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东渡抗日诗词



赞美英雄烈士的经典诗句有哪些展开全部 诗歌一:卜算子·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动脉贯黄河,静脉长江注。华夏江河血管流,养我心肝腑。烈火见真金,革命经风雨。爱国诗词一脉传,血沃红旗谱。诗歌二:满江红·重

赞美英雄烈士经典诗句有哪些

展开全部 诗歌一:卜算子·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动脉贯黄河,静脉长江注。

华夏江河血管流,养我心肝腑。

烈火见真金,革命经风雨

爱国诗词一脉传,血沃红旗谱。

诗歌二:满江红·重读《革命烈士诗抄》感赋重读奇文,停眸处,斑斑碧血。

书案上,景星麟凤,几多豪杰。

壮志常随云浪起,雄躯争与山河裂。

好头颅换取九州同,心如铁。

浩然气,常郁结,胸中事,凭谁说。

恨余生也晚,未曾同列。

掩卷且由清泪洒,闻笳更使黄粱觉。

对边尘此日又嚣嚣,思英烈。

诗歌三:那一抹闪闪的秋色——谨以此诗献给革命烈士秋瑾你从闺房中走出不怕讥讽,不怕风险毅然踏上东渡日本的轮船漂洋过海,万水千山依然改变不了你对革命的信念……你从家庭中走出忍痛留下孩子,抛下父母决然走上革命的道路面对当时那个积重难返的民族你在振臂高呼你在摇旗呐喊争取自由的明天……你从革命中走出勇敢无畏,雄志高飞与革命仁人志士煮酒论剑,抒写革的壮丽诗篇……从此,历史长空有了那一抹闪闪的、耀眼的秋色永不老去……诗歌四:革命烈士永不朽古道青石凉;烈士林间葬。

十八把军参;忠骨埋他乡。

茅屋白发娘;天天把儿想。

告诫吾辈人;别把他们忘。

诗歌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千年来清明节,源远流长情难舍,每人只祭自家翁,烈士碑前有花朵?诗歌六:七律·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有感一、陵园门庭踏进陵园步履轻,几多游客悼群英。

杜鹃有意分流让,松柏无言夹道迎。

染翠高坛飘细雨,烫金大字寄贤名。

白花点缀何其静,肃立阶前听雨声。

二、烈士纪念堂大厅肃穆几分钟,心里尊崇外貌恭。

背井离乡追马列,舍生忘死为工农。

艰难困苦何须说,弹雨枪林不改容。

多少男儿无字姓,英灵化作万千松。

三、井冈山碑林碑林围绕亭廊转,曲折回环可共论。

政要题词真理永,名流遗墨赤心存。

倾听讲解生元气,品读诗文落指痕。

更有吟声来国税,滂沱大雨慰忠魂。

四、井冈山雕像园塑园缓步莫辞勤,晚辈虔诚且沐熏。

战将垂辉能克敌,英雄豪气可拿云。

井冈星火燎原野,湘赣朱毛斩溃军。

忆起当年悲壮事,眼前已忘雨纷纷。

五、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烽火井冈无限思,陵园高处矗丰碑。

军队伍英雄聚,革命摇篮马列追。

浴血罗霄圆梦想,挺身哨口映朝曦。

眼前何以旌旗展,烈士牺牲为了谁?...

毛泽东写的诗词

儿歌 (1902年--八岁春节于外婆家看舞狮) 狮子眼鼓鼓,茶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五古-咏井 (1906年秋教师毛宇居命题)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五古-咏指甲花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艳。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1907/耕田乐] 耕田乐,天天有事做。

近冲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

[1910年/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约1910年秋/七绝-咏蛙(改郑正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4年/五言排律-(残篇)] (毛)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

(萧)云流千里远,人对一帆轻。

(毛)落日荒林暗,寒钟古寺生。

(萧)深林归倦鸟,高阁倚佳人 (毛)。

…下佚… [1915年/四言诗]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1915年5月/五古-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水旁养)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草头倩),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1915年/游泳启事(一师)] 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 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

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 ,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1916年冬/五律]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约1917年]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54年第24期《中国青年》魏巍文章) [1917年/七古-残]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1917年夏/七绝]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 竹杖草履谒学尊(萧)。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 沾衣晨露浸饿身(毛)。

[1917年夏/五言诗-(残句)] 云封狮固楼,桥锁玉潭舟。

[1916-17间/七律] 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缺两句十四字……)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1918年春季/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禾弟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1918年8月17日/七绝-过魏都(与罗章龙联句)]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沦落夕阳(罗)。

[1919年/归国谣]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1923年1月/贺新郎-别友(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1925年/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7年春/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9月/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10月/采桑子-重阳(于上杭城南汀江边临江楼)]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

关于抗日战争电影的 简介

展开全部 电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电影集中表现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间,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战役到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几次重大战役,正面歌颂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表现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功的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寇发动了侵华战争,华北地区因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成为日军的主要突破口。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115、120和129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开辟太行山革命根据地。

朱德见到阎锡山,表明我军抗日决心,要在平型关打一仗,歼灭日军一部,并要求友军配合。

只想“抗战守土”的阎锡山,表面上答应配合却迟迟没有行动。

兵力单薄、装备较差的八路军将士凭借赤子之心和顽强的斗志,在朱德总司令的部署和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坂垣师团,打退日寇十一次突围,将平型关十里大峡口变成了侵略者的大坟场!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八路军得到山西人民的热烈拥护。

随后,朱德总司令派遣129师先遣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摧毁了日军的空军优势;同时调动120师伏击雁门关,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国民党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被动防御方针,给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设置了重重阻碍。

曾经大战蒋介石的阎锡山,又与蒋联合反共:死守太原,被动防御;国民党军队据守的娘子关失守,国民党爱国将领郝梦龄以身殉职!八路军独臂团长贺炳炎杀的浑身是血,雁门关依旧告急!阎锡山落泪了!傅作义痛悔:“还不如按朱德的战法……”日军占领太原城。

已经取得良好开端的抗日形势发生了逆转!八路军奉中央之命向南转移……八路军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根据地,主力部队跳到外线打击敌人。

朱德、彭德怀、左权等只带少数警卫连队与敌周旋,处境十分险恶,几次与敌遭遇,但都化险为夷。

在敌人后方,一间普通的教室内。

东路军将领会议成功召开。

衣着反差鲜明、战略意识也不同的国共将领,由交手而未见面变为见面而不交手,共商抗日大计。

朱德总司令的幽默和深刻,不时博得双方将领的掌声,连满怀敌意的朱怀冰也不得已而为之……寒冷冬夜,朱德替刚入伍的小战士站岗,望着漫天飞雪,心中想到蜀中父老,吟下著名诗篇:“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塞外张家口,“塞樱阁御料理”内正在举行欢迎酒会。

不甘失败的日本侵略者将希望寄托于山地战专家——“护国之花”阿部规秀。

寺内寿一大将举杯:“阿部中将及诸君此次出师……一定会马到成功”!身负重任、气焰嚣张的阿部,掘墓焚尸;不仅残杀被俘的游击战士,还向被八路军释放的同胞举起屠刀!年轻的二等兵三木仰天大吼:“天皇殿下!八路军优我们,皇军却杀害我们,这是为什么?”随即纵身跳入火海。

河北黄土岭。

八路军与阿部率领的日军激战正酣。

阿部规秀这棵日本帝国的“护国之花”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在太行山腹地,我军与日军的激烈枪战中,被我击毙。

日军朝野震惊,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胜利后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站稳脚跟,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使这块战略要地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脊背。

毛泽东写的诗词

儿歌 (1902年--八岁春节于外婆家看舞狮) 狮子眼鼓鼓,茶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五古-咏井 (1906年秋教师毛宇居命题)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五古-咏指甲花 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艳。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1907/耕田乐] 耕田乐,天天有事做。

近冲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

农事毕,读书甚馨香,坐待时机自主张。

[1910年/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约1910年秋/七绝-咏蛙(改郑正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4年/五言排律-(残篇)] (毛)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

(萧)云流千里远,人对一帆轻。

(毛)落日荒林暗,寒钟古寺生。

(萧)深林归倦鸟,高阁倚佳人 (毛)。

…下佚… [1915年/四言诗]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1915年5月/五古-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水旁养)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草头倩),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1915年/游泳启事(一师)] 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 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

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 ,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 [1916年冬/五律]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约1917年]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54年第24期《中国青年》魏巍文章) [1917年/七古-残]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1917年夏/七绝]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 竹杖草履谒学尊(萧)。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 沾衣晨露浸饿身(毛)。

[1917年夏/五言诗-(残句)] 云封狮固楼,桥锁玉潭舟。

[1916-17间/七律] 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缺两句十四字……)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1918年春季/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禾弟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1918年8月17日/七绝-过魏都(与罗章龙联句)]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沦落夕阳(罗)。

[1919年/归国谣]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1923年1月/贺新郎-别友(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1925年/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7年春/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9月/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1928年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秋/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10月/采桑子-重阳(于上杭城南汀江边临江楼)]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抗战时期写的诗吗,与抗日有关吗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所以这首词与抗日无关 与反封建主义 推翻反动统治 建立革命政权有关。

...

周恩来的诗

展开全部 1周恩来精神与周恩来诗作 总理生前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智慧、学识都投入到了工作和事业中,似乎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诗作。

在他过世后,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挖掘,陆续整理、出版了他的部分诗篇。

1977年7月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出版了周红兴、李如鸾合编的《周总理与诗歌》,1978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1980年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籍装帧版的《周总理诗十七首》,1998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周秉德主编的《周恩来诗联集笺注》(录诗十七首,下述)。

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刊登在天津南开中学《敬业》杂志创刊号上。

两年后写就《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作出了到日本留学的选择。

9月,他吟罢苏轼的《大江东去》词后,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著名诗篇。

两年后的4月,周恩来在由日本回国前夕,写下《雨中岚山---日本京都》、《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园山公园》、《四次游园山公园》等四首白话诗。

其中,《雨后岚山》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颇为珍贵的革命史学价值。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创作了两首新诗,一首是写于1919年12月的《死人的享福》。

另一首是写于1920年6月8日的《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这是一首八十行自由体长诗。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在上海搭乘法国邮船前往欧洲,开始了旅欧留学生涯。

在欧洲,他度过了近四年的岁月。

旅欧期间,创作了三十八行自由体长诗《生别死离》。

这首诗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另有一首《赤光的宣言》,发表在一九二四年二月一日于法国出版的中共旅欧总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合办的《赤光》半月刊第一期上。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周恩来愤怒地写下《千古奇冤》。

这首诗是周恩来留传下来的一首震撼人心的力作。

两年后,在刘志丹烈士殉国七周年之际,他怀着深厚的阶级情感,为其陵墓碑敬题五言诗一首《上下五千年》。

遗作不多,但梳理之、品读之,能帮助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周总理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忧国忧民,不满黑暗势力的统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能帮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为拯救祖国而立志刻苦奋斗,勇挑救国救民的重担,奋发进取的精神。

1、周诗的主题思想与周恩来精神 诗言志是中国的传统诗教。

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左传》、《尚书》、《孟子》、《庄子》、《苟子》中都有诗言志的提法,如"诗以言志"、"诗言志"、"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诗以道志"、"诗言其志也"等。

"诗言志"的"志"是什么呢?清代的孔颖达指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闻一多先生则解释成三个意思,其一便作"怀抱"(志向)解。

在主题思想上,周诗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

所不同的是,这"怀抱"、"志向"就其历史上的意义来说,是指符合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道德原则,即儒家所说的那一套"仁",具体来说就是忠孝仁义之类的伦理规范。

而周诗所体现的"志",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体,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情感。

《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搏浪踵相踪。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前者以忧愤的心情,深刻揭露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罪行;后者通过对祖国大自然的描写,抒发了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强烈情感。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相逢萍水亦前缘,负芨津门岂偶然"、"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诗篇抒发了作者为拯救祖国而刻苦自励的革命情怀,在"举国昏沉"的"烟霾"里,感到肩上应担的"道义",热烈地期待他日为国立功的理想。

《大江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绝句,抒发了作者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的壮志豪情,诗情如潮,汹涌澎湃。

《雨中岚山》:"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雾朦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

"这些清新隽永的诗句,表达了年轻的周恩来在日本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恰如模糊中见到光明,愈觉娇妍的心境,抒发了他求索真理的无限喜悦之情。

《死人的享福》以人力车夫为题材,通过坐车人、拉车人在冬天寒风中两种不同生活、不同感受的对比、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人间的不平。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这首长诗,描写周恩来被扣押在天津地方检察厅看守所时,给友人远行赠别:"出国去,走东海、南海、红海、地中海;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

到那里,举起工具,出你的劳动汗;造你的成绩灿烂。

磨炼你的才干;保你天真...

七律 长征的故事

七律 长征 [原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 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鉴赏的论文1500字以上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有律诗,有词,有骈文,气势雄浑,想象瑰丽。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

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时间顺序,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他当时的心态,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

我的论文以其诗词为线索,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历史只是作为环境因素,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

写实者忧国忧民,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个人认为,毛主席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

首先,毛窒息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诗人思想丰富,言辞华丽,豪气冲天,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比如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信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类似作品很多。

我认为,毛主席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乐观向上,气势磅礴,对应于“写实”和“写意”,毛可以称为“写势”,当然,这“势”不是空的,唬人的,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

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窒息的诗词,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毛窒息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

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就是乐观与自信,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

总之,诗词中的毛泽东,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有时豪放甚至霸道,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来剖析毛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东西。

(—)遵义会议以前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时年毛30岁。

大凡伟人,多少都有点儿“前科”,比如列宁就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三次越狱跑了出来。

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当时已经与杨开慧结婚,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注意,这在毛的诗词中是绝对的儿女情长了,从那之后,我只记得另一次流泪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竟然也是为了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可见结发夫妻感情深厚。

毛泽东的一生,自从杨开慧被杀,就注定他再也寻找不到那种纯洁的爱情,因为他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的妻子很难说有多少其他的或者崇拜或者功利的因素。

毛的一生,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是,他以个人的悲剧,成就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圆满,这就是伟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索萨有一篇作品,《为历史负重的人》,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

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

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而且“过于”真诚,“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接近了真,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

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却挽救了历史。

由于他们的出现,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年他32岁。

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他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倒宁愿把这理解成是诗人的战斗宣言。

毛的一生,正是凭借着这种书生意气和四射的激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这首沁园春是典型的比兴的手法,上阙写景充分烘托气氛,下阙言志表明心迹。

其实,《沁园春雪》也是这个套路,更早期的著名作品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沁园春这个词牌写了几百年,恐怕找不出超越这两首的。

毛的不少作品,即使放在唐宋时期也绝对是洛阳纸贵的佳作;在明清之后的古体诗词成就中,我认为毛主席当属第一人

在上下阙的过渡上,毛主席匠心独具。

在几句瑰丽的景色描写后,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诘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然后自然通过百侣曾游过渡到同学少年。

相比之下,《沁园春雪》的衔接恐怕更出色一些。

读毛的诗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徘徊犹豫过,是...

红军过草地时的诗歌

展开全部 七律 长征 [原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