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人间疾苦的古诗词



有没有既描写人间疾苦又表达抱负的古诗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

有没有既描写人间疾苦又表达抱负的古诗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 1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 2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以上供参考。

...

有没有既描写人间疾苦又表达抱负的古诗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 陆 游《病起》 1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 2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以上供参考。

关心“民间疾苦”的诗句有哪些?

1、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自宋·陆游《病起书怀》 意思: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2、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出自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意思: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 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3、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三国·曹植《白马篇》 意思: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王昌龄《出塞》 意思: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唐·杜牧《泊秦淮》 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意思: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自宋·陆游《示儿》 意思: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意思: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 意思: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唐·李绅《悯农》 意思: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描写疾苦的诗词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苛政猛于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以“月亮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1.《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中秋月》 (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太常引》 (宋)辛弃疾z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穑罕话追廴四魏危?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全文翻译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

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

首二句描写十五月圆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当空,月轮的万顷光波,扫射整个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彻。

境界多么美丽而又神奇!三、四句想象醉后跨上玉龙遨游太空的幻景。

气概豪迈,感情奔放。

而刘克庄这句出新之处在于一是“醉跨”二字生动形象,将酒后狂放不羁的神态活画了出来;二是“玉龙”色彩鲜明。

玉色洁白润泽,用来修饰“龙”字,与本词前二句所描绘的光明世界配合起来,不仅色调谐和,而且给全词增添了神话色彩。

“八极”指宇宙间最邈远的地方

“历历天青海碧”写遨游八极所见景象。

这时作者精神上已超越尘世,来到广漠无垠的天极,茫茫寰宇,湛湛青天,沉沉碧海,历历在目。

过片由太空进入月宫:“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

”仙手飘飘,仙女们按节而舞,不禁让人心驰神荡。

最后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

酷暑难熬,当仙女们在凉爽的水晶宫殿里轻歌曼舞的时候,人世间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所以作者设问说:还需化费多少风露,才能驱散炎暑,换得人间的清凉呢?联系南宋后期统治者偏安江左,沉湎声色,置人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刘克庄素有拯世济民之志,其寄希望于人间的,当不只是自然界季节的代序,而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清平世界的出现。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全篇无一月字,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苏轼《水调歌头》的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

《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

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

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

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

“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有没有关于杜甫的诗句或是杜甫草堂的诗句,(最好是赞

《忆杜甫》是著名书画学者黄锦祥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时创作的一首咏古诗。

诗歌颂了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作品原文:《忆杜甫》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行吟惠义腹中诗,沉郁高扬赋我思。

讴云颂月无闻语,吐尽人间疾苦词。

作品赏析:全诗围绕着唐代大诗人杜甫伟岸的身影和特点来展开描写。

诗篇首句用“行吟惠义腹中诗”来比喻富有才情的杜甫边行走边吟唱的写实生活。

第二句则描述了杜甫用沉郁顿挫的诗风为人民忧患奔走献赋的崇高精神。

后两句则重反映出作者深受杜甫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仰慕之情!“讴云颂月无闻语。

吐尽人间疾苦词”,诗意是:“杜甫啊杜甫!不曾听闻过你去为云月讴歌,却有数不尽的人间疾苦被您倾诉出来!”人们从作者这首咏古诗中不难看出杜甫豪气千云心系苍生的仁政胸襟!

带有山的诗句

山行--- 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

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韩愈: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张锡: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有哪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

赞美官员的诗句

展开全部 唐 白居易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况钟《贻耆民》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

况钟(二)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于谦 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李汰(明)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叶存仁清 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明东林觉人 贺宝莹 为官十载一世穷,布衣粗茶慰平生。

何曾不识晋身路,祗缘未忘难为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作官, 囊中羞涩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山作渔杆。

晋代 吴隐之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朱熹 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 前村还有未饮时。

清 蔡信芳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末民初,《大公报》主笔的刘孟扬《戒贪铭》: 财富人所羡,但须问来源。

来源果正当,虽多不为贪。

来源不正当,清夜当自惭。

人皆笑我痴,虽痴亦自适。

不痴何所得,痴又何所失。

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

钱多终非福,人格足矜持。

富贵等浮云,虚荣能几日? 人生几十年,所争在没世。

《夷坚志》某官员清廉,以藕作粮。

在离任时,他写了一首小诗: 二年憔悴在三鸦,无米无粮怎养家。

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莲花。

《夷坚志》中某官员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只把鱼虾充二膳,肚皮今作小池溏。

宋朝张之才 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 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

《我仅仅只是》 我仅仅只是一只蚁 可我毁了千里的堤 遥遥传来古人教诲 原是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 我仅仅只是一文钱 可我丧了小吏的命 那位大人满面怒容 他说 一日一文,千日千文 我仅仅只是一句话 可我道了正确的理 弥留之际唇吻歙闭 且听 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仅仅只是一缕风 可我抚了百姓的心 两管衣袖空空如也 笑言 清风两袖朝天去 我仅仅只是一对联 可我显了清官的廉 上面的字方方正正 那是 一丝一毫,民之脂膏 我仅仅只是一声叹 可我露了帝王的情 贞观之治路不拾遗 因他 愿吾身瘦,天下必肥 我仅仅只是一首歌 可我唱了铁打的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勿忘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我仅仅只是一首诗 可我诉了人民的愿 廉洁从政勤政为民 公仆 请把人民装在心里 十六字令 莲,出于污泥更鲜妍。

不染尘,出水似女仙。

脸,妆镜常照知容颜。

百姓心,浊清自有言。

链,多行不义为贪钱。

东窗发,囹圄泪湿衫。

廉,清风两袖夜舒坦。

正气荡,一觉到白天。

古今八官歌 包拯额月照乾坤, 关节不到有包老。

海瑞为官青天誉, 罢黜也要申民命, 不畏权贵不畏强。

于谦高洁两袖风, 有诗为誓效石灰, 粉身碎骨留清白。

板桥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勤政为民焦裕禄, 摸索规律细调查, 人定胜天为兰考。

无私奉献孔繁森, 藏地青山埋忠骨。

女中青天任长霞, 破案神速一身胆, 金杯银杯都不取, 只要人民一口碑。

草原之子牛玉孺, 做官多大才算值? 为民办事心坦然。

历览古今多少事, 百姓心中有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