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要写什么代诗人



咏物言志的明代古诗(要15首,诗名、什么代、诗人写清楚)明代咏物言志古诗: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菊花作者: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咏物言志的明代古诗(要15首,诗名、什么代、诗人写清楚)

明代咏物言志古诗: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菊花作者: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咏煤炭作者: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咏荔枝作者:丘浚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咏菊作者:丘浚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钱氏池上芙蓉作者:文徵明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秋兰作者:静诺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咏竹五首朝代:明代作者:憨山德清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

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

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

一林寒吹发,清夜伴松涛。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咏蝉(元末明初·丁鹤年)蝉性极清高,愁吟类楚骚。

炎天风露薄,度日亦嗷嗷。

咏鸡(元末明初·张昱)凤凰有五色,鸡亦有五德。

鼓翼不妄啼,一声天下白。

效唐僧无则咏物诗四首 其一 百舌禽(元末明初·张昱)巧作春禽百样声,似矜觜舌有馀轻。

若为剩有闲心性,何不云中学凤鸣?效唐僧无则咏物诗四首 其二 鸬鹚鸟(元末明初·张昱)缡褷羽翼作群飞,残害溪鱼欲自肥。

满嗉腥涎吞不下,为人长忍一生饥。

效唐僧无则咏物诗四首 其三 木笔花(元末明初·张昱)木笔花含晓露浓,似将才思拟春风。

若还开在江淹宅,夜夜题诗入梦中。

效唐僧无则咏物诗四首 其四 金钱花(元末明初·张昱)小小红丝叠绛霞,钗头玉燕共年华。

果然买得青春在,尽把名园种此花。

咏石榴花(元末明初·杨维桢)密幄千重碧,疏巾一拶红。

花时随早晚,不必嫁春风。

咏蟋蟀(元末明初·赵汸)赤翅晶荧何处归,秋来清响傍庭闱。

莫言微物无情意,风虎云龙共一机。

咏三虫 其一 萤(元末明初·徐贲)龙舟一去汴河东,空吐馀光表寸衷。

此夜不堪秋寂寞,景阳宫阙又西风。

咏三虫 其二 蝶(元末明初·徐贲)花开心事已蹉跎,每怨春多恨转多。

赖有黄花相慰籍,不知风雨又如何。

咏三虫 其三 蝉(元末明初·徐贲)愁断齐奴一寸心,谁知青女怨犹深。

长吟莫恋宫前柳,黄叶秋风自不禁。

什么代诗人什么写的什么.诗句写诗人

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村居这首诗是什么代诗人谁写的?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

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

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而是伫立的寒鸦?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声调的单一。

⑸ 纸鸢。

———(宋)张舜民张舜民。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缺少韵致了。

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

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趁着刮起的东风,黄莺在天上飞着,以动写静。

牛蹄得得,带得寒鸦两两归: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以清雅自然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

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

看似淡淡写来、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一句时间和自然景物,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更显其静。

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

宁静,放起了风筝、翠竹、屋篱,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屋秋瞑》,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陶醉。

⑷ 散学:放学。

“榆钱落尽槿花稀”,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把风筝放上蓝天。

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神态毕现目: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

槿花稀疏,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

“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

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槿花,又称木槿、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由远景转到近景,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牛背寒鸦。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充满了生活情趣。

村居 张舜民 宋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译文】农历二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

“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忙趁东风放纸鸢,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欢快地歌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东风,是这首小诗的基调。

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

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宋代著名诗人。

《村居》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

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 展开

白居易写草这首古诗的代诗人是谁

《草》的作者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

下面具体讲一讲这个故事

展开全部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

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

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语文课本中的《草》删掉了后面四句),竟不禁吟诵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的古诗诗人,朝代,都写,还要说受到什么教育

展开全部 星 释义 xīng星星。

荀子?天论》:“列~随旋,日月递炤。

”【引】天文。

《报任安书》:“文史~历。

”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而星星就是星星,不是什么的代名词。

类似的还有: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

及“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

也有以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