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镇江南山的诗词



描写镇江南山的古诗词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李德裕 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蜜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 过招隐寺 李涉 每忆中林访

描写镇江南山的古诗词

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李德裕 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蜜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

过招隐寺 李涉 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

自从休去无心事,唯向高僧说便知。

试珍珠泉 郭野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

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游鹤林寺 苏轼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润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

江南山的古诗

念 奴 娇 叶梦得 峰横起, 障吴关三面, 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 目尽处、 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 如今虽在, 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 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 孙郎终古恨, 水调歌头 多 景 楼 陆 游 江左占形胜, 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 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 烽火连空明灭, 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 万灶宿貔貅。

·2509· 《宋词鉴赏大典》 露沾草,风落木, 岁方秋。

使君宏放, 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 磨灭游人无数, 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 名与汉江流。

陆游词作鉴赏 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 ,以枢 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 年二月到任所。

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

北固下滨大江,三 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

这年十月 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 而写下此词赋。

永 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长歌时发。

永 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南 乡 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念 奴 娇 登多景楼 陈 亮 危楼还望, 叹此意、 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 浑认作、 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 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 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 管不到、 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 永 遇 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 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 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 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 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 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 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 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 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 至今在否?

镇江(京口)的三国历史

最有名的是金山,焦山,北固山,其次有蒜山,宝塔山,南山,还有不是招隐山,是招隐寺.在万里长江和京杭运河欢腾拥抱的交汇处,闪烁着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这就是山环水绕,风采迷人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似锦,风光旖旎。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以"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历来是中外旅游人士和历史、地理、文物爱好者向往的游览城市。

镇江风光绮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

"三面翠环起伏,一面大江横陈"。

东、西、南三面山峰含黛,层峦叠嶂,沟壑幽深,绿荫葱茏。

北面江似银带,波光粼粼,江帆点点,自然景色秀丽壮观。

名胜古迹甚多,有名的山水湖泉、亭台楼阁、园林洞窟、历代古刹琳宫、塔幢墓碑、奇花异木,以及富有江南特色的现代建筑,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镇江是江南山水园林、名胜古迹荟萃之地。

她是吴文化的摇篮,也是来、齐、梁三朝帝王的故乡,三国、六朝、唐代的文物遗存十分丰富。

镇江焦山碑林和丹阳六朝皇陵石刻等14个文化物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7个。

这里胜景遍布,著名的"京口三山",面临大江,气势非凡,名闻遐迩。

绮丽的金山,古寺掩山,寺山一体,古塔矗立,丹辉碧映,令人神往。

雄秀的焦山,耸峙江心,碧波环抱,满山苍翠,山林遮掩古寺,宛若蓬莱仙岛在水中缥渺。

险峻的北固山,形似半岛,山势陡峭, 石壁嵯峨,向"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镇江除"京口三山"绝景外,还有其他名胜风光令人留连忘返。

南山风景区亦久负盛名。

这里青山连绵,古木幽深,掩映着招隐、竹林、鹤林三寺,素有"城市山林"之美誉。

市内名胜古迹流光溢彩,沈括的梦溪园、西津古渡、东晋古城遗址、天下第一泉等早已驰名中外。

丹徒县的圆山、句容县的宝华山和茅山都是山峰叠翠、清泉潺潺,风光优美的游览胜地,任人欣赏、陶冶、令人为之倾倒。

伴随着自然景观,许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动人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更为镇江的风光名胜增添神韵。

如《白蛇传》中提到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巾帽英雄梁红玉击鼓抗金兵、《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甘露寺刘备东吴招亲、明朝话本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等,皆与周围的苍山秀水相映成趣,吸引着许多国内外名流学者来此探胜怀古、观光旅游。

镇江人杰地灵,人文荟萃。

唐代的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李德裕,宋代的范仲淹、文天样、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 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唐寅、文征明、冯梦龙、吴承恩、清代的郑板桥、沈德潜、龚自珍等,在此留下了许多歌颂镇江锦绣山川的诗词书画,增添了古城镇江的风采。

其中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杰出的文人学者,在这里成了他们的伟大作品,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文学科学巨著。

他们为丰富我国的文学、科学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之中还有米芾的"米氏山水",他以潇洒淋漓的笔墨,绘出了一幅幅神采横溢的画卷,他的作品是我国绘画宝库中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

神州名泉数镇江。

她不像泉城济南以泉眼之多甲天下,而是以晶莹澄澈的水质名冠神州。

镇江有中泠泉、虎跑泉、鹿跑泉、珍珠泉、寄奴泉等十二孔,皆以清纯味美的水质闻名天下。

其中尤以金山的中泠泉水质最佳,泉水绿如翡翠,甘冽醇厚,在唐代就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若游人在畅游镇江胜景之余,饮一杯中泠泉水新煮的香茗,仿佛在吮吸那母亲圣洁、甜美的乳汁,沁人心脾,滋润肺腑,可使登攀之劳顿时消弭。

镇江名菜佳看享誉中外,焦山鲥鱼是镇江独有的上等名菜,为长江三鲜之一。

其它还有水晶肴蹄、清蒸刀鱼、白汁洄鱼、蟹黄汤包、桂花白果、镇江狮子头等,其味鲜美可口,别有风味。

镇江还有童叟皆知的"面锅里煮锅盖、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莱"的"三怪"声誉。

以上是总的一些 下面讲三国的 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据史书记载,镇江在历史上曾多次易名,先后用过宜、朱方、谷阳、丹徒、武进、京口、南徐州、延陵、润州等名称。

宜 这是镇江最早的名字。

据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上的铭文来看,镇江在西周康王时就为宜侯的封地,故名宜。

由此可以推断镇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朱方 镇江古为春秋吴国之地,在《春秋》一书上就有“朱方”的记载,属吴国。

相传是有虞氏国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

其实是因为古代的镇江处在临江望海的祖国东方,故名朱方。

谷阳 吴国被越国消灭后,楚国又灭掉越国,楚即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

这是因为古代有不少地名是以地理位置而得名的,有些依山临河的地方,往往以“水北为阳,山南为阳”为命名原则。

而镇江恰位于北固山之南,故名谷阳。

丹徒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lO年)南巡镇江,见镇江“因山为垒,临江望海”的雄险形势,故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而改谷阳为丹徒。

武进 三国时孙权即帝位后的嘉禾3年(公元234年)改丹徒为武进县,含义是要北拒曹操,必须以武力进取。

京口 孙权...

镇江人有什么风俗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地处江苏省南部,江山秀美,物产丰富,古迹众多,气候宜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江南水韵城市的起点。

美丽富饶风景迷人的镇江,旧时曾有朱方、谷阳、京口、润州等名,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二千年前秦汉开始建县,孙权几代在此称雄江东,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吴时期政治文化中心

长江与运河在镇江交汇,大江横陈,群峰环抱,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镇江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处,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塑造衍生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镇江别具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养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镇江人又继承和发扬着这方的文化,这方的历史,使镇江的民风民俗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民风民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镇江民间有“秤江水”的习俗,《至顺镇江志》风俗篇中介绍:“京口江中沙田户,每岁旦,收一瓿以秤水。

水重,则江水大,水轻,则江水小。

岁岁不差。

”这种风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部分展示。

正月初五财神日,有“骑驴上金山”的风俗,俗称“拾金子”寓意幸福发财之说。

“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的元宵灯会,也吸引着许多民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今这一习俗还在镇江有所保留。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有观赛龙舟的习惯

明代张岱曾拿镇江的龙舟赛事与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做过比较认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苏州亦然,秦淮有灯船、龙船,不瓜洲相比,而看龙舟亦无金山寺比。

”可见金山竞渡早已名震四方。

端午节时镇江人吃棕子还要食“十二红”,孩子们要穿老虎衣,挂老虎肚兜,系“长命缕”等辟邪之物件,而这些习俗,又都与起源于镇江《白蛇传》有关。

黄明时节上chui山,每年的清明节前,上万人爬上chui山登高远眺的场面十分壮观。

民居古迹镇江的民居古建筑众多,保存完好的多集中在大西路、京畿岭一带,尤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而闻名天下的西津古渡最具价值,这里聚集了从六朝到唐、宋,从元代到明、清的古西津渡口遗迹,石塔、观音洞、救生会等等,沿街两旁,晚清时代繁华的店铺依稀可见,五十三坡旁的街道店面多为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棂,下层铺子上层居人,这些极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无不展示着镇江人的勤劳智慧。

文学典故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创作的口头文学财富,伴随着人民生活,深刻地反映与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和美好愿望。

镇江的山山水水,亭阁楼台,池泉峰塔,每一草每一木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镇江很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美丽动人的文化传说:水漫金山的民间传说,南朝梁武帝刘裕的“寄奴居”的传奇故事,三国时期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传说,在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宋朝的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豪气咏怀,金山寺韩世忠、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的历史传记等,岳飞、李白、苏东坡、郑板桥、乾隆、康熙、米芾、王羲之等等也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名篇和手迹墨宝。

镇江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北宋时期沈括在市区梦溪园巷写就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南朝文学家刘邈编著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文心雕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镇江市区的登云山完成了她的《大地三部曲》。

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也是在镇江的南山完成的。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里也把镇江的风俗民情传播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四大民间传说的《白蛇传》中的故事也是发生在以镇江为主的江浙一带,另外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近的《华山畿》,就是讲述发生在丹徒东乡的一则感人的爱情故事:南朝乐府的《华山畿》歌中唱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苦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明代朝鲜诗人金宗直听到这则故事,流着泪动情地赋写《华山畿》一首:“冢上青青连理枝,行人争唱华山畿。

野裳花发与寒食,风度春魂化蝶飞。

”为镇江的民间增添了许多迷人的传说。

民间饮食各地都有奇异风味的美味佳肴,镇江也不例外。

如三怪:“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

”;“三鱼”:红烧刀鱼、清蒸鲥鱼、白汁鲴鱼;“一开窗,二吸汤,三喝光” 吃法独特的“蟹黄汤包”;另外镇江的“东乡羊肉”、“葛村狗肉”、“大路长鱼汤”“扬中秧草烧河豚”“江岛三芽菜”等也是久负盛名的风味名吃。

民间艺术丹徒上党的田间民歌号子、三山的南乡服饰等具有鲜明吴文化遗风的地方特色。

另外丹阳的“河蚌舞”、|“秧歌灯”极负盛名。

丹徒东乡的“双推手”、“唱麒麟”也各具特色;扬中的花灯唱凤凰别具一格,句容的“火灯舞”、“火流星”也都是民间一绝。

镇江的剪纸、雕刻、正则绣、竹帘画、华山泥叫叫等民间手工艺术在国家比赛中曾屡屡夺魁,吸引着各地的民俗爱好者来此追踪寻艺。

镇江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奇特的个性和魅力,也是古城镇江深厚的文化历史宝藏。

镇江(京口)的三国历史

展开全部 最有名的是金山,焦山,北固山,其次有蒜山,宝塔山,南山,还有不是招隐山,是招隐寺.在万里长江和京杭运河欢腾拥抱的交汇处,闪烁着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这就是山环水绕,风采迷人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似锦,风光旖旎。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向以"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历来是中外旅游人士和历史、地理、文物爱好者向往的游览城市。

镇江风光绮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

"三面翠环起伏,一面大江横陈"。

东、西、南三面山峰含黛,层峦叠嶂,沟壑幽深,绿荫葱茏。

北面江似银带,波光粼粼,江帆点点,自然景色秀丽壮观。

名胜古迹甚多,有名的山水湖泉、亭台楼阁、园林洞窟、历代古刹琳宫、塔幢墓碑、奇花异木,以及富有江南特色的现代建筑,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镇江是江南山水园林、名胜古迹荟萃之地。

她是吴文化的摇篮,也是来、齐、梁三朝帝王的故乡,三国、六朝、唐代的文物遗存十分丰富。

镇江焦山碑林和丹阳六朝皇陵石刻等14个文化物遗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7个。

这里胜景遍布,著名的"京口三山",面临大江,气势非凡,名闻遐迩。

绮丽的金山,古寺掩山,寺山一体,古塔矗立,丹辉碧映,令人神往。

雄秀的焦山,耸峙江心,碧波环抱,满山苍翠,山林遮掩古寺,宛若蓬莱仙岛在水中缥渺。

险峻的北固山,形似半岛,山势陡峭, 石壁嵯峨,向"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镇江除"京口三山"绝景外,还有其他名胜风光令人留连忘返。

南山风景区亦久负盛名。

这里青山连绵,古木幽深,掩映着招隐、竹林、鹤林三寺,素有"城市山林"之美誉。

市内名胜古迹流光溢彩,沈括的梦溪园、西津古渡、东晋古城遗址、天下第一泉等早已驰名中外。

丹徒县的圆山、句容县的宝华山和茅山都是山峰叠翠、清泉潺潺,风光优美的游览胜地,任人欣赏、陶冶、令人为之倾倒。

伴随着自然景观,许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动人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更为镇江的风光名胜增添神韵。

如《白蛇传》中提到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巾帽英雄梁红玉击鼓抗金兵、《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甘露寺刘备东吴招亲、明朝话本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等,皆与周围的苍山秀水相映成趣,吸引着许多国内外名流学者来此探胜怀古、观光旅游。

镇江人杰地灵,人文荟萃。

唐代的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李德裕,宋代的范仲淹、文天样、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 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唐寅、文征明、冯梦龙、吴承恩、清代的郑板桥、沈德潜、龚自珍等,在此留下了许多歌颂镇江锦绣山川的诗词书画,增添了古城镇江的风采。

其中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杰出的文人学者,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的伟大作品,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文学、科学巨著。

他们为丰富我国的文学、科学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之中还有米芾的"米氏山水",他以潇洒淋漓的笔墨,绘出了一幅幅神采横溢的画卷,他的作品是我国绘画宝库中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

神州名泉数镇江。

她不像泉城济南以泉眼之多甲天下,而是以晶莹澄澈的水质名冠神州。

镇江有中泠泉、虎跑泉、鹿跑泉、珍珠泉、寄奴泉等十二孔,皆以清纯味美的水质闻名天下。

其中尤以金山的中泠泉水质最佳,泉水绿如翡翠,甘冽醇厚,在唐代就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若游人在畅游镇江胜景之余,饮一杯中泠泉水新煮的香茗,仿佛在吮吸那母亲圣洁、甜美的乳汁,沁人心脾,滋润肺腑,可使登攀之劳顿时消弭。

镇江名菜佳看享誉中外,焦山鲥鱼是镇江独有的上等名菜,为长江三鲜之一。

其它还有水晶肴蹄、清蒸刀鱼、白汁洄鱼、蟹黄汤包、桂花白果、镇江狮子头等,其味鲜美可口,别有风味。

镇江还有童叟皆知的"面锅里煮锅盖、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莱"的"三怪"声誉。

以上是总的一些 下面讲三国的 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据史书记载,镇江在历史上曾多次易名,先后用过宜、朱方、谷阳、丹徒、武进、京口、南徐州、延陵、润州等名称。

宜 这是镇江最早的名字。

据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矢簋”上的铭文来看,镇江在西周康王时就为宜侯的封地,故名宜。

由此可以推断镇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朱方 镇江古为春秋吴国之地,在《春秋》一书上就有“朱方”的记载,属吴国。

相传是有虞氏国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

其实是因为古代的镇江处在临江望海的祖国东方,故名朱方。

谷阳 吴国被越国消灭后,楚国又灭掉越国,楚即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

这是因为古代有不少地名是以地理位置而得名的,有些依山临河的地方,往往以“水北为阳,山南为阳”为命名原则。

而镇江恰位于北固山之南,故名谷阳。

丹徒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lO年)南巡镇江,见镇江“因山为垒,临江望海”的雄险形势,故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而改谷阳为丹徒。

武进 三国时孙权即帝位后的嘉禾3年(公元234年)改丹徒为武进县,含义是要北拒曹操,必须以武力进取。

...

陶渊明的诗词及赏析

展开全部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

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

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

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

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

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

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

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

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

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

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

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

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

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

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

”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

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

他性嗜酒,饮必醉。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他先醉。

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

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

”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

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

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

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

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

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

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

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

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

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

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

有什么诗词适合写在菜谱里面

1、凤鸣朝阳此菜取名源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大雅·卷阿》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意思是说,凤凰在朝阳(早晨的太阳)时鸣叫,比喻稀有的吉祥。

2、鹤鸣九皋此菜取名源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意思是说,鹤鸣叫的声音嘹亮,虽然身栖在九皋(指深泽)之中,其鸣也能响彻云霄。

3、鹿鸣贺嘉宾此菜取名源于《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意思是说,群鹿在呦呦和鸣,吃着野地里的籁高,受欢迎的宾客都在座,我国雅乐娱乐他们,为宴会助兴。

4、越鸟巢南枝此菜取名于汉代《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意思是说,胡马(在北方所产的马)依恋北风,越鸟(在南方所生的鸟)巢窝筑在朝南的枝上。

比喻怀念故土,不忘家乡。

5、东篱采菊此菜取名源于晋朝诗人陶潜的《饮酒二十首之五》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意思是说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远望南山。

6、精卫填海此菜取名源于《山海经》中的一个神话故事,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后留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诗句。

7、花雪芜丝此菜取名源于南齐诗人谢眺的《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

远山翠百里,回流映千丈。

花枝繁如雪,芜丝散犹网。

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芜丝,指春芜草,其皮如丝。

8、娇莺戏蝶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江畔独步寻花》。

诗文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意思是说,黄四娘家的繁花遮满了小路,成千上万朵鲜花压弯了枝条。

戏耍的蝴蝶留连忘返,翩翩起舞,娇美的黄莺自由自在,恰恰而啼。

9、枫叶红花此菜取名源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是说,远处,一条曲折的石板小道直通秋天的山颠,在那白云层生的深山里有几户人家出现。

我停下车来在山里行走,是因为爱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啊,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0、黄鹂鸣翠柳此菜取名源于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七言绝句

诗文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意思是说,草堂的外面,嫩绿的柳树枝上有两只黄鹂在尽情欢唱,一行白鹭正向万里碧空飞翔。

从草堂的窗口望外远眺,映入眼帘的是西岭上的千年积雪;在草堂门前河里停泊的是驶往东吴的万里航船。

11、松翠明珠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春题湖上》的“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诗句,意思是说,山中的松树有如千重的翡翠,排列在西湖的周围,湖中的明月,象一颗大明珠点缀在湖心。

12、白浪托鸿雁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籍员外》中“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诗句。

意思是说,站在江楼上仰望,看见风吹水面,白浪飞溅片片成花;抬头望天,看见大雁成行,在碧空里一字排开,一派开阔清新的景色。

13、金蟾碾玉此菜取名源于唐代李贺的《春·怀行》中“蟾蜍碾玉挂明弓”的佳句。

意思是说,蟾蜍把云碾开,挂上一张明弓(指天空出现了一弯新月)。

回答人的补充 14、芙蓉珍珠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诗文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意思是说,夕阳斜照,绚丽的晚霞铺撒在江面上,多么美妙啊,只见半江碧绿半江红。

九月深秋,那夜色也是十分可爱的,露水颗颗像珍珠,一钩新月多么像弯弓啊。

15、银河紫鲍此菜取名是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引伸而成的。

诗文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意思是说,明丽的阳光照耀着香炉峰,香炉峰上水汽蒸腾,仿佛是阵阵紫烟从山上升起;远远望去,一道瀑布高高挂在前面的河流之上。

瀑布凌空直下,足有三千尺长,真使人怀疑这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16、金甲菊花此菜取名是从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不第后赋菊》的诗文中引来的。

诗文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7、白银盘里一青螺此菜取名源于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

洞庭,指洞庭湖;山,指君山。

在洞庭湖中,远远望去,湖中的君山青翠娇小,好象白云盘中托了一个青螺一样。

18、月中桂子此菜取名源于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中“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句。

19、桃花鳜鱼此菜取名是从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词中引出的,其词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许归。

”意思是说,西塞山前水面上的白鹭飞上飞下,碧绿的流水映照着岸边火红的桃花,春风时节,正是鳜鱼肥大鲜美的时候。

渔人头戴青箬编的帽子,身披绿色蓑衣,撒下丰收的鱼网,天虽刮着微风,下着小雨,他也不想回家。

20、柳叶平菇此菜取名是来自唐...

陶渊明的诗词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 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 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 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 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 悦和宁静。

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 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 生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 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 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求描写山峰·山峦·山景的诗句,成语

描写“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高山安可仰,徒此依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爬山越岭 越:过;岭:山岭。

爬过高山,越过峻岭。

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占山为王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恩重丘山 恩:恩惠。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叠石为山 众喣山动 〖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

同“众喣漂山”。

众喣飘山 〖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

同“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解释〗喣:吹气。

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

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渊停山立 〖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义海恩山 〖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喻恩情道义深厚。

移山造海 〖解释〗移动山岳,造出大海

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填海 〖解释〗移动山岳,填平大海。

指仙术法力高超。

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跨海 〖解释〗移动山岳,跨越大海。

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竭海 〖解释〗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

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回海 〖解释〗移动山岳,旋转大海。

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移山拔海 〖解释〗移动大山,拔起大海。

形容力量巨大。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

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啸聚山林 〖解释〗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

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啸傲湖山 〖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

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死重泰山 〖解释〗比喻死得光荣。

泰山磐石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耸膊成山 〖解释〗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

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

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山遥路远 〖解释〗形容路途遥远。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解释〗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山寒水冷 〖解释〗冷冷清清。

形容冬天的景象。

山高皇帝远 〖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

入宝山而空回 〖解释〗宝山:聚藏宝物的山。

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

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解释〗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解释〗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箕山之志 〖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

同“箕山之节”。

箕山之风 〖解释〗指隐士的风范。

箕山之操 〖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

同“箕山之节”。

箕山挂瓢 〖解释〗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积甲如山 〖解释〗兵甲堆叠如山。

极言其多。

同“积甲山齐”。

海沸山摇 〖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同“海沸山裂”。

海沸山裂 〖解释〗海水沸腾,山石崩裂。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亦作“海沸山摇”。

高山仰之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同“高山仰止”。

高山峻岭 〖解释〗峻:山高而陡。

又高又险的山岭。

登山越岭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登山涉水 〖解释〗爬山过水。

比喻历尽艰难。

一山不藏二虎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解释】比喻两人不能相容【示例】【故事】 山陬海筮? 【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