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华诗词典故大全



古代诗词中华清一词有何典故? 据《唐会要》三十《华 清宫》载:“唐骊山(今陕西临潼县) 上有华清宫,山下有温泉,称华清池。相传杨贵妃常浴于华清池。后 人因以为典。宋?吴文英《宴清都?连李海棠: “人

古代诗词中华一词有何典故?

据《唐会要》三十《华 清宫》载:“唐骊山(今陕西临潼县) 上有华清宫,山下有温泉,称华清池。

相传杨贵妃常浴于华清池。

后 人因以为典。

宋?吴文英《宴清都?连李海棠: “人闲万感幽单,华清惯 浴,春盎风露。

”宋?陆游《项里观杨 梅》;“细织筠笼相映发。

华清虚说荔 枝筐,清?张大受《题大临故宫词 后》:“阿谁尚记华清恨,听谱霓裳泪湿巾。

”淸?惋仁吉(埋宫意图“听来记得华清夜,疏雨梧桐独坐时。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展开全部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拓展资料: 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楼兰,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双鲤,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6、劳歌,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7、红豆,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献芹,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古代诗词中华表鹤一词有何典故?

出典见“丁令威”条。

宋?吴文英《贺新郎? 陪履齐先生沧浪看梅旋小筑、吴 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 金?元好问《癸已四月二十九日出 京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槃人去亦 何心?”清?钱芳标《清明偕钟宛兄展墓有感》:“华表日斜巢鹤返,士花 春绣石麟存。

关于中国诗词大全

展开全部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相见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

古代诗词中好好一词有何典故?

据唐?杜牧 《樊川诗集》卷一《张好好诗?序 载:“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

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 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述 师,以双鬌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

感旧伤怀,故题诗赠 之。

”后世诗人常以好好比喻名妓歌女。

宋?张来《赠张公贵》酒市逢 好好,琵琶失玲珑。

古代诗词中尔雅一词有何典故?

寄人门下,依附别人 而生活。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 战国之时,齐国有一名叫冯谖的人,家中贫乏,不能自存,乃使人传话于孟尝君,说希望“寄食门下”,做一名 食客。

唐?郑谷《漂泊》十日灌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清?钱 谦益《题淮阴侯庙》:“淮水城南寄食徒,真王大将在斯须。

古代诗词中范羌一词有何典故?

《范祁连《后汉书》卷 十九《耿弇传》附耿恭传:“先是恭 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 因随王蒙军俱出塞。

羌固请恭,诸将 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 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

城中 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

羌乃 遥呼曰:我范羌也。

汉遣军迎校尉 耳。

城中皆称万岁……发疏勒时尚 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 门,唯余十三人,东汉戊己校尉耿 恭被匈奴困于疏勒,军吏范羌率兵 士二千,冒雪迎救耿恭而还。

因范羌 在祁连山一带建有战功,故后人又 称之为“范祁连”。

后人遂以“范羌” 或“范祁连”用作称咏英勇善战之将 之典。

唐?李端《雨雪曲:“丁零苏 武别疏勒范羌归。

”唐?杨凝《从军 行“还将张博望,直救范祁连。

古代诗词中孙登一词有何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人,隐 居汲郡山中,居土窟,好读《易经》, 弹一弦琴,喜欢撮口长啸,以声言志。

据《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嵇 康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记嵇康往见孙登, 登不发一言,惟长啸不止。

又据《晋书阮籍传》记阮籍也曾于苏门 山巧孙登,想与他探讨“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

等他行至 半山,“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后代诗文乃用此 典咏颂隐士高雅出俗的情怀。

唐?王维《偁然作六首》:“孙登长啸台, 松竹有遗处。

”唐?元稹《秋堂夕》“处世苟无闷,佯狂道非弘。

无言被人觉,予亦笑孙登。

”元?赵孟缜《题 杨司农宅刘伯熙画山水图》:“疑听孙登啸,将无顾恺同。

古代诗词中拥鼻吟一词有何典故?

据《世说新 语?雅量谢安》“方作洛生咏,讽 浩浩洪流”注引宋明帝《文章志载:“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 有鼻疾,语音浊。

后名流多效其咏, 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事又见《晋 书?谢安传》。

又因以“拥鼻吟”作为咏吟咏的典故。

唐?唐彦谦《春阴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 “天涯已有消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唐?韩《拥鼻》:“拥鼻悲吟一 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唐?杜牧《折菊》:“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 心”。

宋?张炎《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拥吟鼻、征衣暗裂”。

宋?梅 尧臣《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纤腰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