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花卉诗词鉴赏



关于花的诗歌墙角的花,孤芳自赏了,天地就小了. 成功的花朵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不知也浸透了奋斗的汗水和泪水.李调元《芷塘同年斋中秋兰秀茂异常属余作诗》 契阔今素心,忽动伊人怀。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

关于花的诗歌

墙角的花,孤芳自赏了,天地就小了. 成功的花朵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不知也浸透了奋斗的汗水和泪水.李调元《芷塘同年斋中秋兰秀茂异常属余作诗》 契阔今素心,忽动伊人怀。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阶。

此种秉幽趣,高寄白云隅。

一为香所误,遂与诸草偕。

其芳终不言,自分溷尘埃。

今充君子佩,永得邀栽培。

月夜静相对,如与人忘骸。

愿言托孤根,岁宴两无猜。

方婉仪《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楚畹幽兰冠从芳,双钧画法异寻常。

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

爱新觉罗.书诚《题幻翁墨兰》 北人爱兰不易致,画兰直作真兰视。

吾叔立意恐雷同,一以粉糅蕴精粹。

天地古人皆非师,神全故坐形支离。

快笔如锥划纸碎,破花断叶含清恩。

閟阁时闻豹囊鼓,轻扬茶烟供香祖。

世间沈麝敢同焚,笔墨闻薰长不腐。

虚室题诗得数观,似同君子久盘桓。

薄劣虽惭谢车骑,愿将心事托芝兰。

高 朋《题画兰为郑板桥作》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

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姚 范《记赠折枝兰花》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

揭来南阮萧斋中,美人不见相思瘦。

一枝折赠秋风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之谁与传。

烦君更乞冰丝弦。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韵上人墨兰卷子》 (四首) 谁将淡墨染春痕,瘦叶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扫,重帘着地月黄昏。

春眠初觉鸟声忙,临罢黄庭日渐长。

待与高僧参鼻观,绝无香处是真香。

小池雨过看濡毫,更酌红楼读楚骚。

为与幽兰多夙契,建牙犹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发华滋,视膳萱庭日景迟。

手擘倭笺如水碧,花前闲补广微诗。

《兰》 女侠金陵马四娘,吮毫犹带口脂香。

临风故写湘江怨,牵引骚人一带肠。

罗 聘《秋兰文石》 今年九月偏无菊,欲纫秋菊笑可拈。

画毕自看还自悔,笔花端合让江淹。

孔继涵《从侄柞索兰》 (二首) 幽兰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风,芳馨袭庭院。

缅怀湘中君,含情发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梦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离骚有。

高 鹗《幽兰有赠》 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士元《种兰》 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彷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张纶英《兰草》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孙原湘《兰》(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叶叶灵芬出素豪。

一种离披烟雨态,剩泥残壁画离骚。

写得灵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潇湘。

春风吹过闲蝴蝶,画里业寻画外香。

张问陶《兰》 (二首) 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不知。

偶检离骚写数行,便思乘兴画潇湘。

可怜百种沿江草,不及幽兰一箭香。

褚 华《兰花咏》 苍烟漠漠松篁径,万朵瑶花破春冷。

月明老鹤飞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晓露洗,东风吹,香雾湿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许久,修蛾绿过湘江湄。

沈 彩《题自写兰》 入春十日雨兼风,兰叶香迟未破丛。

差喜砚田初解冻,墨花色发翠毫中。

盛大士《顾南雅侍读画兰歌》 湘江帝子弹瑶瑟,恍惚神游众香国。

画手东吴擅顾雍,妙写兰心与兰质。

仙姿亭亭俗艳空,有意无意天然工。

真珠帘卷玉钩堕,千花一笑羞群戏。

嫩芽细拨银钩小,麝墨螺烟自萦绕。

映带争看取势妍,纵横会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独立吟黄昏。

翩其仙袂御风去,花气为我留诗魂。

画兰人本兰台史,品格幽兰足相似。

滇池草色绿蘼芜,远驾星轺采芳芷。

秋江梦君水一方,碧城杳霭云苍茫。

嫣然花容隔香雾,爱心不见心旁皇。

燕台高吟夕阳暮,闲情别有沧州趣。

君还翰墨兴飞腾,我已容华迥非故。

惠我清风拂素笺,蘅皋幽思倩君传。

好与美人搴作佩,墨华如醉泼湘烟。

王贞仪《题素心兰画幅》 (二首) 谢庭幽种托根殊,似此孤标绝世无。

素质宜陈青玉案,东风初启碧纱?。

萧骚帝子三闾赋,零落王孙九畹图。

一自江皋遗佩后,年年烟雨怨啼鸪。

看花作画亦精神,传得双钩楚泽春。

燕尾鱼鈂差后乘,光风霁月认前身。

交从至淡方称契,品到无瑕始见真。

裁我瑶笺惭报语,不教青眼误埃尘。

何绍基《素心兰》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陶 澍《题墨兰赠尹月三》 虎头画法古无比,今之画者恍惚似。

烟墨数点出新意,勃勃清香生绢底。

根荄故与众卉殊,不俗之气...

【描写花的古诗的赏析】求5首关于花的古诗要有题目作者、还要...

芙蓉 [宋] 王安石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胭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睡着,强抬清镜照妆慵。

海棠 [宋] 苏轼 东风渺渺泛崇光,香雾空?髟伦?取?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次韵梨花 [宋]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纵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梅花绝句 [宋]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次韵马少伊木犀 [宋] 范成大 月窑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惹蜂黄。

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诗词鉴赏。

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菡萏香消翠野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底. ---- 菏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一、桃花: 唐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唐代吴融 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南朝徐悱 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 唐代崔护 人面桃花相映红 宋代白敏中 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杜甫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癫傍舟揖,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宋代欧阳修 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

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

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耐东风吹。

绯桃一树独后发,意若待我留芳菲。

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

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

群芳落尽始烂漫,荣枯不与众艳随。

念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盛开比落犹数日,清樽沿可三四携。

苏轼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大林寺桃花 白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平乐 桃花 东风催早,人面桃花笑。

几日踏春春又老,瓶里一枝花好。

少年惆怅谁知,除非问取花枝。

换了我心给你,才知一样相思。

清平乐 桃花 桃花开了,流水余香绕。

镜里朱颜惊未老,却问比花谁好? 朱颜不似花红,花红毕竟无情。

若是桃花情重,纷纷红泪飘零。

二、兰花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 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

春江花月夜诗词赏析

展开全部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

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

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

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整首诗的全文为: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初唐诗人。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和赏析

1梅展开全部 墙角数枝梅, 淩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

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

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

“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

“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

“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

“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

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

为什么?“为有暗香来”。

“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

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

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

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因为梅花的清纯雅洁,人们也常用梅花来描写一些品格高尚的人. 2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 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

黛玉葬花词赏析

黛玉葬花吟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赏析《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是为其思想价值。

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

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

和曹雪芹同时期的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红学研究者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从此绝句中可以看出,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

如果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像“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玉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赏析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 .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开头一韵,非同反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

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

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

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

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

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

“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

“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

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坠”字展开,赋予柳絮以人的性情。

“抛家傍路”说杨花的飘忽无着,仔细思量,那柳絮坠离枝头,“抛家”而去,不是很无情吗?可是柳絮“傍路”飘零,却又依依难舍,恋“家”之情跃然纸上。

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思”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

其实,这是诗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进一步的深入,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有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尽写柳絮飘忽迷离的神态,让人柔肠百转,思绪万千,叹为观止。

从上阕“无情有思”开始,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

这里,“有思”成为思亲少妇的“愁思”。

因“愁思”而“萦损柔肠”,因“愁”而“柔”,因“柔”而“损”;“愁思”煎熬则“困”,“困”则“娇眼”“欲开还闭”。

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写、刻画地极其细腻,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时起时落、飘忽迷离、勾魂摄魄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真乃神来之笔。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少妇“有思”,“有思”的情态也描摹出来。

那么少妇为何而思?上阕的最后一韵作了回答: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

这一韵化用了“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的诗意。

“梦随风万里”既写少妇之梦,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轻盈若梦。

愁中入梦,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却被莺儿的啼声惊醒,怎不让人愁更愁,简直让人恼恨了!??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虽然是在咏柳絮,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

柳絮与思妇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我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 词的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在上阕“惜”和“愁”的情绪基础上,诗人下阙的头一韵直抒胸腻,“愁”化作“恨”,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也无人教坠”的际遇。

这一韵应和上阕首韵“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表面上看,因为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应该“恨”的是西园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尘”,春去无奈,最可怜惜。

然而,细细斟酌,“落红难缀”更反衬出柳絮的“无人惜”的遭际,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惜”的情愫。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那随风飘舞、“抛家傍路”却“无人惜”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为何无踪无影,荡然无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

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诗人蓦然清醒——原来那沸沸扬扬,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

这里,“遗踪何在”是问题,“一池萍碎”是结果,而“晓来雨过”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

柳絮化为了浮萍,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是不可能的。

但诗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

何况柳絮坠落,化为浮萍也是当时的“公认”。

“遗踪何在”一句写得极好,把诗人对春雨过后,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出...

屈原的诗词及赏析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背景简介《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

“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起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一风谏。

”大致言之成理。

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似有不妥。

现在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此说均可信。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

《湘君》是以巫师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至于湘君和湘夫人作为湘水神的来历,则多有争论。

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

后世所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

但传说就是传说,无所谓真假之辨。

现在我们应当知道的是:这两首诗作中,有着丰厚的上古神话时代的历史文化积淀,并由此给它增添了浓郁的神秘浪漫色彩。

内容述评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

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

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

“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

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

“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

“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

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

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

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

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

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

找几首用蝴蝶意象表达怀才不遇的诗词花儿都想吸引蝴蝶,然而未必每...

内容中含有蝴蝶字眼的诗词当然很多,但借以表达怀才不遇思想的却不多。

找到以下几首,可能比较适合: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槿花 唐 戎昱 自用金钱买槿栽,二年方始得花开。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

梅花 宋 林逋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工空向闲时看,诗客休徵故事题。

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 宋 王之道 问言何处是前村,万木号寒雪障昏。

安得梦为蝴蝶去,花间栩栩适吟魂。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瞿鹆此诗为黄庭坚作 宋 苏轼 风晴日暖摇双竹,竹间对语双瞿鹆。

瞿鹆之肉不可食,人生不才果为福。

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

未知笔下瞿鹆语,何似梦中蝴蝶飞。

有感 宋 舒岳祥 风雨??花事阑,余寒迤逦麦秋天。

一春不见飞蝴蝶,几夜安闻叫杜鹃。

林外画眉谁妩媚,花间绣眼自便翾。

上林不家嘤鸣否,此日春归一黯然。

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 宋 毛滂 尽锄芳划春应怪,初种黄花秋未知。

花外种松松外竹,渐无蝴蝶到东篱。

长相思 宋 程垓 风敲窗。

雨敲窗。

窗外芭蕉云作幢。

声声愁对床。

剔银缸。

点银缸。

梦采芙蓉隔一江。

几时蝴蝶双。

南歌子 宋 向子諲 梁苑千花乱,隋堤一水长。

眼前风物总悲凉。

何况眉头心上、不相忘。

因梦聊携手,凭书续断肠。

已惊蝴蝶过东墙。

更被风吹鸿雁、不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