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鹤文化诗词



【"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至少写两个带"鹤"...我国的鹤文化大约萌芽于3000年前。《诗经》中有《鹤鸣》。《毛诗》曰:“鹤鸣,诲宣王也”。用鹤的栖境和善鸣比喻身隐而名著的贤人,教诲

【"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至少写两个带"鹤"...

我国的鹤文化大约萌芽于3000年前。

诗经》中有《鹤鸣》。

《毛诗》曰:“鹤鸣,诲宣王也”。

用鹤的栖境和善鸣比喻身隐而名著的贤人,教诲最高统治者任用他们。

由此可知,鹤的艺术形象第一次在古文献中出现时,就被赋予高尚的品质而人格化了。

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品——莲鹤方壶,是春秋时青铜器时代转变期的代表作,是我国现存以鹤为造型的最早的青铜工艺品。

它标志着鹤的形象,已登上工艺文化即本原文化的殿堂。

有趣的是,那鹤竟立于中国人心目中圣洁、高雅的莲花之中——这是后来观世音菩萨的位置。

鹤在设计者眼中的品格,已不言而喻。

其后,复有战国早期的青铜器鹿角立鹤(湖北省博物馆藏),以及战国帛画《人物御龙》(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

这些作品,主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尽管古代艺术家的思维,已从现实的土壤上升华,赋作品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表现出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是,作为艺术,上述先秦时期的作品,皆显示出初级阶段的古朴,未能完全脱离作为自然物——鹤的范畴。

汉朝以后,鹤文化产生了第一次飞跃,即由自然物转向神化。

当然,在战国时代,鹤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人物御龙》帛画中,人们就可以看到人物在神话世界中邀游,然而它的基调是充满幻想的、浪漫的。

长沙马王堆出上的“T”字形西汉帛画,在女蜗(一说伏羲)的上方,有5只鹤仰首而呜。

这说明鹤已真正成为天国仙禽。

随着东汉末年道教的产生,鹤日趋神化,且与一些神仙传记、古老传说,相得益彰。

以致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带着这种情调。

唐宋时期,鹤已广泛进入诗文和绘画中。

但作为仙禽的传统观念和题材,仍得以继承和发展

其原因,一是最高统治者出于政治的需要,尊尚道教。

唐宋大修道藏。

鹤为张天师(张道陵)坐骑之事,已不再只是传说,而明文载入道书《云笈七签》之中。

在人们的心目中,鹤己成为神仙和道士的化身,而倍受尊重;二是在不少文人、雅士、学者、高僧、道士中,由于受到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的影响,思想上往往表现为,儒家入世思想与老庄避世思想同在;儒家的“仁”与释家的“慈悲”、道家的“劝善”相通。

三者交织、融合,互为消长。

又因人们所处的时代和遭遇不同,而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促使他们借鹤抒怀,发而为诗、为文、为画。

这就促进了唐宋文坛、画苑鹤艺术的繁荣。

鹤的形象美,也日趋多元化。

而隐逸之士与鹤的结缘,更为后人留下了一些千古美谈和佳篇。

这些,都标志着鹤文化经历了由神化而进入艺术化的新阶段。

明清两代,由于人口骤增,生产活动范围日益扩展,鹤的栖境随之缩小,鹤已成为难得的禽鸟。

明清大修宫苑,鹤不仅被豢养于皇家园圃之中,其造型艺术,如铜鹤,成为紫禁城帝王殿堂上的神物;仙鹤、仙桃图案成为皇家园林亭阁(如北京景山万春亭等)中的吉祥物。

清代更将一品文官补服的徽识,定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九品为练雀,将丹顶鹤的地位提高到仅次于龙凤的崇高程度,而与一品武官徽识——神话中的麒麟分庭抗礼。

这是鹤的文化地位的又一次腾升,即“贵族化”了。

这个时期,为统治者所欣赏的鹤造型艺术作品,包括绘画、刺绣、雕塑等都表现出一种尊严、荣华、高贵的气魄。

这不仅符合统治者的审美观,也与这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力图建立强化的中央集权政治密切相关。

在民间,鹤的形象艺术,则出现了一些与朝廷对峙的流派,表现出不谐流俗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关于“鹤”的诗词有哪些?

甚驯而善飞。

转觉鸬鹚毛色下,所以有隐逸的象征。

四、报恩,未可与易也、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3、《鹤鸣》先秦 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一、情义;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而刘伶。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5: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乱鸡群里有风标,中国文学里常有对鹤知恩图报的描述。

五、鹤被认为是可存活千年的动物,象征长寿,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草木际天;秋冬雪月。

临风一唳思何事,溪边吊影孤、《放鹤亭记》宋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超然于尘埃之外,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乃作放鹤。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水及其半扉,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怅望青田云水遥!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如深谷,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小渚等,其中大部分是写深闺女子对客居它方的爱人的思念. 三。

明年春、招鹤之歌曰,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甘愿牺牲. 二。

2、《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4、《池鹤二首》唐代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苦嫌鹦鹉语声娇,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而山林遁世之士,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诗人常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离另的悲哀、隐逸鹤喜欢栖息在涤尽繁器的郊野。

低头乍恐丹砂落,中国古籍文学里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子女的爱,维护子女,而山人之亭?虽南面之君。

其下有人兮,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晒翅常疑白雪消、离别,在南北朝的诗文中; nbsp。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 《诗》曰:‘鹤鸣于九皋,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感鹤》唐 白居易 nbsp。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1。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中国古代传统有关仙鹤的文化 帮忙咯谢谢!!

仙鹤即为丹顶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涛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

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

古人常把鹤当作孝的象征。

据《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因母丧守孝,忽来两个不相识的人前来吊孝,侃奇而跟踪,只见两人化为双鹤而飞去。

原来是两鹤为陶侃的孝行所感而特来吊丧的。

后来就把鹤作为知孝的动物,因称吊丧为“鹤吊”。

南北朝诗人们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之间恩爱离别的哀绪,其中大多是借女子之口思念离别的丈夫。

此典出于汉代,有个高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劝其再娶。

他的妻子听说后悲伤不已,彻夜哭泣,牧子不忍,于是操琴而歌曰:“痛恩爱之永离,叹别鹤之舒情。

”以表心迹。

因其曲辞为《别鹤操》,后来人们以“别鹤”、“别鹤操”表示爱情之忠贞不渝。

报恩是我国古代崇尚的美德。

最早说鹤会报恩,要算是两汉路乔如写的《鹤赋》。

文中说鹤知道自己备受宠爱,于是很高兴地在笼里叫鸣起舞以报主人之恩宠。

东晋干宝《搜神记》中也曾记载一玄鹤为戍人所射,被哙参收养治疗,愈后放之,后鹤衔明珠以报。

由于鹤在《诗经》中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记载,韦庄的词中便有“争看鹤冲天”之句,后人循其意而竟把原词牌《喜迁莺》改为《鹤冲天》以表达人们对鹤的一飞冲天、胸怀大志性格的赞美。

在古代凡有大志和抱负的文人志士,都以“鹤立鸡群”之成语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表示超凡的志向(鹄,古代指天鹅,亦指鹤)。

汉高祖刘邦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鹤又因好栖于山泉野林,不群居,颇合古代君子之隐逸风尚。

宋代著名隐士林和靖隐居杭州孤山,养鹤植梅,有“梅妻鹤子”之佳话,因而鹤又象征着清高的君子之风。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乘骑的多是鹤,鹤于是成为“仙人的骐骥”,所以又有“仙鹤”之称。

鹤是长寿的动物,传说中的鹤其寿万三千,故以“鹤老”喻长寿。

并有“松鹤长寿”、“松鹤遐龄”、“鹤寿松龄”、“龟鹤连年”等吉祥的祝颂辞。

关于鹤的这些人格化了的传说和记载,都说明古人爱鹤尚鹤养鹤都是有寄寓的,这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

鹤的诗歌和简介关于鹤的有特色故事

鹤是鹤科鸟类的通称,是一些美丽而优雅的大型涉禽,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常被与神仙联系起来,又称为“仙鹤”。

中国传统文化道教的先人多数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坐骑。

鹤,性情雅致,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古代一品文官用仙鹤补)。

除此之外,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跟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关系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故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鹤为长寿仙禽,经说:鹤寿无量;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

中国人称健寿者长寿白叟,又呼“鹤发童颜”,就连惦念离世老人都冠以“驾鹤西游”美意。

唐 杜牧《鹤》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唐 刘得仁《忆鹤》白丝翎羽丹砂颊,晓度寒烟出翠微

来向孤松枝上立,见人吟苦却高飞。

唐 韦庄《独鹤》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唐 褚载《鹤》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

沙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李白《金乡薛少府画鹤赞》丹顶烟艳,丹眸星皎。

昂昂贮贻,霍若惊矫。

形留座隅,势出天表。

谓长唳于风霄,终寂立于露晓。

跟鹤有关的故事卫懿公好鹤卫懿公嗜好养鹤,其鹤如官有品位俸禄:上等竟食大夫禄,较次者士禄,他外出游玩,必带鹤,载于车前,号称“鹤将军”,凡献鹤者给以重赏。

卫懿公好鹤成瘾,不理朝政,漠视民疾,民怨沸腾,国势衰弱。

懿公九年(前660年)冬,北方翟人经过邢国的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攻卫。

翟人到达荥泽时,卫懿公准备发兵抵抗,大臣说:“君好鹤,鹤可令击翟”。

卫懿公号召国人抵抗,国人说:“叫鹤去抵抗敌人吧,它们高官厚禄,我们哪里能够打仗呢!”卫懿公无奈便带少数亲信赴荥泽迎敌,结果兵败被杀。

梅妻鹤子宋朝的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植梅花饲养仙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

林逋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林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拜访时,林逋的童子即请客人暂坐,然后开笼把鹤放出去。

林逋看见鹤飞,就知道有人来访,便划船回来。

扬州鹤南朝笑话:四个人一起谈理想:有人想去扬州当刺史(扬州是当时最繁华富裕的都市),有人想发大财,有人愿骑鹤上升(就是羽化成仙)。

最后一个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把前面三个人的理想合为一体。

关于“鹤”的诗词

咏鹤 [陈·阴铿] 依池屡独舞。

对影或孤鸣。

乍动轩墀步。

时转入琴声。

白二十二侍郎有双鹤留在洛下予西园多野水长松 [唐·裴度] 闻君有双鹤,羁旅洛城东。

未放归仙去,何如乞老翁。

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好是长鸣处,西园白露中。

乐天感鹤 [唐·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

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

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独鹤 [唐·韦庄] 夕阳滩上立裴回,红蓼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飞来双白鹤 [梁·元帝] 紫盖学仙成,能令吴市倾。

逐舞随疏节,闻琴应别声。

集田遥赴影,隔雾近相鸣。

时从洛浦渡,飞向辽东城。

感鹤 [唐·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放鹤招鹤歌宋·苏东坡《放鹤亭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乎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鹤语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三:“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州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今兹 寒,不减尧崩年也。

于是飞去。

”古 人相传鹤寿命极长,故知道往年之 事。

因以鹤语指久远古事。

唐?崔提《幸白鹿观应制》:“鸾歌无岁月, 鹤语记春秋。

”宋?米黻《山光寺》:“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鹤梦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宋苏轼《后赤壁 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 “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 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苏轼在梦中见到了鹤变化的道士。

后以指幽思梦想

宋 ?徐照《宿寺》:“鹤睡应无梦,僧谈必悟空。

”清?姚文焱《赤壁》:“只有 文章传胜地,箫声鹤梦总尘埃。

表古代诗词中攀鹤词有什么来历?

据宋?沈括《梦溪笔 谈》卷九《人事》一载,宋代赵忭任成 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

后用一琴一鹤指为官清廉。

唐? 郑谷《赠富平李宰》:“夫君清且贫,琴鹤最相亲,清?黄永《风流子? 村居》:“盍归来乎,一琴一鹤;薄言 观者,非我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