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考古诗词语言风格



如何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一、梳理所学诗文,归纳语言风格大致类型.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晦涩等类型.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如何鉴赏古诗词语言风格

一、梳理所学诗文,归纳语言风格大致类型.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晦涩等类型.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如白居易的诗等.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华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还有李商隐、李贺的诗.质朴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如李商隐的一些朦胧诗.“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二、古诗词语言风格鉴赏解题对策.3.比较两诗不同的语言风格型.答题对策:①用一两个词概括各自的语言风格.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通过比

如何做中考诗词鉴赏题?

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考试中怎样赏析古诗词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今律诗”、“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

初三语文古诗词中考题

诗歌的赏析主要是三个方面:时间,人物和环境.时间就是要了解这首诗创作于何时,是在什么时代写的,了解时代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知道这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也就是他们诗歌中蕴含的精神.人物是要了解这个作者以及诗歌中所提及的人物等,最主要的还是作者,而且很多诗歌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假借别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感情.环境就是结合诗歌前后上下的文段,了解是在什么特定的环境下让作者有了如此的灵感,同时环境也是作品意境的体现.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烛火曳曳,这些都是作者寄托感情的地方.最后就是组织语言,有条理,有文采的将诗歌的赏析写出来.

有什么关于快乐的古诗词

梦里花落知多少 天津一考生 喜欢一个人走在湖畔。

喜欢流传千古,有着淡淡墨香的古诗词。

喜欢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美丽。

或许正如那些伤感的诗人,在心底又埋下多少思绪。

梦之一:习惯于醉酒吟诗的李白,又怎能想到自己会沉浸在酒中“解脱”自己。

不过他选择了一种自己的方式去摆脱“心事”,仁途上的不顺利让他乘船归乡,让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寻求快乐,这或许就是心事的一种寄托方式吧。

梦之二:柳永的词可称得上“婉约派”的代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他的压抑,只得在烟波中消散。

孤独、寂寞萦绕心头,即使有良辰美景,可那满腹的心事更与何人说呢! 梦之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愁苦始终徘徊在易安的心头。

一个迷茫的女子,在当时的境地又如何摆脱忧愁,她只得用《漱玉词》去“消磨光阴”,那或许是在“藕花深处”摆渡的最好方式,她的心事也便寄予其中了吧! 梦之四:我没有多少心事,因为我会选择一种方式摆脱心事:我会讲出来。

因为我的身边有很多爱我的人。

或许我没有文采去用诗词寄托情感,但我依然会微笑着去看待世界。

当我如梦初醒,依旧一个人走在湖畔时,或许我的心事早已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轻轻地,我拾起那散落的花瓣,悠悠地投入水中,看心事漂到对岸…… 乌江水?霸王情 厦门中考满分作文 乌江水的澎湃涛声依旧清晰可辨,它不停地翻滚着,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无尽的霸王情… 项君之力拔山兮,孤水无奈草萋萋,垓下虽败威尤在,何故弃骓哭虞姬? …… 他终于突出重围,满身伤痕,身边的弟兄又少了。

夕阳静静地挂在天边,很沉,很沉。

夜悄悄地来了

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

秋风撩起了他散乱的头发,也吹皱了一池乌江水。

他那刚毅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忆起年少时叔父说过的一句话:“为一个人牺牲千千万万个人,同为千千万万个人牺牲一个人一样是不对的,但你必须做出选择。

”是啊,就在今晚。

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

他不忍再想,只是用手轻抚着身边马儿的鬓毛,望着这依旧清澈的乌江水,自己的虎目竟有些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一边…… 流星能划亮漆黑的夜空,小水滴也同样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听到了天下百姓无尽的哀鸣,他立下豪情壮语。

用血腥的十指抚万峰之峦为琴,援千河之水为音,引领八千江东雄兵,走上反秦之路,打破王军。

他有巨鹿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又有鸿门宴不杀刘邦的大仁大义,当他发现自己的辉煌竟是以百姓的痛苦为代价时,向刘邦建议:“世上匈匈数岁者,徒以二人者耳。

愿与汉王挑战决雄雌,毋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可怜如此忠义,换来的却是小人的十面埋伏…… 乌江上漂来了一叶小舟,那是乌江亭长。

霸王犹豫了,他听到了乌江潺潺的流水声,他摇摇头,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更无法留弃身边的弟兄。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他便看着她举剑抹向自己雪白的粉颈,眼睁睁地,酒力发作,他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眼前的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如今却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

浑浊的流水寂无声息地滑落…… 敌人如潮水般压了过来,他将乌骓马推上木 筏,静静地说道:“来世,仍是兄弟。

”便起身冲向敌人。

通过层层血海。

他看到自己的乌骓马竟驶过了无底的乌江,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

他明白了,巨鹿和垓下,于身前身后又有何区别,楚河汉界,原本不过一盘棋。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他做到了,他无悔于自己,流着眼泪,含笑举起了手中的剑…… 乌江的流水还是那么澄澈,或许也只有它才能读懂这一切,它似乎不停地在喊:霸王,你拔剑挥动的姿影,依然是气盖山河的铿锵姿影;霸王,你头颅运行的曲线,依旧是气贯长虹的优美曲线… 点评 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仿佛和作者一起跨越历史的时空,回到夕阳如血、金戈铁马的楚汉古战场,亲历霸王项羽人生最后时刻的心路历程,感受他的痛与无奈,久久无法走出作者所营造的史诗般的氛围。

行文中,可见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古汉语功底,巨鹿之战、鸿门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一个个历史事件犹如一粒粒美丽的珍珠,闪烁于作者的笔下;加上丰富的想像力和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使本文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辽宁省中考优秀作文选评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

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

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了大约一亿四千万年,比只有二百万年的人类历史长多了,它们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可是,很久很久前的某一天(或许是某一时期)里,它们在地球上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人们有许多猜测。

一种猜测是:宇宙行星撞击了地球,顿时天崩地裂,仅尘埃遮住太阳就长达三个月,恐龙因此灭绝。

一种猜测是:气候突然变得奇寒,地球表面披上厚厚的冰层,动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饥寒交迫,终于灭绝。

另一种猜测是:大批的动物开始不断地偷吃恐龙蛋,...

一、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

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

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

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

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

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

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年仅二十七。

展开全部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

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

二、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

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

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

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

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

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

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

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

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有《李太白集》。

三、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

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有《孟浩然集》。

四、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五、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

快期中考试了,语文有古诗词赏析,该怎么能把赏析背下来。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

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

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