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诗词 达则兼济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 上一句是什么展开全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

达则兼济天下 上一句是什么

展开全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

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为议论文~~

独善其身就是在兼济天下.海子说:我们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兼济天下并不是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为国为民出生入死,做好身边的小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何尝不是独善其身?黑与白貌似是两个极端,其实它们互为表里,没有绝对的一方,即是相对而言。

张爱玲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她是没有获得最后果实的,但是不能说因为没有结果,而否认没有过爱情。

胡兰成也曾经爱过她,她们之间是有爱的。

虽说结果并不完美,张爱玲只是希望他爱她比爱她们多一点,胡兰成说 不能 他说这样子不公平 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责备的,他只是情势所迫,而又想做好自己身边的是事情做他能做的事情。

兼济天下,有人想像国家英雄一样,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或者是满大街帮人扫地,这是兼济天下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自己都不能善其身 怎么能说的上兼济天下还有人是专注于自身的,他们什么事都要做,什么热闹都要凑,什么闲话都要说,他们打着独善其中身"的标号,却连是不是需要这么做都没想过。

如果你问我什么才是兼济天下,独善其身。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做好身边的小事。

给需要的人需要 像做扶老奶奶过马路一样正常的事,难道这不是兼济天下么?独善其身,是对自己的态度,兼济天下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不能"独善其身",何以"济天下"?没有"济天下"又怎么能说"其身"已"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一样的诗句

1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 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2 相关的名言故事.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而惟独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是沉醉的而惟独我是清醒的.原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乃作《怀沙》之赋.翻译:屈原到了江边,在江边披头散发地边走边吟诵诗歌.他脸色憔悴,身体和面容都十分枯槁.一位渔夫见到他问他道:“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注:三闾大夫是官名.)因为什么事到这来啦?”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而惟独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是沉醉的而惟独我是清醒的,所以我被放逐了.”渔夫说道:“但凡圣人,都能不被外物所凝滞而且能够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那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众人都是沉醉的,那你为什么不能(像众人一样)吃酒渣、喝薄酒呢?为什么要胸怀美玉良才而令自己被放逐呢?”屈原道:“我听说,刚刚沐浴过的人一定要用手弹一弹自己的帽子,抖一抖自己的衣裳.人们又有谁能用清白之躯,去接受肮脏的东西呢!(所以我)宁可投入江中被江中的鱼儿吃掉,又怎能使我干净的思想蒙受世间重积的尘滓呢!”于是他作了一篇名叫《怀沙》的赋.你的问题有深度,网上搜不到.我找了有关屈原的作品按你的要求选了与你的句子相匹配的名言,附上了出处译文,我只是想帮你一下.不够我再给你筛选.

...(摘录)回答问题。

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也,龙,鹏,突然,出;也,豹,鸿,寥兮,退。

2.C 3.①表现作者的兼济之志,揭发社会矛盾,替百姓说话;作者最为推崇。

②抒发他独善其身的心志,反映他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情;作者也肯定了它们的意义。

③各种杂体诗,是他随时感遇的咏叹。

(意对即可)

高中课本哪一课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谁说得

《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兼善”为“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应该在人教版的《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材中有出现.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 (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

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创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

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

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

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

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

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

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

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

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

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

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

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

《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

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

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

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

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

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

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

语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出自何典?语句似乎为“穷则独

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

求一些比较有名的诗句,要高深的!

展开全部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9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