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昆嵛山诗词



形容崂山的诗词展开全部 【唐】 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作者

形容崂山诗词

展开全部 【唐】 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镌刻于崂山梯子石五百级处之巨石上,刻石之诗与《李太白全集》所载相同。

《全唐诗》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其生”;“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入觐回劳山 【五代】 刘若拙 东来海上访道玄,幸遇一见有仙缘。

宋朝天子丹书诏,奉命敕修道宫院。

海角天涯名最胜,秦皇汉武屡敕封。

古来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

【作者简介】 刘若拙,五代时人,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自四川来崂山,曾被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

在《宋史·甄栖真传》中,有甄栖真“初访道于牢山(即今之崂山)华盖先生”的记载。

今即墨县东关小学院内(高真宫旧址)有刘若拙墓,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诗录自《太清宫志》。

鳆 鱼 【金】 刘迎 君不见二牢山下狮子峰,海波万里家鱼龙。

金鸡一唱火轮出,晓色下瞰扶桑宫。

槲林叶老霜风急,雪浪如山半空立。

贝阙轩腾水伯居,琼瑰喷薄鲛人泣。

长 白柄光芒寒,一苇去横烟雾间。

峰峦百叠破螺早,宫室四面开蚝山。

碎身粉骨成何事?口腹之珍乃吾祟。

郡曹受赏虽一言,国史收痂岂非罪?筠篮一一千里来,百金一笑收羹材。

色新欲透玛瑙碗,味胜可0葡萄醅。

饮客醉颊浮春红,金盘旋觉放著空。

齿牙寒光漱明月,胸臆秀气喷长虹。

平生浪说江瑶柱,大嚼从今不论数。

我老安能汗漫游?买舟欲访渔郎去。

【作者简介】 刘迎,字无党,东莱(今山东省莱州市)人,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进士。

本诗录自清代王士郲选编之《古诗笺注》。

华楼崮 【金】 朱仲明 群峰鸆H簇华楼,天老人间境界幽。

辟谷仙翁发长啸,一声铁笛洞外秋。

【作者简介】 朱仲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举人,曾任即墨县教谕。

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白龙洞摩崖刻诗(选录) 【元】 邱处机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

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浮烟积翠远山城,叠嶂层峦簇画屏。

造物建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

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

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

洞有嘉名号白龙,不知何代隐仙踪。

至今万古人更变,犹自嵌岩对万松。

【作者简介】邱处机,亦作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人。

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创龙门派。

丘处机曾数次来崂山云游访道,留下了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

金代泰和戊辰年(1208年)丘处机自今莱阳望城镇来崂山,曾在崂山白龙洞额上,留有刻诗20首,摩崖巨幅,非常壮观,因系丘氏手书,故较具文物价值,这里仅选录其中4首。

丘处机在崂山留下的刻诗,皆收入其《餯溪集》中,但在诗的排列次序和个别文字上亦略有出入。

太清宫三皇殿后山刻诗(选录) 【元】 邱处机 烟岚初到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

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 。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

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作者简介】 见邱处机《白龙洞摩崖刻诗》。

据《太清宫志》载,金明昌六年(1195年)邱处机由宁海之昆嵛山首次到崂山太清宫,留诗21首,其中10首镌于三皇殿后之巨石上,此系其中2首。

上清宫混元石刻诗(选录) 【元】 邱处机 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

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

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

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作者简介】 见邱处机《白龙洞摩崖刻诗》。

邱处机于元大安己巳年(1209年)由胶西来崂山时,曾在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混元石上,留下了刻诗10首,此系其中2首。

咏劳顶 【元】 赵孟兆页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

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作者简介】 赵孟兆页,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诗人、书画家。

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王乔崮 【元】 王思诚 仙子吹笙何处游,碧天明月几千秋。

谁知万叠劳峰顶,犹有遗迹在上头。

【作者简介】 王思诚,字致道,嵫阳人。

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国子监祭酒。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王思诚承命以农事来山东,曾游过崂山,并将华楼品为十四景。

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凌烟崮 【元】 王思诚 巨壁千仞上凌烟,石椁深藏羽化仙。

自是开山第一祖,悠悠此去几千年。

【作者简介】 见王思诚《王乔崮》。

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清风岭 【元】 董守中 肩舆仿佛驾仙禽,紫绶飘飘涧色深。

行到千峰最高处,凉飙如雨洒衣襟。

【作者简介】 董守中,字君庸,元代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任即墨县知县,兴利除害,信赏必罚。

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云岩子自题 【元】 刘志坚 三十二上抛家计,纵横自在无拘系。

来到劳山下死功,十年得个真力气。

【作者简介】 刘志坚,号云岩子,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人。

32岁时弃家入道,居崂山。

死后,大学士...

有关《昆仑》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华阳吟三十首》 宋 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

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2.《好离乡》 元 王丹桂 余隐居昆嵛山清神洞。

常习不睡。

因久坐,不觉雪降。

其夜稍暖,岩溜半溶,似乎有声。

俄然而起,出户视之,四围山色,尽为更变。

因倚松而作是词。

坐久欲胧晴。

不觉天公祥瑞呈。

夜暖忽闻岩滴,声声。

唤觉游仙梦不成。

靸履起开扃。

四望遥峰尽变更。

唯有长松天性异。

坚贞。

独倚幽岩显道清。

3.《采桑子 昆仑山》 元 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

若要亲亲。

除是清闲只一身。

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

炼就重绕。

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4.《游绥定凤凰山》 民国 吴佩孚 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峰作壮游。

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邱。

萧萧木叶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

休到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5.《奏章归》 宋 白玉蟾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

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

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

...

关于各个省的传说,现实故事

那就来电我们山东的把 两个一个后羿的 另一个关于秦始皇的 嫦娥又称姮娥[1],女性,神话中的人物

美貌非凡,后飞天成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宫。

姮娥墓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陪伴在大羿墓的旁边。

据说大羿与姮娥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大羿统一了东夷各部落方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由于该国家为众多崇拜太阳的部落方国所组成,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十日国”。

十日国的地望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南部(见“《山海经海外东经》地望考证”一文)。

现在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为十日国的都城。

尧王城遗址南侧的天台山(现为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

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还有太阳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日晷等许多太阳崇拜的遗迹。

大羿和她的妻子姮娥(后来演绎为飞天的嫦娥)死后就葬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

当地人称之为大羿陵。

嫦娥原名姮娥,是大羿(后羿)的妻子。

《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今本并脱去。

姮娥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二”之常羲。

古音读羲为娥,逐渐演变为奔月之常娥。

《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

知常娥神话古有流传,非始于《准南子》。

又《准南鸿烈集解》引庄达吉云:“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选》注引此作常,准南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

汉文帝名恒故讳之,知姮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

《集解》又引洪颐煊云:“说文无姮字,后人所造。

” 民间的传说又略有不同,大体谓嫦娥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写照。

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

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是说嫦娥经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诱惑,趁大羿外出狩猎,独自吞食了不死药,嫦娥由于背弃了丈夫,怕天庭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宫暂且安身。

可是月宫空无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长夜中咀嚼孤独、悔恨的滋味,慢慢地变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将往,枚占于有黄。

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 也有一种羿与后羿区分的说法,此说法来源于《天问》。

《天问》中以“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出现的羿,之后穿插了五问之后才又出现那个“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的“后羿”。

也就是说,一种所谓“民间传说”的后羿的妻子是“纯狐”而不是“嫦娥”。

而后羿很有可能就是嫦娥的夫君羿的后人,因为也善射,同族,故被人称为后羿。

探访鸥鹭王国\海外仙山海驴岛——威海海驴岛 威海海驴岛位于成山头的北部海域,距陆地最近距离为4海里, 距龙眼港2海里处,是一座融美丽的神话传说与美妙的自然风光为一体的"仙山海岛"。

威海海驴岛海驴岛是当年二郎神遗落于东海中的仙山。

岛上长有成片的芙蓉叶、芦苇、野枣树,每逢春夏芙蓉盛开时节海鸟们在此孵卵育雏、生息繁衍,白鸟红花相映成趣。

槎山 槎山的人文历史也很久远,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居住。

佛家雕凿千佛的千真洞,是中国海岸第一石窟寺。

槎山的道教历史尤为突出,道家把槎山及其云光洞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把槎山列为道家72幅地重阳派弟子王玉阳到槎山云光洞修炼,经过九年的努力,创立道家全真教嵛山派,并著有道教宝典之一的《云光集》等书。

金代章宗接见王玉阳三次,他羽化后,又有两代皇帝为他追封称号。

道家谭处端在槎山修炼三年后,创全真教南无派,其主要著作也被收入“道藏”。

儒家也时有文人至此,有的还留下了世代传诵的诗词,名闻神州的墨宝。

驰名中外的《封神演义》、《齐乘》、《尔雅》等十多部典籍,对槎山都作过脍炙人口的生动描述。

所以,古代人们就誉称槎山为“大东...

太清宫为什么是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

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人。

拜王重阳为师,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

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以及龙门派的祖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金朝正大四年、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

在逝世一周年,他的弟子将他安葬在长春宫内的处顺堂。

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赠封他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丘处机曾三次到崂山布道。

1195年,丘处机同刘处玄等北七真人首次由昆嵛山来崂山太清宫等处传道谈玄,道众大悦,各受戒律,在太清宫三皇殿后之巨石上留有诗刻 10首。

1208年,丘处机由今山东省莱阳抵莱西望城永真观,又转道来崂山,吟诗20首,并将崂山改名“鳌山”,这20首诗于同年3月镌于白龙洞额之上。

1209年,丘处机又自胶州应崂山道众之邀再次来崂山,这是他第三次来崂山。

据考,这次是从海上乘舟船而来,靠岸后率众上至南天门,在南天门上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法事活动

丘处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崂山常常见景生情,即兴赋诗,在南天门的法事活动过程中,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乃作词一首,名曰“青玉案”,词中尽数描写南天门高险之状和法事活动的壮观情景,镌于上清宫石上,又作诗10首,镌于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浑元石上。

这样,丘处机在崂山一共留下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全部镌于山岩之上,都以“长春真人”的名号题序。

丘处机(1148--1227),字密通,道号长春子,中国金朝末年全真道道士。

1148年(农历正月初九日)生於山东登州栖霞。

19岁出家宁海昆嵛山,师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

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1169年(金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1170年春,途中病逝于汴梁城,弥留之际嘱咐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

”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

1172年将王重阳迁葬终南山

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在姜子牙钓鱼的磻溪穴居7年,以待随缘行事,济世救民,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

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1195年丘处机等全真七子从胶东昆嵛山来崂山传道,从此崂山道教皈依全真教。

1208年到1209年,丘处机两次来到崂山。

他在道学研修方面造诣很深,在崂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使崂山成为道教主要丛林。

他对养生学颇有研究,著有《养生消息论》。

他的诗词书法功底也很深厚,仅在崂山就留下40余首诗词,其中以太平宫白龙洞的20首最为出名。

1188年(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丘处机应金世宗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庵,并主持了“万春节”醮事。

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诫。

名声大振。

1191年(金明昌二年)秋,丘处机东归故里,修建了一处修道之所,金章宗皇帝赐匾额“太虚观”,即后来的太虚宫。

因该宫地处滨都里村,栖霞人俗称之滨都宫。

1203年刘处玄逝世,丘处机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

丘处机掌教时间长达二十四年,期间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

在1203至1219年间,他在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

南宋和金朝政府屡次诏请丘处机赴朝,但他都没有前往。

丘处机为金朝和蒙古帝国统治者敬重,年逾七旬,西游万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而闻名。

当成吉思汗问他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他说“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又问及长生之药时,他说“但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问他治国之道时,他说“治天下之道,以敬天爱民为本”句句诚实可信,由于丘处机循循善诱的说教,对成吉思汗思想多有所触动,认为:“神仙是言,正合朕心。

”尊呼他为“国师神仙”他还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贵族,要他们按丘处机的话去做,又派人将仁爱孝道主张遍谕各地。

1224年春天,丘处机应燕京官员的邀请主持天长观。

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赐“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即诏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

莱州有哪些名人

展开全部1. 莱州市历史名人 : 刘毅(?—285) 字仲雄,东莱掖县人,西晋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

清正刚直,好臧否人物,很为时人信服。

魏末任司隶官,为政竭忠尽职。

在晋初险恶的政治局势中“言不苟合,行不苟容”。

任司隶校尉时,敢于“纠正豪右”,压抑世族豪强势力。

深为时人称道。

向晋武帝写下了《宜罢中正疏》,力主晋帝“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刘的建议虽未得晋武帝采纳,但在那时就能深刻认识到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并力主废弃,足见其高远的政治目光和过人的智慧。

70岁告老归第,授光禄大夫衔。

晋太康五年(285)卒。

有《文集》两卷传世。

王景(889—963) 掖县人,五代、北宋时名将。

少年时即倜傥无羁,善骑射。

历仕梁、晋、汉、周,累破契丹,为护国军节度。

后周显德元年(954)封褒国公,次年周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

又任西面行营都部署,在上邽大破蜀军,斩首数万,进封凉国公。

北宋改元,太祖为其加太保,封太原郡王,卒赠太傅,追封凉国公,谥号无靖。

他为政宽缓怀素而极有主见,尤善施抚、赈之策。

辛次膺(1091—1170) 字起季,掖县人,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

绍兴年间任右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后七次上疏劝谏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

宋、金和约达成以后,辛次膺义愤填膺,上疏抨击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

史称“渡江以后,直言之臣以次膺为首”。

终因势单力薄,为秦桧忌害,被削职为民,流落乡里达20年,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力主抗金不懈。

刘长生(1147—1203) 名处玄,字通妙,以号行,莱州武官村人,金代著名的道家“全真派七真人”之一,全真道随山派创立者。

金大定九年(1169)春,被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收为关门弟子,赐以名号。

出家后,随师傅至昆嵛山烟霞洞、终南山修炼,王重阳羽化后。

刘长生回到故乡,居武官灵虚观,创立全真道北七真派之一的随山派,收徒讲注《道德》、《黄庭》、《清静》诸经。

金明昌六年(1195),刘长生与邱处机等道侣七人至崂山传道,独留太清宫。

承安二年(1197)冬,金章宗派使者以隆重的礼节将刘长生召赴京都,待为上宾。

数月后刘长生携旨返回故里于大基山道士谷修建先天观。

刘长生精诗词书法,武官、大基山都有他的诗刻。

迎祥观亦曾有其手书“蓬莱”二字。

元时国戚皇姑多在此观修道,明洪武中易名青罗观。

武官遇仙园碑前书“遇仙园”、碑阴书“遇仙楼”字大逾斗,笔势如龙凤翻舞。

泰和三年(1203)二月六日羽化,年56岁。

元至元中赠辅化明德真人。

著有《道德经注》、《阴符经解》等。

刘迎(?—1180) 字无党,号无诤居士,东莱(郡治今莱州市)人,金代著名诗人。

初以荫试部椽,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大定十四年登进士第,任完颜永成邠王府记室,后改任太子司经,深得世宗和太子完颜允恭器重。

“代劳者歌”是他诗作的最主要特点,这个特点在《淮安行》、《河防行》、《修城行》、《推车行》、《败车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刘迎诗文当时就很受推重。

金章宗曾评论:“郝俣赋诗颇佳,旧对刘迎能之,李晏不及也。

”刘迎的诗文乐府集《山林长语》曾作为金朝国学刊行。

金人元好问《中州集》曾收录刘迎诗75首。

今人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中,也收了刘迎词4首。

在现在的教科书和试卷中都选录有他的诗词,在全国各地也都流传着他的不少诗词作品

大定二十年随皇上至凉陉,因病去世。

毛纪(1463—1545) 字维之,掖县城里人,明代重臣,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父毛敏博学忠直,曾任杭州教授,晚年退归,名重乡里。

毛纪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放榜解元,翌年中进士后授翰林,孝宗弘治初为检讨、侍读。

曾参与纂修《孝宗实录》。

后任侍学士、学士、户部侍郎,正德十年(1515)由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旋迁户部尚书,后兼东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

因迎驾明世宗有功,毛纪被明世宗加为伯爵。

有《鳌峰类稿》等多部著作,并纂修成第一部《莱州府志》8卷,嘉靖十四年刻印发行。

逝后赠太保,谥文简。

至今民间仍流传着毛阁老的许多传说,蒲松龄的《姊妹易嫁》就是其中之一。

2.当代名人: 张瑞敏 男,汉族,1949年1月生,山东莱州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鲍国安 男,汉族,1955年10月生,籍贯山东莱州平里店镇婴里村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凭借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出色表演,获得中国电视“飞天”,“金鹰”男主角双奖。

李登海,男,1949年9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后邓村人,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李登海培育的玉米种,使中国土地由每亩养活 1个人提升到养活4.5个人;他的玉米种子已累计在全国10亿亩土地上推广,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元

在国内,李登海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

是全国人大第八、九届...

宫姓有几人?

一.宫姓的起源 胶东宫姓源于姬姓,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宫之奇。

史载,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时,封同一曾祖的族侄仲为虞君,是为虞仲。

又封虞仲之子为(tong,音“同”)国之君, 宫阝国传数世即为晋国所灭。

宫之奇原姓姬,名之奇,又名奇,是宫阝国后世国君的族人。

宫阝国被晋国灭时,他离 宫阝奔虞国,将宫阝字去右耳(右“阝”旁的原字型为“邑”字,“邑”为诸侯之国的意思,去邑表示离开故国,“宫阝”去邑为“宫”),改姓宫,名之奇。

从此以后,即有了宫姓,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宫之奇到虞国后,就任虞国上大夫,辅佐虞公,是一位贤臣。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讲的就是宫之奇的故事。

、 、 、 等都有关于宫之奇的记述。

就全国人口数而言,宫氏一族是小姓。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从七省抽样结果,宫姓排在152位;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宫姓排名在212位。

宫姓的渊源,在全国范围内,宫之奇的后裔,是宫姓的主体。

另外,宫姓还有以下几个起源:1.南宫氏的后裔,有的改姓宫。

2.周官“宫人”的后裔,以官职为姓。

(此两支宫姓,皆为姬姓之后。

)3.共氏、龚氏有的改为宫姓。

4.明朝,回族宫火因,以宫为氏。

5.清朝,满族恭佳氏,改为宫氏。

6.蒙古族,亦有改为宫氏者。

(注:“”,可能有的微机不显示,就是“宫”字加右耳旁。

《康熙字典》解释:宫阝,tong,第二声。

古国名) (邑:1.国也,诸侯之国。

2.都邑也,都城的郊区为邑。

3.'邑'作偏旁时为右‘阝’。

) 二.胶东宫姓的始祖 宫熙儒,字得先,号四知,五代后周(公元951-960年)时期,授为元州防御使。

在后周阐位与宋朝时,解除印绶,偕妻带子,远离京师,隐居于不夜城西昆嵛山前柳林村(即今文登市界石镇柳林庄村),是为不夜宫氏的鼻祖。

现在胶东的宫姓,都是熙儒公的后裔。

熙儒公隐居后,潜心钻研《易经》,得其精髓。

后遇道教大师谭真人并拜他为师,道号昆前.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熙儒公坐化于昆嵛山前之南原(今界石镇昆阳村,原名宫家庄,1981改名)。

宋太祖得知消息后,下旨在南原建祠庙塑肖像,以供子孙后人祭祀。

祠庙、蛟龙碑、茔碑等遗迹,在清朝乾隆时代仍存,其祠庙在后世被称为神仙殿。

熙儒公是胶东宫姓的始祖,其后裔遍布于胶东并散播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可谓子孙兴旺,瓜瓞绵绵。

(熙儒公的事迹根据《东莱宫氏族谱》记叙) (注:因条件所限,本人至今未能亲到柳林村和昆阳村实地查验,不知现今是否还有何遗迹?望知者告之。

) 三.宫姓的迁徙流布 宫氏的始祖宫之奇,原姓姬,祖籍 宫阝国,居于上宫里(今山西省平陆县东部)。

宫阝被晋灭时,避难迁于虞国,居于辛宫里(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上宫里和辛宫里即因宫之奇居住过而得名。

公元前655年冬季,虞国又被晋灭,宫之奇再次避难,率领族人东奔曹国(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在他逝世后又回葬于平陆县虞里乡辛宫里。

自此时直至金元之前,宫姓一族在史书上没有系统的记录,其迁徙路线和居住地区都不明晰。

有迹象表明,在宫之奇和族人的东迁过程中,宫姓后裔在山西、河南河北安徽一线区域内枝开叶散,迁播开来。

中国现在几支大的宫姓族支,都是从这里起源的。

1.东莱宫氏始祖宫熙儒,在宋朝初年,从中原徙居胶东文登。

2.江苏省泰州宫氏始祖孝廉宫达智,在明朝初年,由河南徙居河北静海县,在出任江苏扬州署篆后,定居泰州,成为当地望族。

(事迹后面再述) 3.山西省繁峙宫氏始祖宫德,是安徽凤阳府寿州人,元末随朱元璋起义,以战功由小兵升至都指挥使,任职山西而居。

现山西宫姓人口约8500多人。

4.陕西户县宫家堡始祖宫友贤,其数代前祖上,于明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陕西。

此支宫姓可能为宫之奇在山西族人的后裔。

5.(1.)山东惠民县魏集镇宫家村宫氏始祖宫清,于明洪武元年,自河北枣强县徙居宫家村。

(2.)山东临朐县宫家老庄宫氏始祖宫士贤,于明洪武四年,自河北枣强县迁此。

6.河北省东光宫氏始祖宫友贤,山东即墨人,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殿试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后徙居东光县城东大宫家村。

此村宫姓约有3000多户。

据查,此支宫氏为东莱宫氏之一支。

7.安徽省怀远宫氏始祖宫宽,在明洪武年间,由江苏句容县徙居安徽怀远县。

据查,此支宫氏属泰州宫氏的一支,现约有4800多户。

宫宽在明永乐年间任浙江归安县丞,授迪功郎。

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宫氏,基本都是这些大族系的分支,或也有单独的源头,主体上都是宫之奇的后裔。

就居住地来说,胶东是一个最大的宫姓聚居区域,也是宫姓人口数最多的聚居区。

四.东莱宫姓的迁布 (一.)早年的迁徙 东莱宫氏鼻祖宫熙儒,当年从中原抵达昆嵛山,居住于现今的文登市界石镇柳林庄。

他在此生活的时间很短,后周禅宋时(公元960年)从中原出发,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即逝世于昆嵛山前的南原,总计不过4年的时间。

据考证,南原即现今的昆阳村,旧名宫...

正一派和 全真派有什么区别

正一道三山滴血五十字法派字辈(正一派) 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 高宏鼎大罗。

三山愈兴振, 福海涌洪波。

穹窿扬妙法, 寰宇证仙都 全真道,也就是道教全真派。

这是目前道教的两大派之一(另一派为正一)。

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

那里面对于全真派有相当篇幅的描写。

但是要注意,即便小说里所写的确实是道教全真派,但其具体情节和史实的差异是非常大。

全真教创教那段时间的事情,请参看我最后的引文。

全真派在元代中后期,由于纪律松懈和人才匮乏之类的原因,发展落入低谷。

到了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七代律师王常月开坛说戒三次,对于全真派进行了大规模整顿。

由此,全真派中兴。

王常月当年留下的讲稿被整理为《龙门心法》。

我认为,无论是否从宗教角度入手,他的很多观点和说明问题的方式都是很有价值的。

就目前来看,全真派在管理方面的规矩要比正一派多出许多。

事实证明,管理上纪律是第一位的…… 详细资料,可以参看以下内容: “全真道兴盛於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

元以降,与正一道作为两大道派延续至今。

全真道创教人王喆(公元1113-1169),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富家,仕途无进,於是入道。

他自称於正隆四年(公元1159)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真诀,自此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居於穴中修炼,号其穴为「活死人墓」,自号「王害风」,佯狂装疯。

大定七年(公元1167),放火烧掉所住茅庵,云游至山东半岛,正式亮出全真旗号,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

这七大弟子成为全真道兴旺发展的骨干,各自形成门派,后称「北七真」。

王重阳在山东半岛创教、传教的时间只有三年,大定九年(公元1169)秋,他留王处一、郝大通在昆嵛山修炼,自己携邱刘谭马四大弟子返关中,抵开封而逝。

弟子搜集遗留诗词千馀首,编为《全真集》刊行。

王重阳之后,大弟子马钰继任掌教,其馀六真在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等地传教,在民间逐渐扩大了影响。

马钰掌教期间,教旨以无为为主,离尘去俗,识心见性,以道士的朴素苦行吸引社会人士信向,尚未与统治者结上关系,也未营造宫观。

这是全真道发展的第一阶段

从公元1187至1219年,为全真道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是全真道进一步发展而渐渐壮大的时期,刘处玄、邱处机先后掌教,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

此时的全真道,特别注意争取金朝统治者的承认和重视,并开始营造宫观,建立宗教活动基地。

随著全真道在民间势力的增大,金廷也日益重视它。

泰和元年(公元1201)、三年(公元1203)王处一两次被徵召,皇帝的一再徵召,反过来又提高了全真道地位,促进了它在民间的流传。

从公元1219年起,全真道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到达鼎盛,促这一局面的关键人物是邱处机。

邱应成吉思汗之召,以七十多岁高龄率徒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劝其戒杀,取得成吉思汗尊敬,称他为邱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道士差役赋税。

邱处机於公元1224年东归,回到燕京(今北京),住於太极观(后改名长春宫),该观从此成为全真道首脑机关所在地。

邱处机提出「立观度人」,此后全真弟子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大为展开,全真道观逐渐遍布北方。

公元1227年,邱处机卒,葬於长春宫处顺堂,即今天的北京白云观。

从邱处机掌教后,全真道有了很大发展。

元代全真道的发展进入鼎盛期。

全真道大建宫观,广收门徒出现许多知名道士,一派道门兴旺景象。

邱处机去世后,继起掌教者尹志平、李志常进一步拓展全真事业,争取统治者支持,使全真道获得进一步发展,步入顶峰。

全真道不仅在北方成为道教重心,还渡江南传,江浙鄂闽等地都有了全真道的活动踪迹。

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动点在湖北武当山,徒众甚多。

全真道南传之前,江南已有金丹派南宗炼内丹,自称丹法出於锺、吕、刘,与北方全真道同源异流。

南宗教团不大,未受元室重视,於是南宗徒裔在元代纷纷合流於全真门下,其著名者有李道纯、陈致虚等。

至此,全真道传遍大江南北,盛极一时,与正一道势力不相上下。

全真道政治地位因元室册封全真祖师而有了很大提高。

至元六年(公元1269),忽必烈诏封全真道所尊东华帝君、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喆五祖为「真君」,后人称为北五祖;又封王喆七大弟子为真人,世称七真。

至大三年(公元1310),元武宗又加封全真五祖为帝君,七真为真君,邱处机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为真人。

不少全真道高道知集贤院道教事。

大略从元中期至元末,可算全真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呈外盛内衰之象,教风有变,趋於蜕化,教内高道缺乏,落入发展平平的局面。

与此相比,正一道成为元代中后期较兴盛的道派。

道教除了天一教,还有什么教派?

全真教、正一教等等。

早期道教没有现在所说的“派”。

道教成立之前的方仙道、黄老道等学术性派别,被张道陵吸收为道教内容,后人把他的派称为教前派。

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也称做天师道。

张角以《太平经》信仰创立了太平道。

由帛和创立的“俗神祷”信仰称为帛家道。

以经篆传授的有茅山上清道、阁皂山灵宝道、陕西周至的楼观道等。

晋代和南北朝以后,又有上清、灵宝等派别先后出现。

各道派教义思想基本一致,只是道法和道术的侧重点不一,或师承系统有别。

直到南宋、金、元时期出现的净明道、太一道、真大道教、全真教等和与符篆派同时出现的金丹道(包括外丹与内丹派),皆不以“派”称。

把某某系统称某某派,是元末明初盛行的。

道教的各种修持方法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传授系统,遂有了“派”的名称和世代系统。

同一时期的道教信仰中的两个修持派别:全真道重在内丹清修,包括张紫阳一系的皆称作“全真派”。

正一道重在符篆修持,如茅山上清、阁皂山灵宝,龙虎山天师道、西山明净道,皆称做“正一派”;在这两大派系之中又各有其分枝小派,这些分枝小派使以其成道祖师为开派始祖,用五言或七言诗体作出一百字或几十字作为代系,如现存和使用的八十六个派名,就属于这一类。

用字代传绪,使人可一目了然,某某人是某某派的第几代传人。

除此之外,符篆派还有以“法篆”传授的分派,如上清派、灵宝派、清微派、神霄派、东华派、天心派、北帝派、净明派等等。

正一道道教各符派的总称。

亦称正一派,系由天师道长期演变并与上清、灵宝等派逐渐融合而成。

其标志是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于元大德八年(1304)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

此后,江西龙虎山传天师法的龙虎宗(正一派),清江阁皂山主要传灵宝法的阁皂宗(灵宝派),江苏句容传上清法的茅山宗(上清派),皆统一于正一派,天师道从此亦名为正一道,其他如净明、武当等支派均属之。

全真道亦称全真教。

由王重阳创于金大定七年(1167)。

主张三教合一,认为三教同源,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主要经典,在修持方法上,重清修,不尚符,不事黄白之术。

在教规上,严格要求入道者不娶妻,不茹荤,出家住丛林。

全真道的支派较多:属于依托北五祖的有钟离帝君钟离权的正阳派,纯阳帝君吕洞宾的纯阳派,重阳祖师王重阳的重阳派等;属于北七真创立的有邱处机的龙门派,刘处玄的随山派,谭处端的南无派,马钰的遇仙派,郝大通的华山派,王处一的嵛山派,孙不二的清净派。

此外,北宋时张紫阳撰《悟真篇》,传紫阳派,本不属全真道,因元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和张紫阳所传,统归全真,后称张紫阳所传为南宗,王重阳所传为北宗。

真大道教亦称大道教。

沧州刘德仁创于金初。

崇尚《道德经》,并吸收部分儒、释思想。

不尚符,不重飞升化炼之术,亦不讲长生久视之事,而颇重默祷召劾为人治病,一时信奉者甚多。

元末逐渐衰落无闻。

太一教卫州萧抱珍创于金初。

该派道士须出家,与全真道相类;以传“太一三元法之术”名于世,善祈禳术,以符为人治病,则又近天师道。

传至七祖萧天佑(嗣教约当元仁宗、英宗之世)后,逐渐与正一道合流,其后事迹不详。

关于山的诗词

展开全部 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

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于季子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张说 【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为二首)】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时闲。

不酌他乡酒,惟堪对楚山。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赵冬曦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

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卢僎 【题殿前桂叶】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

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蔡隐丘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

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周瑀 【临川山行】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

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沈如筠 【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

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王泠然 【句】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咏八阵图送人) 孙逖 【句】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

(《庐山》。

见《诗式》) 崔国辅 【渭水西别李仑】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王维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王维 【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辋川集·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 【辋川集·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王维 【辋川集·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维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王维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关于金山寺的诗词

金山寺朝代:宋代作者:梅尧臣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金山寺朝代:唐代作者:窦庠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金山寺朝代:唐代作者:齐己山带金名远,楼台压翠层。

鱼龙光照像,风浪影摇灯。

槛外扬州树,船通建业僧。

尘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

题金山寺作者:许棠 四面波涛匝,中楼日月邻。

上穷如出世,下瞷忽惊神。

刹碍长空鸟,船通外国人。

房房皆叠石,风扫永无尘。

游金山寺 诗人: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蟾宫曲·题金山寺 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