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2017年古诗词阅读理解



特别是古诗文阅读和阅读理解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一高二组)一、选择题(共20分)1.(2分)A—e,B—b,C—c,D—d,E—a2.(2分)A—a,B—b,C—c,D

特别是古诗文阅读和阅读理解

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一高二组)一、选择题(共20分)1.(2分)A—e,B—b,C—c,D—d,E—a2.(2分)A—a,B—b,C—c,D—d,E—e3.D(2分)4.(4分)名作动:F使动用法:A名作状:H意动用法:B形作动:G介宾短语后置:C宾语前置:D、E5.(5分)A(应为“静夜恩”)I(应为王翰或《出塞》)6.(5分)A(应为文学家萧统)B(苟子是韩非的老师)E(《文赋》是西晋陆机所著,《典论?论文》是曹圣所著)F(不包括李白)G(应先史学后文学,要对应搭配)【评分标准】1,2两题中只要每题画错一条线,就不得分。

第4题每错一个成语归属,就扣一分。

第5题错一个扣三分,错两个扣五分。

第6题错一个扣一分。

二、填空题(共20分)7.(1)可以明得失(1分)(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分)8.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1分)9.(2分,每格0.5分)(1)黄鹏又啼数声(2)山深闻鹏鸪(3)子规声断(4)怕听啼鹊10.(1)戒色、戒斗、戒得(1分)(2)《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1分)11.(1)新婚夫妇的卧室(1分)(2)公婆(1分)12.(2分,每格0.5分)(1)向南(2)放纵(3)推崇(4)清高13.西行(1分)14.(1)施以烹刑(古代以鼎镬煮杀人的酷刑)(1分)(2)臣请就汤镇镬(1分)15.(1)旋律苍凉悲壮(1分)(2)旋律高亢激越(1分)16.(4分)随任在京

一钱于地。

俯拾焉。

必有舛错。

急欲面陈。

【评分标准】每错一处扣一分,扣满4分为止。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17.(1)祭或祭神(1分)(2)察或察狱(1分)18.(1)平静而愉悦(1分)(2)只要党风正,社会主义航船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意近即可)(1分)19.(1)想捎个信儿鸿雁谢绝说太远(意近即可)(2分)拟人(1分)(2)从传书不能到写诗述怀,表思念之切;用看花饮酒与灯下听雨的细节,表思念之深;以想象老友的艰苦与毅力,表思念之诚。

(3分)20.(1)C(①患:为……担忧;②患:讨厌,厌恶;③过:过错;④过:犯过错)(2分)(2)①朝廷的大堂名词(1分)②上朝动词(1分)(3)C(2分)(4)B(2分)(5)B(不是逃不越境才是良大夫)(2分)(6)①(如果)(你)前去进谏(晋灵公)却不接受,那么,没有人接替你了。

请允许我先去进谏,(如果)(晋灵公)不接受,那么,你可接替我。

(3分)②没有谁向善没有个好的开头,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的。

(3分)0(7)就“不君”程度讲,由轻到重,更能引人愤慨;就文章结构讲,后写的杀人事件是引起进谏的直接原因。

(4分)四、鉴赏题(共30分)21.(15分)【评分标准】鉴赏的实质是分析,即阐明重点,说透特点,解读难点。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问题次第而出,矛盾层层推进,主题最后坐实,借喻发人深思。

学生如果抓住作者这条思路娓娓道来,就是上乘之作,得分当在13、14、15之列。

22.(15分)【评分标准】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比较出异同之处,甚至比较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一是两首诗歌在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是前半部分都是写秋景,后半部分都是着重抒情。

二是李诗突出战后的悲壮场面和危急形势,范诗着重渲染战争间隙的肃杀氛围,都为抒情作了铺垫。

三是李诗后半部分在后援部队苦战不利的情况下写出报效朝廷的决心,范诗则是在战局僵持状态下写出对胜利的希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如果有学生从推敲字句着手,例如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谈既然黑云压城何来日光映照等,就有可能出现开口小而挖掘深的好文章。

五、附加题(10分)(题目中已作详细提示,评分时也可参考)

2017全国卷2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题目和答案是什么。

集中训练是不错的办法、、比如你一个星期时间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时间做题、做完就对答案、这个也就是所谓的刷题了、然后阅读题和诗词赏析题型基本类似、一般是有固定答题模式的、背一下答题模式、可以找老师问也可以在《五三》上面找 应该都有的 花一点时间背一下很管用答题时字迹清楚.、一定要答满不要空很多有的不确定的就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写上去让老师挑 有时候按点给分 你能提到那点就可以最后就是有条件的话多读些短文和诗词 培养一下感觉 直觉和个人的理解一样很重要哦经验之谈、希望能帮助你

古诗阅读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第一句点明了时间,又...

1借物抒情的手法2朋友被贬远走,自己无能为力,只有将一腔同情与忧愁之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诗人撇开同 情王昌龄去龙标的思路,掉转笔锋写自己的愁绪.明月历来是文人笔下怀远思亲的象征.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因此诗人寄情明月,赋之以人情美.同时表明自己心中充满愁怅与忧思,但无处相诉,惟明月可鉴.

2017年以来中国在外交场合用到的古诗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意为:志同道合的人,不会因为山水阻隔而感到距离遥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语出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为:要使树木长得高大,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基;要想使河水流得很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语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大海的广阔,并非一道溪流能够形成。

习主席17日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 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中,用这句话点明中澳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

——“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出《论语·学而篇》与《论语·颜渊篇》,意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最为重要;自己不喜欢或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他人。

——“国虽大,好战必亡。

”语出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司马法》,意为: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如果不断进行战争,最终必会灭亡。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语出宋·欧阳修《朋党论》,意为:以相同的观念共同努力,始终如一,这是君子的为朋之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源于《周易·系辞上》,意为:齐心协力,可以像锋利的刀刃斩断坚硬的金石。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语出《诗经·卫风·木瓜》,意为:她把木瓜送给我,我用美玉还报她。

原指恋人互赠信物,现指朋友间礼尚往来。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语出春秋·老子《道德经》,意为:尽力帮助别人,自己会更加充实;尽力给予别人,自己会更加丰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语出唐·李绅《悯农二首》,意为: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可收到万颗粮食。

用以比喻经过辛勤劳动,使事业不断得到发展。

...

古诗文理解!下面的诗句可以理解为求学和治学的一种境界,用一句话...

、加强朗读吟诵----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最优美的,平时我们说的“诗一般的语言”,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同时,由于它的押韵和分行,读起来节奏感特别强,使诗具有音乐之美.因此阅读诗歌时,首先要通过反复朗读,读到琅琅上口,熟读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感请,从而进入到诗的意境.----2、展开丰富的想象----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常常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像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因此,阅读诗歌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发展自已的想象力.----3、抓住关键的词句,深刻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凝聚和结晶.没有感请就没有诗歌.因此读诗歌,首先要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请.有些诗歌包含的思想含义比较深刻,比如《登鹳鹊楼》,读这首诗就要抓住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揣摩、领会,来体验诗中表达的深刻的哲理.----二、故事阅读----故事是我们人人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往往运用通俗的语言来描写人物或事件,那波澜起伏的情节,那生动形象的叙述,那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丰富智慧,常常会使你禁不住拍案叫绝.故事一般有革命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科学故事、生活故事等等.对不同类的故事,阅读时要注意其不同的特点.小学年级学生阅读和欣赏故事应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1----2、善于从故事的情节中“跳”出来从故事的情节中“跳”出来,就是说读完故事要想一想故事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或所渗透的科学知识、生活道理.一般来说,故事都是以现实生活中一些能给人以启发、教育的典型事例为基础进行编写的.因此,阅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情节的曲折上,要透过那曲折的情节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故事读活.----3、注意故事的表现手法----故事在写法上,不仅语言通俗,带有口语化,而且常常运用悬念的写法,有的则采用夸张、拟人、想象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在阅读时要细细地体味,学习这种引人人胜的写法.----总之,健康有益的故事,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审食粮.它不但能给我们以智慧,而且能把我们的心灵塑造得更美好.本书限于篇幅,只根据不同年级阅读要求选择了少量故事,目的在于培养一种阅读技能.愿同学们进一步去读更多更好的故事,以丰富生活,充实自我.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

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

大荒,广阔的原野。

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

鸳,通“鵷”。

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

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

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