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中国古诗词大会的构图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寓意展开全部 小学古诗分类积累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4.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寓意

展开全部 小学古诗分类积累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秋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锅《望洞庭》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水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日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诗中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诗中雨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雪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草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

解析何家英在工笔人物画构图方面的一些特点,并请举出几幅作品作...

在画面表现上,何家英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切入了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传统方式,将传统程式的钉头鼠尾描、兰叶描和西方人体结构、透视结合起来,即显示线的独立的形式美感,又传达了对象真实的面、体、空间。

在衣物和道具上,多选择有花纹图案的入画,通过装饰的花型,围绕衣纹转动,结合透视显示其体积,并尽量追求平面化效果,仅在脸、头发、手、脚部有体积,但又不是纯西画的体积关系,而是以主观成分介入比较多的形体塑造,或多或少带有结构素描成份,画面始终保持着线的主体,形成了中西结合的最佳方式。

在传统绘画中,绝大部分人物的尺寸都在尺幅之间,真人大小的形象只存在于壁画之中。

何家英从一次古代手卷通过幻灯机放大后在墙上的视觉冲击力,悟到了规格尺幅对于工笔画审美的作用,启发他开始以大幅构制来赋予现代工笔画以新的视觉审美内容

何家英的大幅作品开了历史之先河,其难度可想而知。

他绘画的魅力,最直接的在于他精细到极致的绘画技法,而何家英的精工,又非技术上的刻意所为,乃是他内心的追求所致。

因此,他的工笔绘画脱于匠气,灵秀满纸、清新逼人,在展示空间中的审美效果不亚于古典油画。

与中国园林艺术相关的中国诗词或者诗文?

展开全部网上复制的: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的联系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泪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

非唯我爱石竹,即石竹亦爱我也。

--郑板桥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

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

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

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

“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表现一定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同时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①。

其本质即在于,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所谓园林四要素,以及道路、室内陈设等的有机构成,组织一个富于情趣的饱含艺术意境美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特点为重视自然美、崇尚意境、追求曲折多变以及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神品格,与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形式美的追求迥异。

中国园林于先秦时期发轫,魏晋南北朝是转折点,私家宅园和郊区别墅已相继兴起。

经隋唐的发展,掀起过两次皇家园林建设高潮,其间以文人园林面貌出现的私家园林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清时期园林进入总结阶段,尤以明清代的成就突出,现存园林几乎全是这个时期的遗存。

皇家园林现多存于北京西郊,而艺术水平更高的私家园林以江南最为集中,它们是中国的园林的两大流派。

中国园林的创作高下成败的关键,要视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而定,以下试从园林建造艺术意境与诗画艺术的相互渗透入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质。

中国的造园的宏观发展的整体艺术,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来讲,而个体的构建特色可以简单用四小段阐述:宏观上: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

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

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

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的收头。

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

流水、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活气也。

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

”园林风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应自然地组织山水。

像“活泼泼地”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

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

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

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代表

一,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展开全部二,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三,张大千:(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四,刘海栗简介: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五,潘天寿:(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古时候表示约定的古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 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山西祁县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山东兄弟:山东指华山以东。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赏析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

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

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我国著名的画家有谁

1. 齐白石 :(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 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4. 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6.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

近代中国十大名画

展开全部1. 齐白石 :(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 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4. 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6.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解放前任国立...

谁能提供给我一些对苏步青的评价

展开全部 目录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详情苏步青19.2万 46"苏步青 [sū bù qīng]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1]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2][3]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

[4]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4]中文名苏步青外文名Su Buqing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带溪乡出生日期1902年9月23日逝世日期2003年3月17日职业数学家毕业院校日本东北帝国大学主要成就发现四次(三阶)代数锥面国内率先研究开展空间理论深入研究仿射和射影微分几何理论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代表作品《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苏步青业余诗词钞》《数与诗的交融》人物关系谷超豪学生顾泠沅学生胡和生学生人物生平1902年9月(清光绪二十八年),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父亲靠种地为生,童年时代放牛喂猪,干过割草等农活,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共7张苏步青1911年(清宣统三年),到100多里外的平阳县第一小学当了插班生。

1914年(民国三年),以优秀成绩考进旧四年制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19年7月,刚满17岁,就在中学校长洪先生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

经过一个月的日语补习,1920年2月参加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招考,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到该校电机系学习。

1920年至1924年(民国九年至民国十三年)在日本东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学习。

[5]1923年(民国十二年)9月1日,东京发生大地震,从灾难中逃生,衣物、书籍、笔记尽付一炬、第二年3月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后,就去报考日本的名牌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以两门课均满分的成绩,名列90名考生第一,被录取为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的中国留学生。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28年初(中华民国十七年),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论文发表后,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产生很大反响,人称“苏锥面”。

从此,苏步青一边教学,一边作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仿射微分几何方面,先后在日本、美国、意大利的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41篇,有人称他为“东方国度上空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6]1931年初(民国二十年),与陈建功先生有约在先: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去,花上20年时间,把浙江大学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水准,为国家培养人才,怀着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怀念,终于回到阔别12年的故土,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国内教学的条件很差,工资都发不出。

在代理校长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

和陈建功先生开创数学讨论班,用严格的要求,培养自己的学生,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被迫在山洞里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数学系主任。

他和陈建功教授设计了一套现代化的教学计划,重视数学的基础训练,对学生要求严格,各门课程都有习题课,学生要上黑板算题,算不出就不得下去,称为“挂黑板”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浙江大学的数学系在培养人才方面已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并开始招收研究生。

他的最早的学生方德植已写出了研究论文。

下半年,日本侵略军的侵略,苏步青在躲避空袭时,还带着文献,在防空洞里坚持研究。

在湄潭,苏步青带着他的几位早期学生熊全治、张素诚、白正国等人,坚持了射影微分几何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许多论文都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在国际几何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以苏步青为首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已开始形成。

浙江大学搬回到杭州

苏步青和陈建功看到了数学各分支之间联系的必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决定让两名成绩突出的学生谷超豪和张鸣镛同时参加“微分几何”和“函数论”两个讨论班,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

浙江大学还为设在上海的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输送了几位高材生,也有几位学术上已有成就的教师被选送到国外深造,这是他们为扩大对外交流的一项措施。

1942年11月(中华民国三十一年),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剑桥”。

就在艰苦的岁月里,还是抓紧时间,写作、整理研究成果,在射影微...

孙其峰的个人履历

1920年庚申,3月10日(农历正月二十)生于山东省招远县石对头村一户殷实的大家庭

祖父孙好宾,是当地有名的士绅。

民国后曾任乡长、区长、小学校长。

父亲孙宗岳乃孙家长子,幼读诗书,雅好书法。

1926年丙寅,6岁入石对头村小学读书。

祖父孙好宾任校长。

教师有孙竹铭、栾铭山等人。

除开国文、算术外,还开设书法课。

主要临写颜真卿、赵孟頫等名家字帖

被称为全校第一。

著名画家王友石是他的亲舅舅,也是他幼小心灵中的偶像。

1928年戊辰,8岁善写何绍基风格行草书的郝果轩到校任教。

又随郝临习何绍基行草,深得老师青睐,逢年过节,常带领他帮乡里人写春联。

由是更激发了他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1929年庚午,10岁舅父王友石之侄,表兄王赓先善写行草,兼及隶书。

受其影响,始习隶书,亦得姿致。

1930年辛未,11岁继续跟郝果轩、尹方舟等读书,不仅书法成绩突出,亦颇有文采。

是年春,游季山,作《游季山庙记》文,为同窗之冠。

是年尊父母之命与同乡杨锦屏订婚。

1931年壬申,12岁善画山水画的高文亭(会云)到校任教。

教其临摹《芥子园画传》。

遂对绘画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以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1935年乙亥,15岁夏日考入招远县中学。

不设书法课而开设美术课,任教的老师是莱阳人徐人众。

徐乃齐白石弟子,亦受徐悲鸿影响,书画能力颇强,是孙其峰步入中国画之门的重要引路人之一。

1938年戊寅,18岁是年秋,招远中学毕业。

赴本县竹林寺小学任教。

冬日在招远县一地方抗日武装办的《民众日报》当誊写员。

12月4日(农历十月十三日)与杨锦屏结婚。

1939年己卯,19岁是年春,亲日伪军占领招远县城,报纸停办。

夏天到茧庄金矿当会计

是年冬又到前孙家小学教书。

1941年辛巳,21岁是年春,赴北平,寄居舅父王友石家,准备报考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4月到位于东珠市口的“正源兴”丝绸批发门市部作学徒。

在扫地、送货、站柜台等杂役之余,自修文史课程、到故宫等地看画展、购买书画印刷品。

夜晚秉烛,练字习画。

1942年壬午,22岁继续在“正源兴”作学徒。

常到舅父王友石处学习书画。

一有闲暇,便到中山公园和琉璃厂的荣宝斋、豹文斋、伦池斋等处看画展。

由是画艺大进。

画了许多扇面,以作丝绸店的应酬画。

是年长子长康在故乡招远出生。

1943年癸未,23岁是年夏,回招远省亲,作画数十幅。

冬天在龙口举办个人画展。

后返京仍在“正源兴”学徒。

作考艺专的准备。

1944年甲申,24岁是年春,辞去“正源兴”的店员工作。

5月赴烟台举办书画展销会。

秋季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时王石之任校长。

周怀民教山水画,朱德甫教花鸟画,日籍教授伊东哲教花果写生。

长女智谱生于招远。

1945年乙酉,25岁在北平艺专学习。

是年春,黄君士任校长。

9月,抗日战争胜利,邓以蛰到校任班主任。

胡佩衡、吴镜汀教山水画,临沈周山水卷。

汪慎生、溥松等人教花鸟画,临陈白阳、周之冕的作品,努力学习传统画论和传统技法。

同时随寿石工、金禹民学书法篆刻。

1946年丙戌,26岁继续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

是年秋天,徐悲鸿任校长。

推行以素描为造型基础的教育思想,注重写实能力的培养。

由是,孙其峰又接受了严格的素描训练和户外写生训练。

速写能力迅速提高。

深得徐悲鸿的赏识,并鼓励他学习魏碑,临写《温泉铭》《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是年同时在校授课的有黄宾虹、寿石工、李可染、李苦禅、李智超、汪慎生等教授。

1947年丁亥,27岁是年夏,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

与同窗好友刘蔚在中山公园举办联合画展。

徐悲鸿亲自到场参观,并题“一时瑜亮”四字以为鼓励。

秋天与舅父王友石赴天津中原公司举办画展。

是年冬,接夫人杨锦萍及子女至北平,在竹竿巷租房居住。

1948年戊子,28岁为生计,先后在北平盛新女中、河北高中、培德中学任兼课教师。

次子仲康生。

生活极度困难。

不久解放大军兵临城下,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举家搬到西郊莲花池。

是年底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己丑,29岁北平和平解放,定为新中国的首都,更名北京。

夏天正式调入河北高中,任美术教师。

1950年庚寅,30岁河北高中改为河北师范专科学校。

继续任美术教师,编写并出版《美术字简易写法》。

搬入地安门外东不压桥胡同。

参加由老舍任会长的新国画研究会的活动,并任北城区小组长。

1951年辛卯,31岁继续在河北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领导学校美术小组开展宣传活动。

三子季康生。

1952年壬辰,32岁是年9月,调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举家定居天津宇纬路。

在该院美术系任办公室秘书,并讲授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等课程。

1954年甲午,34岁紧张的政治运动和工作之余,仍见缝插针作画、刻印,挥写不倦。

一有空闲便去拜访请教在天津的前辈画家刘奎龄、刘子久等。

1955年乙未,35岁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画写生、速写,并记艺术随笔若干。

天津国画研究会成立。

1956年丙申,36岁与刘子久合作《春江水暖》,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并在《人民日报》发表。

是年加入天津美术家协会。

开始教授花鸟画课。

赴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参观。

1957年丁酉,37岁天津美术出版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