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子夏易传 古诗词网



勉励人们勤奋学习的古诗词或名言?展开全部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子夏易传·卷一·乾下乾上

勉励人们勤奋学习的古诗词名言

展开全部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 愈《进学解》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子夏易传·卷一·乾下乾上》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罗大经《鹤林玉露》1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11、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1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 备1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孔子十大弟子都有谁?

展开全部 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

1、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主要作品有《论语》。

2、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主要作品有《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3、冉耕(前544年-?),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

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

后患恶疾,孔子亲往探望,见其垂危,深为叹惜。

4、仲弓是鲁国人,冉氏,名雍。

《论语注疏》卷5引马融曰:“雍,弟子,仲弓名,姓冉。

”《中弓》第一支简“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

仲弓根据《史记索隠·仲尼弟子列传》引《家语》是“伯牛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嵗。

”主要作品有《中弓》。

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

主要作品有《大成通志》。

6、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

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7、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冉堌集村)人。

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

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8、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9、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曾为武城宰(县令)。

10、卜子夏(前507年—前420),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

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作过鲁国太宰。

孔子死后,他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

授徒三百 ,当时的名流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这就是有名的“西河设教”。

主要作品有《子夏易传》。

“孔门十贤”是哪十贤?是何人提出的?

孔门十贤也称孔门十哲, 指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皆是孔子弟子,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别。

一、德行子渊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

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 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替他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

以德行著称。

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

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

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

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

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厚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

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宰,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二、政事子有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他很能带兵打仗,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子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

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

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

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

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

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言语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

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

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一分,只能领悟到二分。

”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

展开全部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

由此足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

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

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

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

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母亲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

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

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

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

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

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

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

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

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

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

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语言:宰我、子贡。

政事:冉求、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

孔子共有弟子三千。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故能将浩...

孔子游春课本剧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子渊 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

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 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

以德行著称。

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

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

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

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

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

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子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他很能带兵打仗,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

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

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义愤,只能领悟到二分。

”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

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子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

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

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

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

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分别是谁?

展开全部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子渊 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

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 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

以德行著称。

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

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

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

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

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

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子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他很能带兵打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

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

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义愤,只能领悟到二分。

”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

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子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

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

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

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

孔子的四科十哲是什么

展开全部 孔门十哲,指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皆是孔子弟子,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别。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德行 子渊、子骞、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语 子我、子贡4、文学 子游、子夏一、德行子渊 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

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 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

以德行著称。

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

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

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

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

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

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二、政事子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他很能带兵打仗,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子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

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

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

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

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

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言语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

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

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孔...

孔子的弟子后来都做过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政治理想却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

字子游,又称叔氏。

常熟人。

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

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

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

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

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

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

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

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

33岁时去世。

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

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

人们尊称为曾子。

孔子弟子。

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

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

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

《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

清阮元有《曾子注释》。

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

字子路,通称季路。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

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

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

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有,通称冉有。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孔子弟子。

以德行见称。

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

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我,通称宰我。

孔子弟子。

以言语见称。

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

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

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

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

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

姓孔,名伋。

孔子之孙,孔鲤之子。

相传是曾子的学生。

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

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

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

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

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

《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

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

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孔门十哲颜回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

《易传》的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

《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著作。

广义而 言,所有解释、疏通、阐发《易经》的著作 皆可称为“易传”,如《子夏易传》、《京氏易 传》等。

狭义而言,《易传》专指相传为孔子 所作的“七种十篇”,这些也构成了《易传》 的内容:《彖辞传》上、下篇,《象辞传》上、下篇,《文言》,《系辞传》上、下篇,《说卦 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它们是解读《易 经》最古老的钥匙。

《易传》,又称《易大传》, 自汉以来,也被称为《十翼》,与《易经》一 起成为公认的儒家经典

元亨利贞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元亨利贞」四字是《周易》卦辞记事之总符号.各卦出现「元亨利贞」四字的情形不一:有「元亨利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贞」,「亨利贞」三字者;有「元亨」,「元贞」,「亨利」,「亨贞」,「利贞」二字者:有「亨」,「利」,「贞」一字者,亦有无「元亨利贞」4.《易.干》之〈文言〉,〈彖〉对「元亨利贞」的解释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将「元亨利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将「元亨利贞」分为三6.向来学者对「元亨利贞」之阐述众说纷纭,但所论不外乎是宇宙自然法则或人伦道德法则.由于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学义理派之代表,是以本文试着从干,坤,屯,随,临,无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贞」四字,经由《易程传》的解释,来探究程颐易学思想之特质.「干,坤,屯,临,随,无妄,革」七卦卦辞之「元亨利贞」,在程颐很审慎阐述之下,可合并其意义有三:干之「元亨利贞」是天道,君道,阳,有刚健之德,四者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22,是创生万物的原动力,有「始,长,遂,成」之义.坤之「元亨利贞」是地道,臣道,阴,是柔顺之德,有生成化育之功,与干同为天地之道,阴阳之本,但干为主,坤是从.「屯,临,随,无妄,革」五卦之「元亨利贞」,是作二分法,即「大亨」与「利于贞正」,与乾坤两卦「元亨利贞」意义有所不同.五卦「元亨利贞」四德,虽有异于乾坤,但各有其特质,如屯卦有「始生」之德,无妄卦有「至诚」之德,随卦有「从」之德,革卦有「变」之德,临有「大」之德,此诸德在各卦中,若得以贞正,则必能大亨.关键词:程颐,易经,卦辞,元亨利贞前言《易程传》是伊川先生以一生五,六十年的心力所完成之精典杰作1.从易学发展史来看,《易程传》是伊川先生承继王弼易学方法论,使义理派的易学研究2,能迈向崭新的里程碑3;从宋明理学而言,《易程传》以阐述《周易》的义理,来揭示伊川先生对自然,政治,人生,道德等哲学的观点,是以《易程传》是探索伊川先生思想理路的一部重要著作.「元亨利贞」四字是《周易》卦辞记事之总符号.各卦出现「元亨利贞」四字的情形不一:有「元亨利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贞」,「亨利贞」三字者;有「元亨」,「元贞」,「亨利」,「亨贞」,「利贞」二字者:有「亨」,「利」,「贞」一字者,亦有无「元亨利贞」4.《易.干》之〈文言〉,〈彖〉对「元亨利贞」的解释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将「元亨利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将「元亨利贞」分为三6.向来学者对「元亨利贞」之阐述众说纷纭,但所论不外乎是宇宙自然法则或人伦道德法则.由于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学义理派之代表,是以本文试着从干,坤,屯,随,临,无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贞」四字,经由《易程传》的解释,来探究程颐易学思想之特质.程颐对「元亨利贞」四德阐述《易程传.序》:「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此为程颐对《周易》之价值,予以极高之肯定,他认为《易》理是随时变易,非一成不变,须依时境变迁,乃能掌握《易》理,同时他也认为《易》理无所不包,即万物万事之理皆在其中,由此可得知天理幽明之故,事物之情,与开物成务之道.《易》学中的理象,程颐认为是合一,《易程传.序》:「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此说明以理为体,以象为用,以至着显形的象,去探寻至微无形的理,则无所不得7,这种「因象明理」,「以理解易」的方法,与仅谈象数不谈义理的象数派是有所不同,与王弼「得意而忘象」有所区别8.「元亨利贞」四字是《周易》卦象辞之纲领,凡《周易》言义理无不由此四字推衍阐发.由于干,坤,屯,随,临,无妄,革七卦之卦辞有连用「元亨利贞」四字,虽其中有添加一些言辞来解释其卦义,但仍有每一卦特殊的意义.《易程传》对这七卦,不论是从取义或取象的层面来说,各有不同的论述,由此可看出程颐对「元亨利贞」有不同的见解.在此约略可归纳为六项.干体刚健干 (干下干上)「元亨利贞」,卦辞仅四字,〈文言〉首先为「元亨利贞」作诠释9:「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干:元亨利贞.」10,此为以伦理道德来解析「元亨利贞」,是依人道来说的.《周易.干.彖》:「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此以天道有「元亨利贞」四德能生成万物,使万物各正性命.《子夏易传》:「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干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谐和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干而行四德,故曰干:元亨利贞矣.」11,此除为「元亨利贞」作个别解释外,仍以干具有「元亨利贞」四德,能创生万物,而君子欲效法「干」体而使人事能开通谐和贞固.程颐在前贤剖析「元亨利贞」的成就之上,又作更明确的阐述,其对〈干〉「元亨利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