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评价张飞



名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三国演义》的创作特色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这部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等,都具有

名人对三国演义的评价

《三国演义》的创作特色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

这部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罗贯中在塑造这些形象时,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曹操奸诈,可以说是把民间有关曹操奸诈的传说,全都集中起来了,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张飞莽撞,选择了张飞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来的一些鲁莽举动,让这个人物的坐卧起居,无不涂上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的智慧,则是把这个人物经常置身于斗争的前线,让他凭借惊人的预见性、准确的把握性与周密的安排布置,挫败敌人,时时处处显示出他过人的智谋。

其次是在战争描绘上有着宏伟的构思。

这部小说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这些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不重复,不呆板,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每一次较大战争的描绘,作者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将主将的性格、兵力部署情况、双方力量的对比、战略战术的运用、最终的结果等等,交代得清清楚楚。

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时富于英雄史诗般的激昂格调,比如周瑜火烧曹操大军、诸葛亮七擒孟获;有时则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比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专心弹琴、赤壁之战中庞士元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构思精巧。

赤壁之战,是全书描写战争最突出的。

这场战争场面宏大,水上、陆地,前线、后方,正面交战、暗中斗智,无不体现出来;人物众多,几乎小说中所有重要角色都露了面;思想明确,就是要表现以少胜多、以智谋胜骄满、以联合胜孤独的军事战略。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把历史演义小说推到了最高峰,对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也给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数百年来,一直对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作用

明代文人蒋大器在《三国志演义·序》中说,罗贯中这部书编写成后,立即就有人“争相誊录,以便观览。

”由于这部小说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文人模仿《三国演义》的语言文字风格,使用半白半文的浅近文字写作,历史演义小说也大批出现。

如此,让许多初通文字的人们也能读历史演义小说,扩大了读者范围。

正像清代文人魏裔介在《三国问答序》一书中所说:“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应当说,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成功,一方面有说服力地证明新的描写手法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给予其他文人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中国文学史上,元代以前长篇巨著是很少的,一般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象。

这中间除了罗贯中个人具备了创作长篇小说的能力之外,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

人类社会进化到了明代,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积累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要想比较广泛地、全景地反映出社会各阶层人们活动的场面,篇幅短小的作品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读者也是不满足的。

《三国演义》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引人入胜地、大规模地描写了三国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让读者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于是,中国文学也因此而进入了长篇小说兴盛的时代。

《三国演义》不光在文学自身有着开拓性价值,其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行为,让很多人模仿,不管是上层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类似的做法。

至于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黄忠、周瑜、黄盖等形象,在某些方面,成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榜样;而曹操,则成民阴险毒辣形象的代表;刘备,却是仁义的化身。

另外,一些故事情节,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三英战吕布、长坂坡张飞吼退曹军、草船借箭、诸葛亮吊孝、关公大意失荆州、白帝城托孤、马谡丢街亭等等。

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大众化民谚至今常常被人们引用,比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生亮,何生瑜;三请诸葛亮;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挟天子以令诸侯;陪了夫人又折兵;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扶不起来的阿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等。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

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

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

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

关于关羽的诗句

关羽(约160年—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今山西城市)。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死后受民间信仰,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

生平因犯事逃亡至幽州涿郡。

188年,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

三人情同兄弟,刘备坐下时,二人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

三人讨伐黄巾有功,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国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后刘备领有徐州,可是被袁术和吕布袭击,刘备投向曹操,曹操荐举刘备为左将军,关羽、张飞则为中郎将。

198年,曹操击败吕布,刘备再占领徐州,命关羽守下邳(另有当时官拜豫州牧的刘备以关羽代理徐州牧的说法)。

200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关羽被擒,曹操为了留关羽为己用,待以厚礼,更任命为偏将军。

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攻白马的刘延,曹操命张辽与关羽突击颜良,关羽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被封为汉寿亭侯。

关羽获悉刘备的音信后,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

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

208年,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会合,但刘备于途中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刚驶至汉津,一同乘船至夏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南,关羽被封元勋,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这其间襄阳正给曹操统治,所以驻于江北。

刘备平定蜀地后,授权关羽掌管荆州。

215年,孙权对北方战争失利,又称赤壁之战中远较刘备出力为多,转而向刘备索讨荆州,刘备拒绝,孙权遂命吕蒙偷袭荆州南部,另派鲁肃牵制关羽,最终孙刘决定平分荆州,但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孙权方仇视刘备关羽君臣。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同年关羽挥军北上,进攻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时大雨令汉水暴涨,淹覆七军,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

当时曹操治下许多盗匪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也都想引关羽为援,关羽威震华夏。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并建议挑拨孙权攻打关羽。

同时孙权因一向对关羽不满,又对荆州觊觎已久,主动向曹操请缨攻打关羽后方。

吕蒙再度受命偷袭荆州,荆州守将麋芳、士仁不战而降,以致关羽只知后方生变,不知荆州已轻易陷落。

同时关羽和前来救援的徐晃作战失利,解除对樊城的包围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

关羽如昔试图和平解决与昔日盟友孙权间的纷争,使者反遭吕蒙利用动摇关羽军心,关羽军队渐渐解散,唯有退至麦城。

12月,试图诈降以乘机回蜀,被吕蒙看破,在途中被潘璋手下马忠擒获,于临沮被斩。

后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特征19世纪日本画家歌川国芳依三国演义所绘的关羽刮骨疗毒图关羽有美须髯,勇武不凡、忠义双全;好读书,吕蒙称他“长而好学”。

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

为人善待士卒。

更曾刮骨疗毒,事缘一次被毒箭射伤左臂,每到阴雨,骨别疼痛,一名医师(有说是华佗)说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关羽即伸臂给医师,开始刮骨,血流到盘,但关羽却一面食肉饮酒,神态自若。

但他生性高傲,对士大夫非常骄矜。

与同僚关系也不太好,如马超归附时,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及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两事幸得诸葛亮与费诗解说。

而糜芳、士仁、潘浚都与关羽有隙。

子女关平,关羽长子,跟随关羽征战,后于麦城被俘,于临沮被斩。

关兴,关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诸葛亮器重,弱冠后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关氏,关羽之女,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所拒,并辱骂来使。

孙关统,关兴长子,妻为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关彝,关兴次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后裔一说蜀汉灭亡后,庞德之子,庞会尽杀关氏为父报仇,关羽一脉已断。

但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有争议。

后世解州、当阳、洛阳等地关姓氏族,常自称为关羽后裔,然多无可查考。

评价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 郭嘉、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敌” 刘晔称关羽、张飞:“勇冠三军” 周瑜称关羽、张飞:“熊虎之将” 傅干:“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 温恢:“关羽骁锐。

”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关云长、张益德:“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

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

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 关羽和张飞在当时在后世都成为勇猛善战的代名词: 晋书刘遐传:“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 魏书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 可参考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的部份,详细整理古人以关羽、或关张用作勇将代名词的资料。

戏剧清代安顺地戏面具关羽像中国传统戏曲中关羽的角色...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性格评价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

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

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

对三国演义评论

这篇文章六千多字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

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

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

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

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

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

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

对关羽的评价 500字 要写作文 帮帮忙!!

关羽,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上将排名第一位。

字云长,坐骑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因杀豪强而逃亡至涿郡。

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

曾因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

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但降汉不降曹,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在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威名远扬。

但终因娇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 。

有儒将之风,知晓《春秋》大意。

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关羽是罗贯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和《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齐名,称为“义绝”。

他周身闪耀着超绝尘世的理想人格的光辉。

毛宗岗就评价他“世服其神威,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

所以他最终虽然镇守荆州失败,但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个令人崇敬的大英雄。

真可谓“忠义凛然参天地,成败岂足论英雄”。

关羽的英武神威、忠义刚烈、义薄云天等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更是深入民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仁义君子、忠义化身,而受到历朝统治者的嘉许、追封,为后世百姓所顶礼膜拜,关羽形象也逐渐被圣化、神化。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一艺形象,就该拂去他头顶种种光环,还原他以本来的性格面目。

关羽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忠义,其中包含着多重丰富的内涵,有对国家社稷黎民之忠,有对君主兄长朋友之义。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官吏腐败、豪强横行,关羽凭着一股忧国忧民、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家国责任之感,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毕生都在为此奋斗,抗争。

义字在三国演义中是贯穿始终的,尤其在关羽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可以说关羽的一言一行都和“义”密不可分。

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兄嫂,不得已投降,但曹操有三项约定在先:一为保节操,降汉不降曹;二为保两位嫂嫂;三为保忠义、誓言,一旦知道刘皇叔下落,立即投奔。

甚至关羽因为战袍是兄长刘备所赠,即使破旧得无法补救,也不肯换上曹操为其赶制的新袍。

足可见关羽的至情至性,至忠至义。

在他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

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返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世间的种种考验。

关羽还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贤能之才。

《三国演义》在描写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上,用了许多笔墨,如温酒斩华雄一段,就写得有声有色。

先是华雄自称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接着写几员大将均被其斩于马下。

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都惊恐失色,惟独关羽挺身而出,对曹操赏赐的酒,也只轻描浅写地说了句“且斟下,某去便来”。

雷鼓大振,众人还在恐惧之时,关羽已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杯中的酒还是热的呢。

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是对关羽胆识、才智自信的又一次极好展示。

关羽知道鲁肃这次邀请他去东吴摆的是鸿门宴,可能对自己不利,仍然从容前往,并以超人的谋略,机警应变,挟持住了鲁肃,最终控制了局面,反败为胜。

在千军万马中从容往来,如入无人之境,令人惊叹。

不但如此,关羽内在的人格修养尤其令人钦佩。

他深明大义,金钱、美色、爵禄都动摇不了他,显示了高尚的道德操守;而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也体现了他有着知恩图报、不忍杀戮的宽容仁慈之心和人道精神。

同时,关羽性格也有一定的弱点,主要是生性骄傲,有时难免听不进劝谏。

关羽的矜持自傲固然与他自己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有关,但也给他带来了终身的遗憾。

在关羽留守荆州之时,诸葛亮询问关羽镇守的策略,关羽只回答对曹军“以力拒之”,对孙权之兵,则“分兵拒之”。

虽然对诸葛亮一再叮咛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箴言也表示赞同,却依然按自己的个性办事。

孙权派诸葛瑾为其子求婚、两家结好,共同抗击曹军的时候,关羽心高气傲,勃然大怒,并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

总之,关羽是一个以天下、百姓兴亡为己任的忠义之士,又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神勇无比,拥有高洁操守的理想人格典范。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的身上也有着居功自傲、不听人言的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关公的喜爱、敬仰、怀念之情。

归纳三点: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张飞是历史上的什么人物

一、性格:史传中的张飞勇武不比小说中的描述逊色,正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说:飞雄壮威武,亚于(仅次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张飞最威猛的事迹,当是当阳一役率领二十骑断后。

据蜀书张飞传记载:......先主弃妻、子走,使张飞以二十骑拒后。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不过二十骑就喝退了曹操大军,这是何等的气魄!无怪周瑜修书劝告孙权软禁刘备时会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张飞不但活着的时候威震天下,死后更威震千古。

就如同古人常用贲、育来比喻勇者,汉以后称勇者必推关张,两晋乃至李唐,关张之名可以说就等于是猛将的代名词。

譬如晋书刘遐传就有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关羽、张飞。

又好比崔延伯传:崔公,古之关张也。

二、简介:张飞(?-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合,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

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为什么说张飞是书法家?

一提到张飞,大家会联想到哪些关键词呢?忠诚、勇猛、善战、鲁 莽……不过,张飞文武兼备,他不仅是一位横矛立马的大将军,而且还能 书善画呢!先说张飞的善画。

明代卓尔昌的《画髓元诠》和清代《历代画征录》 中均有记载,认为张飞喜画美人。

今涿州鼓楼北墙上的《女娲补天图》和 张飞故里附近房树村万佛阁的壁画,据说都出自他的手笔。

再说张飞的书法。

张飞的书法最早见于南北朝梁朝人陶弘景的《刀剑 录》。

明代时,四川渠县的八濛山石壁上,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后人称 为《张飞立马铭》,又称《八濛摩崖铭》。

建安二+年(215年),曹操攻 占汉中,大将张合常领兵南下进犯蜀境。

张飞镇守川北,常常率军抗拒。

一次,他与张合大军在渠县相持五十余曰,不分胜负。

于是,张飞用计谋 出奇兵,率精兵万人从另一条路绕至张合军后,攻击之。

张合军因在狭窄 的山道中,前后不能相救援,被张飞各个击破而大败。

张飞为此非常高兴,他以石代纸、以矛作笔,在八濛山石壁上刺凿下几行隶书大字,以示 纪功勉励将士,并兼羞辱曹军。

书曰:“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 首张合于八濛,立马勒铭。

”其书法端庄古朴、洒脱豪迈、气韵生动、雄 浑有力,不失为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

尽管至今鲜有张飞手迹存世,但从历朝历代不少文人雅士对张飞书 法的评价中可知,张飞的书艺是较为精湛的。

元代吴镇《张益德祠》一诗 曰:“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

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

横矛思腕 力,繇象恐难如。

”清代纪晓岚也有诗赞曰:“哪知拓本摩崖字,车骑将 军手自书。

”吴镇和纪晓岚都很佩服张飞的书法,吴镇更是夸赞张飞的书 法造诣胜过三国著名的书法家魏国的钟繇、吴国的皇象。

现代学者也对张 飞的书艺大加赞赏。

1961年,由柳溥庆编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习字帖所 附的《正楷书法名家的简历和逸闻》一文中说:“我国书法家并不限于文 人,武将中亦不少,如张飞、岳飞等。

”真想不到,横矛立马的猛将军张飞,居然还有如此儒雅的一面啊!

展开全部《三国演义》的创作特色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

这部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罗贯中在塑造这些形象时,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曹操奸诈,可以说是把民间有关曹操奸诈的传说,全都集中起来了,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张飞莽撞,选择了张飞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来的一些鲁莽举动,让这个人物的坐卧起居,无不涂上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的智慧,则是把这个人物经常置身于斗争的前线,让他凭借惊人的预见性、准确的把握性与周密的安排布置,挫败敌人,时时处处显示出他过人的智谋。

其次是在战争描绘上有着宏伟的构思。

这部小说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这些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不重复,不呆板,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每一次较大战争的描绘,作者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将主将的性格、兵力部署情况、双方力量的对比、战略战术的运用、最终的结果等等,交代得清清楚楚。

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时富于英雄史诗般的激昂格调,比如周瑜火烧曹操大军、诸葛亮七擒孟获;有时则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比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专心弹琴、赤壁之战中庞士元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构思精巧。

赤壁之战,是全书描写战争最突出的。

这场战争场面宏大,水上、陆地,前线、后方,正面交战、暗中斗智,无不体现出来;人物众多,几乎小说中所有重要角色都露了面;思想明确,就是要表现以少胜多、以智谋胜骄满、以联合胜孤独的军事战略。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把历史演义小说推到了最高峰,对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也给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数百年来,一直对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作用。

明代文人蒋大器在《三国志演义·序》中说,罗贯中这部书编写成后,立即就有人“争相誊录,以便观览。

”由于这部小说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文人模仿《三国演义》的语言文字风格,使用半白半文的浅近文字写作,历史演义小说也大批出现。

如此,让许多初通文字的人们也能读历史演义小说,扩大了读者范围。

正像清代文人魏裔介在《三国问答序》一书中所说:“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应当说,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成功,一方面有说服力地证明新的描写手法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给予其他文人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以前长篇巨著是很少的,一般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象。

这中间除了罗贯中个人具备了创作长篇小说的能力之外,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

人类社会进化到了明代,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积累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要想比较广泛地、全景地反映出社会各阶层人们活动的场面,篇幅短小的作品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读者也是不满足的。

《三国演义》以近八十万字的篇幅,引人入胜地、大规模地描写了三国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让读者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于是,中国文学也因此而进入了长篇小说兴盛的时代。

《三国演义》不光在文学自身有着开拓性价值,其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行为,让很多人模仿,不管是上层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有类似的做法。

至于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黄忠、周瑜、黄盖等形象,在某些方面,成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榜样;而曹操,则成民阴险毒辣形象的代表;刘备,却是仁义的化身。

另外,一些故事情节,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三英战吕布、长坂坡张飞吼退曹军、草船借箭、诸葛亮吊孝、关公大意失荆州、白帝城托孤、马谡丢街亭等等。

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大众化民谚至今常常被人们引用,比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生亮,何生瑜;三请诸葛亮;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挟天子以令诸侯;陪了夫人又折兵;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扶不起来的阿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等。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

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

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

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

名人对三国的评价

展开全部 三国故事汇集中国农耕社会几千年智慧,写了各种善恶观,也写了各路人马众生相和以他们为载体的文化道德观。

它也是构架人际语言思维、民族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华人世界不知道三国故事是很少的。

华人知识群不读三国也是不多见的。

毛泽东曾经表示,读《三国演义》这类有动感的书,能使人聪明,能"对社会多了解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加分析能力"。

毛泽东向高级将领和普通战士都提出读《三国演义》,并指导他们:"不要去注意那些演义式的描写,而要研究故事里的辩证法。

" 毛泽东说:"要学会当评论员。

""《三国演义》很有意思,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打仗,怎么布置兵力的。

""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

"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的评论,言简意赅,也渗透了他的情感教育。

他常用人们熟悉的三国人和事作比喻提高教育者的认同感,如,他以刘备彝陵之败谈统一战线重要;说"张飞在古城相会时,怀疑关云长,是有高度的原则",以说明审干重要;用"少讲'过五关斩六将'"来开导赴越南的韦国清;讲诸葛亮能对孟获七擒七纵,我们"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用张松献地图的故事,比喻汪精卫之流的卖国求荣……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有很高的评价。

巨人是站在历史巅峰上评说的。

毛泽东也常说:"《三国志》不错,看起来很有意思。

" 他也常用史传开导干部。

有一次,他对王震说了两句评论关羽、张飞的话:"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即以此勉励,"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

毛泽东善于运用《三国志》,使《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同样成为人际交流情感的载体、教育党员干部的工具。

古文(或诗词)里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

展开全部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卖炭翁》《三国演义》人物外貌描写: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

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赵云: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西游记》外貌描写:红孩儿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

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

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

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

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

沙僧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儒林外史》人物外貌描写:杜少卿——面皮微黄,两眉剑竖,好似画上关夫子眉毛。

杜慎卿——面如傅粉,睛若点漆……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

来霞士——一副油晃晃的黑脸,两道重眉,一个大鼻子,满腮胡须。

严贡生——蜜蜂眼,高鼻梁,落腮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