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毛主席最具代表性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句诗一、十句如下: 1、沁园春 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沁园春 长沙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菩萨蛮 黄鹤楼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4、西江

毛泽东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句诗

一、十句如下: 1、沁园春 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沁园春 长沙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菩萨蛮 黄鹤楼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4、西江月 井冈山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5、采桑子·重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6、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7、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8、清平乐·六盘山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9、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0、浪淘沙·北戴河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二、扩展知识: 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继解放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

后来,在与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了另外一些诗词。

诗词渗透着思想哲理,是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

比较具代表性的诗歌

这个问题太泛了,泰戈尔的就比较有名,中国的话,给你几首现代诗1、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2 海子:《春暖花开,面向大海》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 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优美的相逢是缘萍水相逢,相识即是有缘,今宵别后,重逢不知何处,对酒当歌,往事依然清晰,人生如梦,但愿长醉不醒,过客匆匆,早晚拱手一别,今又秋风,昨日黄花安在,古道长亭,且将金樽斜满,岁月如星,吾情似水缠绵,心已望月,何时龙吟九霄.当鸟儿飞过窗前作者:蓝剑飘飘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野平坦,舒展童年的歌沿着小路在牛背上欢唱炊烟在傍晚的青瓦上跳荡嬉戏谁家的采桑姑娘挽起纱袖面对小河梳洗那甜蜜的梦境来来往往成群的,白色的鸟儿们在朝圣青春的衣裾老木屋里一本静默的挂历高举双手仰望长空祈祷令人惊喜的生命宣言古老的窗台上小小的洁白的茉莉花轻轻芬芳了每一扇紧闭的窗棂妈妈的饺子作者:米夫离家远行的时候送别的饺子包在了炕头妈妈用泪水和面爸爸用沉默擀皮这饺子的味道平日里没有揉进一百种牵挂包上一千个祝福捏紧一万遍叮咛咬一口这滚烫的饺子亲情浓厚他乡想家的时候妈妈的饺子就香飘心头大街上那些个红红火火的饺子馆都挤满了南腔北调的乡愁点一盘家常饺子喝一壶陈酿老酒守一轮十五月亮心窝窝里就有了些回家的感受夏夜作者:荣儿是谁拿把弯刀,把月儿削成眉梢,吴刚收起桂花酒,让我饮这相思万斗.想对星儿诉离愁,星儿扯块白云遮了头,万般羞,又求风儿捎口信,风儿拉着柳枝的袖,不肯走.哎!燕儿她窝中正呢喃,灯儿她眼神太迷茫,池儿也说心中太烦闷,哦!可喜那蛾儿有雄心,她说为我千里去抟情。

假如你是一朵雪花作者:墨客风流假如你是一朵雪花,翩翩地从天堂飞撒。

我就有了向往的方向——飘荡,飘荡,飘荡,——整个天空都是我的方向。

哪怕冷寞的山崖,哪怕孤寂的天涯,也不怕那凄清的雨巷——惆怅,惆怅,惆怅,——小可爱,你就是我的方向!让精灵点一盏桔红色的灯,闪烁着你那野鹿似的眼神,还透了朱砂梅的清香——幽然,幽然,幽然,——呵,那时我就抛弃所有自由与梦想!只须轻轻地棒住你的轻盈,轻轻地,渗入手心,眉心,整个灵魂!孕育一个春天的海湾——徜徉,徜徉,徜徉,——徜徉在你柔波似的心房…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书法!

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他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他精书法,是中国当代的书法巨匠,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家。

8岁进私塾,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而成为当代书法巨匠。

早期的书法艺术即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碑帖的基础上下了较深的功夫,为他一生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在指挥中国革命各个战略阶段之余,一直不忘他的书法实践,时常披览碑帖,从江西根据地到延安,毛泽东身边别无长物,却一直把晋唐小楷等他阅读临写过的法帖带在身边。

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

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

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

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

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伟人风范所吸引一样。

研究毛泽东书法的李树庭先生最早在互联网上推出《书家毛泽东》,展开对毛泽东的书法实践.书法风格.书体演进.书法形式,以及他作为书法家的知识基础等进行了多侧面的透视和探讨,以翔实可靠的资料和较厚实的书法理论,自然流畅的文笔和朴实清新的观点,并附以不可多见的毛泽东手迹 ,为读者展现出毛泽东书法的形成.发展的纵向轨迹和横向风貌。

本页制作也参考了李树庭先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向李树庭先生表示诚挚谢意。

附录:《毛泽东与书法艺术》 转自新华网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

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他常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和学院附近东台山凤凰寺所藏清代湘乡书法家萧礼容碑,字字写得很有功力,尤以 草书为精妙。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 现在还保存着的一张毛泽东还书的便条,是他16岁时写的,用笔严谨,而又有开拓,可知那时他已有相当功底。

他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后,作了一篇文章,叫《宋襄公论》。

国文教师谭咏春阅卷时批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这个年轻人确似有“仙骨”,文章固然可取,又用楷书写就,工整秀丽,故当时师生们誉他的文和字为同学中之“两绝”。

现在还保留着的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写的一篇作文的手迹,题目叫《商鞅徙木立信论》,用的也是丝毫不苟的小楷,一气呵成,笔笔遒劲。

1913年10-12月,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时,留下了一本笔记。

前11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36页冠名《讲堂录》。

从这些墨迹看,这个时期,毛泽东深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拙可爱,质朴自然。

战地喜获《三希堂》 1927年11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在江西宁冈县砻市创办了第一个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笔墨纸张比较缺乏,有一次,一个学员提出用柳枝烧成炭可以写字,毛泽东在青石板上试了试,软硬适度,写出来的字还挺清晰。

毛泽东满意地说:“倒真像墨笔哩!”他说,“敌人越是封锁,大家的办法就越多。

看,封锁得同志们用木炭树枝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沙滩上写字。

这种笔墨纸张是用不完的。

” 毛泽东走到哪里都在研究学习书法。

红军时期他率部转战到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时,见一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问陈昌奉等:“娄山关刻碑干什么?”许多人回答不出,他便解释说:“关乃要塞重地也,是出入的通道,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

”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

他赞扬这三个字写得苍劲,像峻峰那样挺拔屹立,运笔如飞。

工匠石刻也非常精美。

他还反复揣摩,不断用手在笔画上临摹运笔走势,不时感叹:“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这碑又修建于何代。

”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毛泽东身边。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写字,并且经常阅览法帖。

当时延安的老百姓知道毛泽东喜欢写毛笔字,为表示对他的敬意,特地用一块古砖刻磨成一方砚石,送给毛泽东。

可惜,这方砚台在后来转移时丢失了。

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行草为主,用笔恣肆,刚劲挺拔,大气磅礴,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

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一位青年作家奔赴延安的途中,从被日军炸毁的废墟中拾得四册名著及《石索》、《三希堂法帖》各两卷,如获至宝。

他不辞辛苦,带到了延安。

一天,素有“长征才子”之称的朱光和那位青年作家谈得投机,便引他去见毛泽东。

毛泽东对这位远道...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赏析

展开全部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中以“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几句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中的“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

北国风光的古诗词me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1935年11月间,中央红军、陕北红军和鄂豫皖北上红军胜利会师;12月9日,北京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时代。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新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5] 还有一种说法,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渡黄河东征,从山西省石楼县第一次踏上了山西的土地,并在石楼县留村写下了《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构思于渡河期间,写成于石楼境内。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五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距离黄河仅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

二月七日,以飞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

毛泽东素来爱雪,现在看到寥廓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天际,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

当晚,在住处,一灯如豆,诗人伏在一张小炕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词《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写景,起笔就大气磅礴。

包举字内,以“背负青天朝下看”的审美视野,纵览北国河山。

长城黄河,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以“莽莽”.“滔滔”谊染其气势,作为词的兴象,特别的显得豪迈与崇高。

群山.高原.不仅气胸为足,生机勃发,且表现出大无畏的抗战精神,要与高高在上的“天公”一比高低;一“舞”一“驰”,似乎已赢得挑战的胜利。

结局三句,诗人妙想奇发,搁笔云天雪景,去描绘云散天青冬阳暖照的晴天雪景。

俗话说:“女要俏,一身孝”。

美丽的女子着素服,净美淡雅,娇艳与素美相衬相映,更加美的无与伦比。

诗人用:“红装素裹”设喻,写北国晴天的雪景,确实是“份外妖娆”啊!词的下阙论史。

一.二句在结构上称为“过片”,起承上起下作用

上一句用深情赞美承上,下一句两阙(片)连缀得天衣无缝。

接着,诗人用一感情色彩很浓的“惜”字领兴,历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著名帝王,即认可他们是为如此多娇的江山“竞折腰”的英雄,又评说他们的历史局限:“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无可否认,他们都是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的巨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但他们都有着“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即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统治.剥削与剥夺,让人民群众陷入了贫穷与愚昧境地的一面。

千秋功罪,诗人对秦始皇。

汉武等人给予了美学意味的评说。

词的最末三句,是全词中最具伟力的诗语,雄视百代,超越往古,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肩负历史使命的自豪与完成历史使命的自信。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无产阶级,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创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业绩。

《沁园春.雪》的美学成就,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气磅礴,景象非凡,睥睨六合,纵横八荒;情于景,诗与论,高度融合,崇高现实主义与崇高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柳亚子先生誉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其后,更无论南唐小调,南宋慢词矣。

”这个评价似乎非常公允的。

中国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过极为光辉的发展时期,逮及近.现代,虽未“断流”,但也明显地现出式微的光景。

而毛泽东诗词,振兴了中国现,当代诗词,使之有了蓬勃的生机,再造了诗词史的辉煌

毛泽东会书法吗?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12/12/content_1228493.htm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 ct=201326592 lm=-1 cl=2 fm=ps word=%C3%AB%D4%F3%B6%AB%CA%E9%B7%A8 看看就知道了:独领风骚----毛泽东书法欣赏 〔作者:何满宗 毛泽东:二十世纪杰出书家 公元1999年6月,《中国书法》、《书法导报》联合发起了关于举办“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的评选活动

他们推荐了二十世纪已故的50名著名书法家,通过读者投票和专家评审,于当年12月份揭晓,评选出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李叔同。

这十位卓有成就的书家,是二十世纪中国书坛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书坛的缩影。

在这十大杰出书家中,湖南人就有两位:毛泽东和齐白石。

毛泽东书法文化观----民族性 书法,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我国书法艺术始于文字初创的甲骨文,继而篆书、隶书,然后又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中兴于晋唐。

晋书,堪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列而光耀中华。

晋书代表人物是“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晋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在我国书法史上,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大书家,唐代有欧阳询、颜真卿、怀素;宋代有苏轼、米芾;元代有赵孟;明代有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张瑞图;清代有王铎、郑板桥、何绍基等等。

古往今来,书法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文化素质与精神风貌,在文化人的精神生活与社会地位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所以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艺术门类。

毛泽东一生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透彻了解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一生读了不少书。

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无书不读。

他在给好友肖子升的信中开列了古代经、史、子、集当中的77种著作,他说“苟有志于学,此实为必不可缺。

”毛泽东尤其爱读历史书籍,特别喜爱《资治通鉴》,到晚年还保持这个习惯

一部二十四史,毛泽东断断续续地读了二十五六年,其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让人景仰。

毛泽东早在井冈山从事革命斗争时,就宣称: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

通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一代共产党人,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毛泽东的预言实现了,这是毛泽东的文化自信。

毛泽东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平常人一样,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

然而他与平常人不一样的是,他以超凡的智慧反过来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乃至更久远的文化。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是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觉的反映。

这种自觉,又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基础之上的。

中国传统文化,门类繁多。

单就绘画与书法这两门视觉艺术来说,毛泽东选择了书法艺术。

而在书法诸多的字体中,又在草书上独领风骚。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之树,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

毛泽东书法艺术观----独创性 总体而论,毛泽东书法有两大明显的特点: 第一,师法传统,取法乎上。

晋唐是书法史上的鼎盛时期,行书、楷书、草书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分析毛泽东的书体,大致是由楷而行,由行到草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历程。

历史上有三位书法家对毛泽东有直接的影响。

第一位是楷书大家欧阳询。

欧阳询是长沙人,初唐时期的书家,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而闻名于世,其风格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强,险强中出奇制胜。

其楷书,被后人称为“欧体”。

毛泽东早年的墨迹,如《还书便条》、《讲堂录》、《离骚经》、《商鞅徙木立信论》等,有楷有行,行楷相间,与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和行书《张翰思鲈帖》的用笔结体都有一脉相承的痕迹。

第二位是书圣王羲之。

毛泽东在研读王羲之的行书上也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有则小故事可以窥见毛泽东十分喜爱王羲之。

抗战时期,有位青年作家在战场的废墟中拾得《三希堂法帖》二卷,到延安后,赠给了毛泽东。

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能获得《三希堂》名帖,毛泽东的确如获至宝。

《三希堂法帖》,是清乾隆皇帝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伯远帖》三种珍贵墨迹,将其收藏处称为“三希堂”。

于是乾隆皇帝将这三种法帖以及皇宫内收藏自魏晋至明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汇编刻石,编印成《三希堂法帖》,有32卷之巨。

自此以后,毛泽东总是将《三希堂法帖》带在身边,连两次出国访问也不例外。

第三位是怀素和尚。

怀素是唐朝的草书大家,他穷毕生之精力钻研草书,使狂草在他的笔下放出艺术的光彩,在草书上卓有成就,留传于世的名作有《自叙帖》。

怀素是个富有激情的僧人,在书法创作中更是激情飞扬。

“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

他赋予线条以生命,将创作作为生命的唯一,怀素的狂草后来融入了毛泽东的笔端。

自1955年开始,毛泽东指示工作人员广置碑帖。

二十年间,在毛泽东身边所存书法拓本和各种字帖,有600多种。

经毛泽东过目的就有近400种。

毛泽东一生饱览诗书,他深深地知道在任何一门艺术上...

沁国春雪毛泽东写的,先全文,后赏析

展开全部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唯余茫茫,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