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 成语



成语古诗词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

成语诗词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矛与盾》全文仅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答。

《郑人买履》也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

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

两则寓言都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第十一册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释可供借助, 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经验。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

不要讲语法知识

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还可让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注释。

2.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每课时可以集中学习一则寓言。

两则寓言除具体内容不相同外,有许多相同之处。

现以《矛与盾》为例,建议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借助注释试读课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指导朗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文中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后,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最后,讨论、理解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3.指导朗读和背诵是教学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

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别。

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

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

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

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须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其中,前面部分,那人吹嘘自己的盾和矛的两句话,要适当突出对应的部分,语气语调比较张扬;后面部分“其人弗能应也”则语气改缓变沉,与之形成对照。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读出问句的语气(尾音稍上扬)。

还可以设想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语气、节奏:年轻气盛者问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些的人问得舒缓些……都可表现一定的幽默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4.“思考·练习”第二题“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此题目的在于将文中较难的句子列出来重点理解。

引导关注文言文的词句运用特点,领悟用现代汉语表达文言句子意思的方法。

做这一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注释理解句意并结合指导朗读进行,也可以安排在读好课文、理解寓意之后进行。

但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这项练习,都宜采用整体感悟、通句揣摩的方法。

千万不要讲文言虚词、实词及句式的知识。

以下是列出的五个句子的大意,供参考。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意思是:我的盾(非常,很,特别)坚固(结实),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

或:我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意思是:我的矛(特别,非常,很)锋利,对于物体(东西)没有不能穿透的。

或: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得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或: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会怎么样呢? (...

有哪些出自古诗文的成语

雨后春笋 出处:宋·张耒《食笋》:“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寸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满园春色 出处: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风得意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和景明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春宵一刻 出处:宋·苏轼《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 出处:南朝梁·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梦无痕 出处: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人面桃花 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去楼空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人云亦云 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 如履薄冰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弱不禁风 出处: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 奇文共赏 出处:晋·陶潜《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千里送鹅毛 出处: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情不自禁 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穷困潦倒 出处:唐·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倾盆大雨 出处:唐·杜甫《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青梅竹马 出处: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晴天霹雳 宋·陆游《四日夜鸡未鸣起作》:“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

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

”穷极无聊 出处:宋·费昶《思公子》:“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

”秋水伊人 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秋高气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屈指可数 出处: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平分秋色宋·李朴《中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呕心沥血出处: 唐·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藕断丝连 出处:唐·孟郊《去妇》:“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

”年逾古稀 出处:唐·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弄假成真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万紫千红 出处: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马齐喑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无穷无尽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望眼欲穿 出处:唐·白居易《寄微之》:“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无理取闹 出处:唐·韩愈《答柳州食虾蟆》:“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五湖四海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百读不厌 出处: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天涯比邻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豆蔻年华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为人作嫁 出处:唐·秦韬玉《贫女》:“苦为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庐山真面目 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走马观花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司空见惯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苍翠欲滴 出处:宋·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草长莺飞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出自古诗的成语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舍弃生命为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思贤若渴:出自陈寿《隆中对》;比喻迫切地想延揽有才德的人。

心旷神怡: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用完了。

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比肩继踵:出自《晏子春秋》;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不蔓不枝: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既不蔓延,也不分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刮目相看:出自司马光《孙权劝学》;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朝发夕至:出自郦道元《三峡》;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途不远或交通方便。

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

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

《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4. 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源于《 十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 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

源于《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源于《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源于《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源于《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9.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蒲松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10.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

源于《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源于《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源于《三国志·吴志》。

13.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别人,指别人已经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 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很大或自不量力。

源于《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15.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处所或与世隔绝的幻想世界。

源于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6.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小幽暗顿时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经过别人的指点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领悟。

源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17.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而又得意。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8. 无人问津:无人过问,受到冷落。

源于《桃花源记》:“(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19. 不蔓不枝:原指莲茎挺直,不蔓生,也不分枝;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

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0.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流水环绕;形容风光优美。

源于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古诗中有成语的诗句

柳暗花明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拘一格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折戟沉沙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天荒地老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心有灵犀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来自古诗词的成语

这样的成语很多,大部分成语都来自于古诗词或者古文,这里列举三个: 花明柳暗 拼音:huā míng liǔ àn 含义: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出处:唐·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莺歌燕舞 拼音:yīng gē yàn wǔ 含义: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处:宋·苏轼《报锦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寻花问柳 拼音:xún huā wèn liǔ 含义: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炯,问柳寻花到野处.”...

关于古诗的成语

1、曲径通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形容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2、万籁俱寂: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3、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4.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指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有才学的人物。

5、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泛指种种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境遇。

6、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7、山回路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8、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比喻美好的女子

9、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10、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11、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12、折戟沉沙: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形容失败惨重。

13、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14、长(乘)风破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古诗中有成语的诗句 哪些诗句里有成语

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3.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温庭筠《和友人伤歌姬》) 4.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韩偓《三月》) 5. 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元稹《望云骓马歌》) 6.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李白《永王东巡歌》) 7.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杜甫《缚鸡行》) 8.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杜甫《哀江头》) 9. 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不狂痴. (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10.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郑谷《燕》)

古诗中有成语的诗句

柳暗花明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拘一格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折戟沉沙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天荒地老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心有灵犀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成语古诗 求内容

一鼓作气: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

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

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

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

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 盲人瞎马:比喻乱冲乱闯,极端危险. 盲人瞎马”这个成语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原文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东晋时,桓玄、殷仲堪和顾恺之聚在一起闲谈,比试谁说的话惊险。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一字千金: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

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

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

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

这是来产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呆若木鸡:纪渻子为周...

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 刘禹锡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