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李冶 八至诗词和意思



唐朝女诗人李冶的《八至》诗展开全部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再亲密的关系,日子久了总免不了如此。虽说是对人如对花,日日相见日日新,也难为人家把你日日挂在嘴边金口褒奖。毕竟日日相处不是演戏,生唱一句

唐朝女诗人李冶的《八至》诗

展开全部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再亲密的关系,日子久了总免不了如此。

虽说是对人如对花,日日相见日日新,也难为人家把你日日挂在嘴边金口褒奖。

毕竟日日相处不是演戏,生唱一句:“小姐你多风采。

”旦回一句:“君瑞你大雅才。

”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斗得个满天花雨。

如若天天做戏,绝世的名伶也有丢盔弃甲撂场子的一天。

不然那段小楼为何半路撇了程蝶衣,娶了菊仙,想是厌了,心里想过个安安稳稳的日子。

世上人,连霸王都忍不住要返璞归真,也唯有不疯魔不能火的蝶衣,才愿意孤独地留在虞姬的世界里。

相濡以沫,到底需要爱淡如水。

其实我是今日是看了李冶的诗《八至》才兴起这样想头。

那诗曰:“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和一般讲究起承转合的诗不同,这诗语言淡致,平中见奇绝,和诗僧王梵志的《城外土馒头》一样平白如话:“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混似不假思索随口而出,却是意味深长得紧。

王梵志的诗且放下不谈,单说这首《八至》。

诗的前三句是个过场,存在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

”层云叠嶂,前三句过后,才显出最后一句峰峦。

“至亲至疏夫妻。

”这话满是饱经人事的感觉,我觉得比一般的情词情诗要深刻太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

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反目成仇,不共戴天。

这当中爱恨微妙,感慨良多,寻常年轻小姑娘想说也说不出来,必得要曾经沧海,才能指点归帆。

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李冶才宁愿放纵情怀,即使隔了千年,也不能说她的想法就一定消极,反正这世上夫妻宫缘浅,一世惹桃花的人也真是不少。

李冶即是李季兰,唐朝著名的女道士,和薛涛一样是享有盛名的才女诗人。

说起这个唐朝女道士我就好笑。

唐朝的这些女人多半喜欢挂羊头卖狗肉,公主好做不做,要跑去做女道士。

公主之下风气也松敞,做了女道士,不是有夫之妇,随意和男人不清不楚地交往也无人管,要细论起唐朝女人大胆放荡,比现在倡导身体写作的那些女中豪杰还要前卫三分。

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兰;和薛涛一样,李季兰也有个蔷薇诗谶的故事

说是李才女六岁的时候,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她的父亲和薛涛的父亲差不多,都是又喜又惊,还都有强烈的第六感,立刻预言女儿将是个“失行妇人”。

父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因为诗中“架却”谐音“嫁却”,小小年纪即做如此惊人语,难保以后做出什么事,赶紧着,往道观一送,指望借助清灯黄卷收收性子。

这事反正我左右不信,觉着比薛涛那个事还玄乎。

多半是后人附会的。

六岁时能有个男的不跟女的玩的性别意识就不错了,思嫁,这也太早熟了吧,难道她妈妈胎教那么成功?还是古代启蒙教育早?不过李季兰风流放荡是无可辩驳的。

《唐才子传》记载她和当时的名士素有往来,畅谈诗文,席间言笑无忌。

河间名士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 经常要用布兜托起肾囊,才可以减少痛楚。

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这种病,就用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来笑话刘长卿的疝气病。

刘长卿名士风流,当即回以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

”于是举座大笑。

这种黄段子是属于比较深奥的,我想了半天才明白什么意思。

不过明白是明白了,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敢当众和男士开这种玩笑。

李道姑的泼辣大胆,让我这个自认开放的现代人目瞪口呆。

不过,我是很喜欢李季兰的才情的,说起来,她比前朝的才女谢道韫(只吟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同时代的薛涛,诗才都要高许多。

除了上面提到的《八至》诗,她还有一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李季兰《相思怨》这首《相思怨》深得民歌言语直白的妙处,而意境高远,又遥遥有《古诗十九首》的古风。

读这样的诗不难随着诗意联想到一些画面:高高的楼宇上接青天,在满天满地的月光笼罩下,高楼仿佛是神仙住的瑶台。

一个女子在高楼上弹琴,曲调忧伤凄清,绵延直入虚空,只有相思的曲儿,才会这样缠续绵长。

可是,突然弦断音裂,想必是女子思情切切,再也弹不下去了。

曲散肠断,这女子,抚琴独坐,神情萧索,黯然良久。

像“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这种言尽意未尽的姿态,历来是最有艺术感染力的。

可惜我这个俗人看重的这两首诗,《唐诗鉴赏词典》都没有选。

我翻看了手边的《唐诗鉴赏词典》,人家选了《寄校书七兄》这一首,诗曰: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这是一首以诗写成的信,是李季兰寄给自己身为校书郎(国家图书馆馆员)的兄长的。

其中“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两句历来为评家称颂,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甚至说,“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就是“五言之佳境”。

我仔细看了资料,才发现这两句好处不在于用典深巧,而是因为它写的是虚设之景,把其兄长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情景巧妙地艺术...

李冶的那首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

意思是: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月,最亲密也是最生疏的是夫妻。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 。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

"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

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

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

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

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

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

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

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

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

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是“至亲”,但另一方面,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为“至疏”。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李治的诗《八至》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八至》是唐代女诗人李冶[yě]创作的六言诗。

此诗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

译文: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原文: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注释: ⑴至:最。

八至:此以诗中有八个“至”字为题。

⑵东西:指东、西两个方向。

⑶疏:生疏,关系远,不亲近。

...

写《八至》的唐代诗人倒底是叫李治还是李冶?

写《八至》的唐代诗人叫李冶。

《八至》是唐代女诗人李冶创作的六言诗。

此诗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

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富有哲理意味。

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前三句只是个过场,主要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李冶(?—784),唐代女诗人、道士。

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

曾被召入宫中。

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

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至亲至疏至夫妻”这首诗词叫什么名字?

展开全部 “至亲至疏至夫妻”这首诗词名字叫《八至》。

“至亲至疏至夫妻”出自唐代女诗人李冶创作的六言诗《八至》,原文如下: 《八 至》 唐代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译文: 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赏析: 此诗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

从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富有哲理意味。

从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前三句只是个过场,主要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作者简介: 李冶(?—784),唐代女诗人、道士。

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

曾被召入宫中。

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

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

人教版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要)!

展开全部 课后的十首古诗: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说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课文: 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4.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诗三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至亲至疏夫妻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作品信息 【名称】《八至》 【年代】盛唐 【作者】李冶 【体裁】六言古诗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1] “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

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

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

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

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

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

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

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

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

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

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是全诗结穴所在——“至亲至疏夫妻”。

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是“至亲”,但另一方面,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为“至疏”。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1]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冶 (?-784)唐代女诗人、道士。

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

曾被召入宫中。

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

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2] 李季兰原名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她六岁她的父亲觉得她年纪虽小,却性情不宁,将来必会出乱子,于是将她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

李季兰每日做诗、弹琴倒也清净自在。

转眼间她已经十六岁了,对观中生活渐渐觉得寡淡无味,向往外面的世界。

当时有许多文人雅士来观中游览,见有一个清秀的小道姑,就常与她逗笑,李季兰每每以秋波暗送。

不过仅此而已,李季兰并没有做出什么越轨的事。

有一天她偷偷跑到剡溪中荡舟,遇到了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谈投机,一见如故。

以后朱放常到溪边与她相会,游山玩水。

不久朱放去了江西为官,两人挥泪而别。

就在李季兰日思慕想,难舍旧情的时候,又有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拜访了她,这人就是著名的“茶圣”陆羽。

陆羽的到来恰好弥补了李季兰的失落情绪,二人经常煮雪烹茶,对坐清谈。

陆羽是个细心热情的人,在李季兰重病之时,一直在她身边照料,李季兰感动不已。

陆羽还有一个朋友--僧人皎然,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志趣相投。

李季兰也曾钟情于皎然,但皎然心如止水不为所动。

李季兰最终叹道:“禅心已如沾呢絮。

不随东风任意飞。

”李季兰与陆羽的感情未曾间断,但二人碍于身份,不能婚嫁,只能互为知己。

而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有她引发的诗友会集活动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广,直至广陵--即现在的扬州,扬州是当时文人荟萃的地方,李季兰的诗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最后连唐玄宗也听说了,传旨要她上京面圣。

此时的李季兰已经四十多岁了,这可是极大地殊荣,但她的容颜已随着岁月衰退,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诗道: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就在她赴往长安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惶西逃,而李季兰也在战火中不知所终了。

八下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展开全部 《诗词曲五首》参考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参考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参考译文】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参考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参考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

(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

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

(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

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

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

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

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诗词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

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

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

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

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概括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欣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