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



唐爽的个人经历唐爽先生出生于四川成都唐氏家族。从小受到各方面文化、科学的熏陶。8岁时开始对国学产生兴趣,凭兴趣背诵《三字经》《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蒙学著作。14岁以前即在《蜀报》《民族复兴里程碑

唐爽的个人经历

唐爽先生出生于四川成都唐氏家族。

从小受到各方面文化科学的熏陶。

8岁时开始对国学产生兴趣,凭兴趣背诵《三字经》《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蒙学著作。

14岁以前即在《蜀报》《民族复兴里程碑》等出版物上发表诗词楹联作品

2001年春,15岁的他在成都参加由“成都诗词楹联学会”“成都市文联”“四川省民俗研究会”举办的全国范围内的楹联大赛,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

(当时的第一名为一名70岁退休老干部,现已过世)。

受到了“成都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中国楹联学会高级委员”曹弟万先生的赏识。

从此悉心栽培,予以多方面培养

(曹弟万先生为比利时籍著名女作家韩素英表妹夫、已故四川大学元老、诗词大家陶亮生先生嫡传弟子)。

唐爽先生17岁时,应邀陪同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夫人,台湾钱胡美琦教授,及钱穆先生在台弟子台北国立艺术大学辛意云教授(辛教授为《牡丹亭》美术指导)、台北师范大学秦照芬教授等,出访西域考察

途中向辛意云教授及原龟兹研究所长陈世良教授都学习梵文入门。

其后,一直受到钱穆夫人、辛意云教授、秦照芬教授等长期点拨与指导。

随后,唐爽进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学习。

期间拜易学大师张善文教授嫡传弟子谢金良教授为老师,悉心钻研《周易》文化。

成为曾国藩第7传弟子。

其师承谱系如下:曾国藩、俞樾、章太炎、吴承仕、黄寿祺、张善文、谢金良、唐爽。

2008年,唐爽应邀出任复旦大学《周易》协会名誉会长。

2009年,在一次“古犍陀罗文”讨论文上,唐爽先生认识了世界语言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白钢教授、印度学专家刘震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张煜研究员。

其后经白钢老师介绍,又认识了复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丁耘教授、复旦规划设计研究院古建筑专家路坦。

多次参与讨论,领受各位专家老师教诲,如参与了山东省济宁市汶上舍利佛塔设计的讨论等。

唐爽先生在此期间在著名宗教学杂志《道学研究》上发表“略论佛神与道神的相互影响与融合”论文,被列在头版头条,成为该刊历史上第一位发表论文的本科生和第一位发表论文的理科生。

随后,其武术气功论文“逍遥和气功”被“武当派拳法研究会”录用,也是该刊该版第一位武林外人士发表文章

其后,唐爽先生应邀担任“兴业全球基金(Aegon Industrial Fund)中国文化高端论坛”组委会委员。

之后,唐爽受到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接见,并升入全球理工科圣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攻读理学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唐爽师从两位MIT顶尖级科学家。

其导师为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兼物理学系Mildred S. Dresselhaus教授。

Dresselhaus教授曾师从费米(Fermi),为杨振宁师妹,复旦大学已故校长、学部委员谢希德教授好友。

其为单层石墨、碳纳米管、纳米热电学、拉曼光谱等诸多领域的开创者、奠基人。

Dresselhaus教授曾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主编《Science》杂志)主席。

是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第二任女主席(第一任为吴健雄)。

并曾任美国能源部主任。

现为美国物理学院院长。

Dresselhaus被誉为MIT的Institute Professor。

唐爽的另一位导师,为MIT机械工程系Gang Chen教授。

Gang Chen教授同时为美国能源部先进能源中心主任,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由Gang Chen陪同。

2009年11月,唐爽先生受邀请,安排了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同志的MIT访问。

安排并陪同访问了MIT海外主管教务长Philip S. Khoury, 协同Yasheng Huang教授安排了郭省长与Sloan管理学院Alan F White院长及Richard M Locke常务院长的会谈。

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年,唐爽应邀参加了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中的正统问题”年会。

是历史上参加此会议最年轻的学者。

期间与国际上其他知名专家学者讨论中国历史上的三教问题,如香港政治界、宗教界领袖,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马来西亚华公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马来西亚道教学院院长、儒学会长王琛发教授,《文化纵横》社长兼主编、《战略与管理》创始人杨平先生等。

并发表会议论文《中国传统中佛道神祈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望江楼"绝对"早有下联 "映月井"哪点不好

“根本不可能!2003年, ‘绝对’才挂到望江楼二楼,几十年前怎么会挂出下联呢?”听到读者的声音,望江楼公园政宣科科长刘红蓉很惊讶。

她表示,望江楼建成后不久,作者拟出“绝对”,随后也就悬挂到了望江楼上。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绝对”被摘了下来。

直到2003年,“绝对”才再次挂了出来,“40多年前看到‘绝对’和下联一起挂出来,这是不可能的。

”刘红蓉称,清朝末年,什邡一李姓才子确实创作了“映月井”一联,在百余年文人骚客应对的下联中,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

但由于“万年”与“绝对”中的“千古”重复,不能与“绝对”珠联璧合,难以完美匹配,公园管理方从未认可其作为‘绝对’的下联,更不用说作为下联挂出来。

“一些电视剧中也是将其作为‘绝对’的下联来演的,如此广泛的流传,很容易让人们误解。

”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冯广宏表示,“映月井”一联不可能成为“绝对”的真正下联。

“‘映月井’很不出名,人们知之甚少,难以与望江楼‘门当户对’。

”冯广宏称,一口水井是不可能存在万年的,诗词中可以适当夸张,但不能离谱,“月井万年”没有遵照适度原则。

而“映月井”一联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尾句中“万年”和“绝对”中的“千古”雷同、重复,“在楹联文学中,这个问题叫‘合掌’,好对联是绝不允许出现的。

”冯广宏也表示,评选出的获奖下联中,有些在气势、意境等方面都已超越了“映月井”一联。

他举例称,“听雨阁,听雨落,听雨阁中听雨落,雨落三更,雨阁三更”中,“三更”对应“千古”,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却是很短暂的,对比度很大,有一定的诗意,不雷同,也没有出现“合掌”。

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张景之,书法对联(

简介:杨眉(原名杨宏勋,笔名兰兮、梅痴、雨泉),中学高级教师

1928年4月出生,重庆江津人。

记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毕业于西南师大。

曾任重庆江津白沙镇教委办公室专职语文教研员(已退休)。

是重庆市诗词学会、重庆鹅岭诗社、湖北东坡赤壁诗社、成都老年诗词学会、四川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中国古代怀素书法研究会会员,东方文学院中华诗词楹联创作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成都吴芳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曹雪芹书画院、南岭书画院、中原书画研究院、新世纪书画研究院特约书法家或高级书画师(聘)。

退休前42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和专职语文教研工作,是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多次获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退休后在电大班执教10年,3次被重庆市电大授奖。

展开全部...

对联 贺舟曲楹联诗词学会成立十周年

蜀道艺术中心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地区报名咨询处,本中心设立多种人性化基础课,高级课程,达到一定水准报名高级研修班赴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级书法人才

学业结束时,择其优秀者直接加入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

联系电话:028-81712726开设课程如下:毛笔硬笔)书法启蒙班 从简单的笔划入门,侧重基本笔划到独体字的练习,章法及简单的楷书创作,教师手把手教学,见效快。

毛笔(硬笔)书法初级班 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兴趣,从简单易学、最基础的楷书入门,加强执笔、用笔、笔画结构、章法等基本功。

毛笔(硬笔)书法提高班 进一步学习楷书,熟练掌握基本笔划及其变化,巩固基本功,进行基本的创作训练,并为学篆、隶、行、草等书体打好基础。

毛笔(硬笔)书法创作班 掌握对诗词、格言、对联、中堂、单条、团扇、扇面等基本形式的创作。

毛笔(硬笔)书法考级班 根据学员的不同层次,分别加强其临帖和创作能力,应对考级要求突击训练,确保顺利过级。

毛笔(硬笔)书法参赛班 针对较高基础及创作能力的学员,研习书论,对各种书体均将涉猎,大量临帖、创作及装裱设计等,应对大级别的国、省、市级官方大展。

毛笔(硬笔)书法临帖班 研修课程篆刻(印章)班 印章是书法和国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既是作者的符号,也是重要的艺术组成部份,该课程由浅入深学习印章的雕刻。

龙兴寺宝塔

龙兴寺舍利宝塔位于成都彭州市。

古塔七座,其层次都是奇数,这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关。

佛教的许多形象活动也都采用奇数,以此来表示清静、上天或吉祥之意,所以习惯上塔的营造为单层,又以7级为标准层数,因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

龙兴寺塔为17层,堪称全国级数最多的古塔。

龙兴寺塔屹立在彭州市区龙兴寺内天王殿前的中轴线上,展示了我国早期佛教的宏伟气势和劳动人民的高超技巧

是一座高41.5米的密檐式四方形砖塔,它与旧日高大的城郭、挺拔的苍柏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诗人、画家的笔下,经常有它的形象出现,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享受,外地游人莫不来此一睹它的风采。

相传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232年)立佛教为国教,在释迦牟尼死后200多年(约前272年—前226年),将佛骨舍利分为8.4万份,在世界各地于同一天内建了8.4万座塔,用以供奉。

其中在我国建了19座真身舍利塔,而益州有其4,龙兴寺即居其一,是世界最古老的佛塔之一。

20世纪30年代有叶济澜者,在所撰《四川的彭县破塔何以不全倒塌》一文(载民国十七年出版的《东方杂志》第25卷第17号)中,竟称龙兴塔始建于周穆王(前947年—前928年)时野舍尊者。

清光绪四年(1878年),邑人吕调阳主修《彭县志》时,又根据咸丰元年八月,有男子夜盗龙兴塔顶朱雀,雀口衔一铜铃,上刻甲子年志公为十八顶造,女弟皇氏九娘施;又发现塔的檐马舌上铸有“大同二年”四字。

从此大书特书地定为梁塔。

加以民国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1923年2月14日)该塔东南、西南二角倒塌后,人们获得众多的铸品,见到一躯佛像的莲座下有“大同二年邑子(即弟子)萧衍造”之文;又有铜铸一具,前有坊表,下有金铺,金铺边棱也有大同字样。

故古塔建自梁武帝也就坚信无疑,而民间也有梁武帝皇氏九娘与著名僧人宝志禅师一夜赌修而成的说法。

近年来,建筑、考古专家张驭寰、林向等先后实地考察,以其外观为空筒形结构建筑风格、砖型,结合文献论证,认定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而字砖、檐马、朱雀衔铃等梁代大空禅院遗物,则为建塔时所利用。

龙兴寺塔由于建在平原松软的冲积层上,修塔时采用黏结性能较低的黄泥浆,砖为墓砖,规格长短厚薄不一,有汉魏六朝几何、钱币、联壁、云坟等花纹砖和隋代的宝相花纹砖杂砌,其中空如竹的正方直筒形,仅有三个用砖叠涩的楼层,缺乏横向拉力,因而整体性较差,若遇地震波冲击,塔身会大幅度摇摆,致命沿着上下成直线排列的合洞从中剖裂,因多次地震的危害,到了明末就垮去东北一角,又说是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为巩固新生的大西国政权,镇压武装判乱在此试炮轰倒的。

清乾隆中期塔体益坏,出现了“早晚有烟雾自顶出,层叠入空,目中乃灭。

每出常经十余日不散”的奇特现象。

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1786年6月1日)因受泸定磨西7.5级地震波及,更加深了破坏程度,中部纵裂,形成两峰并立之势,历久如故,人称“天彭破塔”,成为天府一大奇观。

时任川陕总督岳钟璜的《题北塔》诗中,就有“立塔中分势欲离”、“永镇天彭第一奇”的佳句。

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南半部垮塌所存仅一隅了。

因原塔身自十级以上逐级内收缩小,这所剩一角的内收曲线,特别突出地显露出来,远眺如悬弓天外,近视若腾蛟冲霄。

每当夕阳西下,龙兴破塔残影,倒映在附近鸽子市方圆数丈的天池中,宛如一枝玉笔直指霄汉,人们安坐池边的吊脚楼上,一杯清茶,听池塘蛙声一片,观水中倒影,其乐融融,这就是多年来文人赞誉的“青蛙望北塔,玉笔点天池”的由来。

龙兴寺塔历经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虽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经过1933年松潘叠溪地震,1976年南坪大地震的考验,仍安然无恙。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特别是1981年5月1日,被一苏姓精神病患者拆毁6层,只剩残高18.74米后,已失去它昔日的风采,塔基也已开裂,千秋古塔濒临倒塌之虞。

1940年冬,能海法师(解放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莅彭讲经,礼扫残塔,深感痛心,毅然发愿重建,设立“重建益州龙兴寺舍利塔筹备委员会”,在成都、重庆、上海、天津等地募化,在县境新兴乡太平寺建大窑四座,烧制造塔纪年专用塔砖。

在龙兴寺内,仿加尔各答金刚舍利塔式样,建造了模型塔,以探索研究建塔经验。

这座新建成的舍利模型样塔,主塔高12.33米,4小塔高5.11米。

1986年由佛门善男信女募资粉糊装修工程,安装宝顶,于塔身嵌入844尊佛像。

赵朴初会长为样塔题写塔名“龙兴舍利宝塔”。

班禅额尔德尼用汉藏文分别题写:“南无吉祥释迦牟尼佛”。

现已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国运昌隆,人民幸福,党的宗教政策日臻昭显,弘扬佛教文化,团结广大宗教界人士,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四川省佛门高僧宽霖、遍能、隆莲、清定和龙兴寺住持正乘和尚等诸山长老联名上书发愿重建龙兴塔,完成能海未竟之事业。

受到广大佛门善信和各界人士的赞同,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彭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以彭府函第86号文件正式批复...

对联的研究报告

展开全部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简介: 对联又称楹联和对偶,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春联习俗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

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行。

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按韵脚来分,如上联韵脚为仄声,则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反之如若上联韵脚为平声,那么下联韵脚就要为仄声,谓之“平起仄收”。

两者均为其本要求。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编辑本段]起源 哲学探源: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

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

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42章。

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

”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

”《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

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

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

“物生在两……,体有左右,各有妃藕。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下的道路,只是一个包两个。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成熟、新生,二者于义为对。

对待之文,自太极出两仪后,无事无物不然;日用、寒暑、昼夜,以及人事之万有——生死、贵贱、贫富、尊卑、上下、长短、远近、新旧、大小、香臭、深浅、明暗,种种两端,不可枚举。

” (叶燮:《原诗》外篇)这种根源于阴阳二元论世界观偏爱成双结对的民族心理,是对偶句式得以产生并流行的深层原因之一。

前人的许多论述,也注意到了这种联系。

《文心雕龙?丽辞》: 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

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

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体植必两,辞动有配。

…… 语言寻根: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

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

汉语“kǎchē”与“jīpǔ”,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

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

平对仄即谓相拗。

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

学生迎国庆演讲稿

展开全部 我的祖国 在举国上下欢庆国庆节之际,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祖国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谨写下自己的心得,献给党和像我一样热爱祖国的人们。

小时候,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一直在影响着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的信念一直在支配着我的行动、学习和生活。

由于学习了近代史和世界史,我对祖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形成祖国现状的根本原因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以前,我很有些“崇拜”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他们比较发达。

同时也有许多的疑问回旋在我脑中,为什么他们比我们发达?为什么一提到中国便是“底子薄”?为什么会有历史上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本侵略中国……现在,我明白了,明白了一切,对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不再迷惑。

剩下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崇敬。

在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其发展速度也远不及中国,为什么?因为中国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因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无论纵观历史上下,还是横观世界各地,社会主义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谁能与之抗衡? 且不说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且不说中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也不说综合国力由最后到世界前茅,单单是站在一个城市中,看着鳞次栉比的楼群,你就不能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所震撼。

回想五十多年前那破旧的茅草屋,那战后的废墟,那成百万、上千万的流浪的人群,处处荒凉,处处萧条,处处冷清,凛凛的寒风吹着那屋顶上夭折的干草,面对着眼前这样的情景,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后就在这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呢?于是,楼上楼下已不再是幻想,电灯电话也早已变成现实。

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震惊,也足以让世人折服,不然为什么中国能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为什么中国能抵挡住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切不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中国正日益强大吗?正因为强大,所以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界……这些成就怎能不让人心动、震惊。

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人以清醒、深厚、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丰富执政能力的内涵,在执政理念、政治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为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肩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执政走出了一条新路。

继续领导我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五星红旗在雅典奥运会会场上冉冉升起,激昂、嘹亮的国歌在耳畔响起,我有一种冲动,一种神圣的感觉,一种心潮澎湃。

不,我说不清楚,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

激动、骄傲、自豪、庄严……都无法表达我的“中国心”。

我为我们的体育健儿而自豪,我为国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骄傲。

但我又想到祖国的未来应当由我们把握时,我又深感责任的重大,尤其作为全国名校——成都医药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中医药大学的一分子,身上的担子更应比别人重,更比别人沉。

因此,我更应该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以自己的努力使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百家讲坛的讲师有那些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高日晖:文学博士、大连大学副教授 胡金兆: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北京市文联退休编审 喻大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蒙曼 《大隋风云》节目王树增:国家一级作家、大校军衔 段怀清:浙江大学副教授 王新陆: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康 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 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少将,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望朝: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 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 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 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秀云: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 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历史教师 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音乐学院教师 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郦波《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节目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心武:当代作家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 骏:法学博士、国防大学教授 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周岭:87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 曾仕强: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姜安: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张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员 孙 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梅铮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员 王启涛: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袁腾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北京市高级教师 魏新 《东汉开国》节目赵晓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江 英:教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正师职, 大校军衔 郦 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文汇新民报业高级记者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从事医学工作20年 吕立新:书画鉴定专家 董平: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于涛: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主任、博士 吴桐祯: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魏新:山东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作家,诗人 刘强: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梅毅:中国作家协会一级作家 韩田鹿: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雨: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玉平: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国学博士、心理学博士 罗大中:中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 张大千:脑科医学专家,中西医结合内科教授 朱翔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北京四中校长助理 李清泉: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中心博士 李晓: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 厉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钱斌: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读经典之〈明经读史 感悟人生〉》、《大故宫第一部)》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我读经典之〈我读先秦诸子〉》、《大年初一说经典》 于 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