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与昆仑有关的诗词



有关《昆仑》的诗词有哪些?展开全部 《华阳吟三十首》 宋 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2.《好离乡》 元 王丹桂 余隐居昆嵛山清神洞。常习不睡。因久坐,

有关《昆仑》的诗词有哪些?

展开全部 《华阳吟三十首》 宋 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

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2.《好离乡》 元 王丹桂 余隐居昆嵛山清神洞。

常习不睡。

因久坐,不觉雪降。

其夜稍暖,岩溜半溶,似乎有声。

俄然而起,出户视之,四围山色,尽为更变。

因倚松而作是词。

坐久欲胧晴。

不觉天公祥瑞呈。

夜暖忽闻岩滴,声声。

唤觉游仙梦不成。

靸履起开扃。

四望遥峰尽变更。

唯有长松天性异。

坚贞。

独倚幽岩显道清。

3.《采桑子 昆仑山》 元 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

若要亲亲。

除是清闲只一身。

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

炼就重绕。

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4.《游绥定凤凰山》 民国 吴佩孚 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峰作壮游。

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邱。

萧萧木叶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

休到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5.《奏章归》 宋 白玉蟾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

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

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

...

有关“昆仑” 的诗句有哪些?

1、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昆仑使者》唐代:李贺展开全部译文: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近代:谭嗣同译文: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暑旱苦热》 宋代:王令译文: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

4、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二首·其二两汉:刘彻译文: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

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

5、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汴河亭》唐代:许浑译文: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

...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诗和诗意

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

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

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

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

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因为我们知道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仑)出来帮忙了,诗人“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

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 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

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

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

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

“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

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

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

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这首词里,毛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

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

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

求关于昆仑的诗词.(有昆仑两个字的歌词,或话语也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

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

披坚执锐略西极, 昆仑月窟东崭岩。

昆仑进琪树,飞舞下瑶池。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客从昆仑来,遗我双玉璞。

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

...

跟丝绸之路有关的诗句

《出 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①山。

羌笛②何须怨杨柳③,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注释:①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②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③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评析: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

“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

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①折,胡天②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②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③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评析: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

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

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①西见烟尘飞,汉家②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③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①金山:即阿尔泰山

②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③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评析: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

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毛主席的诗词《念奴桥.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

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

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

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

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因为我们知道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仑)出来帮忙了,诗人“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

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 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

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

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

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

“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

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

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

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这首词里,毛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

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

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任何时代,群...

形容“昆仑山”的诗词都有哪些?

《醉时歌》年代:?宋 作者: 黄庚茫茫古堪舆,何日分九州。

封域如许人,仅能着我胸中愁。

浇愁须是如渑酒,曲波酿尽银河流。

贮以倒海千顷黄金罍,酌以倾江万斛玻璃舟。

天为青罗幕,月为白玉钩。

月边天孙织云锦,制成五色蒙茸裘。

披裘把酒踏月窟,长揖北斗相劝酬。

一饮一千古,一醉三千秋。

高卧五城十二楼,刚风冽冽吹酒醒,起来披发骑赤虬。

大呼洪崖折浮丘,飞上昆仑山顶头。

下视尘寰一培塿,挥斥八极逍遥游。

《天马歌》年代:?宋 作者: 宋无天马天上龙,驹生在汉间。

两目夹明月,蹄削昆仑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环。

天上玉帝才不骑,负食虎豹晓出产。

减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

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握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樊。

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因耻在垧,龙亦绝足归赤霄。

风沙无岂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支雾开。

天计騕裹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

《桐柏观阅藏经》年代:?宋 作者: 高似孙天人皆奇人,一以文为主。

至今昆仑山。

犹有群玉府。

虚无天之根,清净道所祖。

也知自羲翁,此妙泄盘古。

老氏启藏室,八神负猛虡。

玉垂太上篇,金写神仙语。

舜璿奔一机,汉宫鉴万户。

璆谐玉女下,雷吼苍龙舞。

侍晨校琅简,玉卿撰瑶谱。

两垣协躔度,四溟节风雨

恭惟上帝骘,哀此下民苦。

昭昭悬朗监,历历开蒙瞽。

粤从擘混沌,孰不趋子午。

六爻本乎健,五行依乎土。

神机迭经纬。

和应相律吕,子能发此钥,太微开帝宇。

《后土庙》年代:?宋 作者: 陈允平尘拥妆台翡翠翘,琼花开尽玉魂销。

昆仑山上天风落,二十四桥吹洞箫。

《砥柱峰》年代:?清 作者: 严遂成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

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桃源忆故人》年代:元 作者:马钰 昆仑山迎蓬莱廓。

连接蓬莱云脚。

异景蓬莱辉霍。

霞变蓬莱鹤。

金风吹转蓬莱阁。

自有蓬莱丹药。

仙子蓬莱真乐。

不负蓬莱约。

《苏幕遮 辩》年代:元 作者:潜真子 昆仑山,出猛水。

一派东流,九曲浊连底。

下流不通无处止。

澄净清清,照见神光体。

金木因,为妙旨。

龙虎相交,何假同元义。

只恐众生难省会。

再举阴阳,切切生惭愧。

《渔家傲 昆仑山石门庵》年代:元 作者:王哲人得石门山上住。

弟兄手脚无安措。

一日三时长厮觑。

厨里去。

搬柴运水投锅釜。

若劝同流疾作做。

心头一点你教误。

我待分明说一句。

从开悟。

天机不敢轻彰露。

《采桑子 昆仑山》年代:元 作者:王哲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

若要亲亲。

除是清闲只一身。

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

炼就重绕。

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与马异结交诗》年代:?唐 作者: 卢仝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

唯有一片心脾骨,巉岩崒硉兀郁律。

刀剑为峰崿,平地放著高如昆仑山。

天不容,地不受,日月不敢偷照耀。

神农画八卦,凿破天心胸。

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

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

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

此龙此蛇得死病,神农合药救死命。

天怪神农党龙蛇,罚神农为牛头,令载元气车。

不知药中有毒药,药杀元气天不觉。

尔来天地不神圣,日月之光无正定。

不知元气元不死,忽闻空中唤马异。

马异若不是祥瑞,空中敢道不容易。

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

今日仝自仝,异不异,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直当中兮动天地。

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忽闻空中崩崖倒谷声,绝胜明珠千万斛,买得西施南威一双婢。

此婢娇饶恼杀人,凝脂为肤翡翠裙,唯解画眉朱点唇。

自从获得君,敲金摐玉凌浮云。

却返顾,一双婢子何足云。

平生结交若少人,忆君眼前如见君。

青云欲开白日没,天眼不见此奇骨。

此骨纵横奇又奇,千岁万岁枯松枝。

半折半残压山谷,盘根蹙节成蛟螭。

忽雷霹雳卒风暴雨撼不动,欲动不动千变万化总是鳞皴皮。

此奇怪物不可欺。

卢仝见马异文章,酌得马异胸中事。

风姿骨本恰如此,是不是,寄一字。

“昆仑山”相关信息:【人文历史】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

《山海经》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现代经典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桐华的《曾许诺》的,沧月的《七夜雪》,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和笑愚的笑容的《重生的淡然日子》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有提到过昆仑山。

诗人王心鉴有《昆仑行》一诗曰:白云有意掩仙踪,雪岭未融亘古冰。

身在塞外远俗域,多少心霾已澄清。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然而,昆仑山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山”,而是昆仑山脉。

神...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诗和诗意

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

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

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

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

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因为我们知道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仑)出来帮忙了,诗人“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

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 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

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

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

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

“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

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

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

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这首词里,毛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

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

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

关于昆仑练兵的诗句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练渎(一云吴王开以练兵)朝代:唐代作者:陆龟蒙原文:越恃君子众,大将压全吴。

吴将派天泽,以练舟师徒。

一镜止千里,支流忽然迂。

苍奁朿洪波,坐似冯夷躯。

战舰百万辈,浮宫三十馀。

平川盛丁宁,绝岛分储胥。

凤押半鹤膝,锦杠杂肥胡。

香烟与杀气,浩浩随风驱。

弹射尽高鸟,杯觥醉潜鱼。

山灵恐见鞭,水府愁为墟。

兵利德日削,反为雠国屠。

至今钩镞残,尚与泥沙俱。

照此月倍苦,来兹烟亦孤。

丁魂尚有泪,合洒青枫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