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魏艳鸣诗词研讨会



关于陈慧英陈慧英是炎亚纶的经纪人? 陈慧瑛 目录 1、归侨女作家(图) 2、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 3、个人简介 4、生平经历 5、重要作品 6、获奖情况 7、佳篇赏析 编辑本段1、归侨女作家(图)

关于陈慧英

陈慧英是炎亚纶的经纪人? 陈慧瑛 目录 1、归侨女作家(图) 2、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 3、个人简介 4、生平经历 5、重要作品 6、获奖情况 7、佳篇赏析 编辑本段1、归侨女作家(图) 编辑本段2、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吴县 1940-1953年 在上海民智小学、民智中学、真如中学高中毕业 1953-1957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毕业 1957-1959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59-1963年 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读研究生 1963-1984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85-1986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 1986-1993年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1994-1995年 在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 1995-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 近十年的出版物; 1. 《国际社会学家辞典(下卷)》,(威·伯恩斯多夫/霍·克诺斯普主编。

)1990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与部分翻译 2.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年级德语教学大纲,1993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大纲研订组组长 3. 《西方名著入门(文学2)》,199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译托马斯·曼的《马里奥和魔术师》 4. 《简明汉德辞典》,商务印书馆,承担1/5编写任务 5. 《重返德累斯顿一睹〈绿穹隆〉一易北河之滨纪行》,1990年1月,《东欧》杂志第1期,全部 6. 《浅谈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高年级大纲,兼谈"德语作为外语"新专业》,1990年,《外语界》第4期,全部 编辑本段3、个人简介 陈慧瑛女,1946年12月生,福建厦门人,厦门市人大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主任编辑,厦门市人大常委,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第四届全国侨联委员,省人大代表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联委员,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厦门市美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专家协会理事,厦门市宝石协会会长,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美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暨咨询委员会委员。

已出版《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等16部著作。

《无名的星》获中国作协主办的1969~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

并有《梅魂》、《寄》等98篇作品和两部著作在国内外获奖,有《旧邻》、《竹叶三君》等300余篇作品人选中外150多种文集和大中学教材

连任三届市人大常委、侨委主任以来,在落实党的华侨政策保护侨益、侨台立法、引进捐赠、落实宗教政策、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促进特区繁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 侨界十佳"、"市劳动模范",市、省优秀专家。

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

几年来,带领本委与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等,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文化建设,写出大量反映侨台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荣获市、省、全国华侨界、文艺界的重大奖励。

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文学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称号,1995年光荣地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被大会授予"成绩显著"特别嘉奖令。

多次应邀赴欧美加、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新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

传略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辞典。

编辑本段4、生平经历 新加坡归侨、祖籍福建厦门。

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

历任厦门日报社文艺编辑、主任编辑、全国侨联委员等。

现任厦门市人大常委、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宝玉石学会会长、市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等。

多次出访东南亚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是美国ABI、英国BIC两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东洛杉矶学院名誉教授、美国蒙特利尔市荣誉市民、美国《中华时报》中国代表、香港《文学报》驻厦记者、香港《中国企业导报》副主编、《世界日报》驻中国记者等。

先后被评为全国“ 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福建省优秀作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获世妇会组委会“特别嘉奖令”。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编辑本段5、重要作品 著有作品集《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编辑本段6、获奖情况 《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

《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

举办这样的一个研讨会对高校诗歌有什么影响呢?

胡凯军,1965年8月出生,安徽合肥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任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管理心理学

[1] 2主要作品编辑主要学术著作有《领导心理学》、《行政管理心理学》、胡凯军《毛泽东领导思想论纲》、《科技进步与领导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等;主要学术论文有《高科技与领导观念变革》、《毛泽东领导艺术与辩证思维》、《应重视对偶然性研究》、《国外企改综述》、《谈谈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等。

曾主持完成1995年安徽省社科资助课题、安徽省科委资助课题《科技进步与领导现代化》,参与完成1992年中国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毛泽东领导思想研究》和1998年中国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体制转换时期县级领导方式研究》。

[1] 3教学情况编辑为本科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过《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等骨干课程,《台湾新诗发展史》、《现代诗歌研究》、《报纸编辑学》等专题选修课,为本科新闻专业学生开设过骨干课程《新闻编辑学》、《现代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词学》等专题选修课,为研究生班和研究生开设过《二十世纪中国文论》、《中国现代诗史》等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过公选课《现代诗鉴赏与研究》,为新闻辅修专业开设过《新闻编辑学》。

曾公开发表过《民族高校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初探》、《高校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高校中文专业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等教学研究论文。

[1] 4会议活动编辑1996年3月出席由武汉大学主办的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4月出席由华中师大主办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6月出席由湖北省作家协会、新家坡作家协会和中南财经大学主办的新家坡作家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文学所和湖南吉首大学主办的沈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9月出席闻一多研究会、中国闻一多基金会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9月出席由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美国西东大学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的当代流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8月出席在大连召开的国际华文诗人笔会。

[1] 5获奖情况编辑1999年,系列论文《诗歌意象研究》曾获校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系列论文《诗歌意象研究》曾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论文《意象与汉语的诗性特质》获湖北省优秀文艺论文奖。

2001年,专著《现代诗学》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8年曾获安徽省《淮风诗刊》根据专家评审和读者投票所评出的:“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歌评论家”称号。

[1] 6科研情况编辑曾在北京《文艺研究》、《求是》、《民族文学研究》、《人民日报》、《中国妇女》(英文版)《民族文学》、《读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诗探索》、《诗刊》、《文艺报》,成都四川大学学报》、西安《西北大学学报》、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美国纽约《中外论坛》和台北《文询月刊》、《创世纪》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中国诗学方向和女书研究方向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现代诗学》等专著,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精华·新诗卷》等编著。

另参加撰写的著作有由华中师大校长王庆生教授主编的国家教育部文科教材、高等教育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多种。

[1] 7社会评价编辑胡凯军教授治学严谨,在长期研究工作中形成并始终坚持自己创新、求实、开放的学风。

他思想活跃,求新求精,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他的思想常处于一种激发状态。

喜欢接触和捕捉新信息、新思想和新观点,这使他不断创新,始终活跃在天体物理学研究前沿。

出外实地考察(6张)胡凯军严于治学,更乐于育人。

他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只要发现了人才,他都会不辞劳苦地为之奔走,疏通渠道。

他对研究生及年轻同事的培养,做到不拘一格因材施策,帮助他们奠定学术基础,确定研究方向,从实践、理论乃至学风、为人,他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

他多方推荐和联系,选送年轻人到世界知名天文台访问、学习和工作,希望他们接过天文界前辈们的接力棒,励志图强,勇攀科学高峰。

在他带领下,年轻人成长快、成材快、出成果快。

国内外同行称赞,胡凯军的课题组“强将手下无弱兵”。

陈教授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在生活上却关怀备至。

他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观测站同吃同住同工作,时常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因此,学生们对他都很贴心。

他的一个学生举家寓居海外,却经常打国际长途跟他交流想法,视他为良师、益友、知己。

陈教授说,不跟他接触的人觉得他很难接近,跟他在一起的人都觉得他特别好相处,乐于与他相处。

[1] 8主要成就编辑胡凯军教授作学术报告20世纪70年代末,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中国天文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渠道开始畅通,双边和多边交往逐步建立。

胡凯军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并迅速跻身天体物理学研究前沿。

1979年胡凯军作为中国天文界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之一...

这三届届北京诗歌节的内容主要包含哪些啊?

第一届:1、北京微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诗歌网主办的“国人记忆:中小学课本里的诗(1949-2015)”公共空间展;2、诗歌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养成”研讨会;3、“诗朗诵音乐会”露天舞台诗人与音乐人同台演绎第二届:举办致敬中国新诗百年的“时间:中国诗歌名家手稿展”、“诗歌朗诵音乐会”以及“诗歌与音乐”主题研讨会。

第三届:举办了高校诗歌与刊物研讨会、“声-字”大型诗歌民谣朗诵会等系列活动

纳兰容若的诗词有多少?代表作是哪些?

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赤枣子 惊晓漏,护春眠。

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忆王孙 西风一夜翦芭蕉。

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

愁似湘江日夜潮。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深情不寿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

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 纳兰性德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

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

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纳兰性德的词有何特色

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

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研究界只关注社会性而忽略艺术性,认为纳兰性德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开放之后被重新审视,纳兰词的艺术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

尤其自1985年值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把纳兰研究推向一个高潮。

1997年8月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交流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对于普通大众,纳兰性德与纳兰词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甚至有人概括为“社会现象”之说。

我是个忠实的纳兰迷,纳兰词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一个“真”字,如此真切,便是纳兰

红楼梦中太虚幻境有哪些部门,它,大观园与贾府三者的隐喻关系

《红楼梦》中太虚幻境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薄命司等部门 《红楼梦》是一部奇异的书,远在清代晚期京师竹枝词就云“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无数红迷沉醉其中,不可自拔,甚至有人因此忧郁而死。

而《红楼梦》中那个“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更是引起了无数人的痴迷。

“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

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

”我想明义之所以在他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中把题咏大观园的这一首放在第一,是因为大观园实在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读者也就有一千座大观园。

大观园在曹雪芹笔下究竟有什么深刻涵义,它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吗?它的布局到底如何?它有没有原型,若有的话,究竟是哪里……,诸多疑问一直纠缠着红迷们。

但由于各个时期的学术背景及社会情况各不相同,人们对大观园的兴趣或研究也不一样。

相同的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的研究或者想象和揣测,都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壮大,即使有些只会成为饭后谈资,却也会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本文试图对大观园研究的历史做一综合考察,不妥之处,祈望方家指正。

1973年秋天,余英时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十周年学术讲座中选择了“《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为题,修改后以同名文章发表在中文大学的《学报》上。

在这篇文章中,余英时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

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

”余英时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以说是七十年代上半期最重要的红学文章,不仅引起了各种各样赞同的、批评的声音,而且也给《红楼梦》文本自身带来了更多的世界。

探讨理想世界的问题,我们在前面说过一点,例如脂砚斋、二知道人、张文正等,都有只言片语谈到大观园的理想性。

此后并非就是像余英时所说的宋淇的《论大观园》是“第一篇郑重讨论《红楼梦》的理想世界的文字”。

我们不能不提到吴宓。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吴宓曾先后在清华大学-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开设选修课《文学与人生》,在这门课的讲义中,他从哲学和艺术的角度提出《红楼梦》写了“两个世界”,即贾府大观园代表现实世界、实际生活的世界;太虚幻境乃理想世界、艺术世界。

后来他在《石头记评赞》中又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提出“三个世界”的说法,作为对“两个世界”的补充,即: (Ⅰ)第一世界……世俗人所经验。

实 曹雪芹之一生 (Ⅱ)第二世界……哲学家所了解。

虚 太虚幻境 (Ⅲ)第三世界……艺术家所创造。

真 贾府,大观园 并且吴宓认为:“凡艺术家(小说家),必由(Ⅰ)经过(Ⅱ)而达到(Ⅲ)。

必须经历此三世界,始能作出上好之文艺作品。

” 尽管吴宓与余英时的研究出发点不同,而且此“两个世界”非彼“两个世界”,但吴宓认识到大观园中“混乱、神秘、和无意义的生活”以及太虚幻境是个理想世界却颇让人刮目相看。

还有一个人要再次提到,他就是俞平伯。

在《读红楼梦随笔》之三十六《记嘉庆甲子本评语》中有这样的话:“谈到大观园也有很好的批,不过他没有发挥,意思亦未必跟我的完全一样。

大观园虽也有真的园林做模型,大体上只是理想。

所谓‘天上人间诸景备’,其为理想境界甚明。

这儿自不能详说,且看批语。

在第十七回上,批曰:‘可见太虚幻境牌坊,即大观园省亲别墅。

’其实倒过来说更有意义,大观园即太虚幻境。

果真如此,我们要去考证大观园的地点,在北京的某街某巷,岂非太痴了么。

”简直是和余英时如出一辙。

还要提到夏志清,他其实是意识到大观园的理想性的,他曾以伊甸园为对照,指出“大观园可以象征地被看作受惊恐的少年少女们的天堂,它被指定为诱使他们了解成年人的不幸”,这也同时意味着大观园的悲剧性;他还指出了大观园的现实性,虽然他的现实性还仅仅局限于性的范围。

但后来的学者更多注意的是大观园的理想色彩。

1972年,宋淇发表了《论大观园》。

这大约是从文本出发以艺术的眼光集中探讨大观园的第一篇文章,作者提出大观园是“空中楼阁、纸上园林”,“是一个把女儿们和外面的世界隔绝的一所园子,希望女儿们在里面,过无忧无虑的逍遥日子,以免染上男子的龌龊气味。

最好女儿们永远保持她们的青春,不要嫁出去。

”宋淇的观点在著名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得到继承,余英时还在与赵冈的讨论中以《眼前无路想回头》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即“大观园不在人间,而在天上;不是现象,而是理想。

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而刘小枫更是把大观园当作了桃花源的翻版:“大观园的世界想隔绝历史时间中的肮脏和堕落,不粘滞人世间的经世事务,在这里,礼乐教化没有力量,但又在历史时间之中,有如一个意态化的现实净土。

这个人间仙境以诗与花——柔情与意趣为自己的标志……。

如果中国精神意识史上也有乌托邦观念的演进,那么从桃花源到大观园,乌托邦的观念便从致虚寂的田园演进为情韵并...

经典短文50字左右

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的短文素材,如果是用在作文中,会有很大的帮助哦~最后一个小短文还附上了用法解析,不用太感谢我哈哈~【关于劣币驱逐良币】在大量使用铸币的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合法铸币即“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导致良币被驱逐出流通,市场上就只剩下劣币了。

【人间难得是知音】叶嘉莹在参加第一届杜甫学术研讨会时,结识了与之神交已久的文学家缪(miào)钺(yuè),二人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相同的挚爱,对诗词中的精美品质有共同的体认,对古典诗词的传承有同样的关怀,自然倾盖如故。

二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到缪钺病故,长达十四年之久。

两位古典文学评论家共同创作了《灵溪词说》和《词学古今谈》两本论词著作,叶嘉莹曾在《灵溪词说》完成后写道:“庄惠濠梁俞氏琴,人间难得是知音。

【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陆羽三岁遭父母遗弃,被智积禅师收养,在寺庙中度过了晨钟暮鼓、青灯古卷的童年。

智积希望他能摆脱尘世的困扰,剃度为僧,陆羽却下定决心要学习孔圣之文,二人争执不下,智积因此用卑贱的工作考验他,想要扭转他的心志。

在劳苦中,陆羽依然不忘默诵书籍,看管的人以为他在偷懒鞭打他,他感叹道:“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悲泣不能自禁。

陆羽逃出佛寺后,智积禅师心生悔意,做出了妥协,但陆羽谢绝了他的好意,一番波折后,陆羽师从邹夫子,终于得偿所愿。

【用法解析】适用于立志向学,珍惜时间,不畏困苦坚持信仰等立意。

如2011年安徽卷《时间在流逝》。

示例:陆羽的求学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收养他的智积禅师不认同他研习儒学的志向,给他设下重重困难,但陆羽并没有屈服,他勇敢离开佛寺去追寻梦想

有时环境并不能助理想一臂之力,悲伤时切不可失去最初的信念,勇敢做出改变,一步步走下去,山重水复之后就能寻到柳暗花明。

以上素材都来自 作文纸条App~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谁的佳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800年一直作为点评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但此语出自何人之口却悬而未决。

一说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李曾伯《重建湘南楼记》中有“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间无兵革之警”的句子

以后历代人士沿袭引用,形成了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研讨会上,中国诗词、文博专家一致认定:此句出自南宋王正功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