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如何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教学情境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让许多教师头痛的课型。在诗歌的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只能停留在诗意的层面上,而无法领悟到诗词丰富、精妙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创设情境,着力引领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教学情境

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让许多教师头痛的课型。

诗歌的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只能停留在诗意的层面上,而无法领悟到诗词丰富、精妙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创设情境,着力引领学生透过字意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古诗学习,从而使其爱上古诗词学习。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海口市义龙中学 郭晓敏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和标志,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注重素质能力创新精神的新课改时期,如何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用多媒体为语文学科搭建创新平台,是众多教育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教师,我们不应该再拘泥于旧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积极投身于教改,自觉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更合适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这其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极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是明确规定: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许多争议,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是收获与风险并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想结合自己多年来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切身体验,谈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时,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来为己所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不足之处,敬请指导。

一、正确认识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涵义。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恰当的情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上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从视听诸方面接受与课文相关的教学信息,增加对课文的学习兴致,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因为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

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教师用多媒体教学时,如果能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2、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

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

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3、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课堂容量,加快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能迅速地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

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

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教学素材范围涉及面广,除了学生常见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说明文、哲学论文等也有选载,而在学习一些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陌生或比较抽象性的文章来说,要让学生接受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转变这种状况。

三、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于课堂教学固然是好的,但一味地赶时髦,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显然又使我们的多媒体语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

1、过分追求形式,内容华而不实。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过多地加入了音乐视频及其它一些动画。

虽然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 但课堂的重难点并不突出。

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

最终造成本末倒置,使本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变成了追求多种感官刺激的干扰源,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用做课件代替备课,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上课,助长了教师及学生的惰性。

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搜索资料、整合素材、设计并制作课件上。

过分地强调课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使用课件才能把课上好, 甚至认为板书都是多余的, 教师们不再重视三笔字、朗诵等基本功训练,因为不需要,也因为在信息化教学中,动动鼠标就可以达到。

教师成了一个点击鼠标的工具, 电子板书占据了整堂课, 学生不再认真做笔记, 而更依赖于拷贝教师的教案。

听觉和视觉成了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

孰不知亲手演练才是学生学习及巩固知识最重要的环节。

3、看似精彩的设计,单一固定,扼杀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以阅读为基础,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欣赏和再创造,在与作者的“共鸣”中,激起自身的情感体验。

而每个学生因生活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在过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地固化在简单罗列的图片、动画和教师事先做好的文本解读上。

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天下文章一大抄没有几篇文章是真正自己写的我觉得论文其实是个技术活关键就在于抄的技术在网上搜点资料整和整和中间加几句自己的话串起来不就行了吗如果你只是把整篇文章抄一遍老师肯定不会给你过啊抄还是要下工夫才行啊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并逐步建立起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必须找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

下面根据我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不能只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媒体不仅仅是辅助教学、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更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识工具。

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把多媒体当作了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

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便可以事半功倍,于是披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外衣,却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两小儿辨日》一诗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诗中每个字、每一句话的解释和翻译都制成课件,在讲解过程中照着大屏幕逐字逐句地念。

这样做,表面上看来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际上教师仍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也许在教师的讲解中领会了诗意,岂不知诗的美感早就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中丧失殆尽。

二、影视、音乐、图片的选择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语文教学运用电教媒体也像写文章用词造句一样,尽管是最华丽的词藻,误用了也会泛滥成灾。

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效应”,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示范课的观念,在许多地方蔚然成风。

其实,多媒体并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不管教学效率,滥用视听材料,盲目追求视听效果的做法难免让人啼笑皆非。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鲁迅的小说《故乡》,他制作的课件竟然是录制了一首名为《故乡》的流行歌曲,抒发的是思念故乡之情。

其实小说《故乡》是要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考,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由此可见,他们之间除了字面上有“故乡”二字是相同的,思想感情上又有多少关联呢?如此使用媒体,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更不可能提高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使用不如不用。

三、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中去实践,深入钻研教材,驾驭课件 网上下载课件既方便又省事,但那些课件是别人根据自己的授课意图去设计的,大多不适合拿来即用。

因此,不可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组织教学,图轻松,充当课件播放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多比较、研究、制作体现个人风格的课件。

也就是要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几年前在地区参加研讨会时听一位特级教师的课。

授课内容是小学语文《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能以静止的思维状态去看待发展中的事物,否则会出现啼笑皆非的结果。

在教学时,那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直观、生动,动画的图片效果明显有助于结论的获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学生就很清楚的明白了这一道理。

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是“辅助”而不是“代替”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它必须通过学生主观阅读去领会。

信息技术的魅力在于它的直观性,学生对多媒体切入这种教学手段很好奇,一有了媒体,兴趣盎然。

因此,教师一味的强调媒体而忽略了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导致一节课学生连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都没有得到提高与培养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时,由于同学们对桂林的风景旅游区比较陌生,因此教师下载了大量的桂林旅游区的图片。

结果,教学中只重视了让学生去欣赏而忽略了文本,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饱了眼福,什么语言积累、突出重点、写作训练目标都没有完成。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阅读,不能替代文本,教学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

五、多媒体并不是运用越多越好 我们个别老师为了让课堂吸引人而大量运用多媒体。

他们可能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课越生动,其实不然。

我们运用多媒体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课件不在多而在精。

例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课文题目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堂上播放了大量的影片,既有当时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又有总理生前的各种资料,有去八宝山火化的情景等。

对于这些,我认为,选“长安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就够了,因为它能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当时的心情,看完后再去理解课文,就很容易了。

反之,它就会冲淡主题。

相反,另外一位老师在执教《穷人》一课时,因为文章讲的是以打渔为生的主人公桑娜,在已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收养已死的邻居的两个孩子的动人事迹。

因此,教师只在课尾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展开全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推广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

多媒体的运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为形象,促进语文课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如多媒体语文课件适度插入一些动画图片,或动中显静,静中寓动;或动静交叉,动静结合,努力使课件表现出和谐的色彩美、情景美,将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繁琐的知识简单化,静态的对象动态化,从而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合理地、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才能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兴趣盎然 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变化性的特点,它可以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想不到的这些事物变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为小学语文课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中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多媒体方式可以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同时以声音、图像和文字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加积极活跃,增进学生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我在教学《学会合作》时,播放了交响乐团成功演奏的情景,它是由上百人数十种乐器共同演奏而成。

其中配有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旋律、动感的画面,学生仿佛来到了演奏现场,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高涨起来,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而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二、巧用多媒体的形象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查字典或出示实物;或打个手势作个动作等等。

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尽管在语言上对这些进行解释,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

那么,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我们就可以制作有关的幻灯片,借助多种多媒体帮助理解词语句意,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区别和汉字笔画顺序是教学中的难点。

如“亭''与“停”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如何区分呢?可利用课件先出示一座六角亭打出生字“亭”,再让一个人走到亭旁停止,打出生字“停”,使学生对两个字的形义区分印象深刻了。

在教学汉字的笔画顺序时,低年级学生往往不知先写哪一笔,这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来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掌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类型字的书写规律、书写过程、一笔一划,使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直观,自然学得牢固、记忆深刻。

如在教学这课内容,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

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我通过制作动画课件,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

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演示,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了。

三、妙用多媒体拓展教育空间,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的教育空间,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

它可以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也可以配合课文,适当的补充一些有关的材料和时代背景的介绍,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那么,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文中用抽象的文字和数据来表现地球的渺小,学生只能得到表面上的感知。

此时,教师利用动画演示了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由大变小的过程,从而深刻感悟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

总之,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从而达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而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大容量、直观性强和易接受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青睐,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能呢?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要“务实” 在用多媒体课件时,不一定是课件越漂亮越好,场面越壮观越好,关键在务实。

但很多老师制作课件,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对课件进行包装,追求“新、奇、特”。

过分注重画面绚丽壮观,对知识的涉猎更是面面俱到,整个课堂热闹非凡。

在课堂上,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画面的浏览上,把课堂掌握的重点却抛之脑后。

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务实,让实用性课件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课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涵盖的知识不必很多,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的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就够了。

二、多媒体电子板书要与黑板板书相结合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

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

虽然这些层面有的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

如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取值—计算—描点—平滑连结之后,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在纸上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三、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走马观花“看电影”。

在使用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课件,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

但好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播放画面如走马观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吃了夹生饭,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看电影。

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该使用的时候使用,不该使用时不用,避免教师急于向学生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一下子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学生因此而倾倒,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感到钦佩,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四、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明确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自己的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学生就能学的好,这样恰恰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性。

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目的要明确,切忌不考虑教学实际,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声音轮番上阵,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延续性有违多媒体使用的初衷。

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 自从媒体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直是课件的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操作和制作过程,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回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软件当然是首选,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古代诗歌品读教学?简答答案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民族审美个性的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

古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

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

学习古诗,不仅能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但是,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古诗词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教学,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建,首先在于教师的新型理念,其次是建立了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程序:在课堂上通过导向、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的有序传递,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取而代之以往的是激导鼓励、诱导启发和疏导整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探索学习的教育理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尝试谈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一、利用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在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就懂。

因此,有的学生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对古诗望而生畏,这是,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学《长相思》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风雪交加,山关重重”的画面,然后向学生介绍山海关外戍边的历史,把“山一程,水一程”来了个画面特写。

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你们看,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睡意全无,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真能不油然而生!“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电教手段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

经尝试,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对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很有效(1)课前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查找资料、自我准备。

(作者及背景,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课前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是培养现代儿童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良好契机。

具体做法:①组织学生课前收集信息。

②教会学生整理信息。

③针对疑点,筛选信息。

④引导学生运用信息。

⑤互相交流扩大信息。

(2)课中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

a、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

有一些字词的解释是很特殊,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在《望天门山》中,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相对出”的感受。

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的。

就像是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 的静态感,而如果运用电教手段,有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 的感受才会突出。

这些用词巧妙的地方,只有直观的教学手段才能帮助学生如此透彻的进行理解。

b、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

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如此反复自然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教完《长相...

在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一、多媒体资源的选择和应用要最优化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人们对课堂的期望带来了美好的憧憬,希望以此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过程。

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资源的数量呈爆炸式增加,出现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

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成了广大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此,笔者以为,在对多媒体资源进行选择和应用时,要遵循最优化的原则,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所谓最优化原则,即所选的资源内容(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和图像等)要能最好地呈现教学的内容,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人产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冲动。

实践表明,动态的文本比单一呈现的文本更具有刺激性,而图片所创设的情境更优于文本的效果,动画、音视频的应用能更好地使师生互动,能直观、动态、准确形象地传递信息。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多媒体资源时,要注意精挑细选,仔细斟酌,做到能用视频的不用图片,而能用图片的则往往遗弃文本。

这样的资源选择和应用方式,使获取的资源是最好的,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最大的冲击力。

应用资源的方法是最佳的,达到的效果必定是最好的。

二、要将多媒体资源应用到教学的“关键点”上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是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用在“关键点”上才能发挥关键的作用。

所谓教学的“关键点”是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导入点、启发点、衔接点、拓展点和思维盲点等。

对这些点的处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首选就需要解决好重点和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其优越性首当其中的是要体现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

这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重、难点的分析能否到位,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而以优质教育资源支撑的课堂,通过优美的画面、动态的场景、互动的双边活动、真实有趣的生活内容,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次是课堂的导入点。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导入的环节,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一位德国学者做出的精辟比喻一样。

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当将15克盐放入一大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将它们情不自禁地吞下。

知识之于情境,犹如盐在汤中。

这样的比喻,何等的形象!第三,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环节的启思点、衔接点和拓展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着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难,从而建构起生动、活泼并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

在这里用多媒体资源的可视性、互动性和优质高效性等特点,既对教学内容进行注解,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点拨,如武术招术中的四两拨千斤,使学生豁然开朗,放飞思维。

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优质的多媒体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但是,它们最终只能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把教学全托付给它们,不能用多媒体资源代替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深度剖析,更不能用它取代学生的探究活动。

因此,我们既不提倡将多媒体资源供奉于神台之上,视之为万能之法,也不提倡资源的滥用和误用而导致教学要素的缺位。

多媒体资源选用的“适可而止”,是说在使用它时要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度。

所谓适时,即教师要把握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时机和时间,既不能一谓不用,也不可“满堂灌”地乱用。

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习重点,破解了学习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避免视听疲劳,防止信息污染的出现。

适量是要教师控制多媒体资源传递的信息量,防止信息泛滥。

多媒体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接受和加工处理后,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这本是多媒体资源的一个巨大优势。

但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时,喜欢将能找到的资料都堆到课件或课堂上,导入时视频播放要好几段,解释重点时用好几个动画,播放好几段音乐,结果使学生面对繁杂的信息时无所适从。

狗吞泰山无从下嘴,反而产生出新的、更多的困惑和疑问。

因此,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料,即使很精彩,也要裁剪掉。

量体裁衣,衣美观,按量取食,更健康,教学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再者是适度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师生共建,和谐生成的过程。

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资源制作的课件,会侵占学生的想象空间,减少学生主体思维的主动性,从而背离资源使用的初衷。

所以,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教学活动,应该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做中学”,而不是光“看课件”。

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互动、生成与创新,而不是不加思考地从课件中获取问题的答案或仅仅对课件进行“欣赏”。

四、多媒体资...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遗产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但传统教学局限性和不足亦十分突出。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功能弱,个别教学能力差,这些缺陷是由传统教学的传递结构所决定的,不是改变教学所能克服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要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热情。

但是,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这一新鲜事物,它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我在学校实习期间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做了大量的调查和探讨,虽然其具有直观新颖,表现力丰富,教学容量大等优点。

但是不足处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最大优势,优化我们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 第1章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基本概念 计算机多媒体是一种把超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一种,它是来存储、传递教育和教学信息的。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

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

计算机多媒体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

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

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

1.2媒体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的多媒体系统主要由如下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多媒体操作系统、媒体处理系统工具和用户应用软件。

多媒体操作系统:也称为多媒体核心系统(Multimediakernelsystem),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对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

多媒体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及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

媒体处理系统工具:或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是多媒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求而定制的应用软件或面向某一领域的用户应用软件系统,它是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系统产品。

1.3多媒体的基本要素 多媒体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也就是从这些要素的作用、特性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充分构思、组织多媒体要素,发挥各种媒体要素的长处,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向学习者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1.图片 与本信息相比,图片信息一般比较直观,抽象程度较低,阅读容易,而且图片信息不受宏观和微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大到天体,小到细菌,上到原始社会,下到未来,这些内容都可用图片来表现。

2.声音 声音可以向学习者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习者,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补充屏幕上显示的视觉信息。

在CAI教学软件中必须根据上下文所用的多种信息显示来考虑声音的作用,声音可以看成是信息的主流,也可以看成是视觉信息的补充。

音乐作为信息的主流常用于音乐教学。

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强有力的多种信息处理能力,声音效果逼真,可模拟钢琴、长笛、小号、小提琴等多种声音,这不仅能加深学习者对音乐术语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听力和创作能力。

效果作为信息主流主要是吸引注意力。

常常用一些自然效果来加强对新概念的理解,如用鸟叫来认识不同的鸟类。

3.动画 在多媒体教学中,动画在传递教学信息方面有很强的表现力,所以利用动画可以动态地模拟演示一些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使许多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视频 由专门动画软件生成的动画文件难以表现真实物体和场景的运动,也没有同步声音,因此在应用中受到许多限制,影音兼备的视频文件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视频文件一般是以AVI、MOV、MPG、DAT等格式存储的,视频文件的来源有下面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视频捕捉卡从录像带上抓取,另外就是用工具软件从已有的数字视频文件中截取。

第2章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固有的优势和特色,使其在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发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体现学习的自主地位的作用 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教材时学习的速度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

常规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把教学对象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