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山海关有关的诗词



有关山海关的诗展开全部 关于山海关的诗作很多,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海关的景观、史事和抒发感慨,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历史画卷。一、明代前期的山海关诗,多为赞美关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

有关山海关的诗

展开全部 关于山海关的诗作很多,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海关的景观、史事和抒发感慨,勾勒出不同时期历史画卷。

一、明代前期的山海关诗,多为赞美关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

弘治初年,顺天巡抚闵的《山海关》诗:“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山海关景色的雄奇。

嘉靖年间,“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送著名涛人王世贞赴辽,写了《塞上曲?送王元美》七绝。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境,对山海关景物充满向往之情。

二、明代后期的山海关诗多写战争。

隆庆至万历初年,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镇长城一线长达16年。

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了《出榆关》诗:“前驱皆大将(大将,炮名),列阵尽元戎(元戎,炮名)。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叶,女真族崛起,东北多事,黄洪宪《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表达了作者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明末,山海关有督师、经略常驻,统率重兵与后金(清)作战。

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写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清代前期的山海关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及个人遭逢,语多沉痛。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一首怀古诗。

全诗36句,前10句写山海关的始筑及险要的地理形势;中16句,叙述明清之战及名将对山海关防务的经营;后10句,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风格古雅平实,慷慨生哀。

陈天植、王模的诗则是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抒发对李白成农民军与吴(三桂)清联军鏖兵的感慨:“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陈天植《山海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王模《榆关》)。

尤侗的长诗《出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清初,发配到东北的文人路经山海关多有抒怀之作。

如诗僧函可流放沈阳时写的《宿山海关》诗:“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诗人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写的《出关》诗:“边楼回望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都深沉地表达了对中原故国的依恋。

四、清代中叶以后,写山海关的诗相对较少,但也有些诗连着时代风云。

萧德宣的《山海关杂咏》组诗吟咏了鸦片战争前夕山海关的风土民情及军事政治情况:“小车轧轧独轮摧,男女咨嗟面色灰。

问是贫民勤服苦,一年一度出关来”。

“副军独领驻防营,坐拥辕门大纛明。

一片荒凉南北翼,最无生计是旗兵”。

鸦片战争前夕,思想家魏源写了《山海关》五绝;“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正确预见到帝国主义将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和山海关有关的诗句

关于山海关的诗作很多,内容丰富,色彩纷呈,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山海关的景观、史事和抒发感慨,勾勒出不同时期的历史画卷。

一、明代前期的山海关诗,多为赞美关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

弘治初年,顺天巡抚闵的《山海关》诗:“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山海关景色的雄奇。

嘉靖年间,“后七子”领袖李攀龙送著名涛人王世贞赴辽,写了《塞上曲?送王元美》七绝。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境,对山海关景物充满向往之情。

二、明代后期的山海关诗多写战争。

隆庆至万历初年,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镇长城一线长达16年。

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了《出榆关》诗:“前驱皆大将(大将,炮名),列阵尽元戎(元戎,炮名)。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叶,女真族崛起,东北多事,黄洪宪《山海关》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表达了作者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明末,山海关有督师、经略常驻,统率重兵与后金(清)作战。

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写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清代前期的山海关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及个人遭逢,语多沉痛。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一首怀古诗。

全诗36句,前10句写山海关的始筑及险要的地理形势;中16句,叙述明清之战及名将对山海关防务的经营;后10句,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风格古雅平实,慷慨生哀。

陈天植、王模的诗则是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抒发对李白成农民军与吴(三桂)清联军鏖兵的感慨:“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陈天植《山海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王模《榆关》)。

尤侗的长诗《出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 清初,发配到东北的文人路经山海关多有抒怀之作。

如诗僧函可流放沈阳时写的《宿山海关》诗:“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诗人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写的《出关》诗:“边楼回望削嶙峋,筚篥喧喧驿骑尘”,“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都深沉地表达了对中原故国的依恋。

四、清代中叶以后,写山海关的诗相对较少,但也有些诗连着时代风云。

萧德宣的《山海关杂咏》组诗吟咏了鸦片战争前夕山海关的风土民情及军事政治情况:“小车轧轧独轮摧,男女咨嗟面色灰。

问是贫民勤服苦,一年一度出关来”。

“副军独领驻防营,坐拥辕门大纛明。

一片荒凉南北翼,最无生计是旗兵”。

鸦片战争前夕,思想家魏源写了《山海关》五绝;“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正确预见到帝国主义将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出榆关》戚继光前驱皆大将, 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江南靖士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

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山海关》明代学士黄洪宪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山海关》清代纳兰性德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山海关》(明)顾炎武芒芒碣石东,此关自天作。

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

东支限重门,幽州截垠堮。

前海弥浩溔,后岭横岝崿。

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

缅思开创初,设险制东索。

中叶狃康娱,小有干王略。

抚顺矢初穿,广宁旗已落。

抱头化贞逃,束手廷弼却。

骎骎河以西,千里屯毡幕。

关外修八城,指挥烦内阁。

杨公筑二翼,东西立罗郭。

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神京既颠陨,国势靡所托。

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

自此来域中,土崩无斗格。

海燕春乳楼,塞鹰晓飞泊。

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山海关》(清)魏源严城当子夜, 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镇东楼》(明)戚继光楼前风物隔辽西, 日暮凭栏望欲迷。

禹贡万年归紫极,秦城千里静雕题。

蓬瀛只在沧波外,宫殿遥瞻北斗齐。

为问青牛能复度,愿从仙吏换刀圭。

注:镇东楼:山海关东门城楼《观海亭》(明)戚继光曾经泽国鲸儿息,更依边城氛祲消。

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

但从使者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

故里苍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

关于山海关的诗句

展开全部 关于“山海关”的古诗: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出榆关》戚继光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山海关》黄洪宪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宿山海关》函可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山海关》闵 的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山海关》魏源...

描写山海关 嘉峪关 玉门关的诗句

嘉峪关: 嘉峪关诗的突出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描绘大漠雄关的瑰奇景观。

有侧重写关的:“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

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明·陈棐《祁连山》)有侧重写风沙的;“风摇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清·汪漋《敦煌怀古》)。

更多的诗是侧重描摹关城的雄姿:“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清·宋伯鲁《入关》);“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

锁钥九边联漠北,丸泥四郡划安西”(清·裴景福《登嘉峪关》)。

明清时期这些诗作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天下雄关”的粗犷而奇异。

嘉峪关是西北的军事要冲,许多嘉峪关诗反映了西北政治军事形势。

清初,常出兵西北,金戈铁马,鼓角相闻。

雍正军机大臣鄂尔泰的《送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出嘉峪关》诗就反映这种场面:“宣麻西下领诸侯,小驻筹边望戍楼”,“旌旗一变思汗羽,挞伐重光问虏酋”。

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是从嘉峪关向西进军的。

幕僚施袖华有诗云:“暮宿嘉峪关,别酒破萧瑟。

凌晨出西门,送客旌旗密”(《出嘉峪关作》)。

后来西北地区太平无事,但嘉峪关仍驻重兵:“防边自古建雄关,圣代于今卧鼓闲”,“风腾瀚海鲸鲵吼,月冷荒城剑戟环”这是陕西提督周达武《登嘉峪关》里的诗句。

上海关: 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

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表达了诗人请缨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

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

”抒发了人生易老,报国任重,壮志难酬的感慨。

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

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

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

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

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

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

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

”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玉门关: 和王七玉门关吹笛 (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玉门关盖将军歌(岑参)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 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 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 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 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唐. 王昌龄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唐. 戴叔伦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唐. 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七首》唐. 王昌龄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 王之涣

关于北戴河的诗词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毛泽东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

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竭)石有遗篇〕公元二○七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后被尊称魏武帝)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

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中有《观沧海》一章:“东临碣石(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下文的“萧瑟秋风今又是”即由此引出。

...

纳兰性德写的诗名为山海关的诗

1.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2. 《宿山海关》函可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3. 《山海关》闵的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4. 《山海关》魏源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5. 《山海关》黄洪宪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关于天下第一关的诗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描写山海关的诗很多,摘取一部分仅供参考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

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出榆关》——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塞上曲 送王元美》——李攀龙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宿山海关》——函可 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山海关》——闵 的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山海关》——魏源 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

国旗拔去张欧帜,夷歌互答声啾啾。

哀哉庚子联军来,守将仓皇弃台走。

列强占借驻海军,防敌反为敌人有。

驱吾民众削台平,摧折危楼如拉朽。

山海关与老龙头 戏水赏花寻海鸟,远听涛浪念曹操。

登临龙首关城上,天下游人今似潮。

五律·山海关抒慨 北钥幽燕锁,流云压莽阡。

雄关傲边鄙,豪杰壮烽烟。

血渍寒花艳,史彪忠将传。

铜墙终可破,铁壁赖民坚。

七律·山海关怀古 姿态巍峨第一关,称雄御敌国门前。

倚山傍势鸟难越,卫国安家民畅眠。

池阔城高虽可固,纲沦政弛也徒然。

崇祯枉有榆关在,魂魄无归荡景巅。

七律·重游山海关 依山面海一雄关,历躏沧桑六百年。

浩气长存擎日月,威风仍旧逐云烟。

兵家自古干戈地,雅客而今笔墨缘。

故地重游曾感叹,燕山儿女筑新篇。

浪淘沙·山海关 险隘锁幽燕,虎踞龙盘,登高尽览北风寒。

山势巍巍成壁垒,天下雄关。

喋血记当年,一怒红颜,风云际会起波澜。

铁马金戈由此向,无限江山。

...

关于长城的古诗,谚语,俗语

一、长城的谚语: 展开全部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万里长城最长,学汉语最难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长城内外皆故乡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百姓心坎上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2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二、长城的成语: 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 8.自毁长城 9.孤城绝塞 10.万里长城 三、长城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四、长城民歌民谣 山海关 山海关,地面宽,南有海,北有山,当中有个第一关,下面就是角楼湾. 穷罗城,富西关,不穷不富角楼湾. 桥对桥,庙对庙,一步三筒碑,狮子比城高. 张家口 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 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骨碌滚三天 杀虎口 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 嘉峪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上望灰色天,下看戈壁滩 出了嘉峪关,眼泪擦不于 一出嘉峪关,两眼泪汪汪 木兰脚蹬黄河岸,一箭射过嘉峪关;找箭找不见,不找就看见. 阅八达岭 倪祖(明) 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 槛前平陇依然古,山外长河犹自流. 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 不堪脂血均输尽,谁系单于纳款头. 登八达岭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登八达岭 陈春啸 倚天舒啸气如虹,极目长城第一峰. 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 烽烟早净王戈泪,伟业方兴鼎革工. 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 度岭见长城 丁澎(清) 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 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 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挥泪,况是亲经行路难. 八达岭 徐渭(明)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 黄. 过八达岭 刘迎(金) 山险路已出,弥望尽荒坡. 风土日已殊,气象微沙柁. 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 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 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 作诗无佳语,已待劳者歌.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清)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如梦前朝何是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弹琴峡 陈孚(元) 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 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 过八达岭有感 熊伟(明) 过尽重关更上山,上山又过一重关. 从来漫说金城险,到此休说蜀道难. 烽火恰传边警至,鼓笳空奏凯歌还. 谁知点点鱼台血,洒向秋闺作泪斑. 独山夜月 胡焘(清) 独山风景望无边,凉夜徘徊月正圆. 万里风沙清极寒,一轮明月挂中天. 峰高只影摇琼岛,水静双丸浴碧泉. 如此长空真皎洁,何曾障蔽有云烟.

关于长相思词,纳兰性德的诗意

《长相思》作者:( 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

“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

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

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

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

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

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