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



金台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古诗文的培训让我们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心灵,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

金台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古诗文的培训让我们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精神之中。

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心灵,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

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我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比如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能体验上下求索与质疑的精神;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品尝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悠然见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对自然的憧憬与和谐。

可以说,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

人们读诗,正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

诗,是随感而发的, 唐前的诗人就是这样,比如说陶渊明。

且那古典诗经,虽然说也有祭祀时故意歌颂的诗,但是总体还是古代劳动人民因生活感受而写的居多。

诗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有诗歌。

诗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

所以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

《人民日报》简介

展开全部 《人民日报》简介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十大报刊之一,日发行量达210万份。

《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主张的重任,既是广大受众了解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人民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时、准确的深入报道,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信赖,是主流人群必读的权威大报。

《人民日报》周一至周五每日出对开16版,一至四版为要闻版,五版为视点新闻版,六版为国民经济版,七版为国际版,八版为品牌广告版,九版为理论版、文化版,十版为政治法律社会版,十一版为为教育科技卫生环境版,十二版为体育版。

十三至十六版为周刊,周一至周五分别为《经济周刊》、《党建周刊》、《民主与法制周刊》、《科教周刊》及《议政与建言周刊》。

周六和周日对开8版,一至四版为要闻版,周六五至八版为专版,周日为《新农村周刊》。

《人民日报》在国内设有36个记者站,国外设有32个记者站;报纸发行全国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在全国41个印点所在城市全部实现了早报早投。

《人民日报》以订阅为主,发行量稳定,不因季节、天气因素而涨落。

《人民日报》的主要读者群为各级决策者。

无与伦比的权威地位、巨大的读者规模、相对较低的千人成本构成了《人民日报》独特的广告传播优势,是国内外品牌企业理想的广告投放平台。

《人民日报》简介 2005年06月10日14:34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毛泽东同志为该报题写报头。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迁入北京(当时的北平)。

同年8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前夜,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了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5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人民日报非常关心,从办报思想、办报方针到日常宣传、内部建设,都作过许多重要指示,为人民日报的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日报的工作,并提出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成为人民日报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强大动力。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人民日报的版面不断进行相应调整,现在已由初创时的4个版增加到周一至周五每日出对开16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十二版为深度报道版,十三至十六版为周刊、专版。

周六和周日每日出对开8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八版为专版。

新闻版实行采编分开,突出时效性和新闻性。

深度报道版实行采编合一,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等方面的报道为主。

专版、周刊版开辟了《经济周刊》、《民主与法制周刊》、《假日周刊》和其它丰富多彩的专版。

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除社论、评论外,还形成了《人民论坛》、《思想纵横》、《今日谈》、《金台随感》、《国际论坛》等一批名牌栏目。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人民日报的事业逐步壮大。

1985年,创办了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5年和1997年,分别创办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和《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市场报》、《讽刺与幽默》、《环球时报》、《证券时报》、《健康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国际金融报》、《江南时报》和《新闻战线》、《大地》、《时代潮》、《人民论坛》、《人民文摘》等报刊。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

2000年8月21日 ,“人民日报网络版”更名为“人民网”,新域名为(http)://www. people. com. cn。

人民网是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中文新闻网站之一,24小时流动新闻,日更新量超过3500条,建立了200亿汉字的资料库,设有时政、国际、观点、经济、教育、社会、IT、环保、军事、娱乐、体育、生活、图片等31个频道,近50种新闻分类,共200余个栏目,2000多个新闻专题,涵盖了生活的各方面。

人民网《强国论坛》是最著名的中文论坛。

此外,还有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等六个语言版本,在日本、中国教育网和科技网设有镜像站点,合作媒体超过500家。

人民日报的新闻信息采集渠道遍布国内外。

目前,在国内设有38个记者站,国外设有32个记者站;报纸发行全国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由初创时的几千份增加到现在的300万份,在全国各个印点所在城市全部实现了早报早投。

1992年,人民日报率先在我国报业建成了卫星版面数字传输系统,采用了先进的VSAT卫星通讯技术,全国33个承印点同步接收人民日报,同步印刷,同步发行。

目前,人民日报VSAT卫星通讯网已拥有包括香港、东京在...

李白仕途不顺时所做的诗句

展开全部 《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行路难》(昭王白骨萦蔓草,何人更扫黄金台)、《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人定胜天是什么意思

词 目 人定胜天 发 音 réndìng-shèngtiān 英 文 man can conquer nature 人定:人谋。

典出《逸周书·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登门就之,或人定胜天不可知?——《聊斋志异·萧七》 "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常被解释为“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其中,“人”指人类,“定”为一定能够,“胜”为战胜,“天”指自然,整个词组断读为“人/定/胜/天”。

其实,“人定胜天”的正确断读应该是“人定/胜/天”。

宋·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写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其中的“兮”字为语气词,而“人定”是一个词,那么“定”就不是“一定能够”的意思了。

与“人定胜天”相仿但出现得较早的成语是“人众胜天”。

史记·伍子胥传》有“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一句

如此看来,“人众胜天”就不可能被断读成“人/众/胜/天”,而只能是“人众/胜/天”。

从语法上说,“人众者胜天”中的“者”字和“人定兮胜天”中的“兮”字一样,都是语气词,它告诉人们,“人众”两字和“人定”两字都不能断读。

弄清楚了《史记·伍子胥传》中“天定亦能胜人”的“天定”是一个词,那么“天定亦能胜人” 中的“定”字,不可能是助动词,也不能作“一定能够”的意思解释。

否则,这个“一定能够”和后面的“亦能”二字重复,有画蛇添足之举。

那么“人定”是什么意思?“天定”又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认为,在军事较量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天、地、人,并有古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可理解为机遇或气候条件,“地利”为有利的地理条件,“人和”则是最重要的,意为众人团结和气。

三者皆为军事较量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典范。

俗话又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实,“人定胜天”所说的“人定”是指上述三个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同时,“天定胜人”中“天定”是指三个重要因素之一的天。

《成语词典》将“人定胜天”中的“人定”解释为人谋,并引用冯梦龙《喻世明言》和梁启超《新罗马》为例。

《喻世明言》卷九:“却又犯着恶相的,却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反祸为福。

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

从这段文章可看出,“人定胜天”并无“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之意,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因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等)比天命更为重要。

梁启超《新罗马》六出:“小生每念物极必反,人定胜天,怯大敌者非丈夫,造时势者为俊杰,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文中的“人定胜天”的“胜”字,准确的理解应为“比……更为重要”,而不是“战胜”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两者的排斥对立。

即便是皇帝也只敢称自己为“天子”,而没有一定要战胜老天爷的胆量。

赵大年先生在《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学》一文(金台随感)中,对人和自然有过精辟论述,现摘录如下: “其实,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近来深受中外学者重视。

‘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做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

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命和生存条件的。

因此,妄谈‘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所欲为,就有破坏环境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危险。

六年前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大家终于认识到,只有切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这个认识,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经历了无数惨痛教训之后才获得的。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本世纪末和新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环境意识,是当代最先进和最科学的思想之一。

” 人定胜天,其本意是人定兮胜天,不是人兮定胜天。

表达彷徨的诗句

展开全部 表达彷徨的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对前途迷茫彷徨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念起,万水千山。

一念灭,沧海桑田。

询“人定胜天”出处和背景?

展开全部 词 目 人定胜天 发 音 réndìng-shèngtiān英 文 man can conquer nature人定:人谋。

典出《逸周书·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登门就之,或人定胜天不可知?——《聊斋志异·萧七》"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常被解释为“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其中,“人”指人类,“定”为一定能够,“胜”为战胜,“天”指自然,整个词组断读为“人/定/胜/天”。

其实,“人定胜天”的正确断读应该是“人定/胜/天”。

宋·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写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其中的“兮”字为语气词,而“人定”是一个词,那么“定”就不是“一定能够”的意思了。

与“人定胜天”相仿但出现得较早的成语是“人众胜天”。

《史记·伍子胥传》有“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一句。

如此看来,“人众胜天”就不可能被断读成“人/众/胜/天”,而只能是“人众/胜/天”。

从语法上说,“人众者胜天”中的“者”字和“人定兮胜天”中的“兮”字一样,都是语气词,它告诉人们,“人众”两字和“人定”两字都不能断读。

弄清楚了《史记·伍子胥传》中“天定亦能胜人”的“天定”是一个词,那么“天定亦能胜人” 中的“定”字,不可能是助动词,也不能作“一定能够”的意思解释。

否则,这个“一定能够”和后面的“亦能”二字重复,有画蛇添足之举。

那么“人定”是什么意思?“天定”又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认为,在军事较量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天、地、人,并有古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可理解为机遇或气候条件,“地利”为有利的地理条件,“人和”则是最重要的,意为众人团结和气。

三者皆为军事较量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典范。

俗话又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实,“人定胜天”所说的“人定”是指上述三个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同时,“天定胜人”中“天定”是指三个重要因素之一的天。

《成语词典》将“人定胜天”中的“人定”解释为人谋,并引用冯梦龙《喻世明言》和梁启超《新罗马》为例。

《喻世明言》卷九:“却又犯着恶相的,却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反祸为福。

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

从这段文章可看出,“人定胜天”并无“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之意,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因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等)比天命更为重要。

梁启超《新罗马》六出:“小生每念物极必反,人定胜天,怯大敌者非丈夫,造时势者为俊杰,当仁不让,舍我其谁?”文中的“人定胜天”的“胜”字,准确的理解应为“比……更为重要”,而不是“战胜”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两者的排斥对立。

即便是皇帝也只敢称自己为“天子”,而没有一定要战胜老天爷的胆量。

赵大年先生在《环境意识和环境文学》一文(金台随感)中,对人和自然有过精辟论述,现摘录如下: “其实,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近来深受中外学者重视。

‘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做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

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命和生存条件的。

因此,妄谈‘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所欲为,就有破坏环境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危险。

六年前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大家终于认识到,只有切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这个认识,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经历了无数惨痛教训之后才获得的。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本世纪末和新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环境意识,是当代最先进和最科学的思想之一。

” 人定胜天,其本意是人定兮胜天,不是人兮定胜天。

======================================================人定胜天 (rén dìng shèng tiān) 解释:人定:指人谋。

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

”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 示例:彼虽不来,宁禁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不可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

黄金台的历代诗句

展开全部 黄金台陈子昂(唐)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一作“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年代: 宋 作者:陈昌时峨峨燕中台,悠悠易上水。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

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

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

黄金台王绂(明)黄金此地能延士,极目平川夕照斜。

水绕易城流霸业,田连督亢属农家。

苍茫暝色烟中树,飘渺晴光雨外霞。

千古荒台遗旧址,西风残柳集寒鸦。

燕途怀古岳正(明)督亢陂荒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平。

秋风易水人何在,午夜芦沟月自明。

召伯封疆经几换,荆卿事业尚虚名。

黄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来土价轻。

黄金台蒋超(清)鸡跖泉边草乱埋,荆高终不负燕台。

不知马骨埋何处,风雨蛟龙夜夜哀。

...

古代诗词中黄金台一词是如何兴起的?

《战国策?燕策》 载:燕昭王欲招贤,郭隗为他讲述 “千金市骏骨”的故事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部衍自 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又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 十八里,燕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后用此以为招揽贤才之 典。

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唐?李白 《古风》之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部衍复齐来。

” 元?郝经《贤台行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

请问人民日报的办报宗旨是什么

人民日报社简介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毛泽东同志为该报题写报头。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迁入北京(当时的北平)。

同年8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前夜,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了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5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人民日报非常关心,从办报思想、办报方针到日常宣传、内部建设,都作过许多重要指示,为人民日报的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日报的工作,并提出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成为人民日报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强大动力。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人民日报的版面不断进行相应调整,现在已由初创时的4个版增加到周一至周五每日出对开16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十二版为深度报道版,十三至十六版为周刊、专版。

周六和周日每日出对开8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八版为专版。

新闻版实行采编分开,突出时效性和新闻性。

深度报道版实行采编合一,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等方面的报道为主。

专版、周刊版开辟了《经济周刊》、《民主与法制周刊》、《假日周刊》和其它丰富多彩的专版。

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除社论、评论外,还形成了《人民论坛》、《思想纵横》、《今日谈》、《金台随感》、《国际论坛》等一批名牌栏目。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人民日报的事业逐步壮大。

1985年,创办了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5年和1997年,分别创办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和《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市场报》、《讽刺与幽默》、《环球时报》、《证券时报》、《健康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国际金融报》、《江南时报》和《新闻战线》、《大地》、《时代潮》、《人民论坛》、《人民文摘》等报刊。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

2000年8月21日 ,“人民日报网络版”更名为“人民网”,新域名为http://www. people. com. cn。

人民网是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中文新闻网站之一,24小时流动新闻,日更新量超过3500条,建立了200亿汉字的资料库,设有时政、国际、观点、经济、教育、社会、IT、环保、军事、娱乐、体育、生活、图片等31个频道,近50种新闻分类,共200余个栏目,2000多个新闻专题,涵盖了生活的各方面。

人民网《强国论坛》是最著名的中文论坛。

此外,还有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等六种语言版本,在日本、中国教育网和科技网设有镜像站点,合作媒体超过500家。

??人民日报的新闻信息采集渠道遍布国内外。

目前,在国内设有38个记者站,国外设有32个记者站;报纸发行全国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由初创时的几千份增加到现在的300万份,在全国各个印点所在城市全部实现了早报早投。

??1992年,人民日报率先在我国报业建成了卫星版面数字传输系统,采用了先进的VSAT卫星通讯技术,全国33个承印点同步接收人民日报,同步印刷,同步发行。

目前,人民日报VSAT卫星通讯网已拥有包括香港、东京在内的110个以上的卫星地面站。

1993年,人民日报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轮转胶印机,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印刷质量和速度。

1997年,建立了记者稿件收发系统,可以自动接收全国30多个记者站的稿件。

2001年编辑业务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编工作实现了无纸化。

这是本报采编在告别铅与火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新,是一次告别笔与纸的革命性飞跃。

??人民日报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目前,全社职工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427人,其中正高职称11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28名,其中博士11名。

广大编辑、记者和干部职工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和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社有1名同志荣获中宣部和人事部授予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有4名同志荣获范长江新闻奖,有2名同志荣获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有4名同志荣获韬奋奖,有7名同志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有88名同志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新闻工作骨干正在迅速成长。

??人民日报社拥有下属企事业单位10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主体,以人民网、人民日报所属报刊为群体,集印刷、发行、广告、信息、出版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产业结构

这些产业在突出新闻特色的同时,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比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人民日报向世界一流新闻集团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民日报社历任社长、总编辑(“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是:张磐石、胡乔木、范长江、邓拓、吴冷西、胡绩伟、秦川、李庄、钱李仁、谭文瑞、高狄、邵华泽、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