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国古代诗词中流派



古典诗词的流派和分类展开全部 古典诗词流派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十大流派一说。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典诗词的流派和分类

展开全部 古典诗词流派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十大流派一说。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孟 《春晓》《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创作风格——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韩孟诗派--代表人是韩愈 孟郊 代表作品:韩《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 孟:《感怀》 《游子吟》创作风格——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元白诗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 代表作品:——元《连昌宫词》白:《卖炭翁》《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长恨歌》创作风格——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江西诗派--代表人: 黄庭坚 代表作:《诸上座》《李白忆月游》《花气诗》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 柳永 李清照 代表作品: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南乡子》《青玉案》 柳:《雨霖铃》 《蝶恋花 》《望海潮》 李:《如梦令》《 声声慢 》《点绛唇 》《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蝶恋花 》 公安竟陵诗派--代表人 钟惺 谭元春 代表作 钟:《浣花溪记》《隐秀轩文》 谭: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 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代表人 王士祯 代表作:《秋柳诗》 建安邺下文人集团--代表 三曹 七子 蔡琰 三曹指 曹操《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 七子指 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孔融《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 徐干《中论》《室思》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 代表作 《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道咸所见录》《独行谣》《圆明园词》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王之涣 李颀 代表作:王昌龄 《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 李颀 《古从军行》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第二种是两大派系。

1、现实主义派流。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

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

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

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

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

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

中国古代诗歌有什么流派

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

虽然他的创作成就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

比如陈师道与苏轼交谊最深,但作诗却以黄庭坚为学习典范。

因此,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了

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

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

吕氏图所列25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 何□、王直方、僧善权、高荷。

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记载名单与此稍有出入。

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吕氏的原意只是因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诗人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

25人中有较多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陈师道、谢逸、洪刍、饶节、洪朋、洪炎、韩驹、李彭、晁冲之,谢□等10人,除陈师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

此外,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

曾□、曾思、赵蕃、韩□等人也列入诗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

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隘。

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的民族斗争的爱国主义诗歌。

形成江西诗派的主要原 因是这些诗人的诗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

后来有一些缺乏创 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

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

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 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

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 □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

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

所以,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当时如刘□、汪藻、张□等人虽然没有被看成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

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桐城诗派 “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

”这是程秉钊在《国朝名人集题词》中的论诗之语。

敢于同执清代文坛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轻,可见桐城诗派影响的广大与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视。

那么什么是桐城诗派呢?在讨论这个基本的问题时,学者们大多从史的角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条列桐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明代的方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

”(钱仲联先生诗)但这只是在做桐城诗史,而未中桐城诗派的肯綮。

桐城诗史与桐城诗派是两个既不能完全相互重叠,又存在着多重交叉关系的文学史概念。

简捷地说,桐城诗派并不涵盖全部桐城诗史,而只是桐城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诗学见解和诗学创作风格近似的诗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它的核心人物来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随者则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严格地以地域划分为界限的桐城诗史。

因此,研究桐城诗派,从空间上来说,应立足桐城,放眼全国;从时间上来说,则要截断众流...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象征意义的词

展开全部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中国诗词都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都是谁?及其风格和名句.急,最好...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5.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6.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7.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8.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9.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

中国现代诗歌有哪些流派与特点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

“五四”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激起了先进分子的觉醒。

由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

一批诗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欧美浪漫主义诗歌中找到启示和力量。

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

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的大部分诗篇写于1920年。

他的创作在飞动和呼啸的抒情形象中传达“五四”狂突进的时代精神。

他摒弃了小诗运动的诗人们那种隽秀的情趣,创造出以雄浑的调子、急速的旋律、囊括万物而又不拘形迹的豪放诗风。

他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要求,诗中充满了20世纪的动的精神,《女神》的基本精神在于创造,于旧的毁坏中寻求新我的诞生。

郭沫若笔下自焚的凤凰形象,集中地体现了对旧世界的批判与抗争的意识,同时又象征着那个创造和追求光明的时代,郭沫若还追求西方现代文明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的融汇,《女神》中不少作品以新诗的形式表现溶进了现代精神的古老神话传统,既与新世纪的抗争意识相通,又与中国历史文明、特别是“五四”时代精神一致。

他为新诗引进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词汇,丰富并完成了新诗现代形象的改造更新。

继《女神》之后,郭沫若又有《星空》、《前茅》、《恢复》等诗集。

提倡浪漫主义诗歌的,还有创造社的成仿吾、柯仲平,和后来组织太阳社的蒋光慈等。

蒋光慈的诗集《新梦》所收系1921至1924年旅居苏联的作品。

他把浪漫主义激情具体化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歌唱。

他的诗热情澎湃,格调宏朗,但也因未能扣紧中国现实而有些浮泛。

《新梦》之后的《哀中国》、《战鼓》,高亢之音减弱,流露出某种感伤情调,但“始终是在希望的路上走著”(《〈哭诉〉?序》)。

受到创造社的直接影响,沉钟社及其主要成员冯至的诗风,同样洋溢着乐观积极的浪漫主义情绪

冯至的《昨日之歌》中的诗篇,其基本主题也是青春和爱情的歌唱,抒情真挚细腻、幽婉动人。

后来《北游及其他》中的诗,又增加了现实的内容,冯至写的诗是个人“如烟如梦”的哀愁,概括了“五四”以后追求光明的青年的苦闷心理。

随著自由体新诗的勃兴,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便转而要求便于吟诵的格律化。

新月派(见新月社)的出现顺应了这种潮流。

1926年北京《晨报》创办《诗镌》,由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人主办。

随后又创办《新月》和《诗刊》。

在刊物的发展沿革中培养、集合了一批艺术主张相近的诗人,新月派即由此得名。

这是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的诗人。

其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认为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他们创造的新诗格律体,不同于自由体的毫无拘束,又不是古典诗词那种陈旧的模式,而是在自由体新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统一格律要求的格律诗。

此派诗人的情调风格都接近英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但反抗精神甚为微弱。

他们的诗篇注重艺术的纯美,主题往往是人生的经验、人性的美丽以及爱情的追求。

也有一批诗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切,但思想始终未曾超越人道主义。

当理想和憧憬在现实生活中失落,也易于产生幻灭感。

徐志摩是新月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他致力于诗体的输入与试验,尝试的诗体最多,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他的诗语言鲜明,色彩清丽,具有流动的质感,让人觉得世上一切都鲜明、灵动。

徐诗稀薄地联系社会生活,寻求人的尊严与爱情的高尚,但虽想冲出黑暗迎接光明,却常常不知道风是在向哪一个方向吹。

一旦人生的际遇超乎他的预料,便由信仰的动摇而趋于颓唐,这在从《猛虎集》到《云游》的“自剖与云游期”,体现得最为充分。

闻一多是新月派创作和理论全面发展的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死水》一诗是他贯彻自己艺术主张的力作,以设想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

死水是旧中国衰颓的象征,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的抗争,并以烈的嘲讽来宣示那未曾绝望的激愤。

闻一多是一位呕出一颗心来,怀着火一般激情,唱着悲愤诗句的爱国主义者。

新月派诗人中,朱湘在格律诗的倡导和建设方面亦多有建树。

他著有《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

他的诗洋溢着和谐庄穆。

其诗在幽婉恬淡方面有特色,有时表现为隐晦神秘而有明显的对于现实的规避。

朱湘致力于诗的叙事,这方面的实践在早期新诗人中较为突出。

此外,孙大雨、饶孟侃、邵洵美、沈从文、朱大柟、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亦叫“林徽音”)等,都属于这一流派的诗人。

20年代后期,象征派诗风兴起,李金发以法国象征徵主义诗歌为模式,试验把西方象征主义创作方法引进自己诗中,有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他以新奇生涩的形像,表现富于异国情调的感伤气氛。

他重视暗示性的隐喻,通过一些朦胧的诗...

现在的中国诗歌有哪些流派

初期白话诗派 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

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

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

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

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其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

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

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

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

代表作《弃妇》。

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

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

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

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

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捉住现实”是其宗旨。

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

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七月诗派 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

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晋察冀诗派 因地区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地区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8年末,“抗战文艺工作团”、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这里。

西战团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战地社于1939年1月创办了诗刊《诗建设》,抗大学员丹辉等人成立了“铁流社”,1939年3月创办了诗刊《诗战线》。

以战地社和铁流社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派。

41年7月3日,成立了晋察冀诗会,田间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陈辉为执委...

中国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展开全部中国古代诗歌十大流派: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孟 《春晓》《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 韩孟诗派--代表人是韩愈 孟郊 代表作品:韩《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孟:《感怀》 《游子吟》元白诗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代表作品:元《连昌宫词》白:《卖炭翁》《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长恨歌》江西诗派--代表人 黄庭坚代表作:《诸上座》《李白忆月游》《花气诗》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 柳永 李清照代表作品: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南乡子》《青玉案》柳:《雨霖铃》 《蝶恋花 》《望海潮》李:《如梦令》《 声声慢 》《点绛唇 》《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蝶恋花 》公安竟陵诗派--代表人 钟惺 谭元春代表作 钟:《浣花溪记》《隐秀轩文》谭: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代表人 王士祯代表作:《秋柳诗》建安邺下文人集团--代表 三曹 七子 蔡琰三曹指曹操《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七子指王粲《七哀诗》《登楼赋》孔融《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陈琳《饮马长城窟》徐干《中论》《室思》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刘桢《赠从弟》蔡琰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代表作 《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道咸所见录》《独行谣》《圆明园词》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王之涣 李颀代表作:王昌龄 《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 《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李颀 《古从军行》以上仅为大致,详细请参考 http://www.imagegarden.net/bbs/printthread.php?threadid=584546

文学诗歌有哪些流派??

一、诗歌流派:20世纪初以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为代表的“尝试派”。

20世纪初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五四派。

20年代初期以徐志摩、闻一多等为代表的“新月派”。

2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

20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

20世纪30年代以以及以艾青、彭燕郊、牛汉 、曾卓等为代表的“七月诗派”。

20世纪40年代以穆旦、杜运燮、郑敏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

20世纪50年代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派诗群”。

20世纪50年代以覃子豪、钟鼎文和后起的余光中、罗门、蓉子为代表的“蓝星诗群”。

20世纪50年代以洛夫、张默和痖弦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群”。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岛、杨炼、多多、顾城、江河、舒婷等为代表的“朦胧诗群”。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海子为代表的“神性写作”。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他们诗群”。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周伦佑等为代表的“非非诗群”。

21世纪初以陈昂、刘懿为代表的春草派诗歌。

二、扩展知识:1、诗歌定义: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2、诗歌发展:《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

3、诗歌特点: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古代诗人所属派别

展开全部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5.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6.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7.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8.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9.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