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的感情与韵



说说诗歌的三部分韵的变化,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含义。应根据音韵特性有所取舍以 更好地表达诗情 。音韵步及声 、韵 、调三个部分 , 影响情感表达的主要 因素是韵和 调 、洪音与细音适宜表达不同类型的情

说说诗歌的三部分韵的变化,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含义。

应根据音韵特性有所取舍以 更好地表达诗情 。

音韵步及声 、韵 、调三个部分 , 影响情感表达的主要 因素是韵和 调 、洪音与细音适宜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诗韵 关健字的对诗的情调影响很 深 、一韵到底与换韵对于全诗情感抒发有不同影响 、平声韵 、仄声韵各有其 适合的情感表达 。

【关键词 」洪音 细音 一韵到底 音韵 诗缘情 引言 诗歌 广义 音韵与情感表达的关系非常密切 。

“诗缘情 ” ,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 , 自 古皆然 。

恰 当运用汉语音韵这种语言表现形式 , 能较好地表达诗歌的感情 。

总体而言 , 音韵涉及声 、韵 、调三个部分 , 影响情感表达的主要因素是韵 押韵 和调 平仄协调 。

押韵情况 非常复杂 。

除了韵类的古今变化 , 分上古 、中古和近古音韵之外 , 各体韵文还 各有其韵部 , 如诗 、词 、赋 、颂依平水韵 , 词还可依十九部 , 曲依十九韵部 , 戏 曲的唱词依 十三辙等 。

平仄之说源 于中古音韵 , 分平 、上 、去 、人四声 , 其 中 , 平为平声 , 上 、去 、人为仄 声 。

自周德清 《中原音韵 》 为北 曲度韵 问世 , 平 分阴阳 , 浊上归去 , 人派三声 平 、 上 、去 。

一 、关于洪音与细音 宋元等韵 学家根据发音时 口腔共鸣空隙的大小 , 将韵母分为开 口、合 口两类 , 每类又分 一至 四等 , 一 、二等都没有介音 , 发音时 口腔共鸣空隙较大 , 称为洪音 , 反之 , 则为细音 。

后 明清等韵学家再变为开 、齐 、合 、撮 四呼 , 或称 开 口呼为开 口洪音 , 齐齿呼为开 口细音 , 合 口呼为合 口洪音 , 撮 口呼为合 口细音 。

总 其特点 , 洪音响亮 , 细音纤柔 。

恰 当选用能表现 收稿 日期 一 一 作者简介 沈 国辉 , 男 , 湖南宜章人 ,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卷 诗歌的不同情调 。

典型的例子是东晋陶渊明的 《饮酒 》 其五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 自偏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山 气 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 , 欲辩已忘言 。

” 后有刻版将 “见 ”印成了 “望 ”字 。

苏东坡认为 “因采菊而见山 , 境与意会 , 此句 最有妙处 , 近岁俗本改为 望‘南山 ’,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

” 朱光潜先生评论 “后 人把 见‘ ’误印为 望‘ ’字 , 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 。

” 他从美学角 度说明 “望 ”字蕴含 “有意识的注意 ”, 而 “见 ”字乃 “无意之见 , 无心而见 ”。

因其无 心 , 人与 “南山 ”才有了 “相遇相得 ”的 “悠然 ”之情 。

当然还要从音韵的角度分析 。

“见 ”的韵母是 “。

”, 韵头是高元音 “”, 属 “齐齿 呼 ”, 归人 “细音 ” 而 “望 ”字的韵母是 “。

”, 属 “开 口呼 ”, 归入 “洪音 ”。

求古诗词中的,喜怒哀乐等心情的诗句

以上这些回答,都答非所问,但是这样的问题真不好回答,这只能你多看多背,多去体会,多参考李白,杜甫,陶渊明的,比如以下几首新天新地新气派, 纵横来, 驰骋快。

尽情挥洒, 风流了一代。

阳春三月登高处: 放高歌, 唱世界

此生注定不言败, 豪情在, 九霄外。

重整旗鼓, 忘却已年迈。

雄风不减似当年: 求民安, 保国泰。

怒: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哀: 昔日高歌到天外, 今日赋诗在天街。

井冈志士多悲壮, 楚地仁人独慷慨。

读破天书十万卷, 写尽天下兴与衰。

九月九日万众泪, 举国上下为谁哀? 乐: 如诗如画二十载, 彩笔绘成新世界。

风和日丽多少情? 春暖花开多少爱? 情爱化作汪洋海, 在我心中任澎湃。

昔年澎湃到天涯, 而今澎湃到天外

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眉山月歌 【标题】:峨眉山月歌 选自卷八 【作者】:唐 李白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七律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字数太多了,详细请连接下面的网址.

有韵味的爱情诗句

清泪尽,纸灰起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当时只道是寻常 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百尺游丝千里梦,无限凄迷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萧瑟兰成看老去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烟影 不信鸳鸯头不白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一宵灯下,连朝镜里,瘦尽十年花骨 秋淡淡,月弯弯 无人起向月中看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 此情待共谁人晓? 背灯和月就花阴,十年踪迹十年心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昏鸦尽,心字已成灰。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的经典词 展开全部...

诗词的"韵"是否影响主题的表达?

诗: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展开诗: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歌曲:《父老乡亲》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长满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一声声喊我乳名 一声声喊我乳名 多少亲昵 多少疼爱 多少开心 啊父老乡亲 啊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music 我住过不少小山村 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 小米饭把我养大 风雨中教我做人 临别时送我上路 临别时送我上路 几多叮咛 几多期待 几多情深 啊父老乡亲 啊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 《九月九的酒》 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 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 《好人好梦》 春光中你的笑容暖暖的让我感动 告别那昨日的伤与痛我的心你最懂 尽管这夜色艨胧也知道何去何从 我和你走过雨走过风慢慢地把心靠拢 就让我默默地真心为你一切在无言中 有缘分不用说长相守让感觉与众不同 就算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依然情有独钟 亲爱的我永远祝福你好人就有好梦 好人就有好梦 故乡的云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别在四处漂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我已厌倦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music......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归来吧,归来哟 别在四处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收起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评析;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评析: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评析: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评析: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

从诗句的词语 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

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 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 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

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心理。

展开

表达感情的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杜少府:作者的一位朋友。

少府是对县尉的称呼。

之任:赴任。

蜀川:今四川崇庆县。

②城阙:城郭宫阙。

阙是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三秦:项羽曾分秦地为三,这里泛指秦地(今陕西关中一带)。

辅:京城附近地区

这里是说长安以三秦为辅。

③五津: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是杜少府赴任去的地方

④宦游:在外做官。

⑤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

存:有。

⑥天涯:天边,指相距遥远。

若:如同,好像。

比邻:近邻。

⑦无为:不要。

歧路:岔路。

这两句是说,不要像儿女那样,在分别时哭泣。

[解说]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送朋友到远处做官时写的。

诗的前四句概括了两地相距之远,抒发了两人离别时的共同感慨。

后四句说明了两人友情的深重,并且相互勉励,不要为分别而过分感伤。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

绛州龙门人。

初唐诗人。

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①淮(huái):淮河。

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

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

秦:今陕西境内。

〔解说〕 潇湘在南,秦在西,诗人与朋友从此分别,谁知何时再能相会?暮春的杨花,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

作者简介: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人。

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

幼即能诗,名盛唐末。

有《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作者简介:王昌龄(689-约757),字少伯,长安人。

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

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

古诗词的特点一般有几类怎样描述关于古诗的感情方面还有表达方式的...

近体、古体】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用韵】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四声】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一画:一二画:七八十三画:兀孑勺习夕四画:仆曰什及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九画:觉(觉悟)急罚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