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清照思念丈夫的诗词



李清照总共写了多少首思念丈夫的诗词?中国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翻开一页页厚厚的史书正传,很难真正找到像李清照这样的痴人传记。鲁迅说过,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那么,这本家谱里自然找不到痴人们的足迹,

李清照总共写了多少首思念丈夫的诗词

中国历史是源远流长的,翻开一页页厚厚的史书正传,很难真正找到像李清照这样的痴人传记。

鲁迅说过,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

那么,这本家谱里自然找不到痴人们的足迹,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一生流离颠沛,生平事迹、佳话甚多,可其卒年居然都不可考,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

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赏识。

母亲也工词翰,善作文章。

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

既为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且多才多艺,少女时的李清照自是填词作画,悠闲自得,当时情节,在其前期词作,字里行间都有流露,“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秀”(《点绛唇》)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含羞少女荡秋千直到汗透衣衫的欢快心情。

18岁时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优裕,夫妻情深,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两人填词作文收藏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著有《金石录》。

而这一时期,她的词名早就已经流传,她曾填一首有名的重阳词送给丈夫赵明诚。

薄薄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据元伊世珍《琅环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由此,足可见清照之词艺术风格的独特和语言功力的深厚。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毁灭了她的美满生活,使她的词风大有改变,悲怨之气日渐增长,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画丧失,从此以后过上了孤苦凄凉的生活,晚年又迫于无奈所嫁非人,终在一片愁苦中离开人间

1、“雅士”情结,独特风骨。

李清照之词被誉为“婉约”之作,但读罢《濑玉词》,整体感觉不尽如此,中国文学史上自唐宋两代以来的男性词人好似“男子而作闺音”。

可李清照作为一个真正的女性词人,其词中却偏偏显露出一种男性士大夫文人的“雅”气。

这是那“痴人”形象之外最大的特点,王士缜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 )就仅把她当作婉约派的人表来称颂,南宋王灼曾批评李清照“作长短语,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苍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问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 )卷二)这很明显是在说其词不能登入大雅之堂,而细品其词,却发现李清照不但是一位婉约词人,而且其词也不乏倜傥磊落的“丈夫“之气。

近代沈曾植老先生曾指出“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茵阁琐谈》)的评语,这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之中又透出如苏辛词那样豪放不羁的“骚情雅趣”,这一点我通读《濑玉词》得出两点来加以说明。

第一,其词风和内容,同其它词人一样大都不免男女恋情的狭窄空间,前人早就说“词为艳科”,然李清照在这种题裁之外又拓展开来,眼光已经超越了同时代女子,虽未能跳出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成为一个自由往来的女性,但她的词已超越其它词人的狭窄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一位闺阁中的”女丈夫“了,在《濑玉词》之中我摘录以下语句来看李清照的“雅士”风骨。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 ) 险韵诗成,挟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碧 漫志〉)卷二)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 清露晨流,新桐出引,多少游春意。

( ) 沈水卧时浇,香消酒未消。

( )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竟先融。

(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从以上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掠影:分茶、饮酒、作诗、填词、踏雪、游春、插梅、踏雪、赏菊、泛舟、登山,这一件件,一桩桩,岂非都是士大夫的风雅举动?封建社会之女子谁敢有此奢求?谁又会有此风情?她的风雅之气从何而来,这都缘于他的痴气,此一痴,尽显其风流才华,尽现其幽雅风骨。

李清照是一个纯情女人,早在18岁嫁给赵明诚时,就经常陪还在当“太学生”的丈夫逛古玩摊和旧书店。

赵明诚罢官后,闲居青州乡里十年,她又协同丈夫从事金石图书的整理工作,“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答题

得书、画、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色尽一烛为卒 ”。

而最为后人传颂的则是她与赵明诚的比赛记忆的佳语:他俩晚饭过后,常以背书为赌,一人先举一典故然后两人竞猜出于某书某卷第几页,赢者则以饮茶为赏。

因为李清照的记忆好,所以每每由她获得“饮茶权”,高兴之下,举杯大笑,茶未饮反弄得杯倾怀中,满身茶渍。

读这样的故事,一位活泼洒脱,直率豪爽的“女痴人”便在现于眼前,因而赵明诚对她疼爱有佳,曾在她的肖象画上题词...

李清照表达对丈夫思念之情的诗是?

展开全部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 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

从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中得知,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

李清照写给怀念丈夫的词对联

李清照还有一首《一剪梅》,写的是与明诚别后秋日出游、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对丈夫的殷殷思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醉花阴 李清照 这首词是如何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 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

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补充资料: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

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 佳。

”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

李清照思念的诗词

一、李清照思念爱人的诗词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清平乐·年年雪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以上有些是赵明诚离家时,诗人恩念所作,有些是赵明诚去世后,诗人悼亡所作。

二、扩展知识: 1、诗人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赵明诚简介: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岔道口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赵明诚生于北宋时期一个官宦家庭,父亲赵挺之曾任宋徽宗时的尚书右仆射(右相)。

赵明诚青少年时期随父居住在京都汴京,后入太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结婚。

崇宁二年(1103年),赵明诚开始为官,但其仕途并不平坦,生活也受到当时朝内党争的冲击。

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与蔡京的矛盾激化,不久在汴京去世。

3、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李清照诗词对思念丈夫不愿意化装的有哪些

一代词人李清照 --------------------------------------------------------------------------------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

两盏 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

新人静 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 的朦胧。

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

就要为人之妇了,她 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

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 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 风流。

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

她以王 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 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

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 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 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 她不由感慨系之。

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 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

晃眼 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

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 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 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

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 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

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

那书生举止潇 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

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 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

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 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

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 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 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

大家闺秀出身 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 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 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

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 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李清照深深理解丈 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 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 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 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

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 ‘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 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

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 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

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 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古人云:言为心声。

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

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 动情随。

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

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 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

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 念得唱不得的。

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 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 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 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 中。

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 醇酒、美人。

精神上的奢...

关于思念爱人的古诗词句!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卜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悲夫,李清照 作文 关于李清照和他丈夫在一起以及失去丈夫后的思念...

李清照还有一首《一剪梅》,写的是与明诚别后秋日出游、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对丈夫的殷殷思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

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写给他丈夫的都有哪些?

永遇乐、如梦令、点绛唇、浣溪沙等等。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