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邯郸历史诗词



邯郸的历史?展开全部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们

邯郸历史

展开全部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

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

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

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

它将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构筑了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调。

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

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

由此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伴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邯郸再度复兴,使冀南的区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郸城。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真正走向复兴,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邯郸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邯郸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党政府在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邯郸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文化建设列为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分,做出了《关于振兴邯郸市文化事业的决定》。

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邯郸文化事业出现了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可喜局面。

邯郸历史悠久,留下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有以赵王城、武灵丛台为象征的古赵文化,以“曹魏三台”和南北响堂为代表的魏齐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磁山文化遗址。

邯郸还是全国著名的成语之乡,拥有许多历史典故。

革命战争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保存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等革命历史遗址。

...

描写邯郸的诗句邯郸诗词

与邯郸有关的古诗文选录 五绝 夜送赵纵 (唐)杨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日满前川。

七绝 照眉池 (唐)李白 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

回首丛台尽荆棘,翠娥无影乱寒塘。

七古 邯郸客舍姬 (唐)岑参 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长歌垆上眠。

五绝 逢侠者 (唐)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五律 邯郸郭公祠 (唐)温庭筠 金笳悲故曲,玉座积深尘。

言是邯郸伎,不见邺城人。

青苔竟埋骨,红粉自伤神。

唯有漳河柳,还向旧营春。

七绝 蔺相如墓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五古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 (宋)贺铸 高风荡河汉,白露被寒菊。

下有络纬虫,凄酸生意促。

华年不相待,去我何流速!老步失腾骧,短辕甘局蹙。

伊人濮阳秀,方厌折腰辱。

仕道塞榛芜,低徊避蚖蝮。

邯郸古都会,陈迹武灵筑。

兴发即登临,西南几穷目。

新诗琢璠琰,叠寄两三幅。

一听郢中歌,阳春回草木。

行将及瓜代,暂喜摆羁束。

鞍马径相过,连朝奉游瞩。

只鸡与斗黍,礼意未为足。

何以遇高阳,多营瓮头 。

七绝 过渚河 (金)元好问 川原落落曙光开,四顾山河亦快哉!前日少年今白发,只应孤塔记曾来。

七绝 咏蔺相如 (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五律 谒赵王陵 (明)张锡 落日一登台,山河四望开。

英雄悲往昔,冠盖入蒿莱。

树古风霜惨,秋深猿鹤哀。

有怀吾不尽,杯酒重徘徊。

七绝 咏酒务泉 (明)曹瓒 一脉甘泉滟玉肥,酿成佳酝世应稀。

当时鲁酒皆言薄,底是邯郸反见围? 七律 舞剑房 (明)卢龙云 七十齐城仗剑收,金台无计挽君留。

丰城似待延津合,抵掌翻为绕指柔。

昌国但能延世赏,华成何用再封侯!千年灵物今安在?紫气徒劳望斗牛。

七律 登紫山 (明)郑铭 紫山之上石嵯峨,紫山之下云蹉跎。

孤村雨后红尘少,百里烟中绿树多。

入眺晴岚遥荏苒,临归佳气晚婆娑。

不知匹马逢秋健,醉把瑶鞭独放歌。

七古 蔺相如宅 (清)英肇 书生手无缚鸡力,书生寸舌能扶国!扶国胸藏十万兵,只身入嬴秦域。

怒叱秦王慷慨谈,秦庭一时皆失色。

秦国强横吞诸侯,壮士气盛秦难逼!不辱君命不辱身,应变惟仗胆与识。

有胆怀璧竟完归,有识回车能屈抑。

强秦不敢问连城,老将负荆亦屏息。

上全国体下全交,凭将刚克与柔克。

卓哉相如能兼得! 七律 邯郸道上二首(之一) (清)郑燮(板桥) 铜台西北又丛台,泱漭尘沙?E水回。

笑武灵王无末路,爱厮养卒有英才。

青山老人长在,白发无权志不灰。

最是耳余堪借鉴,千秋刎颈有疑猜。

七绝 浏览(选一) (清)纪晓岚 桃花马上舞惊鸾,赵女身轻万目看。

不惜黄金抛作埒,风流且喜见邯郸。

五绝 乐毅舞剑房 (清)裴大鹏 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

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

七绝 滏水春帆 (清)裴大鹏 一湾春水涨玻璃,片片悬帆映绿堤。

细雨吹来风势顺,冲烟已到画桥西。

七古 邯郸花谢曲为庐江应彤赋 (清)金农 月头月尾花谢开,春雨春风客去来。

治游潜在邯郸陌,酒卷白波一百杯!而今剩有衫痕溅,题字柱心空照面。

可怜扫地轴帘人,前阁后堂都不见!建安才子动嫌猜,那复闻歌阿鹊盐。

久虚消息通鱼钥,枉说清阴窥画檐。

簸钱声寂莎阶黑,只影相思长怅忆。

隐语徒教休洗红,燕支山远无颜色。

劝君收泪莫偷啼,手弄狂尘为破迷。

毕竟东南孔雀故巢好,双飞终解共双栖。

春日游龟台寺 (清)张箴 香刹崔嵬出薜萝,登临眼界阔如何。

几家篱落环春水,一带闾阎倚曲阿。

寺古到来人迹少,台高揽得物华多。

水村当日居伊迩,不识新诗几度哦。

剑池怀古 (清)张箴 磨剑池边绿草平,望诸长此著英名。

处囊应笑三千客,仗策曾收七十城。

失意去燕非得已,洁身居赵讵邀荣。

至今长铗归何处,惟见寒烟野岸横。

近当代诗歌选录 军次游赵故城邯郸宫感赋 (当代)张学良 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都说武灵王。

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牙取9馕浼枘讯? 中,滹沱一饭困英雄。

当年天下归心日,都在邯郸古赵宫。

题邯郸十景(十首) (当代)梁辰 滏水春帆 三月桃花水满堤,滏波泻碧绿烟低。

轻帆数片天津去,便寄相思到卫西。

沿堤柳色 寒食春郊柳色匀,两行堤树碧无垠。

步桥半隐垂杨里,啼鸟娇声唤舞人。

紫峰晚霞 峰峦四季彩霞围,缘有奇人隐翠微

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出辉。

葛山红叶 石径连云入望幽,菖蒲叶底细泉流。

葛荆霜后如丹火,乘兴骚人竞乐游。

丛台久照 重台雄峙傲罡风,千载兴亡落照中。

胡服射骑全赵日,居民仍说武灵功。

箭岭晴岚 铸箭当年霸略多,朝岚犹护旧山河。

精兵利器埋芳草,尚许耕樵拾断戈。

古城积雪 缤飞龙甲遍天涯,玉堞银垣锁万家。

初霁板桥留屐印,伊谁策杖看梅花。

绕郭荷香 沁水清流曲岸长,城濠十里芰荷香。

傍途店肆堪消暑,行客先沽赵酒尝。

仙境黄粱 邯郸道左小蓬莱,红白莲花对映开。

远客纷纭求好梦,可曾自带枕头来。

剑池新月 剑光起处孛星沉,舞罢将军泪满襟。

秋水一泓寒月...

邯郸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介绍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

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磁山文化博物馆。

赵文化: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重要景点:学步桥,回车巷,丛台,赵苑等。

女娲文化:娲皇宫,女娲炼石补天处,始建于北齐、全国规模最宏大的祭祀女娲古迹,被誉为“华夏祖庙”。

现正在申遗,今年“首届中国女娲文化节”将于9月16日至18日举办。

值得期待!北齐石窟文化: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

建安文化: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有铜雀三台。

广府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

永年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

在广府古城,太极盛行,可以拜访有太极先人故居。

梦文化: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产生于唐代的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

景点“黄梁梦”。

磁州窑文化: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

成语典故文化: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边区革命文化: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

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

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句话,邯郸是值得一看的,另外如果看自然景观的话,京娘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至此),北武当等太行景观,很美,邯郸还是马姓的发源地,在紫山每年都有世界马姓认祖活动,历史文化很浓厚!

邯郸有多少年的历史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

这座古老都城的遗址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郊,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

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

位居中部偏南的龙台,是赵王城的重要建筑。

西城近方形,边长1420米,四面城墙保存完整,残高3--8米,内有5座大夯土台。

台基东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国内同时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

它与以北的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 中轴线两侧保存有面积宽大的多处夯土建筑基址.东城面积小于西城,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四面城墙大部分完整,内有三座夯土台, 以南北两个将台为大,传为赵王阅兵点将之处,其它也是高大建筑基址。

北城面积大于东城,东西最宽处1410米,南北最长处1520米为不规整方形, 地面只保存了部分夯土墙址,地下墙壁址完整。

遗址西部的夯土台, 面积仅次于龙台它与西墙外侧的夯土台东西相对,也是一组高大的建筑群基址。

我国著名文学家刘邵在 lt;赵都赋 gt;中写道,赵王城,"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 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

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赵王城的恢弘气势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邯郸是具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

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

它将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构筑了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调。

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

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

由此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伴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邯郸再度复兴,使冀南的区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郸城。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真正走向复兴,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邯郸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邯郸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党政府在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邯郸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文化建设列为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成分,做出了《关于振兴邯郸市文化事业的决定》。

并采取有效措施,使邯郸文化事业出现了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可喜局面。

邯郸历史悠久,留下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有以赵王城、武灵丛台为象征的古赵文化,以“曹魏三台”和南北响堂为代表的魏齐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磁山文化遗址。

邯郸还是全国著名的成语之乡,拥有许多历史典故。

革命战争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保存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等革命历史遗址。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

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

描写邯郸的诗词

展开全部 五绝 夜送赵纵(唐)杨炯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日满前川。

七绝 照眉池(唐)李白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

回首丛台尽荆棘,翠娥无影乱寒塘。

七古 邯郸客舍姬(唐)岑参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长歌垆上眠。

五绝 逢侠者(唐)钱起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五律 邯郸郭公祠(唐)温庭筠金笳悲故曲,玉座积深尘。

言是邯郸伎,不见邺城人。

青苔竟埋骨,红粉自伤神。

唯有漳河柳,还向旧营春。

七绝 蔺相如墓(宋)范成大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五古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宋)贺铸高风荡河汉,白露被寒菊。

下有络纬虫,凄酸生意促。

华年不相待,去我何流速!老步失腾骧,短辕甘局蹙。

伊人濮阳秀,方厌折腰辱。

仕道塞榛芜,低徊避蚖蝮。

邯郸古都会,陈迹武灵筑。

兴发即登临,西南几穷目。

新诗琢璠琰,叠寄两三幅。

一听郢中歌,阳春回草木。

行将及瓜代,暂喜摆羁束。

鞍马径相过,连朝奉游瞩。

只鸡与斗黍,礼意未为足。

何以遇高阳,多营瓮头 。

七绝 过渚河(金)元好问川原落落曙光开,四顾山河亦快哉!前日少年今白发,只应孤塔记曾来。

七绝 咏蔺相如(明)高启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五律 谒赵王陵(明)张锡落日一登台,山河四望开。

英雄悲往昔,冠盖入蒿莱。

树古风霜惨,秋深猿鹤哀。

有怀吾不尽,杯酒重徘徊。

七绝 咏酒务泉(明)曹瓒一脉甘泉滟玉肥,酿成佳酝世应稀。

当时鲁酒皆言薄,底是邯郸反见围?七律 舞剑房(明)卢龙云七十齐城仗剑收,金台无计挽君留。

丰城似待延津合,抵掌翻为绕指柔。

昌国但能延世赏,华成何用再封侯!千年灵物今安在?紫气徒劳望斗牛。

七律 登紫山(明)郑铭紫山之上石嵯峨,紫山之下云蹉跎。

孤村雨后红尘少,百里烟中绿树多。

入眺晴岚遥荏苒,临归佳气晚婆娑。

不知匹马逢秋健,醉把瑶鞭独放歌。

七古 蔺相如宅(清)英肇书生手无缚鸡力,书生寸舌能扶国!扶国胸藏十万兵,只身入嬴秦域。

怒叱秦王慷慨谈,秦庭一时皆失色。

秦国强横吞诸侯,壮士气盛秦难逼!不辱君命不辱身,应变惟仗胆与识。

有胆怀璧竟完归,有识回车能屈抑。

强秦不敢问连城,老将负荆亦屏息。

上全国体下全交,凭将刚克与柔克。

卓哉相如能兼得!七律 邯郸道上二首(之一)(清)郑燮(板桥)铜台西北又丛台,泱漭尘沙?E水回。

笑武灵王无末路,爱厮养卒有英才。

青山易老人长在,白发无权志不灰。

最是耳余堪借鉴,千秋刎颈有疑猜。

七绝 浏览(选一)(清)纪晓岚桃花马上舞惊鸾,赵女身轻万目看。

不惜黄金抛作埒,风流且喜见邯郸。

五绝 乐毅舞剑房(清)裴大鹏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

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

七绝 滏水春帆(清)裴大鹏一湾春水涨玻璃,片片悬帆映绿堤。

细雨吹来风势顺,冲烟已到画桥西。

七古 邯郸花谢曲为庐江应彤赋(清)金农月头月尾花谢开,春雨春风客去来。

治游潜在邯郸陌,酒卷白波一百杯!而今剩有衫痕溅,题字柱心空照面。

可怜扫地轴帘人,前阁后堂都不见!建安才子动嫌猜,那复闻歌阿鹊盐。

久虚消息通鱼钥,枉说清阴窥画檐。

簸钱声寂莎阶黑,只影相思长怅忆。

隐语徒教休洗红,燕支山远无颜色。

劝君收泪莫偷啼,手弄狂尘为破迷。

毕竟东南孔雀故巢好,双飞终解共双栖。

春日游龟台寺(清)张箴香刹崔嵬出薜萝,登临眼界阔如何。

几家篱落环春水,一带闾阎倚曲阿。

寺古到来人迹少,台高揽得物华多。

水村当日居伊迩,不识新诗几度哦。

剑池怀古(清)张箴磨剑池边绿草平,望诸长此著英名。

处囊应笑三千客,仗策曾收七十城。

失意去燕非得已,洁身居赵讵邀荣。

至今长铗归何处,惟见寒烟野岸横。

近当代诗歌选录军次游赵故城邯郸宫感赋(当代)张学良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都说武灵王。

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牙取9馕浼枘讯? 中,滹沱一饭困英雄。

当年天下归心日,都在邯郸古赵宫。

题邯郸十景(十首) (当代)梁辰滏水春帆三月桃花水满堤,滏波泻碧绿烟低。

轻帆数片天津去,便寄相思到卫西。

沿堤柳色寒食春郊柳色匀,两行堤树碧无垠。

步桥半隐垂杨里,啼鸟娇声唤舞人。

紫峰晚霞峰峦四季彩霞围,缘有奇人隐翠微。

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出辉。

葛山红叶石径连云入望幽,菖蒲叶底细泉流。

葛荆霜后如丹火,乘兴骚人竞乐游。

丛台久照重台雄峙傲罡风,千载兴亡落照中。

胡服射骑全赵日,居民仍说武灵功。

箭岭晴岚铸箭当年霸略多,朝岚犹护旧山河。

精兵利器埋芳草,尚许耕樵拾断戈。

古城积雪缤飞龙甲遍天涯,玉堞银垣锁万家。

初霁板桥留屐印,伊谁策杖看梅花。

绕郭荷香沁水清流曲岸长,城濠十里芰荷香。

傍途店肆堪消暑,行客先沽赵酒尝。

仙境黄粱邯郸道左小蓬莱,红白莲花对映开。

远客纷纭求好梦,可曾自带枕头来。

剑池新月剑光起处孛星沉,舞罢将军泪满襟。

秋水一泓寒月影,至今明鉴是忠心。

赵王城怀古(当代)梁辰堵山沁水界墟都...

邯郸的来历与历史?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

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

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

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

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

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

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

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

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

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

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

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

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

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

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

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

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

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

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

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

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

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

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

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

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

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

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

1954年改省辖市。

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

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

1984年改为省辖市。

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邯郸的历史文明有哪些?

邯郸的人类活动起源较早,可以上溯到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近8000年的历史。

到了战国时期,邯郸进人了它的辉煌时代,发展成为赵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作为国都长达158年之久。

经短暂沦落,又振兴于西汉时期,成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

至东汉末始衰落。

三国时期,代之以邺城(今临漳),成为魏国王都。

北宋时期,又代之以大名府(今大名),号称陪都“北京”。

数度繁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现有1500多处文物古迹,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

关于“邯郸历史文化”的作文(初一)

故乡避风的港湾,在大风大浪袭来时保护我;故乡是一艘小船,让我载着梦想远航;故乡是我的思念,离家时总是闪现在我眼前……我爱我的故乡——邯郸。

我为我的故乡而骄傲,因为这里有许多令我自豪的建筑。

就说丛台公园吧!丛台公园占地360亩,正中为从太湖,湖面四十余亩。

丛台公园丛台记迹“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五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苍松翠柳中。

丛台公园占地三百六十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四十余亩。

湖中建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停等,湖边建有长敦、假山、花圃、茶亭、饭庄。

湖中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临湖垂钓或坐船游玩都均有无穷的乐趣!还有阳光广场新世纪:新世纪商业广场可是邯郸的标志性建筑,十万平方米的大厦巍峨矗立于市中心中华大街与人民路交叉口,外观典雅气派,内部设施一流。

广场及现代百货、大型超市、娱乐美食为一体,引领消费额时尚,是我市的一大亮点。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新世纪广场内的“新世纪电影城”,它的设计简洁、时尚高雅、硬件设施齐备、音响效果不错,隔音效果也特别好!我去过那里好几次,看过好几场大片,他的屏幕清晰,播放声音大但是隔壁的声音我们却一点也听不见。

邯郸既然有公园和购物商场,当然也少不了美食啦!粥公粥婆的粥让人流连忘返、驴肉火烧的驴肉火烧令人回味无穷;地摊上的麻辣串、炸串、小火锅……应有尽有,物美价廉!大鱼大肉吃多了的你,不妨也来品尝一下这些“街边美食”吧!我为我的故乡而自豪,因为他的历史文华悠久。

就说学步桥吧!学步桥原为木桥结构,应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改建为拱券式石桥。

桥身长三十六米,面宽九米,高八米,两旁各有十九块栏板和十八跟望柱,每一根桥柱上都刻有一个石狮子。

古桥旁边坐着一个青年小伙子在一对步履优美的情人后面爬行的石雕,逼真的描绘了邯郸学步。

唐代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傲邯郸人”的诗句。

邯郸还是成语之乡,像什么“胡服骑射”啦、“围魏救赵”啦、“邯郸学步”啦等等等等,都是出自于我的家乡邯郸。

啊,邯郸,我对你的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达的!我对你的情不是一朝一日所产生的!是你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是你让我梦想的种子发芽,是你把我盛着希望的小船扬起风帆……我爱我的故乡——邯郸!!!!!!

邯郸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名人铁事、成语典故、名胜古迹任选三...

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胡服骑射、毛遂自荐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

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

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

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

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

现在,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

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

那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简易的土地庙。

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

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

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

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

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

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

其他殿堂如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近来重修的。

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本连环画,一定受欢迎。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

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是具有比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

邯郸的来历与历史?

展开全部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

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

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

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

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

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

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

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

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

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

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

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

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

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

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

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

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

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

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

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

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

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

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

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

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

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

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

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

1954年改省辖市。

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

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

1984年改为省辖市。

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