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典故考题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展开全部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展开全部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拓展资料: 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楼兰,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双鲤,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6、劳歌,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7、红豆,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献芹,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古诗词中常用的历史典故

我们欣赏古典诗歌的时候,了解典故的含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我们弄清作者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典故的运用,按其来源来说一般可分为三种。

一、引用历史典故。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几个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此外,经常入典的历史故事有:“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新丰客”“新丰”,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希冀能被明主任用;“楚狂”“接舆”,喻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青冢”即昭君冢,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归云”“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后便激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南冠”“楚囚”,指被羁绊的正义之士,或指诗人身陷囹圄;“王谢堂前燕”,以王谢家族盛衰为喻,寄托吊古伤今的情怀;“高山流水”“伯牙琴”,指知己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在才学、技艺方面的互相了解与合作。

二、引用神话传说。

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海上三神山也,自古以为是可望而不可即之地;“青鸟”,是西王母跟前的信使,专为她传递音信。

诗人借“蓬山”比喻意中人远隔万重的仙境,与会无期,怎不令人愁丝萦怀?只好请“青鸟”去殷勤问候,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惦念之情和内心的无限惆怅。

借用神话传说入典的,常见的还有:“沧海桑田”,比喻时局变化和人事变迁;“烂柯人”暗示了在外时间的长久,又表现出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回雁峰”,相传雁到此不再南去,遇春而回,表达返回故国的愿望;“桂魄”“蟾桂”,代称月亮;“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幻,反映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赤松子”指仙人,表现寻仙访道的思想和生活;“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等,常用来写男女爱情的忠贞;“巫山神女”“云雨巫山”“云雨”,多用来咏怀与巫峡有关的古迹,或写男女恋情;“天狼”,表示有战事;“折桂”,指登科及第。

三、引用、化用前人语句。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早在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就用“心若怀冰”来比拟心灵的纯洁,后来鲍照《白头吟》中用“清如玉壶冰”比喻清白高洁的品格,再后来唐人用“冰壶”比喻为官清廉高洁。

这样,在王昌龄的这两句诗句中,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更能表达自己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引用前人诗句入典,常见的还有:“玉树后庭花”“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制作的乐曲,这靡靡之音使陈朝走向灭亡,后人用这首曲表淫靡之音、亡国之音;“阳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关山”“关山月”,是边地音乐,表达远离家乡、戍守边关的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二毛”,指人届中年,头发斑白,表示年岁渐长,日见衰老;“山阳闻笛”“闻笛”,表示追念故友,缅怀友谊;“五柳先生”“五柳”,指高人隐士,或高人隐士隐居之地;“采薇”,表示隐退之志,以示高洁;“式微”,表示国势或门祚衰落,或自己政治上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登楼”,表示登高远眺,千里江山尽收眼底的情景,同时又唤起思家念乡,怀念故国的忧伤情绪;“鲁叟”,孔子的代称,有时也比喻老儒,常借此感叹道之不行,个人不得施展其抱负;“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比喻活跃的思想、不羁的性格;“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颓、山河变色的感伤,寄寓爱国忧时的情怀等。

总之,了解典故的出处,懂得典故中的意蕴,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词。

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

射乌据汉?刘安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之时,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乃令羿仰射十日,堕其九, “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唯留一日。

后世诗文因以“射日”用作咏太 阳及乌的典故。

唐?李白《古朗月 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 行:“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唐?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 王粲剌曹操:“切玉剑,射日弓。

”宋?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争 得羿复生,射此赤日落。

”清?陈梦雷《西曹坐系书怀兼寄两弟》 “脱兔 已非伤离荜,射乌偏误指衔环。

古代诗词中尔雅一词有何典故?

《世说新语?惑溺》 记,王安丰的妻子时常对安丰表现 得很亲昵并称安丰为“卿”,安丰说,这不合乎礼,以后不要这样称呼。

妻子言:“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 卿卿,谁当卿卿? ”后卿卿成为男女 间的昵称,并因以为典。

唐?温庭筠 《偶题》:“自恨青楼无近信,不将心 事许卿卿。

”唐?李绅《真娘墓》:“还似钱塘苏小小,只应回首是卿卿。

” 元?赵孟頫《黄钟?人月圆》:“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

古代诗词中孙登一词有何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人,隐 居汲郡山中,居土窟,好读《易经》, 弹一弦琴,喜欢撮口长啸,以声言志。

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嵇 康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记嵇康往见孙登, 登不发一言,惟长啸不止。

又据《晋书阮籍传》记阮籍也曾于苏门 山巧孙登,想与他探讨“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

等他行至 半山,“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后代诗文乃用此 典咏颂隐士高雅出俗的情怀。

唐?王维《偁然作六首》:“孙登长啸台, 松竹有遗处。

”唐?元稹《秋堂夕》“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

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元?赵孟缜《题 杨司农宅刘伯熙画山水图》:“疑听孙登啸,将无顾恺同。

古代诗词中陶醉一词有何典故?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载,东晋 著名诗人陶潜在某年重阳节思酒而 不得,正在此时,剌史王弘派遣白衣 (差役)送来了酒,于是潜大醉而归。

后来用作咏重阳节的典故。

唐? 王昌龄《九日登髙》:“谩说陶潜篱下 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唐?韩铀《送金华王明府》:“家贫陶令酒,月俸沈 郎钱。

古代诗词中张离一词有何典故?

汉有二张禹。

《汉书? 张禹传》:“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 也。

”成帝时为相,封安昌侯。

时外戚王凤等专权,张禹回避以保禄位,后 多为人所指斥。

宋?刘克庄《田舍即事十首》其五:“它年谨勿如张禹,帝问床前谬不知,宋?王庭珪《送宣 向卿往衡山兼寄辑康侯侍讲》:“愿 公早请尚方剑,先斩佞臣张禹头。

”又,《后汉书?张禹传》,禹字伯达 “性笃厚节俭。

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

”“建初中,拜扬 州剌史。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

”后 以为良吏。

唐?韩《送万巨》:“汉相见王陵,扬州事张禹。

古代诗词中董奉一词有何典故?

出典见“杏田”条。

唐?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琚 十韵》:“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唐?李瀚《蒙求》:“董奉活燮,扁鹊 起虢。

”古代诗词中董贤一词的起源是什么?据《汉书》卷九三《董 贤传》载》:“董贤为汉哀帝所宠爱,常 与上卧起。

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 起。

”“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百官因贤奏事。

”董贤 因貌美为汉哀帝宠幸,位至三公,权倾朝野。

后以此为咏男宠之典。

南 朝?梁元帝《宫殿名诗》:“旗亭觅张放,香车迎董贤。

”唐?岑参《醉后戏 与赵歌儿》:“向使逢着汉帝怜,董贤气咽不能语。

”唐?韩愈《咏贞行):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

古代诗词中据鞍一词有何典故?

据《后汉书?马援传》 记载?东汉武帝时武威将军刘尚 率军攻武陵五溪之蛮夷而兵败,老将军马援时年已六十二,因复请命 出征,光武帝念其年老未许之,马援自请:“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 之,于是“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

光武帝笑赞其为“铄翁”,终许其 率军出征。

马援不顾年迈,为示其仍可出征而上马据鞍顾眄,后因以“据 鞍”作为咏武将的典故。

唐?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垂泪方投 笔,伤时即据鞍”。

唐?武元衡《酬李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 之作》:“据鞍惭齿发,责帅惧春秋”。

清?钱谦益《王二溟布政谢事家居 八十如少壮听歌度曲累夕不倦奉赠二首》之一:“萧闲真欲拟骖鸾,矍铄 犹能说据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