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孟小冬的一生诗词



冯程程的人物原型展开全部孟小冬孟小冬(1907年12月9日-1977年5月27日),1907年生于上海,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乳名若兰,本名令晖(令辉),艺名小冬。出身梨园世家

冯程程的人物原型

展开全部孟小冬孟小冬(1907年12月9日-1977年5月27日),1907年生于上海,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

乳名若兰,本名令晖(令辉),艺名小冬。

出身梨园世家。

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孟小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艺的道路。

她九岁开蒙,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共舞台先后与张少泉(电影明星李丽华之母)、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同台演出,居然大角风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

这样冰雪聪明的小女孩儿,明日之星非她莫属。

当时北京是京剧演员心目中憧憬的“圣地”,为了谋求开拓一片新天地,一九二五年,孟小冬离开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谁也不曾料到命运既眷顾她又捉弄她,她在人生旅途上迈出的这一步,竟使她创造出以后事业的辉煌,并经历了一段传奇的婚姻。

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艺术上的发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后向陈秀华、陈彦衡、孙佐臣、王君直、苏少卿等人请益,钻研谭派艺术。

孟小冬见识越广,理解越深。

在鉴别比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择,最终她把目标锁定了余派(新谭派)。

她认为余派艺术不仅在唱念做表细腻深刻,决非其他派别所能望其项背;而在唱腔方面的三音联用(高音立、中音堂、低音苍),能藏险妙于平淡,更为她所爱。

对余派心仪已久的她下定决心要寻找机会立雪余门,亲炙教导。

其实,余叔岩对孟小冬的艺术才华也颇为欣赏。

一九三五年曾有人介绍上海一票友拜余叔岩为师,被余一口回绝。

介绍人走后,余对身旁的朋友说:“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费心力。

”朋友问:“当今之世,谁比较好呢?”余叔岩回答说:“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的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经过漫长的等待,几经周折,孟小冬终于夙愿得偿,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惟一的女弟子。

这时的余叔岩体弱多病,早已息影舞台,孟小冬殷勤奉侍,照顾周到;请问艺事,敬业执著,余叔岩自然也倾囊相授,一招一式务求完美。

孟小冬的艺术在拜余之前较之拜余之后有了质的飞跃,能与当时京剧老生翘楚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相颉颃,誉满全国,被尊称为“冬皇”。

有人这样评价说:“(孟小冬)自拜叔岩,则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无间。

前后五年,学了数十出戏,是余派惟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

……假若余派的东西是真正研究院的玩艺,孟小冬倒真是一位惟一够资格的研究生。

名贵则名贵极矣,然大好艺术不能广传,总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

” (孟瑶《中国戏曲史》第三册)一九四三年,余叔岩因患膀胱癌不治逝世,孟小冬痛挽恩师,她的挽联写道:清方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韵;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

孟小冬初到北国,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参加永庆社、庆麟社、崇雅社等坤班演出。

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台风演技竟能与当时的著名男角老生相颉颃,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

虽然演戏要男女分班,但大宅门的堂会却不受这个限制。

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

乾旦坤生,颠倒阴阳。

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男女角色颠鸾倒凤,演来精彩而又富于罗曼蒂克。

进而更撮合他们成了一对佳偶,成为轰动剧坛的佳话。

但命运之神没有永远眷顾他们。

孟小冬的天生丽质、不以色相事人的铮铮傲骨曾引来不少追求者,一个单相思孟小冬而不得的狂徒竟到梅家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引得社会舆论沸沸扬扬,对孟、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两人终告仳离。

深受打击的孟小冬曾一度皈依佛门。

孟小冬最后的生活归属是杜月笙,她和杜的一家在一九四九年春天一起离开上海,避居香港

一九五零年杜月笙和孟小冬举行婚礼,结为夫妇。

杜月笙这时早已是疾病缠身,旋即去世。

孟小冬以课徒授业薪传余艺为乐。

使得孟小东与梅兰芳分开的事件出身梨园世家的孟小冬自小生得聪慧秀丽,1925年她离开上海初闯京城时,正值18岁青春妙龄。

她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当时北平的许多人都以她为心目中的偶像,暗恋于她。

其中就有京城达官之子王维琛。

这段时间,也正是梅兰芳访日返京后的日子。

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泰斗,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烁人,可谓旗鼓相当。

一段时间,两人形成了打对台的局势,双方营业额不相上下。

而且两人在堂会中不断合作,同台演出《梅龙镇》、《四郎探母》等,后来又一度在开明大戏院联袂演出《二进宫》。

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惺惺相惜;不断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爱慕之情。

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梅兰芳在北平曾经三易其宅,其时他和孟小冬正住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一所四合院里。

此院名为“缀玉轩”,梅兰芳的许多朋友常聚集在这里...

民国时期除了孟小冬和陆小曼,还有哪些精致的女子

展开全部1.林徽因万古人间四月天。

能赋情作诗一首首,也能设计画图千遍遍很多人不知道,最初想学建筑学的不是梁思成,而是林徽因。

他动容于她眼里所散发的光芒,放弃父亲为他选择的西方政治

所以才有了后来一个设计润稿,一个画图描线的最佳搭档。

所以才有了后来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建筑学系的崛起和辉煌。

所以,一句“林先生”,她是当之无愧的但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她的生命里出现过三个重要的男人。

徐志摩是她的初恋,金岳霖是她的知己,而梁思成是她理想的伴侣。

她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

出众的才,倾城的貌,都让她整个人生都充满传奇色彩。

2.萧红她比烟花寂寞。

鲁迅曾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她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为中国大地立传,其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可以说是唯一的。

她笔下的主角经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

她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更能体会到处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艰难和不易。

她一生坎坷颠肺流离,最后客死异乡,尤为可怜!3.张爱玲空梦一场,凉薄一生。

从不寂寞,却很孤独。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她年少成名,一枝独秀。

她是不出世的天才。

她的文字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

她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更正宗,文化造诣极深。

她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她和胡兰成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让多少人悲叹不已。

她的一生,纠结着时代和命运、东方和西方、人生和文学、真实与虚幻,从不寂寞却很孤独。

看苏东坡的诗词写800字评论,写电影梅兰芳600字观后感

其词、其画。

在东坡的率领下,有对比。

但同时,又何其有幸——灾时得遇苏东坡,独恋其词。

其词大大面向社会,大大促进了“士大夫化”的进程。

第一恋,恋其《定风波》莫 听 穿 林 打 叶 声。

每每思想至此,小女子也是很美很惬意的。

恋东坡三词,实三恋东坡也,百姓之福也,山 头 斜 照 却 相 迎。

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便足以看出其修身之功。

回 首 向 来 萧 瑟 处,岂有憾乎! 想想也是啊,缓缓地赶路,何 妨 吟 啸 且 徐 行 。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谁 怕,一 蓑 烟雨 任 平 生。

料 峭 微 风 吹 酒 醒、其书,均有可爱之处,一位饱读诗书的风流才子,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想想这美丽的图景吧,归 去,不太了解的人兴许不知:词中美景乃徐州灾后的景象,诗似山。

”小女子自认为,读之也感觉很美很惬意。

只是,二是妻子好、偏房王闰之,勾勒出自身处境的艰难与险恶。

接着,行文至下阙,笔风一转,也 无 风 雨 也 无 晴 。

上阙、太过工整,画似茗、过于高雅,便兀地将一股坦荡之气倾泻而出,极为酣畅,均有可能。

先是水灾后是旱灾,进而用清新纯净之词句摹出一幅冷风斜阳图,家庭也好。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东坡选妻选得好,治家治得好。

由此窥之。

清冷之间,又不乏宁静自然的感觉,铮铮铁骨是男儿的真本色,亦有联想,手法多变。

“尘满面。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平静的情绪和姿态收束全篇。

于是,尾处,是坦诚的。

而这一切都能在他同样真实的诗词中找到充分的理由。

“墙里秋千墙外道,我们说《人生不如戏》一直都偏好安静的电影平淡一生梅兰芳对梅兰芳不了解看之前去百度了一下 些许有些明白了他这一生遇见的人我看电影喜欢看电影本生透出来的气质还有故事不喜欢去琢磨灯光 化妆或者音乐里面的专业元素也不爱寻根究底说传记电影与真实的不符我这样不专业但是投入宁愿当雅俗共赏中的俗人很喜欢黎明演的这个角色安安静静看似是温柔的凡事皆可的人骨子里却坚持的紧他有一个信念 就是把戏唱好他也有一段人生 希望不孤独但是生活总是矛盾着戏里面的真实 生动 嵌进骨髓里的一颦一笑这些纯粹却激不起生活的涟漪邱如白说畹华这些年都是孤单的 即便是和他们在一起也是孤单的 直到遇见孟小冬但是没有这些孤单就成不了台上的梅兰芳孟小冬送的 是戏台上的花芝芳熬的 是一碗碗浓汤可是当畹华沉着气儿说“我就不能犯一回浑了?”答案只有 为着座儿他不能为唱戏他割舍了红颜 割舍了生活中的真实他有一个信念干干净净的将戏一直唱下去他是一个无声的反抗者他就是这么纯粹的一个人“大家都别跟着了 我要扮相了”做不了生活中的畹华在戏台上 却可以成就他的时代 有人说:“东坡乃旷古第一才子!”胸怀天下的人无疑是值得敬仰的,全城百姓先抗洪后抗旱,众志成城,是时,苏谪居黄州,处境险恶,最终均告胜利。

由此,便出现了词中所呈现的很美很纯净的画面了,经过一堵围墙的时候,喜欢这样的君子乃人之常情,我当然不能例外。

只是,实恋其修身之旷达。

二恋《少年游》,实恋其齐家之情深。

三个女人,三种情感,并不为过。

于吾独爱东坡也!其诗,小女子。

作为后生的我们无能来评价东坡的大风流,那就由小女子来讲讲他的“小风流”吧: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曲江城子不知道写出了苏对于爱妻王弗多少的浓浓爱恋。

眉山的欲说还休到汴京的相濡以沫:首恋《定风波》。

正室王弗,小女子十分钦佩、达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也思念自己的家庭。

为什么思念,一是自己远离他们。

第二恋、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种种能力于一身的东坡已逝千年,不免一声叹息,恋其《浣溪沙》簌 簌 衣 巾 落 枣 花,村 南 村 北 响 缫 车。

牛 衣 古 柳 卖 黄 瓜。

酒 困 路 长 唯 欲 睡,日 高 人 渴 漫 思 茶。

敲 门 试 问 野 人 家。

这篇词,总的来说,修东坡之气而答之曰!呵呵,有东坡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矣,鬓如霜”对王弗苏可谓相濡以沫。

‘笑看老妻医黄牛’对闰之,微 冷,仅寥寥六字,作者以粗略之笔交代背景,达官贵人多矣,豁达之人亦多矣,可细细想想能当好官的写手好诗填手好词画手好画下手好棋的,掐掐手指头,不也就苏东坡这一人么,恋其《少年游》去 年 相 送,余 杭 门 外,飞 雪 似 杨 花。

今 年 春 尽,杨 花 似 雪,犹 不 见 还 家。

对 酒 卷 帘 邀 明 月,风 露 透 窗 纱。

恰 似 姮 娥 怜 双 燕,分 明 照、画 斜 梁。

据考证,这篇少年游是东坡寄思其妻王闰之而作。

纵观全词,这一切。

可同时。

其间,初以“莫听”继以“何妨”终以“谁怕”。

第三恋,道教和儒学在他的身上也很平衡。

由此:灾后能有这等景象?,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真实。

是的,苏轼是真实的,自不突兀。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谁又能说惜香怜玉如此这般以致情满-溢而成文不足以美得令人动容呢。

即便如此,东坡仍以坚韧,墙里传来佳人恬美的笑声,才子由此心生怜悯随口吟道:“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顺理成章。

我自认为,苏以这样坦荡的心胸流露自己的情感比那些明明有想法却藏着掖着的人,可爱多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子瞻就是这样一位华丽的朴素舞者,悄悄走过,无心留下太多

可是,...

梅兰芳的生平简介

清朝时期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十七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十四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清宣统二年(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

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民国二年(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十月三十一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等戏,十一月十六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

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3] 。

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

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

七月至十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一个多月。

民国四年(1915年)四月十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四月十六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十月三十一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

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

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

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民国五年(1916年)一月十四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四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同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

民国六年(1917年),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民国七年(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演出《游园惊梦》。

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

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民国八年(1919年),余叔岩在正乙祠为母亲祝寿办堂会,梅兰芳反串吕布在此登台献艺。

4月至5月,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

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民国九年(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民国十年(1921年),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

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民国十一年(1922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民国十二年(1923年),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

民国十三年(1924年)五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

演出结束后,泰戈尔用孟加拉文题诗一首,又亲自译成英文送给梅兰芳。

后来经北京大学精通孟加拉文的吴晓铃、石真教授将原诗译成了汉文白话诗。

十月九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

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民国十五年(1926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创编新戏《俊袭人》,经当时的银行家冯耿光证婚,梅兰芳迎娶了孟小冬。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月六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一月十八日至七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

先后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

孟丽君历史上有这个人嘛?

华丽缘(孟丽君) 《孟丽君》一剧为各剧种广泛搬演,此剧又名《华丽缘》,据传出自弹词《再生缘》。

剧情是:元代,元帅皇甫敬之子少华与国舅刘奎壁争聘孟丽君比箭,少华胜而订婚约。

奎璧计害少华,其妹刘燕玉救之,二人订婚约。

奎璧矫旨强娶丽君,乳娘女苏映雪代嫁,刺奎璧未果,投水遇救。

奎璧又计害皇甫全家,少华逃。

丽君改男装离家,改名郦明堂,考中状元,与映雪假成夫妻,因医好太后病升右丞相。

乃奏请召天下英士,少华考中武状元,出征得胜还朝。

成帝觉察丽君是女子,欲纳为妃。

太后做主,少华与丽君、燕玉、映雪三女成婚。

才女陈端生 文/碧野湘子 说陈端生,知道这个名字的可能不太多,但一说《孟丽君》,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戏台上、电视连续剧里,那个貌若西子、才比孔明的女人;那个与父亲、兄长、公公、丈夫同朝为官的女人;那个位拜三台、让众多为官的男人都尊为“师长”的女人;那个令皇后又怕又怜的女人;那个使皇上也得了相思病的女人,就是孟丽君!而这个千古奇女孟丽君,就是出自千古才女陈端生的生花之笔。

陈端生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那是个出“才子佳人”的地方,而陈端生就与她笔下的孟丽君一样,集才子、佳人于一身。

祖父陈兆仑曾任《续文献通考》纂修官总裁、太仆寺卿、太常寺卿等五、六个高级文职,在当时极有名望。

她的父亲陈玉敦历任内阁中书、山东登州府同知、云南临安府同知等职。

陈端生从小就跟着祖父和父亲到过很多地方,这在《孟丽君》一书也能见到她对自已那种生活的描述。

《孟丽君》中的孟丽君,就是出生于云南的一个官宦世家的才貌双全的奇女子。

陈端生的母亲也极秉文学修养,对陈端生的学习和创作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她在《孟丽君》一书的每一章的开篇,都要提到自已的实际生活情况,这就让我们对她的生活情况有了较多了解。

比如:“侍父宦游游且壮,蒙亲垂爱爱偏拳”、“姐妹连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

可见她从小所得到的良好的文学素质教育和四处的游历生活,对她创作《孟丽君》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端生开始写《孟丽君》那一年才十八岁,那一年她住在北京。

十八岁的才女陈端生,住在北京一处朱楼画栋里,闲来无事,会想起南方美好的山光水色和风土人情,会生出“生为女子,纵有满怀才情也无处可使的闲愁”。

于是,“静坐芸窗忆旧时,每逢闲绪写新词。

”想来想去,一个女子任你才高八斗,也是报国无门,倒不如将自已一生无法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自已的“娟娟彩笔”下,自已虚构出一个人间奇女子的故事,让这个女子来实现自已的云鹤抱负。

于是,《孟丽君》就出世了,她让天下被封建礼制压制下不能施展才能的女子来了个痛快淋漓、扬眉吐气!也代陈端生自已向男性社会发出了挑战。

她笔下的孟丽君,在家里,父亲出题,她的兄长总是败在她手下。

后来因为家庭变故,只得女扮男装出走时,偏偏轻轻松松地就一试再试地顺顺当当就位拜三台,弄得与自已所爱的、恨的、自已家中的几大家子男人同朝为官,偏偏还是太后最信任、皇上最偏爱、几大家子男人最服的好官!她不仅才情盖世,还医术清湛得击败宫中太医,绘画也是一流水平,使老太后也喜欢不已。

在她位极人臣时,弄得自已想嫁的不能嫁了,想娶她的也没法娶了,连皇上都没法打她的主意了,她就干脆“娶”了自已的丫头当老婆,让男人们暗地里害相思病去吧,何等痛快!在此可以看出陈端生对自已婚姻并不是感到十分满意的。

不满意的原因,可能与她的丈夫的才能有一点关系吧? 陈端生二十三岁那年嫁给“会稽范氏”,这位“范氏”的才学人品未必是陈端生满意的。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也就是陈端生三十岁那年,“范氏”应试,竟以请人代笔获罪,结果是发配伊犁,给种地的士兵当奴才!这对陈端生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击啊?!至到1796年,时逢大赦,她丈夫才回来,而回来没多久,陈端生就病故了,时年四十六岁。

一代才女就这样终此一生! 闲来无事,在书堆里又找出《孟丽君》来读,遥想起那个千古才女陈端生的一生,不得生出无边的惆怅来……优 秀 剧 目 《 孟 丽 君 》 传统剧。

写元代才女孟丽君为救被权奸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华一家,女扮男装离家出走,后中试,官居丞相。

元成帝识破丽君乔装,欲纳为妃,丽君不从,后在太后帮助下,丽君得以救忠除奸,与皇甫少华完婚。

该剧为绍兴文戏时期常演的连台本戏,情节曲折。

民国10年(1921年)3月5日,男班梅朵阿顺班首演于升平歌舞台,后为绍兴文戏时期常演剧目。

上海越剧院于1957年7月25日,演于大众剧场。

剧本由张桂凤、吕瑞英、陈少春根据男班艺人刘金玉、金喜棠的整理本整理,陈少春执笔。

导演朱铿、副导演张桂凤,音乐整理薛岩,舞台设计顾大良,服装设计陈利华,灯光设计吴报章,技术指导薛传纲、李君庭。

吕瑞英饰孟丽君、陆锦花饰元成帝、陈少春饰皇甫少华、张桂凤饰皇甫敬、吴小楼饰孟士元、金采凌饰苏映雪。

1980年3月,上海越剧院二团根据丁西林的话剧《孟丽君》改编排演,改编吴兆芬,导演吴伯英,编曲金良、子川,舞美设计杨楚之、王强华...

民国十大奇女子排行榜 民国才女有哪些

1. 在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问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她。

她的名字只有在那些关于《梅兰芳》或者《杜月笙》的传记中偶尔出现。

但现在,通过陈凯歌的那部电影,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注意到这个闪耀着奇异光辉的名字。

她的绝世唱腔,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她的真性情与绝世的美貌,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

她是梨园的“冬皇”,她就是绝世名伶——孟小冬!2. 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对。

很多女人都会爱上张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几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

张学良与赵一荻延续70多年的真挚爱情,堪称中国20世纪的爱情神话。

如果不遇到张学良,赵一荻会有一个什么样完全不同的人生,如果没有赵一荻始终陪伴左右、相濡以沫,张学良将怎样度过那孤寂的软禁岁月?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事实是他们相遇了,相识了,相爱了,共同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

3. 六十年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Paramount),号称“远东第一乐府”。

而有一个曼妙女子时常来此跳舞、消闲、挥洒青春,她就是唐瑛。

当时,在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与陆小曼被并称为“南唐北陆”。

但现在,陆小曼因诗人徐志摩而被人熟知,而唐瑛的面目渐渐隐匿于浮世风霜。

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唐瑛虽美,但毕竟没有轰动性太强的婚姻史。

4. 如果说“南唐北陆”中的唐瑛是男人心中的朱砂痣,那么陆小曼便是那床前的一抹明月光。

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不是玫瑰,却比玫瑰美艳动人,她是一汪碧海,澄净透明却又深广难测。

她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兴风作浪,她可以挑起所有男性潜藏的热情与欲望。

5. 如今,知道凌叔华其名其人的并不多了,但她却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

凌叔华学养丰厚、文才画禀皆长。

在写文作画与处世待人上,凌叔华都以平和、温婉、淡雅著称。

她用女性特有宽厚与温润看世界,也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她周围的人们。

6. 林徽因曾为徐志摩写诗,说他是人间的四月天。

事实上,在当世男人的心中,她才是他们的四月天。

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以及她惹人怜惜的小性情,这一切都让人心动不已。

林徽因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却也有普通性情的女子,三个杰出而优秀的男子成全了她的美丽。

7. 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

”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

”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便是。

她的一生坎坷曲折,犹如一卷长篇传奇,而她的文字也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读者的心头。

8. 没有郁达夫,就没有王映霞。

王映霞一生的是非功过,都和那位文学才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幸福是因为郁达夫,不幸也是因为郁达夫。

这么说或许有点偏执,但事实的确如此。

王映霞与郁达夫的传奇恋情,在民国时期已被传为佳话,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但这段才子与江南美人的轰烈爱情却最终以悲剧草草谢幕。

9. 自小就容貌出众、洋气十足的殷明珠,被中学同学们称为“FF(following fashion)小姐”,意为紧跟时髦的女士。

从此以后,“FF女士”成为殷明珠的代名词,并且闻名上海。

后来,这位时髦洋气的美人又成为上海滩女明星第一人,改变了当时电影多男扮女装的局面,中国电影也由此开始了由女性担任女主角的历史。

10. 民国期间,上海滩有两个很出名的七小姐,一个是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蕃,她就是张爱玲的后母;而另一个七小姐就是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闻名整个上海滩的盛爱颐。

盛爱颐以“盛七”闻名,她在与宋子文的恩恩怨怨中尽展个性,在中国第一桩女权案中大显风采。

这样一个出生在盛世豪门的女子,竟然还拥有着如此大气勇敢的性情,这不得不算是旧上海的一个传奇。

中国戏曲四大怪杰是哪几位?

在中国戏曲现代化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上,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著名戏曲导演余笑予和四川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周本义、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名誉院长裴艳玲均被评为“新时期戏曲怪杰”。

1. 魏明伦,男,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

童年失学,九岁唱戏。

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田(大清康熙帝师陈廷敬后人)并称巴蜀双杰。

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蜀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

《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80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2.余笑予被称为中国现代戏曲四大"怪杰"之一,“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是他的艺术品格。

他的创作和导演横跨京、汉、楚、花鼓、黄梅、曲、豫、桂、粤、闽等十多个剧种,编导了数十台剧目。

他执导的京剧《法门众生相》、黄梅戏《未了情》等十多个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

《徐九经升官记》等更是成为经典

涉及多个剧种 堪称奇才 余笑予是湖北武汉人,1935年生于楚剧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楚剧,聪颖过人。

他三岁登台亮相,初写戏剧人生;七岁顶角救场,从此一炮而红;未及弱冠之年,已成剧坛新秀。

后来,他改学导演,依托楚剧功底,跻身京剧门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所执导的京剧《一包蜜》、《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法门众生相》都引起轰动,《徐九经升官记》被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主演朱世慧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一直在幕后吐丝织锦的余老,不仅京剧,在豫剧、桂剧、黄梅戏、锡剧、北京曲剧、荆州花鼓戏十几个剧种,都杰作连连:《虎将军》、《丑嫂》、《少年天子》、《太阳花》、《原野情仇》、《未了情》等一部部奖获之作,在戏曲界备受瞩目。

绝不重复自己 创新不辍 余笑予有一句名言:“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他首次将丑行作为主角;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中,他为剪着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加上了长辫子;楚剧《大别山人》中,他加入大量的湖北民歌;汉剧《弹吉他的姑娘》中,他别出心裁地设计“电话舞”……余笑予坚持创新,让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更多的神来之笔。

200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余笑予“终生成就奖”。

他说这是对他最重的奖励,但他却并未“见好就收”,而是继续发挥余热:今年以来,余老身体每况愈下,五次住院,但从未放弃拍戏。

大师已去,风骨犹存。

令人欣慰的是,余老师身后,留下的是繁花似锦的戏剧舞台。

生活平易近人 风趣幽默 余老有一子一女,他给儿子取名余勤勤,女儿取名余端端,希望他们“勤勤恳恳做事,端端正正做人”。

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余老,内心也有难以言说的遗憾——尽管桃李满天下,子孙后辈却无人继承衣钵。

他尊重儿女的职业选择,但总会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不甘。

他会对女儿说:“你这么聪明,这么不学戏呢?”儿子余勤勤当年因为生计原因,学起了厨师这一行当,此后,余老总觉没能让儿子读书心中有愧:“别人背的是书包,你哥背的是菜刀啊!”每逢出国,他都会买回大量的菜谱,供儿子学习之用。

在家人眼中,余老“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总是能给家里带来欢笑”,余端端回忆说:“我妈妈在世时,有时候饭菜做得不合他的口味,他会指着刚炒好的小白菜说:你炒的这个菜披头散发的,帮我捋顺了再吃;再比如打牌的时候,五万已经碰了,他还要坚持和五万,他说:‘和不了我还有一种信念,我可以和赖子啊!’” 余笑予主要作品一览 ■京剧《一包蜜》(1979年),文化部创作一等奖。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1980年),文化部优秀戏曲片奖。

■京剧《药王庙传奇》(1984年),全国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导演一等奖。

■京剧《膏药章》(1989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楚剧《虎将军》(1991年),文化部首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京剧《法门众生相》(1992年),第二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

■桂剧《瑶妃传奇》(1993年),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

■楚剧《悠悠柳叶河》(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汇演演出奖、优秀导演奖。

■闽剧《拜石记》(1993年),第...

谢道韫的生平.诗词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

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所提及。

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

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

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人物生平 名门才女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谢氏家族的才女。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 。

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

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

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婚后生活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善草书、隶书,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却信五斗米道,平时踏星步斗,拜神起乩。

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

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

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谢道韫回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封是指谢韶,胡是谢朗,羯是谢玄,末是谢川,都是谢家兄弟的小字。

言下之意是,这个丈夫让她失望。

谢道韫抱怨说谢家兄弟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晚景凄凉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

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

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

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

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

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

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谢道韫的后半生写了不少诗文,汇编成集,流传后世。

文学才情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

她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8] 。

《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9] ,《全晋文》收其《论语赞》。

谢道韫不仅诗文写得很出色,而且她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

魏晋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时人称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为“三玄”),清谈成为一种风气。

有的人甚至通过谈玄,“累居显职”。

谢道韫虽然不想当官,对玄理却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记载,有一天,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辩不过对方,此时身在自己房间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很为小叔子着急,想帮他一下,遂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要为他解围。

然而,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限制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

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

人物评价 济尼:“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 《晋书》:“夫繁霜降节,彰劲心于后凋;横流在辰,表贞期于上德,匪伊尹子,抑亦妇人焉。

自晋政陵夷,罕树风检,亏闲爽操,相趋成俗,荐之以刘石,汩之以苻姚。

三月歌胡,唯见争新之饰;一朝辞汉,曾微恋旧之情。

驰骛风埃,脱落名教,颓纵忘反,于兹为极。

至若惠风之数乔属,道韫之对孙恩,荀女释急于重围,张妻报怨于强寇,僭登之后,蹈死不回,伪纂之妃,捐生匪吝,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节而就终,斯皆冥践...

可否介绍一下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和他的诗词他的人生?

马背民族的后代纳兰性德,在亲情、友情、爱情上无一不至情至性。

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当代青年,而与这位大词人有关的地理,便成为别有意味的一个人的地理,成为纳兰迷身心向往的地方。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有清一代杰出的词人、康熙皇帝的警卫班长纳兰性德患了一种语焉不详的寒疾(18岁时他便因此疾而辍考三年),苦扼七日,终告不治 纳兰性德家与康熙皇帝家,既是世仇又是姻亲,因为在明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在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剿灭了同是满族但是不肯归顺于他的海西女真叶赫纳兰部族,杀死了叶赫部族的首领金台石。

这个金台石,乃是纳兰性德的曾祖父,而努尔哈赤所娶的妻子孟古,又是金台石的胞妹 叶赫家族纳入了满族正黄旗的旗籍,与爱新觉罗本是世仇的君臣两家,到了纳兰明珠这一代的时候,有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宠信,既来自于纳兰明珠的才干,也来自于他的忠诚――不记杀祖之仇的忠诚。

马背上的民族是弱肉强食的民族。

纳兰性德即是明珠的长子,他聪慧过人,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汉族上千年积累的文化传统成为他生活中的挚爱。

有记载,他早年创作的词《一斛珠·元夜月蚀》大约作于十岁。

17岁时,进入太学读书,颇受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

徐将纳兰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由于受到了这种泰斗级人物的指点,纳兰在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时,便考中了举人,转过年,当他参加高一级的会考殿试时,那个讨厌的寒疾发作了,因病他放弃了这次考试

功名的擦身而过,却由另外一些值得欣慰的事情弥补了:这一年他结婚了,妻卢氏是他从心底里喜爱的女子,这一年他还结识了当时中国文化界一些顶尖的人物如严绳孙、姜寰英,朱彝尊等人,这些年长他大约三十岁的文人们立即成为了他的师友。

在恢复身体的这两年多,他拜徐乾学为师,学习中原文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编纂了一部长达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同时又将读书见闻与学友传述整理记录成一本随笔集《渌水亭杂识》。

纳兰性德22岁的时候,再次参加殿试,结果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满以为会以才华济世的纳兰性德被任命为康熙皇帝的三等侍卫,后又升任二等侍卫,最终升为一等侍卫。

心怀不满的纳兰性德隐忍了自己心中的郁闷,勤勤恳恳地伴随着皇帝出行巡阅,奉旨唱和,文武兼备的纳兰受到了皇帝的喜爱。

充任武职的纳兰性德在生活当中是地道的文人做派,甚至公务在身,充任康熙侍卫期间,亦是如此,“其扈跸时,雕弓书卷,错杂左右,日则校猎,夜必读书,书声与他人酣声相和。

”休假的时候,他便邀集一般汉族文友们相聚一堂,饮酒论诗,卸去戎装之后,他的衣着模仿着他心仪的古代汉族文人的模样,当听到文友夸赞他长得很象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时,纳兰内心便充满了欢喜。

马背民族的后代纳兰性德,身上却有许多汉族文人那种期期艾艾、幽幽怨怨、感物伤怀、愁肠婉转。

这种汉族文人式的哀婉幽怨,究竟是怎样成为满族正黄旗子弟纳兰性格中的一部分呢?居其地、姓其姓、蛮横孔武的祖先血脉为何竟孕育出纳兰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情种(亲情、友情、爱情)?纳兰性德身上充满了这样矛盾的地方。

骨子里乃一介文人的纳兰性德,内心深处虽然厌倦这种皇帝侍卫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勇气摆脱这种生活,而只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年轻的纳兰,扈从之余,写下了不少诗文。

在他24岁的时候,友人将他的词作编辑成《饮水词》,广受好评,后有人将他的词作342首辑成《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便得到广泛传播,纳兰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甚至“家家争唱饮水词”。

(文/ 郭盖)

关于一生的诗词

努力奋斗 勇于拼搏 相信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古时候,有位老人,名叫愚公。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出行的道路。

于是,愚公下决心搬掉这两座大山。

有个人知道这件事后,就劝愚公,说:“你太傻了,都快九十的人了,又怎么可能把这两座大山移走呢?”愚公却说:“我决心以定,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代接一代坚持下去,为什么就不能将这两座大山给移走呢?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愚公很愚顿,而且愚得不可理喻,但我却被愚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了。

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吧: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拦路虎”;有的人会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立刻打退堂鼓,而有的人则会勇于向上,与“拦路虎”做斗争。

最终,那些临阵退缩的人,将会一败涂地,且一事无成;而那些勇于向上,勇于拼搏的人因此走上了成功之道,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也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而愚公这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品质是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深思,让我们把它发扬光大。

有句话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学习愚公精神,努力奋斗、勇于拼搏吧! -----------------------------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都是有于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珍重精神不是没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你想为了一个目标不懈奋斗,那么你就会可以作到。

而且会做的更好,往往有此时候我们总是用眼睛单一的去看事情,凭着感觉就认为它很难或无法半岛,但当你亲身实践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他很简单。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事情。

更是另人感觉到光荣的。

这份光荣不是平白无故而得到的是通过全名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大家的这份努力,使国家变的富强,那么我们也不会感到这份光荣,我们要懂得珍惜这份光荣,所以要更加努力。

奥运会的精神也是勇于拼搏、永不言败。

体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体育几乎与人类同步诞生,它是生活的一方面。

也是挑战自我、挑战自然的真实见证,当运动员们在路道、球场奋勇争光时“拼搏”二字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正因为有这样的拼搏的信念,才能有许多感人的瞬间,中国运动员刘翔在110米栏时所取得辉煌成绩,就是凭借这种拼搏的精神,在如爸爸将的,中国乒乓球团体赛,刘国正打破对手5个赛点,扭转乾坤,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决战张军、高凌置之死地而后生,上演大逆转,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困难、面对对手,只有拼搏,才能取得胜利,才能取得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为奥远做的只有在血液上努力拼搏凡是都要做到最好。

一丝不苟我们要努力学习好其他国家的语言,当奥运会到来时,我们要最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外国人,让他们看到中过任命的美好品质,与精神文明,我们一定要为这一目标努力学习。

早在二千三百年前孟子就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青少年应该奋斗拼搏创建人类最好生活。

----------------------------- 有句话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从古至今,经过拼搏成伟绩的人不胜枚举,我们从他们的背后,看到的是拼搏,是奋斗,是汗水。

是啊,”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跳水名将伏明霞,当她在为亚特兰奥运会作准备时,大大小小的伤出现在她的身上,但是,顽强的拼搏精神驱使着她,坚强的斗志激励着她,因此,她把一切都抛诸脑后,带伤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拼搏精神,才使得她取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拼搏精神是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没有了拼搏精神,这个人,就很难有一番成就。

徐霞客顽强,不怕危险,一生在外游览40多年,写成了著作《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资源;李时珍,司马迁等等,这些伟人们的成功,背后隐藏的,难道不是拼搏,不是努力,不是奋斗吗?显而易见:要想成功,还需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

2006年的刘翔,足以用“传奇”来形容

传奇的,不只是因为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追平原世界纪录,两年之后即今年七月,他又在洛桑创造了12秒88的男子 110米栏新世界纪录,令世界震惊;更是因为这一年来,在年初因意外崴脚而蛰伏了80天后,他在七月至九月的三个月间,如火山般持续喷发,特别是在9月的 20天内,连续参加四场大赛:在国际田联总决赛上,他以个人职业生涯第三好成绩12秒93夺冠;不到十天后的雅典世界杯上,虽惜败给老将艾伦·约翰逊,但他也以13秒03夺得一枚银牌;紧接着转战上海黄金大奖赛,他又力压约翰逊,以13秒07卫冕成功;而后他在韩国大邱再度夺冠。

整个赛季下来,包括多哈亚运会在内,刘翔一共参加了9个国际大赛,拿下7个冠军、1个亚军和1个第四名,其成绩之稳定,令人叹为观止,记者忍不住问起了他其中的秘诀。

没想到,这一问,竟问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我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刘翔娓娓道来,“我小的时候,碰到很多事情都会慌。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