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七律:看母亲遗相的诗词



苏轼一生的遭遇及当时著名的诗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进士。历任福昌县主簿、文理评事、殿中丞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

苏轼一生的遭遇及当时著名的诗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进士。

历任福昌县主簿、文理评事、殿中丞等。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

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再徙常州

哲守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起为翰林学士。

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上书神宗表示反对,但对“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飞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的措施,却表示赞同。

多年来作地方官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处有进一步了解。

这时司马光要废除一切新法,他则主张:“较量利害,参用所长。

”反对执政大臣一意孤行。

又因此受到旧党程颐的攻击。

元祜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徙颖州、扬州、定州。

八年,复行新法,时新党已变质,他又被贬至南疆的惠州、琼州、昌化等地。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学巨匠,所谓“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艺才华颇高,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其词作多为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

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约束,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

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词风格,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

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

陈毅的诗词

展开全部 反攻下汀州龙岩 1929年6月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

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

忆亡1932年秋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哀哉。

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

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宿愿能偿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冰姿,影去芳踪我不知。

送葬归来凉月夜,泉山渺渺汝何之。

革命生涯都说好,军前效力死还高。

艰难困苦平常事,丧偶中年泪更滔。

乐安宜黄道中闻捷1933年3月1933年3月,军行乐安、宜黄道中,闻黄陂大捷,敌之第四次“围剿”被粉碎矣,喜赋。

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

半夜松涛动山岳,中天月色照须眉。

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

哭阮啸仙、贺昌同志1935年4月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

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

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

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

登大庾岭1935年秋1935年秋,时闻何梅塘沽协定。

大庾岭上暮天低,欧亚风云望欲迷。

国贼卖尽一抔土,弥天烽火举红旗。

偷渡梅关1935年冬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

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

野营1936年春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

冷食充肠消永昼,禁声扪虱对山花。

微石终能填血海,大军遥祝渡金沙。

长夜无灯凝望眼,包胥心事发初华。

油山埋伏1936年春走石飞沙大地狂,空山夜静忽闻狼。

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

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

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

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

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

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

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

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

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

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

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

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

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

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

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

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

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

铁树要开花。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1936年8月1936年,余游击于赣南五岭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

8月值余35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雪中野营闻警1936年冬风击悬冰碎万瓶,野营人对雪光横。

遥闻敌垒吹寒角,持枪倚枕到天明。

赠同志1936年冬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梅岭三章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无题1936年冬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七律·寄友一九三七年春,敌寇策动侵华日急,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之“清剿”更烈。

余辗转游击于五岭山脉,时红军主力西去秦陇,消息难通。

而阮啸仙、贺昌、刘伯坚诸同志相继牺牲。

每夜入梦,故人交情,不渝生死。

游击各同志又与余分散活动,因诗以寄意。

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秦陇消息倩谁问,故交鬼影梦中归。

瓜蔓抄来百姓苦,萁豆煎时外寇肥。

叛徒国贼皆可杀,吾侪南线系安危。

悼章太炎先生1936年12月朴学精义辨华夷,转俗成真真向俗。

漫骂天下疯人惯,晚岁缄默恨有余。

读书绝句1937年偶得《红楼梦》、《论衡》、《弘光实录》、《桃花扇》、《三国志》诸书,翻阅数四,皆20年前过目者,赋诗志感,1937年。

读《红楼梦》借题书愤事堪哀,幻梦金陵十二钗。

封建兴亡指点尽,山河寸寸劫余灰。

读《论衡》早年颇爱王充书,问孔刺孟气象殊。

此日摩挲重读遍,青灯有味忆当初。

读《弘光实录》江左人才推司马,终惭介弟列清班。

抗敌精忠兼将略,前身应是文文山。

读《桃花扇》一部亡国史,遗恨字字新。

贱哉侯方域,辜负李香君。

读《三国志》论人物君才雄武自桓桓,更有文章建安

何事临终思卖履,魂兮飞不到江南?(曹操)决策任能亦自雄,武功文治霸江东。

称臣魏阙白圭玷,风骨嶙峋负阿兄。

(孙权)编席织履英雄事,何必龙种假托真?遗恨吞吴毁大业,入川得意负先生。

(刘备)君诚俊杰识时务,应叹刘郎非上材。

可痛追思法孝直,当年鱼水等尘埃。

(诸葛亮)刘备寄居如养虎,曹公秣马未收兵。

江东诸将善防御,顾曲周郎能进军。

(周瑜)髯也何堪号绝伦,东南大事付卿身。

荆襄冒进同盟失,自大骄矜误一生。

生查子·国共二...

求诗人李商隐的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生平家世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

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早年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仕途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

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

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为令狐楚的幕僚。

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

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

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

但李商隐本人可能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他的交往有牛有李,诗文中对两方都有所肯定,也都有所批评。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想要保持中立,显然只能是一厢情愿。

结果是李商隐两边不讨好,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

在令狐绹官居高位后,李商隐曾多次尝试补救,包括写了一些诗给令狐绹(如《寄令狐郎中》),希望他顾念旧情,但令狐绹始终不理睬他。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的仕途显然无法顺利,他曾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两入秘书省,但只是短期地担任过低级官职。

李商隐也在基层政府做过小官(开成四年-五年:弘农县尉;大中二年-三年:盩厔尉),同样短暂和坎坷。

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

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

寻找有关落花的诗句

展开全部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隋】杨素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山居三首之一 【唐】杜光庭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

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

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唐】白居易 风光引步酒开颜,送老消春嵩洛间。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随飞鸟一时还。

我为病叟诚宜退,君是才臣岂合闲。

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复登山。

春题华阳观 【唐】白居易 帝子吹箫逐凤凰,空留仙洞号华阳。

落花何处堪惆怅,头白宫人扫影堂。

过元家履信宅 【唐】白居易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 【唐】白居易 落花如雪鬓如霜,醉把花看益自伤。

少日为名多检束,长年无兴可颠狂。

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

何事同生壬子岁,老于崔相及刘郎?喜与杨六侍御同宿 【唐】白居易 岸帻静言明月夜,匡床闲卧落花朝。

二三月里饶春睡,七八年来不早朝。

浊水清尘难会合,高鹏低(晏鸟)各逍遥。

眼看又上青云去,更卜同衾一两宵。

和陈校书省中玩雪 【唐】包融 芸阁朝来雪,飘摇正满空。

褰开明月下,校理落花中。

色向怀铅白,光因翰简融。

能令草玄者,回思入流风。

罗浮山下书逸人壁 【唐】曹松 海上亭台山下烟,买时幽邃不争钱。

莫言白日催华发,自有丹砂驻少年。

渔钓未归深竹里,琴壶犹恋落花边。

可中更践无人境,知是罗浮第几天。

韦员外家花树歌 【唐】岑参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

君家兄弟不可当,列卿御史尚书郎。

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

于塞北春日思归 【唐】陈子良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答王十三维 【唐】储光羲 门生故来往,知欲命浮觞。

忽奉朝青阁,回车入上阳。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

是日归来暮,劳君奏雅章。

春日访山人 【唐】戴叔伦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寄刘禹锡 【唐】戴叔伦 谢相园西石径斜,知君习隐暂为家。

有时出郭行芳草,长日临池看落花。

春去能忘诗共赋,客来应是酒频赊。

五年不见西山色,怅望浮云隐落霞。

暮春感怀 【唐】戴叔伦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

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昔游。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题省中院壁 【唐】杜甫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溜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题禅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送高郎中北使 【唐】杜审言 北狄愿和亲,东京发使臣。

马衔边地雪,衣染异方尘。

岁月催行旅,恩荣变苦辛。

歌钟期重锡,拜手落花春。

叙雪寄喻凫 【唐】方干 密片无声急复迟,纷纷犹胜落花时。

从容不觉藏苔径,宛转偏宜傍柳丝。

透室虚明非月照,满空回散是风吹。

高人坐卧才方逸,援笔应成六出词。

观棋 【唐】贯休 逸格格难及,半先相遇稀。

落花方满地,一局到斜晖。

褚胤死不死,将军飞已飞。

今朝惭一行,无以造玄微。

闻叶蒙及第 【唐】贯休 忆昨送君诗,平人不用疑。

吾徒若不得,天道即应私。

尘土茫茫晓,麟龙草草骑。

相思不可见,又是落花时。

寒食夜 【唐】韩偓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伤春 【唐】李昌符 即是春风尽,仍沾夜雨归。

明朝更来此,兼恐落花稀。

自遣 【唐】李白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示金陵子 【唐】李白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残丝曲 【唐】李贺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春晚 【唐】李群玉 思乡之客空凝嚬,天边欲尽未尽春。

独攀江树深不语,芳草落花愁杀人。

暮春怀故人 【唐】李中 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

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

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琅#92;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

寻张逸人山居 【唐】刘长卿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唐】刘禹锡 更将...

《己亥杂诗》的诗意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② 我劝天公重抖擞,③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者】 1792-1841,字璱人,更名巩祚,号定庵、羽岑(左应加王旁)山民,仁和人。

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

有《定庵全集》。

自珍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启蒙学者, 其诗能开拓新宇,气势磅礴, 色彩瑰丽, 影响清末诗界革命派及南社诗人。

“同光体”首领沈植亦称之为“奇才”,以为“定庵之才,数百年所仅有也。

” 【注释】 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

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 辞官去京返杭。

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 一十五首,统名《己亥杂诗》。

这里选录的一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

作者 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无数,道士乞撰青词。

” ②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 喑:哑。

③抖擞:奋举,振作精神

品评】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 歌体式的新发展。

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恻遒上,如万玉哀鸣。

”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

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

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

这一现实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现。

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

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

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诗的启蒙意 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

翻译: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

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

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

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

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

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

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

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

同年,他开始戒诗。

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

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

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

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

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

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

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

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

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

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

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

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

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

杜甫的诗句和表达情感

展开全部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早年漫游齐鲁时的作品。

诗以设问开始,紧扣“望”字,描绘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景象。

前两句写远望:泰山连绵千里,起伏不断。

三四句写近望:大自然好像对泰山情有独钟,一切神奇和壮观的景色都聚集在这里

五六句写细望:白云层生,归鸟入眼,令人神往。

最后写望中所感,抒发了作者登临绝顶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奋发有为的精神。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是杜甫陷贼长安时所作。

诗写诗人对月思念家室。

其写思念不是从自己长安这边说起,而是从鄜州那边的妻子说起,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益见思念之深。

首联写妻子望月思己,一个“独”字写尽了妻子的孤单寂寞。

颔联写女儿随母亲看月不解思己,思之更加伤情。

颈联设想妻子看月时的情景,“云鬟湿”说明妻子伫立望月之久。

尾联写希望,盼望能够聚首相依。

可见老杜钟情之至,也说明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之深。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此诗是杜甫有名的“三吏”之一。

诗写官府差役深夜在石壕村捉人应役的情况,表现了战乱时代人民的悲惨遭遇。

诗人纯用纪实手法,如实地描绘官吏的乘夜捉人情景。

前四句叙述征役驱迫之苦。

次八句备述老妇申诉之词,从“三男”的情况已见从役之惨。

再次八句写老妇被迫应征,足见官吏之凶。

最后归结到“独与老翁别”。

诗虽只叙事,不着抒情和议论,但诗人的批判态度却十分显明。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757)三月,诗人此时正陷贼居长安。

诗中抒发了优乱伤春的感情。

全诗围绕一“望”字展开,由景及情,寓情于景。

前四句写春望之景。

面对长安的残破荒芜、人事全非,不禁伤心泪下。

后四句写春望之情。

战乱不断,家书隔绝,思乡益深。

发白更短,正是忧乱思家所致。

此诗沉郁悲凉,情景浑然一体。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

诗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可见此诗意在写人,写出丞相一生的功绩,表达自己的仰慕和惋惜。

诗的前半写祠堂之景。

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说明祠堂的荒凉,感物思人,引出后半写丞相之事。

“天下计”写出丞相开创大业、挽救时局的雄才大略。

“老臣心”见出丞相鞠躬尽瘁的报国苦衷。

“出师未捷”既有对丞相未竟事业的惋惜,又有对自己才困时艰的感叹。

此诗感人至深,故刘辰翁说:“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

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

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唐诗品汇》卷八十四引)

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和唐婉的《钗头凤 世情薄》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南宋山阴(今浙江沼兴)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其一: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这两阂词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

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

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

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

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

从此,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

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

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

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

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

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

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

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

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

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

”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

”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

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

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

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

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

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

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同科 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

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

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

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

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

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

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

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

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

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

有关下列诗人的个人资料

展开全部白居易: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

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

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后来又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也写得较好,历来为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

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

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

”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

他27岁方从乡试,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

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

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

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

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

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

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

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

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

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

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

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

”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

很快又感到失望。

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

”“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

”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

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

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

”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

”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

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寻求解脱之法,用...

展开全部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

”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编辑本段]杜牧诗集 汴河阻冻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卷一(二十七题,二十八首): 感怀诗一首 杜秋娘诗并序 郡斋独酌 张好好诗并序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李甘诗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 长安送友人游...

初一到初三所有古诗目录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