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林则徐著名诗词



林则徐的诗句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

林则徐的诗句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

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

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

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

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

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私塾。

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

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

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

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

十九年(1814)授编修。

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

在京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

于是,他“文学而潜修”。

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

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

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

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

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

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

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

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

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

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

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

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

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

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

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

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

“—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

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

”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

”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

”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

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

”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

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埔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

林则徐都有哪些著名的诗句

展开全部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林则徐的著名对联

展开全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我将这幅对联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则欣赏其宣扬的宽容和大气,二则也是激励自己能排除私欲,一心为公。

在21世纪来临之际,我们即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努力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因此有明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是极其重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

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

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

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见义勇为”、“杀身成仁”。

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

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林则徐曾手书一幅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

“无欲则刚”,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

人有七情六欲,也是自然之理。

“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

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如何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

人若无欲品自高。

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

社会上还存在着假、恶、丑现象,纯洁社会、净化风气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无欲则刚”的操守,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将使我们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伸张正义,克敌制胜“无欲则刚”,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林则徐最有名的两句诗是什么?

展开全部最能赞美林则徐的感觉还是他自己写的诗句:七绝 ·林则徐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还有一首诗歌作者:暗恋_桃花源一百六十年多前的那一场大火焚断了一页闭关锁国的历史也烧毁了洋人虎视眈眈的发财梦你的名字 从此让列强们咬牙切齿 夜不能寐国人麻醉以久的神经 被灼醒了这才懒洋洋地打了一个著名的喷嚏然而 满清的脊梁 如那臭名昭著的老太婆一样终于无法 挺直于是 就有了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的一笔你被 放逐(尽管那是一片养育了西域各族儿女的美丽草原是游牧着著名的天马的地方)放逐了你 便放逐了大清二百年江山历史如天山般永恒百年过后 大清早已朽成一段枯槐而你却在十亿人心碑上灼灼闪光还有一副对联赞林则徐上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下联: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左宗棠挽林则徐联以上供参考。

...

赞美林则徐的诗句

最能赞美林则徐的感觉还是他自己写的诗句:七绝 ·林则徐虎门一怒令硝烟,切恨西夷掠海沿。

挥笔如风惊案动,长空万里舞云笺。

还有一首诗歌,作者:暗恋_桃花源一百六十年多前的那一场大火焚断了一页闭关锁国的历史也烧毁了洋人虎视眈眈的发财梦你的名字 从此让列强们咬牙切齿 夜不能寐国人麻醉以久的神经 被灼醒了这才懒洋洋地打了一个著名的喷嚏然而 满清的脊梁 如那臭名昭著的老太婆一样终于无法 挺直于是 就有了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的一笔你被 放逐(尽管那是一片养育了西域各族儿女的美丽草原是游牧着著名的天马的地方)放逐了你 便放逐了大清二百年江山历史如天山般永恒百年过后 大清早已朽成一段枯槐而你却在十亿人心碑上灼灼闪光还有一副对联赞林则徐上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下联: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左宗棠挽林则徐联以上供参考。

林则徐的诗

展开全部 1、天山万笏耸琼瑶, 寻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青山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林则徐事迹简介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生平】青少年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

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

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

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

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

父亲的淳淳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私塾。

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

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

次年初,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

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入官场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

十九年(1814)授编修。

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云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

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

于是,他“文学而潜修”。

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

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

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

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

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

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

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

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

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

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

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

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

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

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

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

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

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

“—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

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

”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

”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

”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

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

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

”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

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埔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

请教下林则徐的名言谢谢

你好!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

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5、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6、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7、社燕逢春留好语, 地无寒谷春常在。

8、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9、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

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

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

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

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

“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

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 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

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

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

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

“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

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

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

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

意思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

为人若何?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达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

用现代人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

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

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

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

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

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点评:这里不是宣扬宿命论,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

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

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毛泽东不是说过,要实事求是吗?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一,要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点评:青年毛泽东再《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

货者,财也。

钱财是身外物。

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

毛泽东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

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