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咏春拳诗词



咏春的诗句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春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

屯:驻,聚集。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唐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

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

赞美武术的诗词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吾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海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子令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1918) 贺 新 郎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

重比翼,和云翥。

(1923)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秋)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春)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9)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9)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秋)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10)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1)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0.2)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1930.7)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1·春)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1931·夏)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933·夏)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 1934·夏)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934-1935)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2)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10)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5.10)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10)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35.10)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2) 临江仙·赠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

关于武术的诗句对联,短语都可以

没有。

早年活动叶问(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广东佛山桑园人。

叶问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

祖籍为南海罗村联星潭头村人,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往佛山桑园居住。

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入门前以钱银找换业为生,人称之为找钱华)。

当时陈华顺年事已高,与叶问年龄相差四十岁之多,故叶问也以华公相称,而陈华顺对此年幼弟子极为疼爱,自收叶问为徒后,则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门学技,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各年长师兄如吴仲素、陈汝棉、雷汝齐等,对此年幼师弟,更是照顾有加。

华公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

到叶问十六岁那年,远离佛山,赴港求学,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

后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

叶问其本名为叶继问,是广东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于佛山福贤路,号称“桑园”,为佛山一大家,桑园内占地甚广,大屋连绵达数条街位,大门在左侧,为佛山著名的茶楼“桃园居”,隔邻为全佛山最著名的饼食店“公兴隆”,该店以芝麻饼见称。

“桑园叶姓”在佛山,可说是无人不知。

中年生活1955年叶问迁移到上海女子位于李郑屋邨的住处,后来生了儿子叶少华。

梁相身为大师兄,叶师认为徐尚田上书一事,必是梁君计策。

梁于是离港到澳门工作一年,事件平定后再回来解释。

其他弟子都来交心并愿意追随终身,全套108式桩法和八斩刀法皆在此时传出。

李小龙和梁绍鸿是此处的早期学生,伍灿为助教,邻近巴士职工多人来习武,邹子传于此时加入。

由于李郑屋邨住处地方狭窄,并无处可放置木人桩设备,这时期的学生鲜能接触木桩长棍。

晚年生活七十岁的叶问,其功力并不逊色于青壮年时代,时在香港社会抢劫之风最盛时期,因此叶问常在夜间四处巡视维护地区治安,一旦见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图抢劫路人,往往只见黑影一现,叶问就以疾风式的蹬踢踢向流氓,瞬间劫匪被踢出十数尺之外倒地不起。

利达街也因此成为香港唯一安宁的地方。

叶问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优秀市民”的称号。

叶问大师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

咏春拳一代宗师,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之敬仰。

继后,叶问委任梁挺为“咏春体育会”总教练,并把自己班徒交给梁挺继续任教。

叶问真人原型是怎样的?撇开电影这些。

看真实的叶问

上面的朋友还没有讲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叶问为什么要去香港呢? 查,咏春叶问,抗战前曾任国民党佛山侦缉大队书记、广州防务稽查长。

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国民党佛山警察局刑警队队长、督察长、代理局长,1949年出任广州市卫戌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

按照我党1950年-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实际甄别标准,百分之一百属于“手中沾满革命群众鲜血”的历史反革命,应公开判处死刑,游街后执行枪决。

但是,叶问于1949年解放之际,漏夜畏罪潜逃至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香港,侥幸躲过了我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对他的正义审判。

后在香港以开班收徒教授咏春拳法为生,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如梁挺、李小龙等曾受其蒙蔽,拜其为师,并将其所授的咏春拳法在世界各国传播。

叶问在香港20多年无时不刻都在恐惧革命群众将他的历史罪行揪出来审判,惶惶不可终日,以至“生前从来不说战前的事业,甚至连儿女都不知道”,1972年,历史反革命分子叶问在惶恐中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叶问信史 资料引自维基百科-“叶问”条 叶问(1893年-1972年),祖籍现佛山市南海区(前属顺德县)罗村谭头,世居佛山市(前镇)。

世家子弟,著名武术家,梁赞之徒孙。

1950年,于香港发扬咏春拳。

著名传人有梁相、骆耀、黄淳梁、徐尚田、招允、李振藩(李小龙)、卢文锦、梁挺等,他们都遵照其遗志, 把咏春拳发展至世界各个角落。

故叶师逝世后,被誉为一代宗师。

叶问一名继问,生于桑园大街叶家庄。

庄内有十多条巷,有廿多间大屋。

内有芸草书塾,叶问在此启蒙开学。

左边大祠堂,租与陈华顺。

所以在11岁(1904年)那年,得以跟随名师陈华顺习武并得到二师兄吴仲素指导,从此对功夫极度热爱。

可惜陈华顺两年后中风,返回乡间休养。

二师兄吴仲素迁到普君墟线香街设馆,叶得随师兄学习。

叶问有姐嫁与香港商人,当时因为政局不稳定,其父将16岁(1909年)的叶问送到香港圣士提反读书,在港期间巧遇师公梁赞之子梁璧(其师伯),尽得其传。

廿余岁(1917?},曾到日本欲求深造未果,等待到民初政局稳定后返回佛山。

先任职佛山侦缉大队书记,从随伍蕃任广州防务稽查长。

因衣食无忧及对咏春极富热忱,闲来与二师兄吴仲素及几位同好互相研习,亦师亦友。

叶问当时已经名闻佛山。

对日抗战初期,叶留在佛山做抗敌工作。

1938年,日本军队占领佛山,夺取了桑园叶家庄作为司令部。

因为不满与伪敌政权的关系,叶家生活十分艰难,叶于1941—1943年间在晚间借得佛山富商周雨耕与周清泉父子在永安路的“联倡”花纱店,传授友人和下属咏春拳。

其间,在对面糖面店工作的郭富经过大半年的要求,叶问也终于接受他来学习。

传授了两年多时间

其徒还有周雨耕的孙子周光裕、人称六仔、外甥伦佳,以及郭富等第一批徒儿。

叶问是年轻人,在传授朋友及下属咏春拳的时候,不喜欢人们叫他师父,所以徒弟们都称他为“问叔”。

抗战后期,随着“联倡”的结业,叶便迁到郭富乡间居住。

当时在佛山所授的咏春拳,从小念头开始,黐手,散式,及桩拳,即陈华顺式咏春拳(吴仲素所传)。

战后国民党时期返回佛山任警察局刑警队队长,升督察长、代理局长,最后于1949年出任广州市卫戌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

1949年共产党执掌政权后,因害怕被清查及连累家眷,留下妻子及四名年幼儿女,乘夜只身逃往香港,是年五十六岁。

其生前从来不说战前的事业,甚至连儿女都不知道。

1976年,改革开放之后,其好友李民在报纸上才提及了他的出身。

来港之初,得在报馆工作的好友李民(天培)介绍,先安顿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饭店职工总会。

不料自此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早期先后在海坛街和油麻地利达街授徒。

这时所传的咏春拳是有系统的,合符科学解释的所谓梁赞式(梁壁所传)。

梁壁两兄弟自小被迫学父亲拳术,本身对拳术发展并无兴趣,未有学习其他拳术,纯粹是父亲由易至繁所授的系统,集合顺序编排成现有系统。

叶问亦未有习其他派别功夫,亦声明不会改变传统拳套。

后在港娶得一名来自上海的女子为妾,据说生了一名儿子。

两名儿子1962年到港,晚间居于父亲教拳处,日间出外工作。

当时相处并不和睦。

叶问长子叶准,生于1924年农历月二十五日。

一九七二年,父亲逝后,始教功夫。

叶问宗师晚年,最大心愿便是集合同门组织成立一个联会,发扬‘咏春拳’。

六十年代末,于弥敦道成立咏春体育会(现为咏春梁挺拳术馆),后迁往自置会址旺角水渠道;1974年正式注册成立。

叶问先生晚年最后所收之弟子(徒孙)梁挺于七八十年代间,将其发展至欧美各国,成为世界知名拳术。

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真实的叶问是怎样一个人?

个人履历 早年生活 叶问(1892年—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园叶族人。

叶问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咏春拳第一人。

祖籍为罗村联星潭头村人,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往佛山桑园居住。

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入门前以钱银找换业为生,人称之为找钱华)。

当时陈华顺年事已高,与叶问年龄相差四十岁之多,故叶问也以华公相称,而陈华顺对此年幼弟子极为疼爱,自收叶问为徒后,则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门学技,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各年长师兄如吴仲素、陈汝棉、雷汝齐等,对此年幼师弟,更是照顾有加。

华公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

到叶问十六岁那年,远离佛山,赴港求学外文,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

后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

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

当代杰出青年诗词学者申宝峰很精练的概括了咏春拳的精要。

“武林绝学数咏春,刚柔相济泣鬼神。

寸劲突发人难躲, 凤眼柳叶夺人魂。

”叶问正是以寸劲的微妙力道屡屡获胜,以凤眼拳和柳叶拳之长成为真正的功夫良才、伟大的武术家。

其徒弟除总会及分会的会员、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还有在港的外国留学生。

以一人之力,能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叶问,其本名为叶继问,是广东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于佛山福贤路,号称“桑园”,为佛山一大家,桑园内占地甚广,大屋连绵达数条街位,大门在左侧,为佛山著名的茶楼(俗称港式饮茶)“桃园居”,隔邻为全佛山最著名的饼食店“公兴隆”,该店以芝麻饼见称。

“桑园叶姓”在佛山,可说是无人不知。

中国人在此年代,就被外国人看做东亚病夫,一次叶问经过公园入口处,看到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叶问为了民族正义,跳起一脚把告示牌踢了个粉碎为中国争一口气。

还有一次叶问看见七八个外国海员当街欺辱妇女,一向喜欢打抱不平叶问上前制止,与七八个外国大汉站在一处,但双拳难敌四手不到几个回合就渐落下风,就在此时一个青年人大喊一声挤入围观的人群同叶问一同合战外国大汉,最终打得七八个外国人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此青年人正是梁赞之子梁壁。

得知眼前的正是咏春大师梁赞之子,叶问当即拜其为师,因而有缘再随梁壁深造咏春拳技,转眼过了两三年时光,叶问因不断得到梁壁指点,使咏春拳技能臻入化境。

民国初年,被誉为中国四大镇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游行盛会,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来自外乡游客。

展示咏春拳在一次的“秋色”游行中,叶问与其表妹数人共观“秋色”游行,突有一当时的军阀排长对其表妹做出不礼貌行为,当时叶问身穿长衫,薄底礼绒鞋,甚似王孙公子打扮,而且体形并不高大,斯文一表,望似可欺负,对方便是色胆包天,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这时,却被叶问突然标身进步,以惯用的咏春拳手法,来个摊打齐发,即见对方当场应身倒地,一向欺压百姓的地方军阀,却突然败在一个斯文书生手下,哪肯咽下这口气,更是恶向胆边生,起身拔枪,当时的叶问,一个转马泻身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对方的左轮手枪,并以其大拇指的力量,直压左轮手枪的转轮,竟然把左轮手枪轻芯压曲,使其不能发射。

在日军攻占佛山后,叶问的过人功夫,早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欲邀请担任宪兵队的中国武术教练,但一向以抱守民族正义的他,当然拒绝日本宪兵队之请,日本宪兵队在盛怒之下,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言明若叶问被打败则听命差使,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只好接受比武,来者却是身材高壮,拳重马健,叶问摆出咏春桩手,二字钳羊马,目视对方,却一言不发,诱待兵来将挡,对方抢先出手,以箭标马进迫,叶问即变前锋的桩手为耕手,耕去对方箭,并同时转身跪马,拿正对方前腿之后膝位,迫使对方突然失去重心,对方虽未中招,却是败相毕露,叶问也及时收马,一声承让,跳出比武画地,真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比武后的叶问,担心激怒日本军阀,暂离佛山,但却暗助我敌后工作行动开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虽有一身武功,却放弃设馆授徒,在县府刑事单位任职,担负除暴安良工作,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更得上级赏识,在广州市担任南区巡逻队长一职。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可说是武林中人,曾习龙形摩桥,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即行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的大街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当时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骆耀以及其外甥卢文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与叶问早已是世好,可说是亦师亦友,以后有叶步青、徐尚田......等相继投入,由于求技者日渐增加,当时投入学技的,以九龙巴士同人为最,由于求学咏春拳技连绵不断,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于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使咏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个角落。

近来在中国福建南...

中国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展开全部1、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

无为、逍遥);(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9)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3、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

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 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

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华诗词: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豫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8、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故宫等。

9、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10、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11、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

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12、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3、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15、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中国传统文化。

16、衣冠服饰: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唐装(汉族盘领袍)、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

17、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8、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

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19、古玩器物:玉(玉佩、玉雕等)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20、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

米。

油。

盐。

酱。

醋。

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21、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那些内容?

展开全部 1、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①.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②.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③.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④.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⑤.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⑥.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⑦.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⑧.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⑨.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⑩.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3、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4、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 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华诗词: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豫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8、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故宫······9、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10、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11、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12、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13、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15、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中国传统文化16、衣冠服饰:汉服(汉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满族)、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唐装(汉族盘领袍)、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中国传统服饰 汉服17、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18、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

松、柏。

19、古玩器物: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20、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21、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22、神妖鬼怪:神仙、妖怪...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展开全部 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兵马俑、玉雕、甲骨文、文房四宝、笛子、古筝、琵琶、龙凤纹样、彩陶、国画、 谦逊、礼貌、朴实。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

"(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

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

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

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

(2)自由精神。

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

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

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

(3)求实精神。

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

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

(4)应变精神。

(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

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易﹝十翼〕》、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

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明代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