在中共豫南特委领导下,杨靖宇和李鸣歧、张家铎、张耀昶等,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号召,于1927年11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建中共确山县委,并成立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杨靖宇任总指挥。

这一时期他们曾与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

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汝南县马乡、南至信阳明港、西至确山县城、北至驿城区水屯纵横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

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杨靖宇和战友们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信阳四望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

1928年底,杨靖宇以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使用张贯一的化名,先后到信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从不畏惧,对党的事业坚贞不屈,多次被党营救出狱。

1929年7月,杨靖宇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

近代历史人物传记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

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

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

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

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

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

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

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联俄联共 自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

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二人曾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1月16日,在拥护孙中山的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以及倒戈粤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的攻击下,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败退至东江。

2月21日,孙中山得以重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

12月29日,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

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4] 病危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9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讨贼军,任命谭延恺为总司令,联合卢永祥、张作霖、段祺瑞,“共抗直系”,准国父备进行北伐。

10月10日,广州发生商团事变,10月15日,孙中山率师回广州,击溃广州商团武装。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推倒大总统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襄国事。

此时,孙中山健康已急转直下,但为了国家的前途,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

[5] 1924年11月,孙中山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

12月4日,到达天津,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旧病复发,他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并计划22日入京。

18日,因得知“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孙中山大失所望,病情随之加剧。

段祺瑞致电相催:“时局未定,庶政待商,务祈速驾,以慰众望。

”孙中山复电:“准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入京。

”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京入住北京饭店后,次年1月即开始病发。

1月26日,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

1925年2月18日,他移至行馆接受中医治疗,3月11日,自知不起,临终时由夫人宋庆龄扶腕,在汪兆铭所代笔的《总理遗训》及《致苏联政府书》上签字。

后世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

他当日托咐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宋庆龄)”,“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回答:“先生,我亲近先生二十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

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教诲,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

”[7] 逝世 1925年3月12日,时称孙中山因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8岁。

弥留之际,他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长久以来外界都一直以为孙中山死于肝癌,其实他并非因肝癌去世,而是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

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原主任马家润找到1925年1月26日孙先生的病案(13页的英文病例记录,编号为9954,上面的名字是“孙逸仙”,其中有几张器官标本的照片),证明原发病确是胆管腺癌。

直至1999年海峡两岸学者交流孙中山事迹时,协和医院医生展示了这份报告,才揭示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的真相。

[19] 香港《华字日报》翌日报道了孙中山的死讯:“孙文吐呕大作。

不能进食。

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

呼吸十八次。

极危险。

克礼医生在左右看护。

终夜不离。

戴天仇为孙草遗嘱。

唯孙尚未签字……孙文病至十日晚大变。

腹胀加增。

克礼为之打针放水。

今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钟逝世。

当弥留时。

戴天仇代草遗嘱。

孙科急电粤民党要人来京。

”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 同日,胡汉民饬令各地停止宴会:“十二日午一时胡汉民接汪精卫来电、谓孙中山于十二日上午九时四十分病终京寓,胡汉民即分饬各大小机关、由十二日起、下半旗七天、并令公安局分饬市内酒楼、即日起停止宴会、市民停止七天、在职人员则停止一个月、各机关用蓝印...

“奠”与“郑”的关系

戏说郑字.郑字原由奠加邑组成.奠的意思指庄重精致的大酒坛子.古人祭祀祖先要摆供品,品中不可少酒.因酒是液体,其盛器多种.而古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先所用盛器于是就用一种庄重精致大酒坛,名为奠。

所以洒酒祭奠先人一说源于“奠”这种祭器。

邑是由领地加人口造出的一个字,意思指城、乡或某地。

奠与邑合成一字,读“郑”,意思是摆设大酒坛的地方。

古时摆设大酒坛的地方,一般指举行祭祀祖先的场所,这是重大的正事,这就是读郑的原因,所谓郑重其事,就是说祭祀祖先这样的大事,不可玩忽所以。

西周发迹于其歧山,后建都于丰镐(咸阳渭水之滨)。

因华山高矗云天,周天子在此祭告天地,封此地为郑。

并将皇族一支分封于此,立国名称为郑国。

后,周幽王为博爱姬褒姒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引来犬戎北下都城,招致杀身城毁之祸。

致使其子周平王不得已迁都洛阳。

郑武公掘突扈从平王东迁后,其封邑在都城东部,为区别旧地,取名新郑。

后来,在此新建的郑国城邑被韩国所灭。

如今战国时代的郑韩故城依然矗立,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在郑国故地出土了一对器型硕大,庄重精美的莲鹤方壶,这是古代郑人用于祭祀祖先的青铜礼器。

现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是国宝级的重要文物。

这对大酒壶(大酒坛),告诉今人,因为上述用途说明,它属郑,姓郑,显示了郑人对祭祀祖先活动的郑重其事,释解了“郑”字的来龙去脉。

廉政文化校园资料

清风入校 润物无声——佳木斯市十九中学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纪实专题片文字稿图:华夏东极,中国粮仓。

(远镜头拉近镜头展示学校外貌,落脚点为校门)“重德弘校、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前行;责任诚信、感恩,总有一种信念让人奋进。

1947年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在中国魅力城市佳木斯的沃土上组建诞生,64年的磨砺,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十九中学跨越发展的华章。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快速更新观念,努力实现我市省内教育高端服务中心的目标

以“为生命奠基”为办学理念;以“正德、厚学、善思、力行”为校训;用“德教双馨,诲人不倦”的教风、“勤奋、求异、乐学、善问”的学风和“诚信、文明、活泼、自强”的校风打造出誉满三江的名校。

十九中学的校园文化繁花似锦,芳香满园,而十九中学的校园廉政文化更像一缕清风拂面,如逢花开,如沐朝阳。

教师学生陆陆续续进入校园,课间活动、军训、三江湿地考察、综合实践课等多镜头的、多角度的展示学校的各个角落精神风貌)(一撇一捺学写字,一生一世学做人,学生诵读,校长、领导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各说一名言)——廉在科学有效管理中 我校充分认识到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了《廉政文化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师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的会议),提出“领导重人品、教师重师品、学生重学品”的廉洁教育方向(会议背景有条幅)。

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宣誓视频),设定“党员廉政先锋岗”(发放党员廉政先锋岗牌的镜头,牌子确立在办公桌上的视频),评选“十佳廉洁教师”,评选“十佳优秀教师”(全校大会颁奖视频,教师领奖视频),评选“优秀班主任”等(找几个优秀班主任重照照片手拿奖状)。

学校制定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考核奖惩制度,打造校务管理阳光空间(部分教师在校长的主持下开会镜头,背景大屏幕打上醒目大字“廉洁自律……会议”)。

在学校领导中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实行校领导述职述廉、教职工评廉议廉制度,规范办学行为,设立校务公开栏,推行校务公开、收费公示(校务公开板、签立责任状视频),准备设置廉洁校园监督信箱和公开校长热线(设置廉洁校园监督信箱和公开校长热线),通过阳光操作,净化校风,使党员干部受到廉洁教育。

力求在孩子的人生起步和发展阶段就在他们的心灵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和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体验丰富的精神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教师、学生驻足观看廉洁校园监督信箱或公开校长热线)。

——廉在爱岗敬业育人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教师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视频),每位教师读一本反腐警鉴书(展示教师度过的反腐警鉴书),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展示读后感),写政治学习笔记(展示学习笔记),举办廉政知识讲座(讲座视频),撰写廉洁治校心得体会(体会上墙的镜头),开展“廉洁从教承诺”活动,让教师签定廉洁从教责任状(签立责任状),自写廉洁从教格言警句,对教师进行廉洁从教提醒教育(教师桌前有廉洁从教格言警句的镜头)。

把廉政文化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观看警示录像;开展了“放飞师爱”师德演讲(教师演讲视频)、“爱生一例”经验交流(经验交流视频),撰写“爱生心得”等一系列廉洁从教的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加强了思想觉悟,提升了道德修养。

并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

主题鲜明的校本培训让学校拥有了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素质精练、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师团队(教师们扎堆在一起讨论廉洁从教的镜头)。

——廉在高效课堂渗透中 学校提出让廉洁教育深入课堂的工作目标,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过程。

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凸现、补充、强化廉洁教育落点,开发“廉洁教育”校本教材

上“堂堂正正中学生”校本课程

开展 “廉洁从教、教书育人”教研活动;在校园网络开辟了“廉洁在线”专栏。

(多画面展现教师廉洁自律学习的镜头,王相宏上课镜头、创作廉洁教育读本的过程的镜头,廉洁校本教材的展示) ——廉在和谐文化氛围中 学校倡扬优良师德师风,营造廉洁从教文化氛围。

做到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校内悬挂“廉洁从教”警示条幅、书签、日历,设立“八荣八耻”宣传牌,设立校园廉政文化图版,张贴先进模范人物肖像及事迹简介;廉政格言警句;学生创作的廉政文化画报、廉政文化书画作品

十九中学校园报、网页上设有廉洁教育专栏,打造了校园廉政文化景观。

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感染人。

(对以上提到的“牌”给予镜头)——廉在耳濡目染活动中学校挖掘“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社会”为主题的“爱的教育”特色活动内涵(爱的教育班会镜头)。

开展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

诗歌写道:“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纪念英雄的古诗诗词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

有关民族英雄的故事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岳家军神勇无比,令金兵闻风丧胆。

其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颍昌府等地,并在郾城大捷、颍昌府大决战中粉碎了“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更是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英勇献身,义无反顾——宋末三杰 张世杰(?——1279年),宋朝大将,民族英雄。

父亲因犯金国法律而逃到宋地。

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时,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与陆秀夫带着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

后来刚满7岁赵昰即位为皇帝,是为宋端宗,定年号“景炎”。

端宗即位后对张世杰甚是重用。

张世杰并没有辜负端宗皇帝的希望,多次指挥宋军抵御元朝军队的猛攻,景炎三年(1278年)10岁的端宗溺水而死,他的弟弟卫王赵昺登基做皇帝,改元“祥兴”。

赵昺下诏让张世杰做太傅(皇帝的老师)。

张世杰奉命死守帝都厓山,另外还下令百姓大兴土木,为太后、皇帝修建行宫,还利用打仗空余的机会教赵昺识字。

赵昺也很听话,张世杰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大举进攻赵昺小朝廷,张世杰率军抵抗,大败。

眼看国家就要灭亡,他准备接回赵昺组织突围。

不想丞相陆秀夫早已背负8岁的幼帝昺跳海而死。

张世杰知道后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复立一君,此君亦亡,这可如何是好!”不久,他就因浪大被淹死了。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

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汉族,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属江苏建湖)人。

宝佑进士。

初为李庭芝幕僚,后官礼部侍郎等职。

临安失守后至福州,与张世杰等立赵昰为帝。

昰死,又拥赵昺,奉帝居厓山(今广东新会南),任左相,继续组织抗元。

祥兴二年(1279年)为元军所败,负帝投海而亡。

有《陆忠烈公遗集》。

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参议官。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东下,扬州形势紧张,僚属大多逃散,陆秀夫等数人坚守本职,毫不动摇。

李庭芝把他推荐给朝廷,乃调往临安。

德祐二年,任礼部侍郎。

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他和将领苏刘义等退至温州

不久,与陈宜中、张世杰等在福州立益王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广东。

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中山县南大横琴岛下),陈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

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

祥兴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

陆秀夫对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毅然负帝跳海牺牲。

有《陆忠烈集》传世。

虎门销烟——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汉族,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福州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在福州等地建有林则徐纪念馆。

海疆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

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