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借代手法



诗词修辞手法借代之部分代整体如何通过举例来说明?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其中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樯橹灰飞烟灭”(

诗词修辞手法借代之部分代整体如何通过举例来说明?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其中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用“樯橹”是代战船;“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用“秦汉”代替时代等。

古诗写作手法

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 (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

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

使至塞上中运用借代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

小学古诗中借代是修辞手法吗

首先跟你分享下比喻和借代的定义 比喻:是在说明道理和描述事物时用其他相似的道理和事物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借代:是用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来表示原来的事物 比喻分明喻,暗喻和隐喻三种 明喻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喻词必须是好像,像,就像这些 暗喻和明喻最大的区别就是喻词不同 喻词是等于 成为这些 隐喻就是不出现本体 借代和上面的截然不同 比如用五星红旗代少先队员 用五角大楼代美国国防部 它就直接用我们也能一下子看明白。

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展开全部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借代朝廷.(“浮云”和“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指奸佞小人和君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吴钩”借代武器,“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

古诗写作手法

展开全部 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 (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

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