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带的有鹧鸪的诗词



求带有鹧鸪的古诗句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展开全部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天仙子 皇甫松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

求带有鹧鸪的古诗句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展开全部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天仙子 皇甫松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

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

懊恼天仙应有以。

浣溪沙 李璟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更漏子 李煜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踏歌词 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菩萨蛮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湘江曲 张籍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鹧鸪 ,在古典诗词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一般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你说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辛弃疾这首蛮喜欢!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鹧鸪【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象征含义:鹧鸪,似鸡而小,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其声抒写离愁别绪。

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鹧鸪在诗词里有什么别称么?

鹧鸪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

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

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

“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

“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

在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

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

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

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

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

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

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

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

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

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

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

“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

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

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

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

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诗人笔墨更为浑成。

“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

“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

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

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

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鹧鸪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一般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展开全部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你说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辛弃疾这首蛮喜欢!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鹧鸪【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象征含义:鹧鸪,似鸡而小,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其声抒写离愁别绪。

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

鹧鸪在诗词里有什么别称么?如题杜鹃和鹧鸪是同类生物么?

鸟名。

古人认为鹧鸪 是深负怨思的鸟。

《禽经》:“飞必南 翥。

”张华注:“虽东西回翔,开翅之始,必先南翥。

其志怀南,不徂北 也。

”又称其啼声如“行不得也哥哥”。

宋?黄庭坚《咏零陵李宗古居 士家驯鹧鸪》:“此鸟为公行不得,报晴报雨总同声。

”后以其表示哀怨, 或行不得之义。

宋?陆游《明发陈公经过摩舍那滩石峰下》:“鹧鸪不相 识,还作故园声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秋余, 山深闻鹧鸪。

”元?萨都剌《越台怀古》:“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 斑斑。

【鹧鸪中为郑谷获得郑鹧鸪的诗句是】作业

展开全部 一般都是游子的感怀,离乡的情愫,行者的离殇!因为鹧鸪的叫声拟音为:“行不得也哥哥”,你说旅人离乡本就感怀,再听到这样的叫声情怀更甚!辛弃疾这首蛮喜欢!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