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形容南北气侯差异的诗词



描写“太白山高耸”的诗句有哪些? 长白山唐代称太白山1、梦太白西峰 常建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岑),寥寥辞垢氛。 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水(谷)间

描写“太白山高耸”的诗句有哪些?

长白山唐代称太白山1、梦太白西峰 常建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遣我太白峰(岑),寥寥辞垢氛。

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

檐楹覆余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水(谷)间,孤亭昼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濑青霞文。

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

春风又摇棹,潭岛花纷纷。

2、登太白峰 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3、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贾岛剃发鬓无雪,去年三十三。

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

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4、送僧归太白山 贾岛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

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5、送僧游太白峰 林宽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

顶上多灵迹,尘中少客知。

悬崖倚冻瀑,飞狖过孤枝。

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诗。

常建,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描写“太白山高耸”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太白山高耸”的诗句有: 太白山高三百里:意思是太白山山峰高达数百里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太白山前终日见,十旬假满拟秋寻:太白山每天都可以看见,秋天快到的时候满山都看见秋叶.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太白山是多面的高,星辰仿佛是山上的树木一般,形容山很高.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极。

:太白山高达数千米,山上没有草,常年积雪,连绵不绝.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

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中。

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汉江水系分水岭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太白山南北两坡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

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

气侯、动植物的差异同时影响着地表岩石风化进程,并直接参与着不同类型土壤形成。

以气侯为基因、以植被、土壤为标志的自然综合体的天然景观也在垂直位置构成不同类型景观带。

诸如此,使得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

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

自19世纪始,国内外学者纷纷来太白山考察

太白山成为多种学科盛夏时避暑旅游考察研究和教学实习的主要基地。

太白山风景优美,是旅游胜地和道家活动场所。

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学士登临挥毫,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关中胜迹图志》载:道书云太白山为道家第十一洞天。

因此,每逢盛夏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描写“太白山高耸”的具体诗词如下:1.《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 韩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

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

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

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

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

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

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

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2.《病假中南亭闲望》作者:白居易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

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

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

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

3.《贺庞少尹除太常少卿》太白山前终日见,十旬假满拟秋寻。

中峰绝顶非无路,北阙除书阻入林。

朝谒此时闲野屐,宿斋何处止鸣砧。

省中石镫陪随步,唯赏烟霞不厌深。

4.《登太白山》 李白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尺,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跽问宝诀。

灿然忽自哂,授以炼丹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怆然五性热。

吾当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5.太白山》太白去天三百尺,山草古雪皓西极。

若教伯夷居上头,山是蚁蛭雪如墨。

毛泽东诗词鉴赏的论文1500字以上

2006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主席生前有大量的诗词发表,有律诗,有词,有骈文,气势雄浑,想象瑰丽。

俗话说,诗言志,歌咏言。

我力图把毛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按照时间顺序,体察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他当时的心态,结合该历史环境下的作品,揣摩他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

我的论文以其诗词为线索,点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当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诗词本身,历史只是作为环境因素,解释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中国古体诗词可以粗划为写实和写意两种,也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分别是其杰出的代表

写实者忧国忧民,有不少叙事诗流传于世,而写意者多歌颂祖国伟大山川,李白更是做了个梦都能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个人认为,毛主席的诗词作品很难简单划归其中某一类。

首先,毛窒息的诗词基本都是基于其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背景;然而,诗人思想丰富,言辞华丽,豪气冲天,又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

比如说,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占南京后(49年4月),诗人一定很为自己一手指挥的这部交响曲而自豪,信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类似作品很多。

我认为,毛主席的诗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乐观向上,气势磅礴,对应于“写实”和“写意”,毛可以称为“写势”,当然,这“势”不是空的,唬人的,而是多基于现实历史事件。

比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是伟大的历史制造者,然后用诗歌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豪情。

按照历史顺序读毛窒息的诗词,就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甚至觉得,毛窒息是一个性格十分率真、秉性大大咧咧的人,很难与国家元首的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联系起来,这一点在诗词中表现尤其强烈。

而贯穿这几十年的一个骨干精神,就是乐观与自信,或许这也是其能成就伟大事业的必备素质。

总之,诗词中的毛泽东,有时性格细腻(但从不伤感),有时豪放甚至霸道,反映了其性格中丰富、多侧面的特点。

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来剖析毛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东西。

(—)遵义会议以前 1923年4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时年毛30岁。

大凡伟人,多少都有点儿“前科”,比如列宁就曾三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又三次越狱跑了出来。

毛离开长沙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当时已经与杨开慧结婚,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热泪欲零还住”,“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注意,这在毛的诗词中是绝对的儿女情长了,从那之后,我只记得另一次流泪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竟然也是为了杨开慧!(“我失骄杨君失柳”)可见结发夫妻感情深厚。

毛泽东的一生,自从杨开慧被杀,就注定他再也寻找不到那种纯洁的爱情,因为他已经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的妻子很难说有多少其他的或者崇拜或者功利的因素。

毛的一生,从个人和家庭角度,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是,他以个人的悲剧,成就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圆满,这就是伟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索萨有一篇作品,《为历史负重的人》,抄录如下: 有一类人,他们注定是要为历史负重的。

在他们自己的时代,这一类人是最痛苦的人。

他们多半是些有信仰的人,而且“过于”真诚,“过于”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善引导他们超越历史,接近了真,他们因此与时代格格不入。

这一切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却挽救了历史。

由于他们的出现,历史才没有成为一条肮脏的河,历史才成为一首久远的歌。

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佳作《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年他32岁。

在一个怎么说也不算特别年轻的阶段,他竟“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我倒宁愿把这理解成是诗人的战斗宣言。

毛的一生,正是凭借着这种书生意气和四射的激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这首沁园春是典型的比兴的手法,上阙写景充分烘托气氛,下阙言志表明心迹。

其实,《沁园春雪》也是这个套路,更早期的著名作品当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沁园春这个词牌写了几百年,恐怕找不出超越这两首的。

毛的不少作品,即使放在唐宋时期也绝对是洛阳纸贵的佳作;在明清之后的古体诗词成就中,我认为毛主席当属第一人

在上下阙的过渡上,毛主席匠心独具。

在几句瑰丽的景色描写后,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诘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然后自然通过百侣曾游过渡到同学少年。

相比之下,《沁园春雪》的衔接恐怕更出色一些。

读毛的诗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他在前行的道路上是否徘徊犹豫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