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浅谈酒与中国诗词



酒与中华诗词存在什么意义?酒事千年,千年酒事,酒香传万世,充分显示出酒寄寓于文化、生活的价值。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文学诗词创作,就有酒的相伴。何处有酒,何处有诗词。酒对中国古代诗词

酒与中华诗词存在什么意义?

酒事千年,千年酒事,酒香传万世,充分显示出酒寄寓于文化、生活的价值。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文学诗词创作,就有酒的相伴。

何处有酒,何处有诗词。

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其独特的作用,最为显著、最为广泛的主要表现在魏晋、唐、宋这三个时期。

这时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作品的质量较为上乘。

而且对将整个时期的文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起了重要作用,都与酒存在莫大的关联。

所谓“万事不如杯在手”,杯中自有乾坤,得酒自得诗词,有酒而诗词自成。

“陶翁一生诗酒相伴,以诗酒会友,酒中抚琴,琴后赋诗,醉意蒙蒙之中留下《饮酒二十首》诗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首便是其中佳作”。

[1]连陶渊明这种世之隐居者,都作文不离酒,可见酒对文人的创作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酒的作用除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外,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众多的篇章佳句中都可以发现酒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为酒用于祭祀、庆贺、赠别、解忧等等。

通过酒的催化作用而成文,挥笔则文思成而诗词即成。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酒发挥着宗庙祭祀的作用,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表现得极为显著。

礼记·礼运》中记载祭祀时:“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棠,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

”①对于酒用于祭祀也有诸多文献可考。

唐代诗人王驾的题为《社日》的诗中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就是指在祭祀上喝醉,人人熏然由人扶着的场面。

中国是礼仪之邦,酒用于祭祀活动中,也是体现中国的礼。

至今的祭祀桌上,仍要用酒,而且必不可少的。

酒的这种作用称为“酒祭”。

酒祭神和祭祖,《战国策》中有“仪狄②造旨酒”的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这一时期的酒的祭祀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此时的诗词创作并不流行,并且少见,因此,通常是以记录历史的形式记录下来。

文章把酒用于祭祀的这一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且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考证价值等。

从中国古代的众多诗词中可以发现,酒常常是用于表庆贺的。

一杯美酒,既淳且香,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

琼浆玉液、玉液金波正是庆贺的上上之选。

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这时酒就成了必要的助兴良品,用于表达喜悦之情,酒对中国古代文人们之间,是表达情感的联络剂,促进诗词创作的催化剂。

文人们许久未见,一见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酒是战场上预祝凯旋而归的军事动员令,是胜利的凯歌,凯旋后的祝捷酒。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李白的“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等著名诗句,形象生动的表达了酒的庆贺作用。

用酒庆贺喜悦之事,更能助兴,兴起而文思自起,进而成就一篇篇的诗词。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应招入京当官的时候,为了庆祝这一喜事,就饮酒庆贺,此时作《南陵别儿童入京》,留下千古名句“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从这首诗中,体现酒用于庆贺,而体现出的不仅是庆贺,还有助兴,诗酒相互依存。

离别是文人之间常有的现象,文人间的离别总是比较伤感、凄凉的。

他们为了化解或是减弱伤楚,常是以酒赠别,把离别的浓浓感伤融于酒中,也是以此作为预祝远行之人的饯别方式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酒赠别情融于酒中,为诗词创作提供了材料、灵感和兴致。

南朝的沈约《别范安成》,表现的是老者离别不舍之情:“及尔同衰暮,非复离别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再持,何以慰相思。

”把酒作为日后相思的慰藉,此时的酒不但为创作提供材料,更重要的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即兴、即情作诗。

以酒送行从周至明清时代,一直是主要的送别方式。

在此期间,也因此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一片冰心在玉壶”。

离别之作在魏晋、唐、宋时期具有相当多的,而以酒入诗词,或者是以饮酒为背景而作的诗词亦是不胜枚举的。

酒、诗词与赠别,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以酒赠别的诗词,在这一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时期的诗词也常体现就的赠别作用。

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尽酒的解忧之功效。

“酒助文兴,文助酒香,酒文为伍,似体魂相伴。

”[3]从诗中

酒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八百字作文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的文明古国。

人类的第一滴酒是中国人造的,而且还掌握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酿酒工艺。

酒是生活的佳酿,与生活是相依相伴的。

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已经融入中国历史几千年。

也就是说,“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相随。

同时,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酒是文化的酵母。

酒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天上酒醒掌酒、人间杜康精心酿酒、神农氏制酒等。

酒事千年,千年酒事,酒香传万世,充分显示出酒寄寓于文化、生活的价值。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文学诗词创作,就有酒的相伴。

何处有酒,何处有诗词。

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其独特的作用,最为显著、最为广泛的主要表现在魏晋、唐、宋这三个时期。

这时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作品的质量较为上乘。

而且对将整个时期的文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起了重要作用,都与酒存在莫大的关联。

所谓“万事不如杯在手”,杯中自有乾坤,得酒自得诗词,有酒而诗词自成。

“陶翁一生诗酒相伴,以诗酒会友,酒中抚琴,琴后赋诗,醉意蒙蒙之中留下《饮酒二十首》诗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首便是其中佳作”。

[1]连陶渊明这种世之隐居者,都作文不离酒,可见酒对文人的创作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酒的作用除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外,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众多的篇章佳句中都可以发现酒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为酒用于祭祀、庆贺、赠别、解忧等等。

通过酒的催化作用而成文,挥笔则文思成而诗词即成。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酒发挥着宗庙祭祀的作用,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表现得极为显著。

《礼记·礼运》中记载祭祀时:“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棠,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

”①对于酒用于祭祀也有诸多文献可考。

唐代诗人王驾的题为《社日》的诗中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就是指在祭祀上喝醉,人人熏然由人扶着的场面。

中国是礼仪之邦,酒用于祭祀活动中,也是体现中国的礼。

至今的祭祀桌上,仍要用酒,而且必不可少的。

酒的这种作用称为“酒祭”。

酒祭神和祭祖,《战国策》中有“仪狄②造旨酒”的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这一时期的酒的祭祀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此时的诗词创作并不流行,并且少见,因此,通常是以记录历史的形式记录下来。

文章把酒用于祭祀的这一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且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考证价值等。

从中国古代的众多诗词中可以发现,酒常常是用于表庆贺的。

一杯美酒,既淳且香,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

琼浆玉液、玉液金波正是庆贺的上上之选。

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这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这时酒就成了必要的助兴良品,用于表达喜悦之情,酒对中国古代文人们之间,是表达情感的联络剂,促进诗词创作的催化剂。

文人们许久未见,一见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

酒是战场上预祝凯旋而归的军事动员令,是胜利的凯歌,凯旋后的祝捷酒。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李白的“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等著名诗句,形象生动的表达了酒的庆贺作用。

用酒庆贺喜悦之事,更能助兴,兴起而文思自起,进而成就一篇篇的诗词。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应招入京当官的时候,为了庆祝这一喜事,就饮酒庆贺,此时作《南陵别儿童入京》,留下千古名句“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从这首诗中,体现酒用于庆贺,而体现出的不仅是庆贺,还有助兴,诗酒相互依存。

离别是文人之间常有的现象,文人间的离别总是比较伤感、凄凉的。

他们为了化解或是减弱伤楚,常是以酒赠别,把离别的浓浓感伤融于酒中,也是以此作为预祝远行之人的饯别方式。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酒赠别情融于酒中,为诗词创作提供了材料、灵感和兴致。

南朝的沈约《别范安成》,表现的是老者离别不舍之情:“及尔同衰暮,非复离别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再持,何以慰相思。

”把酒作为日后相思的慰藉,此时的酒不但为创作提供材料,更重要的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即兴、即情作诗。

以酒送行从周至明清时代,一直是主要的送别方式。

在此期间,也因此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一片冰心在玉壶”。

离别之作在魏晋、唐、宋时期具有相当多的,而以酒入诗词,或者是以饮酒为背景而作的诗词亦是不胜枚举的。

酒、诗词与赠别,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以酒赠别的诗词,在这一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时期的诗词也常体现就的赠别作用。

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尽酒的解忧之功效。

“酒助文兴,文助酒香,酒文为伍,似体魂相伴。

”[3]从诗中可以看出酒是解忧的良药,也只有酒才能就有,酒与诗词是密切关联的。

中国酒业发展到唐宋,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

中国酒文化中形容酒为“忘忧物”一词出自哪些诗词?

1、三国时,曹操诗《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黄帝时期的杜康为管理粮食的一位大臣,无意之间用杜康沟之杜康泉水酿出了酒,后来被尊为酿酒的始祖。

后代诗人多用杜康代指美酒。

2、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

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

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

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

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

3、唐朝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

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描写酒的诗句《问刘十九》白居易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 储光羲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 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 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少年行 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高适相逢旅馆意多违, 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赠卫八处士 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重经巴丘 张继昔年高接李膺欢, 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 酒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风回首泪阑干。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九日山僧院, 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中对酌 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亏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594961.html浅谈唐诗中的酒文化[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网上送花 ]--------------------------------------------------------------------------------浅谈唐诗中的酒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酒文化是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醇香浓烈,别具一格,尤其是酒文化搀合到诗歌中,更是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朝,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文化在唐诗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因此,唐诗中的酒文化很值得每一位“酒民”兼文人细细品味,不然,枉此一生矣!唐诗中酒的称谓繁多,有醥(清酒)、醪(浊酒)、醴(甜酒)、圣(苦酒)、醍(红酒)、醙(白酒);有绿蚁、浮蚁、椒浆、烧酒、腊酒、壶浆、醅(未过滤的酒)、醁;有菊花酒、葡萄酒、黄花酒、桂酒、白酒、竹叶春、梨花春、瓮头春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酒器种类同样也是品类极多,功用齐备。

按功能分类,酒器可分为盛储器、温煮器、冰镇器、挹取器、斟灌器、饮用器、娱酒器等,其中盛酒器有缸、瓮、尊、罍、瓶、缶、壶等,饮用器有杯、盅、壶、卮、盏、钟、觞、碗等等。

《逢原记》中说,唐代李适之有酒器九品,分别叫蓬莱盏、海川螺、舞仙、瓠子卮、幔卷荷、金蕉叶、玉蟾几、醉...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表现主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在河之洲”唱起“关关雎鸠”的歌谣开始,中国诗人便一发而不可收:从集体的演唱到文人的独自创作,从高高在上的帝王到无名无姓的妇孺,都在用这一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绎、吸取、创新,不仅使诗歌的内容日趋丰富、包罗万象,形式也灵活多样、各尽其长,名人名篇更是层出不穷、叹为观止,为我国的文化史写上了最靓丽的一笔。

那么诗人是如何在短小、精悍的这一体裁中表情达意的呢?笔者试以“离别”这一主题的诗歌为例,以点带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展开全部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心中的某种情感,远道而来,或觥筹交错,饮酒赋诗;或两情依依,互诉衷肠;或曲水流觞,畅叙幽情;或高山流水,一唱一和。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诗歌中表现“离别”主题的名篇佳作似乎远远多于表现相聚的,即使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这样的表现文人聚会盛况的传世名篇,也难免发出“死生亦大”“盛宴难再”的感慨。

究其原因,大概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的伤感更能触动诗人脆弱的心弦,更能激发诗人敏感的诗情,也更能让诗人感悟人生的聚少离多、命途多变。

具体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离别”的情绪的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浓重的环境渲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

”(《人间词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特征,在诗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尽管范仲淹说过人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诗人往往是唯心的、主观的,他们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们认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们认为“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他们认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等,情感是他们看待事物的主体,一切客观的存在是服务于情感的,所以景物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是作者感情的先行者,是抒发感情的载体。

古道边的依依杨柳,吹拂着不忍离去的戍子之心;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汪伦对李白的友谊;客舍外青青的柳色,是王维对朋友的依依惜别;长亭外一声声凄切鸣叫的寒蝉,让柳永的心更添几分惆怅……二、细腻的情感刻画浓重的环境描写只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而这类诗歌的主题在于抒发“离别”的情感,离别的情感又体现在不同的细节中。

慈母把对爱子的“意恐迟迟归”寄托在“临行密密缝”(贾岛《游子吟》)中,李白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王维则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的无限关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永与恋人别离时的缠绵悱恻、欲说不能,而高适则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的豪迈,掩盖了许多离别的忧伤,给远行的朋友以极大的鼓舞与勉励。

三、典型的意象选取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设,选取典型的意象来抒情,这样不仅显得意境优美,感情含蓄,而且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境界自出。

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间词话》)清王夫之《萱斋诗话》中曰:“情景名曰二,而实不可离。

”就“离别”这一主题的诗歌中,大致会用以下的意象。

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有此种含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作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而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片段则将这一意象的内涵推至一个高峰。

3.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诗法家数》)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尽管他们“都门帐饮无绪”,但送别的酒是少不了的。

在中国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更为突出的则是李白,他说:“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酒肆留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而在《客中行》中则更为洒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酒成了离别的佐料。

四、鲜明的衬托对比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写词人与他心爱的人离别之后,乘舟而去,消失于苍茫的海雾之中...

中国著名的八大名白酒有关的诗歌

咏茅台酒清·陈熙晋(道光时仁怀直隶厅同知)(一)茅台村酒合江柑,小阁疏帘兴易酣。

独有葫芦溪上笋,一冬风味舌头甘。

(二)村店人声沸,茅台一宿过。

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

矗矗青杠树,潺潺赤水河。

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洋河大曲悠腾醉眼杏花仙,弄月杯交诗酒缘。

味得香分千百种,心间自酿美人泉。

五粮液赋 [文 / 卢汉文]??秦僚清酒,汉僰蒟酱,鬏鬏苗人,酿果三国。

土彝巧慧,博取麦黍,曲酵封制,咂酒邀朋。

气候温和,天地钟灵于濡湿;微菌繁生,杜康倾迷于土水。

叙府之酒业,由来已久。

唐混四粮,使君亲名重碧,宋杂五谷,姚子初为雪曲。

??陈继姚业,明承宋方,迭至晚清,更名五粮。

邓氏子均,衣钵正章。

地穴酵而窖池古,窖泥久而酒弥香。

稻糯黍粱麦,五谷同入;东南西北中,八方共赏。

清非薄,厚远浊,甘无哕,辛不螫。

涪翁品评,后誉亦然。

香久味醇,入喉净爽,谐调各味,经口弥长。

不偏不易,中庸之理,酒之道,即人之道矣。

??其名缓著,岁月悠长,厚积勃发,一朝显扬。

香惊巴拿马,土陶玉液初折桂;再渡太平洋,晶瓶琼浆二开梅。

人欲既存,酒途当开。

候时而动,乘势而上。

古传作坊,联而为一。

国营定调,落址岷江之滨。

岁在乙丑,雄奠宏业之基。

白醴王者,浓香至尊,同命共运,国春厂春。

千载沿故,渐露天睐神创之妙;十里宽场,尽呈人力造化之威。

儒佛用祭,神人并重,谁堪比肩,国际扬声。

??生之忧亦何忧,生之乐亦何乐。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何以喧乐,惟有佳酿。

家筵国宴举樽箸,怨女痴男奏阳关。

三杯足而瑶台近,千巡过而意未酣。

吟江皋之鹤舞,颂危霄之凤翔。

心走龙蛇,意弛平旷。

舍缧绁之裘马,换清澈之五粮。

配以黄钟大鼎,天潢尊贵;可兼瑶筝清笛,知交久长。

??噫,酒之极者,若窈窕西子,女之极者,若戎城美醪。

妙目含情,顾盼生姿,过而不忘,思常感念。

行芳苑幽径,登兰囿之巅,幸而歌曰:置席酒圣山,把盏叩青天,相饮未及醉,再约五百年。

在古诗词中,“酒”经常出现,可见中国酒文化源长,请写出古诗词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在河之洲”唱起“关关雎鸠”的歌谣开始,中国诗人便一发而不可收:从集体的演唱到文人的独自创作,从高高在上的帝王到无名无姓的妇孺,都在用这一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绎、吸取、创新,不仅使诗歌的内容日趋丰富、包罗万象,形式也灵活多样、各尽其长,名人名篇更是层出不穷、叹为观止,为我国的文化史写上了最靓丽的一笔。

那么诗人是如何在短小、精悍的这一体裁中表情达意的呢?笔者试以“离别”这一主题的诗歌为例,以点带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心中的某种情感,远道而来,或觥筹交错,饮酒赋诗;或两情依依,互诉衷肠;或曲水流觞,畅叙幽情;或高山流水,一唱一和。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诗歌中表现“离别”主题的名篇佳作似乎远远多于表现相聚的,即使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这样的表现文人聚会盛况的传世名篇,也难免发出“死生亦大”“盛宴难再”的感慨。

究其原因,大概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的伤感更能触动诗人脆弱的心弦,更能激发诗人敏感的诗情,也更能让诗人感悟人生的聚少离多、命途多变。

具体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离别”的情绪的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浓重的环境渲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

”(《人间词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特征,在诗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尽管范仲淹说过人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诗人往往是唯心的、主观的,他们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们认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们认为“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他们认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等,情感是他们看待事物的主体,一切客观的存在是服务于情感的,所以景物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是作者感情的先行者,是抒发感情的载体。

古道边的依依杨柳,吹拂着不忍离去的戍子之心;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是汪伦对李白的友谊;客舍外青青的柳色,是王维对朋友的依依惜别;长亭外一声声凄切鸣叫的寒蝉,让柳永的心更添几分惆怅……二、细腻的情感刻画浓重的环境描写只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而这类诗歌的主题在于抒发“离别”的情感,离别的情感又体现在不同的细节中。

慈母把对爱子的“意恐迟迟归”寄托在“临行密密缝”(贾岛《游子吟》)中,李白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王维则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对友人的无限关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柳永与恋人别离时的缠绵悱恻、欲说不能,而高适则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的豪迈,掩盖了许多离别的忧伤,给远行的朋友以极大的鼓舞与勉励。

三、典型的意象选取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设,选取典型的意象来抒情,这样不仅显得意境优美,感情含蓄,而且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境界自出。

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间词话》)清王夫之《萱斋诗话》中曰:“情景名曰二,而实不可离。

”就“离别”这一主题的诗歌中,大致会用以下的意象。

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都有此种含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作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而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片段则将这一意象的内涵推至一个高峰。

3.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诗法家数》)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尽管他们“都门帐饮无绪”,但送别的酒是少不了的。

在中国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更为突出的则是李白,他说:“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酒肆留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而在《客中行》中则更为洒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酒成了离别的佐料。

四、鲜明的衬托对比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写词人与他心爱的人离别之后,乘舟而去,消失于苍茫的海雾之中,境界宽...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展开全部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如下:春节:元日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作者: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上元夜六首·其一作者: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节: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作者: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端午节:已酉端午作者: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作者: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节:中秋月作者: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