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经典古诗词鉴赏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

高考诗词鉴赏题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

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

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怎样应对高考古诗词中鉴赏题: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古诗文赏析 选择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提问/此诗作者在什麽心镜下写成的?A.闻笛思乡 B.赏景 C.玩物 D.忧国选A

求古诗词赏析题目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鹊桥仙陆 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渔 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①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②“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4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1)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3分)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渡荆门送别①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②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①此诗是李白离开蜀地到楚地游历时所作.②大荒:辽阔的原野. (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象? (2)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 早行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20070224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江城子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①.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①娉婷:指美丽的弹筝女.②湘灵,用娥皇、女皇之典故. (1)开头三小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上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描写弹筝女,请写出两种并作具体分析.(4分)] (3)下片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2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孤桐 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这首诗中的桐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4分) (2)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余干①施舍刘长卿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②摇落:草木凋零.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2)评者认为诗的尾联“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早 雁① 杜 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②米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极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成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②菰,音gū,多年生草本植物. (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的手法时说,“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唐)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 (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是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试对这两句作简要的赏析(3分) (2)结合全诗,个体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别后的“惆怅”之情的?(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范仲淹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

古诗词赏析题答题思路

看是哪位诗人,如果是熟知的诗人,回忆他的人生经历简介,诗风是怎样,有哪些风格等可以较快的把握好诗的基调.1、通读下来,凭借第一感觉读懂大意.有些会有特定的词字句来表达什么情绪,如:凄、独等.2、看问题问的是什么,具体落实到问的句子.3、看问题的所在点,是诗词的那个段落.4、翻译这个句子.联系上下句子翻译,具体落实到字上面.回答的时候要写下全文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感情等.5、运用了哪些修辞:白描、比喻、暗语、排比、顶真等等,为甚么这么用,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什么.6、总结诗人表达了什么主题. 大概这些,高中时候常用,很好用的,具体是看自己的悟性.古文的时候时间允许也可以的.总的要求有较深的涵养,就是积累了 .以前我这么用的时候几乎都能拿满分的,成绩一般在120多的样子.

高考模拟经典分类选编(2)B卷现代文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

高考考试说明里会的详细内容\r\n\r\n下面是江苏的 \r\n考试形式试卷结构\r\n\r\n语文:\r\n(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r\n(二)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r\n 简答题、表述题、要点归纳题、写作题等.\r\n(三)试卷内容、题量、赋分\r\n\r\n必考内容\r\n1.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r\n2.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题9分,古文翻译题10分,古诗词鉴赏简答题10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r\n3.现代文阅读\r\nA.文学类文本,4题,20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r\n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r\n4.写作,1题,70分.\r\n(四)试题难易比例 易30%,中50%,难20%.

求经典唐诗加赏析20首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下阕“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最是描述“风光无限无心赏”的经典名句。

...