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弘扬中华美德的诗词对联



弘扬传统美德格言对联诗词警句展开全部 1. 绊人的脚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校——赵凡玉 2.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 荡两袖清风,拂去心尘坦然,树一身正气,留下口碑伟岸。——杨明

弘扬传统美德格言对联诗词警句

展开全部 1. 绊人的脚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校——赵凡玉 2.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3. 荡两袖清风,拂去心尘坦然,树一身正气,留下口碑伟岸。

——杨明干 4. 范公典范在,后乐而先忧。

——亓玉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6. 该得的数千不多,不该得的一分也不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防微杜渐,才能廉洁从政。

——张钊 7. 甘守清廉报国家,不为贪赃羞儿孙。

——大张会 8.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9.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10. 花以芳香而美好,官以清廉而高贵。

——姚宗岭 11. 戒贪,贪则无品;戒骄,骄则无知;戒情,情则无进。

12.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贾兴宏 13. 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4. 镜不蒙尘可照人,人无贪贿可正气。

——刘博 1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6. 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宁莉 17.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孙兆凤 18. 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王书茵 19. 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王仲敏 20. 廉洁从教,勿以“十不准”而为;心怀坦荡,总为下一代着想。

——李兆兴 21. 廉洁是我们幸福的根基,自律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张明睿 22. 廉则年如一日,好过;贪则日似一年,难熬。

——田澍 23. 烈士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24.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25. 莫作官仓鼠,甘为孺子牛。

——彭敏 26. 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27. 清廉如同健康,失去之后才觉可贵。

——赵晓惠 28. 让廉洁铭刻人生,把清白留在人间

——齐润芳 2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0.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罗文萍 31. 生前博得万民爱,不唤清风自然来。

——张爱民 3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3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34. 树若正直,能参天成伟材;人若正直,可明理识大局。

——杨明干 35. 水清不纳污垢,政廉不迷财色。

——杨明干 36. 贪婪会桎梏你的手脚,廉洁会让你幸福一生。

——黄军红 37.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程军 38. 贪污腐-败猛于虎,廉洁自律永幸福。

——张立新 3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0.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41. 为政戒贪欲,为人重诚信;养廉重在自律,修身重在自励。

——赵霞 42. 为政清廉留美誉,家人走路腰板直。

——王书茵 43. 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大赵红 44.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45. 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4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47. 言行端正,堂堂正正为人师表;洁身自好,坦坦荡荡哺育桃李。

——张秀东 4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9.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50.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

——刘静 51.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52.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3.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54.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意衰。

——王文秀 5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56.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57.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58.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59.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 60. 纵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终成灭顶之灾;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巅峰。

61.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陈英 62. 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

——刘霞

弘扬传统美德的格言、对联、诗词和警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格言爱 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明 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持 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自 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诚 信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轻诺必寡信。

——《老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改 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仁 厚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张载《正蒙·中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民,...

收俩幅弘扬中华美德的对联和俩篇弘扬中华美德的小故事

这里有很多小故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21998.html 小故事,来源http://wanzhou88.jobui.com/blog/8347.html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

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对联(或可以作为对联的话):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此联十分工整精当,表达了周恩来对马寅初教育成果的赞誉,对其健康长寿的良好祝福。

3.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弘扬中华美德诗词[急]

古人描绘的美好生活,龙凤成祥,仙鹤长鸣,神鹿奔跃,日月轮回,世代不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

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

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

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

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

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米王小学魏雪桂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

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社会参与、休闲娱乐、课外活动等多层次需求,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心、宽容心、诚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仁爱、尚义、敬业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

同时,还要注意从小培美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友爱互助的团结意识和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

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在困难和危难面前,要不仅不怕,还要能从内心激发一种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危难。

这就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浩然之气,还要培养其处变不惊,知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

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

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

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归纳整理,写入教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祖国大厦的擎天柱农行吉林省珲春市支行张世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

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朝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

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美德,具有时代特色的诗歌~,急!!~

转载此文,仅供参考国殇诗图录并序——“5.12”汶川地震祭汶川一震成国殇,十三亿人齐断肠。

天若有情天亦苍,人间正道是自强。

五千文明古国泱,零八奥运意气扬。

龙佑中华必兴邦,天降大任先磨创。

风雨九州多跌宕,悲喜一年永难忘。

二月春运逢雪霜,百万民工滞异乡。

三月骚乱起西藏,几国报道曲真相。

四月圣火传递挡,八方鼠贼气焰张。

五月人间多悲凉,四海百姓齐遭殃。

胶州两车一相撞,旅客四百半受伤。

手足口病儿童恙,天下惶惶父母慌。

四川一震山河晃,九州同悲心神荡。

数省历劫满目疮,百万同胞生死茫。

天崩地裂日失亮,家破人亡血染裳。

孩子何辜归天堂,儿女遗恨失爹娘。

痛心村村有遗孀,放眼处处剩残墙。

地震谁悲万民葬?天府但见千里荒。

国立千年魂自刚,民经百劫心敢当。

举国倾力对天抗,分秒必争与时抢。

书记抗震赴前方,总理救灾奔险壤。

一生为国语铿锵,万民感恩心敬仰。

士兵突击跨山嶂,千里行军不带粮。

每逢劫难身先往,最是神州好儿郎。

白衣天使分秒量,志愿团体日夜忙。

誓向虎口夺伤亡,不许同胞见阎王。

车辆不通徒步上,工具无多空手扛。

鞠躬尽瘁救民瘴,铁血丹心作脊梁。

中华儿女多善良,一方有难八方帮。

千里急递送篷帐,万人空巷献血浆。

三十一省齐扶将,十三亿人慷解囊。

世界友人来相匡,人间爱心无国疆。

默哀国旗皆半降,含悲神州尽素装。

四海祝祷为谁唱?八方互助今日倡。

我为书生读寒窗,捐躯国殇愿难偿。

长歌当哭意悲怆,百无一用恨满腔。

身在学堂空惆怅,心系灾区遥相望。

夙夜难眠祈安康,尽日悲叹读报章。

照片看罢目裂眶,新闻听后意难畅。

男儿有恨不轻淌,心痛国殇泪千行。

捐款无多尽力量,献血排队亦何妨。

万众一心火焰旺,众志成城必胜仗。

人间有爱心不丧,风雨过后见太阳。

经堑长智莫迷惘,前事后师多追想。

痛定思痛气仍壮,重建家园路漫长。

华夏千年多风浪,百折不挠是炎黄。

劫后余身国运昌,浴火重生作凤凰

且看八月奥运场,神州定发万丈光。

2008年5月12日,这必将成为国人难以遗忘的一天。

当天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后修定为8.0级),这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国内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千里之外,突如其来的这一场大地震,夺走了四川及邻省数以万计的生命。

汶川地震之极度惨烈,可称国殇。

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没于废墟和泥石之中。

那些生死相夺的瞬间,父母永失其所爱,孩子永失其所亲。

噩耗传至,举国悲恸。

灾区兄弟的悲痛,牵动着十三亿国人的心,汶川成为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

倾国之力,抗震救灾成为中华民族此时唯一的主题。

总理、书记以身犯险,亲赴现场指挥;人民子弟兵千里急行军,义无反顾冒死深入灾区险地;医护人员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展开一场人间天使与阎王死神的斗争;各种官方专业救援队和无数的民间自发志愿寻亲救助团体纷纷披星戴月,争分夺秒的赶到灾区进行抢救工作

这是一场人类与天灾的抗争,生命与死神的抢夺,在这场天人之战中,出现了太多令人悲痛欲绝的画面和感动落泪的场景。

离5.12已经快十天了,可是我心里还是久久没有办法平静。

每天,所有空余的时候,都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灾区的情况

地震以来,死亡的阴影,一直在汶川灾区的残垣废墟上徘徊游走,不断传播着悲怆的消息;这几天,我感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震撼。

这震撼来自于我日夜关注的关于灾区的报道,来自于我目睹的惨状,以及在灾难面前永不泯灭的爱心和民族脊梁。

我的眼睛一直蒙着层层泪水,为那些逝去的生命,为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为天安门广场上振聋发聩的呐喊……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看着那些幼小的生命,他们蜷缩着,鲜血已经凝固,像熟睡的样子……总理哭了,我们也和总理一起哭了。

看着那摧心的画面和涌动的爱心,再坚强的人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华夏同心,历千劫而自强。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面对天灾,我们无需怨恨,因为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努力从废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需要的擦干泪水,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只是全国人民关心灾区的那小小的一分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博士学子兼高校老师,学业与教学缠身,我无法离开大学校园奔赴灾区,只能在精神上和不多的物质上资助和鼓励。

前后已经三次捐款了,可还是觉得不够,还想再做些什么,前天去鲜血,排了很长的队伍,终于轮到我的时候,却被医生鉴定为发烧未愈不能献血。

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人啊,在庆幸之余还能做些什么呢?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舍生成仁的勇士,少的是经一堑,长一智,以前事作后师的意识。

痛定思痛,如何重建家园并避免重蹈覆辙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思考。

我把在网络上收集的上百张有关抗震救灾的感人图片作了一些简单的分类整理,并配上了文字说明。

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无论悲痛或感动,都曾带走过我真挚的泪水。

愿这些收集的照...

弘扬中华美德,具有时代特色的诗歌~,急!!~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诗歌朗诵小学五年级

六年级上学期第八课就是一篇这样的诗歌。

《 中华少年 》——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 莽(mǎnɡ)莽昆(lún)仑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教我热情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到刚劲[jìnɡ]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ɡ)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我们铭(mínɡ)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听,芦笙(shēnɡ)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ɡ)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诗句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发言稿一 同学们: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

《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

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

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

”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

“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

《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

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

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

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

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发言稿二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

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规》,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时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行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将会影响流传几代、几十代以致久远。

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

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已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文史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

中华国运日渐昌隆。

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他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

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展开全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一股国学热席卷整个文化领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

而以道德伦理为取向的国学,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文则从国学经典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国学经典中有哪些道德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国学经典进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如何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实施国学经典的教育。

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思想内容比较陈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情。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

因此,运用国学经典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

它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

它提出的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义。

又如《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

《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

《弟子规》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

其他的如《童蒙须知》、《孝经》、《礼记》、《颜氏家训》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小学生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国学经典的道德意义分析 (一)国学经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记忆能力较强,而其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

及早让儿童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习,即是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接触最具有智能和价值的经典。

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虽然他们这时还不完全理解,但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

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福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人格。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加强对经典的理解,经典遂成为他一生开智、受益、励志、成长的源泉。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

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

当下,一些机构利用社会、家长的认识误区,打着培养小神童、小天才的旗号引人眼球,实则为赚取千金万金的学费

这种拔苗助长、把教育当成商业、产业来做的结果,误导了儿童发展。

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大语文之根基,培养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感悟圣贤文明,通晓启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养,培养儒雅风范,明白做人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质。

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让国学经典点点滴滴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当中,让孩子们得到一种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福建晋江平山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 时间:2007-3-2 17:27:50 一、课题的表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流派纷争,改革卓有成效,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语文教学改革举步维艰,语文教学逐步 演变为纯知识、纯技巧教授和模拟考题的反复演练,影响了学生思维、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